我對現在的工作沒興趣,可也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試試這方法...

2020-12-16 就叫米勒也行

有時候我們總是感嘆,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能看到那些「不一樣」的東西,然後一句道破。

就像Papi醬,最近幾次上熱搜都是因為說了那些「年輕人想說,但卻說不出口」的話。

例如,她說自己的人生排序:自己>伴侶>孩子>父母。引得大家一陣感嘆,大呼「papi醬活的也太透徹了」。

最近,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Papi醬聊到了一段實習經歷:

因為那個屬於實習了,是全球四大公關公司之一,然後去了之後,說你現在查一下中英文介紹給我,實習的一天,去了之後說讓她查一下中英文介紹,於是Papi醬就開始查,查了一會,她開始思考:」我是學導演的,我為什麼要做這些呢?「

然後,這是Papi的原話:

「就通通查完,直接打個招呼,我不幹了。」

從三位嘉賓的反應來看,如果不是Papi,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事。

之後,Papi解釋道:「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我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

說實話,如果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簡直是太幸運了。

不信你問問自己,「你喜歡什麼工作?」你能立馬答得上來嗎?

多少人在求職的時候,抱著一個美好的期望:我想找到一個我喜歡的工作。

多少人在離職的時候,給出理由也只有一個:我想從事一個我喜歡的工作。

找到喜歡的那一個,真的很難。

1、「關鍵是找到你的興趣」:如果能找到,這就不是一個問題了

面對這個難題,很多人都很無奈,告訴你:關鍵是找到你的興趣。

但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呢?

「多嘗試」

「聽從你內心的聲音」

「看看自己平時沒事的時候會做什麼」

這些方法看上去都對,但好像也都不對,因為」臣妾做不到呀「。

平時沒事我喜歡幹什麼?

——發呆?追劇?防空自己?

——鍛鍊?看書?打掃房間?

無論哪個,你似乎都不能,或者不想把它變成工作。

這些內容就好像一些永遠正確的廢話,對,但是然後呢?

聽著大道理,繼續在一份不喜歡的工作中過著這不太好的一生。

2、規劃:黃金10年的2314法則

不要沮喪,其實方法還是有的。

對於年輕人來說,20-30歲時人生中的黃金十年。

不僅因為年輕,會有更多選擇,還因為不需要背負太大的壓力,船小好調頭。

就像Meg Jay在TED的演講——《為什麼30歲不是新的20歲》中描述的:

二十年華正是了解自我身體狀況及選擇的最佳時機。

當許多事拖延到三十歲的時候,將造成三十歲極大的壓力。

二十歲就像剛離開洛杉磯國際機場的飛機,準備前往西岸。起飛後,航線稍微偏移,即降落阿拉斯加或斐濟的差別。

在如此重要,「不能重來」的10年,我們應該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就是2314法則要解決的問題,它將這10年分為了4個階段:

第一階段:探索期——2年

在前兩年,也就是通常大三、大四的階段,我們還沒有真正踏入社會。這時候進行的探索是「自我探索」,可以儘可能地參加社團、實習、社群和實踐活動。

在這些活動中,

有些人發現了自己可以影響他人,有團隊管理的能力;

有些人發現自己很容易爆發創意;

有些人發現,別人看起來很複雜的流程,到自己手上就能變清晰,能更快捋順;

有些人發現自己喜歡設計,做出來的海報總是很招人喜歡……

你身上所有好或不好的特質、擅長或不擅長的地方,就想被藏在水底的保障,需要探索才能被發現。

不能是你躺著打兩年遊戲、談情說愛就能自己浮現的。

不要等著說,入職前不是有各種「職業測試」嗎?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想法。

測試只是一種梳理,並不是挖掘,更不是探索。

況且,所有的測試結果也依賴於你的回答,不是嗎?

