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橋會、網船會、謝花神...秀洲的這些民俗傳說,你都知道嗎?

2020-12-20 澎湃新聞

中國民俗

大部分沿襲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

是一種文化傳承

它們發起於生活

流行在民間,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各種民俗風情

也充滿了悠遠感人的民間情調和韻味

在秀洲

也流傳著許多特色民俗傳說

特色民俗扮靚美麗鄉村

全面繪就「江南畫韻、大美秀洲」

香橋會

農曆七月初七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

民間為了祝願牛郎織女的真摯愛情

祈求國泰民安、家庭和睦、婚姻美滿

在這一天會舉行各種活動

在嘉興油車港鎮古竇涇村一帶就流傳著「香橋會」

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杆,於欄杆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

關於這香橋

在古竇涇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個愛情傳說——

明朝末年,永昌寺西面的蠶花灣,有一戶張姓人家,生有一個兒子,名叫張金水。張金水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可是因家裡窮,至今沒有媒婆上門。

永昌寺東面的南珠圩,有一戶人家姓王,家境殷實,生有一個標緻的女兒,至今未嫁,因為王家想把女兒嫁給門當戶對的人家。

明天啟七年(1627),永昌寺傳統的穀雨廟會如期舉辦,四鄉八村的鄉親一大早就從家裡出發,到永昌寺進香祈福。

張金水與王鳳蓮就在廟會上不期而遇,兩人一見鍾情,但二人們不當戶不對,他們的感情遭到了王鳳蓮父母的強烈反對。

可金水、鳳蓮渴望愛情自由幸福,就想盡辦法以多種藉口頻繁相會。

王父知道後,他對女兒大發雷霆,為了不讓他倆再有相見的機會,就把女兒控制了起來。

金水無奈下,想到了是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好日子,何不去廟裡用香搭座鵲橋,求雙仙保佑成全我倆的婚姻呢?

於是第二天早上,金水起個早偷偷跑到王家,正好碰到鳳蓮燒早飯出門淘米挑水,就把自己的打算向她說了一遍。鳳蓮聽後點頭贊成。

七月初七天剛亮,金水就去自家竹園砍了兩支青竹,挑上昨天備好的兩籮筐股香,來到廟場搭香橋。不一會兒鳳蓮也趕到了,兩人邊商量邊做,在修修改改中一條長約4尺,高約1尺5寸的香橋終於搭好了。香橋完成後,雙雙跪拜在地,祈禱牛郎織女保佑,能讓他們白頭到老,然後點燃焚燒以示明志。

說來也奇,自七月七搭香橋後,加上金水舅舅託人做女方父母的工作,說金水雖然家裡窮但人是如何如何厚道,對父母是如何如何孝順,對鳳蓮是如何如何堅貞。

鳳蓮的父親聽了這些話再加上看到女兒的一片痴情,也就慢慢改變觀念,同意把女兒嫁給張金水。

就這樣八月半說親,九月九旦禮,當年十一月初六便喜結良緣。

兩人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當地人都覺得張金水和王鳳蓮是通過七月初七搭香橋祈求牛郎織女才得到美滿的婚姻賜婚。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永昌寺內都要舉行搭香橋、拜香 橋、焚香橋的活動,再後來,「七月七香橋廟會」就成了當地人的習慣,代代相傳,流傳至今。

網船會

江南網船會

又稱劉王廟會、蓮泗蕩水上廟會

是江浙滬等地的老百姓

為紀念除蝗救民英雄劉承忠

而自發組織的一項大型水上祭祀活動

始於明代弘治年間

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某一年,江淮地區發生了嚴重的蝗災,成群的蝗蟲像餓死鬼投胎,一見莊稼就啃噬,大片大片的莊稼毀於瞬間。面對此情此景,時任江淮副都指揮使的劉承忠心裡萬分焦急。

