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刺惟惟
大家都知道,上大學之後,學校會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給家庭條件差一些的人發放貧困補助。而大家對於這份補助也都心知肚明,一般只有單親家庭、特困家庭,憑藉街道開具的證明,才會去申請這個錢。
近日,有網友稱南京大學商學院一女學生在網上「炫富」,一條裙子的網購價格也要7000元,而且鞋子什麼也都是名牌。平時的消費水平,吃穿用度別說是貧困了,就連一般的家庭都望塵莫及。
在爆料帖中,學生一明某在微博上曬出的,都是較高的消費水平,「暑期上海實習3月,不算吃東西買衣服花了4萬」、「參加港大、港中文的寒假自費項目」、「日常準備留學的費用」、「購買某奢侈品品牌的裙子」、「在某連鎖KTV存有千元消費卡和酒」。
令人感到奇怪的不只是這些花銷,而是改名學生曾經申請了貧困補助,參加了2018-2019學年面向貧困生的課程,並在2020年獲得德旺獎學金。
現在已經有人扒出來了明同學的個人微博,因為裡面有很多日常炫富的圖文信息,頻繁出入高等場所、買各種昂貴的物品。畢竟,真正的特困生,不肯能有這樣的消費水平,更不可能一邊拿著貧困補助,一邊在網上頻頻炫富。
作為中國985優質大學,南京大學一直都是很多莘莘學子心中理想的學校。而該校目前卻因為冒領貧困補助的事情上了熱搜,所以學校和學生們對這件事非常的重視和關注。
針對網友及同學們的質疑,當事人明同學也迅速做出了反應,首選她註銷了自己的微博,其次她在同學間的微信群裡回應了大家的質疑,「因為我在高三的時候父母辭職,雖然我媽媽在工作,但是媽媽和外婆長期患病,父親在那年動了手術,造成了大額的支出。大一的時候因為家裡曾經在高三時租房陪讀、加上手術費用,大概產生了10萬元的欠款。所以,我當時看到學校有特困補助的信息就去申請了。」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也能大概了解了,就是該學生是在大一申請的貧困生,因為當時家裡親人患病了,之前還有租房等欠款,所以她提出申請這個補助。後來家裡條件得到了緩解,她在2020年已停止申請;關於獎學金,她也是因為遞交了自己的成績單和申請報告,當時競爭也很激烈,她是通過答辯之後才獲得了這個寶貴的名額。而且評審德旺獎學金的條件是品學兼優,同等條件下家庭貧困生優先,所以她也就順利成章通過了。
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明某的同學爆料,明某名下還有一家註冊資本200萬元的公司。有記者致電該公司工商登記電話,接線人稱公司已轉給了南大學生明某。
小編在看了她的網購截圖和炫富時,其實也產生了和很多朋友一樣的疑問。客觀來說,大學生如果平時買衣服,一件衣服都要7000+,那說明這個家庭水平不是一般的小康家庭;但人有旦夕禍福,當時該學生家裡確實有了不小的變動,所以她想用貧困補助來承擔自己的生活費用,減輕家裡負擔。但是,整件事情最應該被關注的點就是:學校對於貧困生的認定過程是否規範與公平公正,整個申請過程是否過於隨意。
眾所周知,貧困生一般是需要街道或者社區出具證明,拿到學校認證,再由班委在班級發起評議,從同學角度看是否有資格申請助學金,並評貧困等級,不同的等級助學金是不同的。這樣一個流程下來,才能做到讓真正貧困的同學得到幫助,而且整個過程還能公開、公平、透明,也能讓所有的學生做到心服口服,發自內心的覺得這個錢應該由誰來領最合適。
退一萬步講,假設南京大學的這個流程本身是沒問題的,那麼問題的關鍵有可能就在這個流程中人的因素。1、街道出具證明是否嚴格,有沒有託人情、看關係的成分?2、班裡同學是否會礙於人情投票,大家會不會做到公平公正?3、學校認證的標準,相信每個學校的認證標準也很難一致,具體應該採用哪種標註最為公允?
出了這樣的事兒,感覺這不僅僅是學校的問題。目前,南京大學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學校已經介入調查,而調查的結果我們還要等待有關方面進一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