第二階段:試錯期——3年

這三年,往往是剛步入職場,開始工作的3年。

如果你選擇考研,並且成功通過,那麼這三年你會同時在學校和職場度過,除非是純學術型研究生。

所謂「試錯」,不是今天想一出明天想一出,而是八個字:發現錯誤,及時止損。

就想Papi醬,實習了一個上午,就判斷自己不喜歡這個工作,於是很果斷離開了。沒有被「這樣不好吧」的想法困擾。

我曾經有個朋友,工作5年換了3份工作,但都是銷售崗。

從我們交流的經驗看,我不覺得她是一個適合銷售的人,意為她沒有那麼喜歡與人交往,每次參加人多的活動,我都能明顯感受到她的壓力。

上個月她有換工作了,我問她:這次還說銷售嗎?

她說不是,換了。「開始,我一直覺得自己溝通不好,想做銷售來挑戰一下自己,提升溝通能力。我努力了5年,現在,我放棄了。」

是的,通過試錯來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是需要投入很大成本的。

所以,不要等到5年、10年才下判斷,最多3年,這是成本和收益上相對平衡的一個時間。

第三階段:定位期——1年

經過前5年,假設你還是沒有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那麼在接下來的一年,思考三個問題:

(1)你的能力邊界在哪裡?

簡單說,就是你了解到的,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

(2)你現有的知識儲備最多的領域是哪裡?

所謂知識儲備,就是你能放在簡歷上,讓HR眼前一亮的東西。

一般對於求職來說,提前進行中分的知識儲備是最消耗的一項工作,也是你與HR面試談判的籌碼。

這兩個問題,能讓你靜下心來,冷靜、客官的評價一下自己。

如果你很幸運,在前5年中找到了自己的職業方向,那麼第三個問題:

(3)哪個平臺能讓你功成名就?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在所選擇的領域,所有的公司都向你拋出了橄欖枝,你會如何選擇?

第四階段:蓄能期——4年

找到方向並確定平臺,這時候,我們的任務只完成了一半。

後面的4年,可能是能為自己的未來最多投入的4年。因為到了30歲,不管你是否願意,你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壓力:結婚、買房、買車、育兒、養老等等,你肩膀上的擔子也開始滿滿重了起來。

所以,在黃金10年中的最後階段,構建適合我們自己的職業生涯管理系統,規劃一條向上發展的路徑非常關鍵。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可能只是找了一個正確的起點,然後原地踏步,永遠找不到下一個我們要去的終點。

3、做有方向的人,也要做有耐心的人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周期和規律,只有踩準節奏和鼓點,才能獲得最大收益。

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

2314法則給我們的職業生涯設置一組deadline,你當然有權利對自己的規劃做調整,不過請記住:每個階段做每個階段的事情,一旦超過時間,你會承擔相應的損失。

最後,提醒一句:多鋪路,少挖坑。

有句話說的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如果你錯過了一個階段,那麼請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起碼我可以現在行動,而不是再等上十年。