然而更為可怕的是,自民間至官府乃至朝廷,都流傳著這樣的傳說:「蝗蟲是天災,是上天在懲罰人間!不能捕殺!」

劉承忠始終不相信這一說法,一方面他組織極為有限的官兵與百姓一道抓緊滅蝗,一方面又多次上書朝廷,要求朝廷發出詔書動員全民滅蝗。

當時蝗災最為突出的是嘉興地區,劉承忠率領官兵晝夜星馳來到蓮泗蕩畔安營紮寨。

為了儘快且更為有效地消滅蝗蟲,他號召當地村民一起,用盡了一切辦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捕殺,蝗蟲終於被徹底消滅乾淨了。

緊接著,劉承忠又率官兵與老百姓一道補種莊稼,力求把蝗災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然而,當時的皇帝聽信了奸臣的讒言,下了一道聖旨削去了劉承忠的所有職務,那些官兵也都離開了蓮泗蕩,只留下了劉承忠一人還在那裡指揮著百姓進行生產自救工作。在一次救護落水的百姓時,劉承忠終因勞累過度而溺死在蓮泗蕩中。

為了永遠地緬懷這位除蝗救民的大英雄,老百姓就在他原來住過的大悲庵內建造了一座祠堂,名字就叫劉公祠。劉公祠建成後,一年四季香火不斷。每逢劉公誕辰、忌辰、清明、除夕,香火更是旺盛。後逐漸演變為劉王廟,門前楹聯為「滅蝗猛將軍,普佑上天王」。

《浙江民俗大觀》載,每年清明和農曆八月十四劉王誕生日,江浙滬一帶,特別是嘉興各縣區包括嘉善、海寧、平湖、海鹽、桐鄉等地的各種船都會雲集於蓮泗蕩。

船隊從蓮泗蕩劉王廟門口延伸到蘇嘉運河,長達十多裡,把六千多畝的蕩面擠得只剩下一條單行航道。由於這些船隻中以絲網船居多,故稱「網船會」。

謝花神

新塍鎮天福村24組的孔家牆門

沿著河岸排列著幾幢整齊的建築

在這青磚黛瓦的重垣內

便有一株歷經數百年的牡丹

雖然四周滄海桑田、更迭變遷

牆門裡的牡丹卻花開如初

無言地述說著孔家牆門的歷史與榮耀

據牡丹主人孔利鋒表示,其先祖是孔子的後裔,原先居住在山東曲阜。明代時,先祖帶領家人遷居嘉興。

隨遷的行囊內,還有兩株根部裹著故土的牡丹幼苗。

安居孔家牆門後,主人把兩株牡丹左右相向而植。等到長至開花時節,兩株花,一為玫紅,一為粉紅,在風中搖曳,分外妖嬈。

可惜「二株對豔」的好景不長,在破四舊時期,粉紅牡丹被回鄉認宗的牆門人抱養子掘走移栽而未成活。如今只剩這株玫紅的牡丹,它枝葉繁茂,直徑在3米左右。按照孔氏家譜推算,這株牡丹已有400多歲了。

在思古橋村紅庵也有一株牡丹,是由孔家牆門牡丹的枝扦插而來,歷經數百年,花開不敗,高達兩米,豔麗如初。

據《新塍鎮志》記載:「紅庵牡丹植於紅庵院內,距今已有三百多年,花瓣肥大,色澤鮮潤,色豔似火。每逢牡丹盛開之時,方圓百裡的鄉鄰都會攜帶眷屬,僱一小舟,前往觀賞。」

此處原本有一方紅庵寶剎,內塑有多尊佛像。庵內有位老尼,村人稱之為五阿太。五阿太行善積德,化緣募捐,她時時護理牡丹,像護理自己的家人。五阿太是這株牡丹最貼心的守護者。獨特的環境與靈驗的處所,加上精心地護理,造就了紅庵牡丹數百年的傳奇。

無論是孔家牆門,還是思古橋村民,均採用世代相傳的古老方法呵護這兩株牡丹。

孔家牆門人每年立冬時,在牡丹根部周圍埋上豬腸;思古橋村人會在花開時,將肉湯澆於牡丹花根部,期待來年花開更盛。他們都認為牡丹有靈性喜歡吃葷,在過去食不果腹的年代,村人寧肯虧待自己,也不虧待牡丹。於是,「葷牡丹」的名聲便越傳越遠。

每年牡丹開放時,恰逢春耕及桑葉滋長時節,四周鄉裡紛紛趕來,在牡丹旁置酒慶賀,祈求豐收,名曰「謝花神」。

作者/李同章、王金生、程建平

圖片由秀洲區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金金金

相關焦點

  • 芒種民俗物語 | 百花逐落,祭祀花神,餞送花神歸位!
    芒種時節,百花逐漸零落,按舊俗會在此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經典的餞送花神歸位儀式在我們四大名著《紅樓夢》在有所體現。《紅樓夢》第二十七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謝,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杆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飄,花枝招展。
  • 芒種餞花神
    後來讀《紅樓夢》才知道,芒種節也是送花神的日子。這一天,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面對飄飛的落紅,不禁顧影自憐,吟唱了一首字字含愁、句句帶淚,讓人傷感心碎的《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香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我第一次看越劇《紅樓夢》葬花吟那段,是流了眼淚的。
  • 美麗浙江|璀璨文化看粽葉編織、舟山、平湖、網船會、香積寺
    四、秀洲「水上盛宴」網船會嘉興市秀洲區的網船會,是與江南水鄉漁民生產、生活習俗相關的民間水上廟會活動。百餘年來,水鄉漁民、船民和當地百姓為祭祀元末除蝗救災英雄劉承忠將軍,通過廟會的方式,祈求風調雨順、出入平安、農漁豐收。
  • 中國十二花神,一個月份對應一種花,快看看你是哪個花神
    今日主題:中國十二花神,一個月份對應一種花,快看看你是哪個花神中國人對花卉有特殊的情結,自從春秋時期就有百花傳說廣為流傳,而百花傳說中十二花神的傳說最令人神往。二月花神按照男花神來說,二月花神是梅花,梅花自古被譽為「花魁」,更是象徵國魂,代表著敢為天下先、不屈不撓的精神。而按女花神來說,二月花神卻是杏花,二月杏花開,有詩云: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 中國古代神話中統領群花、傾國傾城的花神,你知道是誰嗎?
    我想絕大多數的小夥伴在小的時候都會幻想自己成為某位法力高強的神仙,如此一來上天入地、百般變化還不都是信手拈來!我小時候可能比較喜歡臭美,所以我特別希望自己能夠成為花仙子,即花神,走到哪裡皆是步步生蓮,使個法術都是漫花飛舞,簡直不要太美太炫酷了。
  • 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花神,你知道四月的花神是誰嗎?
    歷代的文人墨客不僅僅賞花,贊花,還為花封了十二月花神,天天有花開,月月有花神,現在正值四月,你知道四月的花神是誰嗎?說出來你肯定想不到,四月的花神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複姓歐陽,單名一個修字,不錯,歐陽修是也。為什麼是歐陽修呢,這還要從四月的月花說起,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代表花,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四月的月花是牡丹。
  • 古代十二月花神,每一個都是絕色美女
    花的種類繁多,五顏六色,四季都有,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神韻,各有各的象徵。一年有十二月,每月都有花開,如冬梅,春蘭,夏荷,秋菊,各有各的美,而在民間傳說中,賦予了這十二位美人花的象徵,謂之十二月花神。花神有男花神女花神之說,關於女花神,說法也各不相同,但最主流的說法,是這十二位花神。
  • 世界上十大悽美之花+傳說,聞之悲傷!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
    世界上十大悽美之花+傳說,聞之悲傷!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 1、荼蘼花開 -- 末路之美 開到荼蘼花事了 , 塵煙過 , 知多少?荼蘼是夏天的最後一種花,開到荼蘼了,便沒有退路,也不能繼續美麗了。多麼絕望與頹廢的兩個文字。荼蘼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荼蘼花開,表示感情的終結。
  • 十二月令的代表花及十二月令花神的傳說
    這種裝扮後來被傳到民間,成為民間女子、官宦小姐、及歌妓們爭相效仿的時尚妝容 ,並以梅花命名「梅花妝」,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因梅花落壽陽公主額頭上,自後才有的「梅花妝」,世人便傳說公主是梅花的精靈變成的,因此壽陽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