相關焦點

  • 「我對現在的工作不感興趣,可我也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
    作者 | 孫瑞希寫在前面:工作如此重複瑣碎,讓我看不清未來的發展方向;換了好幾份工作,還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我對現在的工作不感興趣,可我也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這已經是她今年第四次強烈地冒出這種想法。理由也很簡單,就是不喜歡現在的這份工作。我問曉琪:「那你喜歡什麼樣的工作呢?」曉琪茫然地搖搖頭:「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由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辭職後能做些什麼,所以曉琪一直沒敢遞交辭呈,在痛苦中掙扎。
  • 如果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興趣,你需要注意了!
    結果是我把相關材料發過去之後,她就再沒動靜了……小L自幼家境殷實,一路走來挫折不多。大學畢業以後在二線海濱城市買了房落了戶,就業也是在家人幫助下順利來到一家大型國企工作,在一個本企業獨有、而其他企業裡沒有的基層崗位上,一幹就是8年,結婚、生子一切順理成章。國企工作的一切優勢她都有遇到,相應地國企工作的劣勢她也一個沒逃掉。八年間,薪資從入職的2400元漲到3800元。
  • 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就用這2招
    每一個職場人都希望可以找到自己的職場定位,然後在這個領域一直深挖下去,最終成為這個領域的大牛。但是很多人都很難找到自己的職場定位,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那麼現在我就來分享一下,如何發現自己的興趣領域以及如何發現自己的擅長領域。1.如何發現自己的興趣領域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三百六十行,而是已經有了三百,三千甚至三萬行。有很多職業是我們連聽都沒聽說過的,因此我們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對它感興趣。
  • 4歲孩子興趣一直變,不知道孩子對什麼感興趣怎麼辦?
    有粉絲提問,自己孩子中班4歲,給孩子報了珠心算後孩子不想學,看到其他小朋友學跆拳道也想學跆拳道,帶孩子過去孩子又不想學了 ,又想報口才班,家長告訴孩子口才班將來是要上臺演講的 ,孩子又不想學了 ,媽媽於是特別苦惱孩子到底對什麼感興趣呢?不知道該給孩子上什麼興趣班。
  • 對工作沒興趣,完全做不好啊
    問起緣由,他搖搖頭,嘆了口氣:「現在的工作不喜歡、沒興趣,幹起來沒動力,每天都是掙扎著起床的。」 老K在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工作。據說這是他畢業三年裡換的第四份工作了,可還是找不到他想要的那種「感覺」——百分之百全情投入,一工作起來就忘了時間,工作成果滿滿,最好可以讓他一路升職加薪,好迎娶遠在上海工作的女友。
  • 如何知道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是否有錢途?
    相愛容易相處難,做HR多年,經常遇到剛畢業的女生說對人力資源這一職業很感興趣。但在我看來,沒有親自體驗過的東西根本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興趣,運用在職業上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沒有職業體驗就說對某類職業很感興趣,那恰好說明你根本不了解這個職業。
  • 馬雲又上熱搜:我以前對賺錢沒興趣,現在更沒興趣
    在會上,馬雲表示,在未來五年,希望多花點時間放在自己覺得感興趣的事上。他說,「我對賺錢以前沒興趣,現在更沒興趣,因為所有做企業都應該賺錢,賺錢是一種結果。」 至於什麼是樂趣,馬雲說,「你做自己開心、覺得有意義的事情,跟一批人把這件事做好,我覺得才有樂趣。」
  • 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看完你就知道了
    自我探索是個長期的過程,我們也許每天跟自己相處,卻並未了解自己。不信,你問自己的優勢是什麼?能幾秒內清晰且肯定的寫出來麼?有些諮詢者,直接對我說:Tina老師,我覺得自己真的沒什麼優勢啊。每一樣都拿不出,比不上別人。而這不是個例,而是大部分。
  • 對工作沒興趣怎麼辦?
    在單位中的工作往往與學校學習的內容差別很大,你學的是計算機,做的卻是軟體測試的工作;你學習的是通信工程,做的卻是手機銷售的活。我還見過一個學紡織工程的同事做的是軟體編程的工作。同樣,每個人都有一些興趣愛好,這些興趣愛好與當前的工作往往相差十萬八千裡。例如你喜歡畫畫,但是你幹的是修手機的工作,這些愛好對你也沒啥幫助。
  • 感興趣的工作總是996,我該不該886?
    李思恆說,這個問題,一心紮根工作的人不會問,一心紮根生活的人也不會問,矛盾的永遠是處於中間的這群人,也就是我們。都是當社畜,我不相信有人從來沒想過離職。如果你有心記錄下一天之內想離職的次數,結果也許會讓你大吃一驚。那麼為什麼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卻還要對這份工作死纏爛打呢?
  • 你不是對這份工作不感興趣,你是對工作本身不敢興趣
    常常有人會這麼說,「我現在的工作我一點也不感興趣。「,「如果是我喜歡做的事情,我會認真地做好。」事實是什麼呢?這些人一邊在不停地換工作,一邊不斷地為自己的辭職找理由。他們不是多某份工作不感興趣,而是對工作本身不感興趣。當喜歡做一件事的時候是一種什麼狀態呢?可以為此廢寢忘食,可以在投入到這件事情中忘卻了時間的流逝。當不去做的時候會覺得生活中缺少點什麼的感覺。
  • 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怎麼辦?
    前幾天,子笑小同學在吃飯的時候突然跟我說:咪媽,不知道我長大了之後會做什麼工作,我現在還沒有找到我最喜歡的興趣。雖然我打架子鼓打得挺好的,那是因為我節奏感好,但是,我並沒有非常非常非常喜歡架子鼓,我只是節奏感很好而已。(迷之自信)雖然,我樂高拼得很快,也拼得很好,但是,我也並沒有非常非常的喜歡拼樂高。
  • 找工作是找自己感興趣的,還是掙錢多的,或者穩定的?
    從三者的關聯來看:一、感興趣的不一定是掙錢多的,掙錢多的往往不是感興趣的。找工作時往往會有一個誤區:不知道是找掙錢的工作好還是感興趣的工作好?如果是找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前期多半是賺不了什麼錢。工資高但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沒有興趣的牽引也掙不了這個高工資。二、掙錢多的不一定是穩定的,穩定的掙錢又不多。穩定的工作在我們大眾的眼裡一般都集中在企事業單位,大部分人將公務員、事業單位首選為穩定的飯碗。
  • 對工作沒有了興趣該怎麼辦?如何讓工作更有趣?
    對這個朋友的吐槽,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不要去看他怎麼做才能產生興趣,而是去看他做了什麼,阻擋了自己的興趣。這樣一個角度,讓我想到以前接觸過的其他小年輕,他們很習慣性地換工作,做了幾個月,就說這個工作不是我喜歡的,我問他們,那你們喜歡什麼樣的工作呢?他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但是我只知道我不喜歡。那時我就覺得,有時候這就是一個藉口吧。
  • 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CNU視覺聯盟 Helena Georgiou攝影作品這些事情每一件仿佛都在質問我同樣的問題:你喜歡什麼?你想做什麼?你有夢想嗎?「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現在我寫下這句話,心中充滿了對自己的憐憫。是啊,一個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的人,他不可憐嗎?
  • 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及興趣,職業發展道路該怎麼走?
    我的問題如下:準大三工科材料學女生,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及興趣。該選擇繼續留在本專業讀研讀博,以後搞科研,還是研究生轉讀工管為工作謀出路。在實驗室呆了半年時間了,導師師兄們也不怎麼管,自己對研究的東西也沒什麼想法,越覺得自己不適合科研這條路。 再者科研這條路太漫長了,讀研、讀博、博士後、教授,如果不順利出不了成果的話,那就是在浪費青春。這個教育投資看不到明確的收益,而且風險大,回報周期長,我挨不過。
  • 只憑興趣找工作,你簡直是浪費自己的職業生涯
    結果,她當銷售一個月,一張單也沒籤,她又斷定這不是她「感興趣」的工作,於是再次辭職,繼續尋找下一份「感興趣」的工作。一來二去,淪落到每天待在家裡啃老......03不付出的「感興趣」,多半是不靠譜的因此,判斷自己是否要把興趣當成事業,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為了你喜歡的事情,你付出過什麼努力?
  • 不知道想幹什麼,也沒特別的興趣,找工作怎麼選?
    可一旦當作職業考量,這玩意兒就可能不可愛了……職業是謀生方式,我們會有更多的要求和期許。如果你的興趣是唱歌,倘若不是天賦異稟的話,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就是個愛好,和特長都搭不上邊。如果你一激動,滿腦子想把興趣變成職業,「我是歌手」……興趣,不是職業選擇的第一決定因素。
  • 「沒精力工作、遊戲玩膩了,找不到對生活的興趣」如何能「活得有...
    也一直在嘗試尋找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覺得都好無趣,根本不知道幹什麼了。上班、下班、吃飯、睡覺……每天都是這樣。沒精力學習,遊戲玩膩了,也不想認識什麼新的人。KY,我這樣是不是沒救了?」 感覺生活「沒意思」、對生活失去興趣,有多少人也面臨相似的困擾呢?
  • 「沒精力工作、遊戲玩膩了,找不到對生活的興趣」|如何能「活得有...
    ——歐文·亞隆最近,我們看到一條粉絲留言:「活是不想活了,死又不敢死,這種心態已經伴隨我好久了。覺得生活真的好沒有意思啊。也一直在嘗試尋找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覺得都好無趣,根本不知道幹什麼了。上班、下班、吃飯、睡覺……每天都是這樣。沒精力學習,遊戲玩膩了,也不想認識什麼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