  • 正月二十四,這些民俗你一定不知道
    正月二十四,這些民俗你一定不知道 在我國的西北地區 過完紅紅火火的「燎疳節」 才算過完年 但是你知道嗎?
  • 芒種節,為何別人迎花神,林黛玉卻送花神?
    字面意思就是有芒的穀物這個時候都可以播種了。芒種前後大部分春天開的花都要謝落了,於是,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就似有實無地創造出了一個在芒種節「祭餞花神」的風俗。《紅樓夢》小說的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裡寫道: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
  • 你有你的白淺,我有我的花神!羅店花神娘娘強勢歸來
    花神娘娘要過生日啦!今年的3月9日(農曆二月十二日),一場花神廟會將在寶山的羅店古鎮精彩揭幕,走一走「三灣九街十八弄」,遍訪古宅、古坊,移步換景,沐浴春光!花天花地之美,準保刷爆你的朋友圈! 3月9日活動安排一覽表09:00 花神堂 花神祈福儀式(憑邀請函入場)09:30 羅店老街 民俗行街表演10:00 龍船廣場 民俗專場表演3月9日-3月15日美諾路131號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展廳 花神文化書畫展
  • 七夕節民俗掃描:殺公雞 吃巧食 取"雙七水"
    膠東七夕「擺七姐」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的民俗節日之一。相傳這天是牛郎織女鵲橋會的日子。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因為織女是個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在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顆聰慧的心、一雙靈巧的手。於是,七夕便被賦予了「愛情美滿」和「心靈手巧」這兩種涵義,圍繞這兩個主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漢服盛典祭花神 蘇州虎丘花神苑開園
    6月25日正值端午,在蘇州虎丘景區,漢服之美伴隨「虎丘三花」爭奇鬥豔,端午遊園會拉開帷幕,漢服攝影展、百花詩會、民俗歌舞等精彩活動陸續登臺。當天,虎丘花神苑景區正式對外開放,虎丘街道第十屆山塘園藝文化旅遊節」同日啟幕,讓廣大遊客在端午節期間賞花卉、穿漢服、品民俗、覽非遺,樂享節日文化大餐。
  • 十二位詩人和十二花神的傳說,你聽說過嗎?
    也造就出「日日有花開,月月有花神」的優美佳話流傳至今。哪些文人獲得了「花神」的桂冠?筆者現將」花神「分別簡介於後。 一月蘭花神--屈原。 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278)他親手在家「滋蘭九畹,樹蕙百畝」將愛國熱情寄託於蘭花,讚頌蘭花是「幽而有芳」; 並常身佩蘭花。
  • 每個月都有每個月的花神,集古雅玩之花神與十二月令!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這花神在古代民間,花卉被賦予了神話色彩受萬物有靈的意識影響 人們認為應該有司花之神來主宰花的榮枯 這樣的想法演變為習俗 並由文人們結合農曆月令 創造出了十二月令花神花神的傳說一般認為始自魏晉 十二月花神的稱法 則或醞釀於唐宋,至明基本確定
  • (花神廟小故事)花神傳說
    劉禪被關押此地,行走在鄉間小路上,看著那些老百姓,成天為了吃飯發愁,這些都是戰爭為老百姓帶來的災難,每個朝代的更替都是必然的,它們的更替往往會伴隨著鮮血和白骨堆成,百姓其實非常簡單。劉禪看到老人家開口道:「老人家,你為何如此著急。」老者開口道:「多謝公候,我去換些錢幣。」說完老者就離開了,劉禪看向遠去的老者,心裡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五味雜糧。
  • 你知道嗎?每個月份都有著代表的花神,你出生的月份是什麼花?
    在古代,我們的祖先都奉行鬼神之說,在固定的年月會舉辦祭祀,而且有很多地方的村民也會供奉自己的神仙,其中就有花神。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那些各個月份代表的花卉,看看你的生日代表的花神是哪個!
  • 花木蘭與木筆花神的傳說:懂得去報恩的是花也是人
    有一種美麗的花,叫木筆花,也叫辛夷花,花語是報恩,它是中國特有的植物,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不僅好看,還能入藥,而這樣一種美麗的花卻與傳說中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有著分不開的聯繫。送姑娘路過學府,園裡的木筆已經開了。
  • 「煮青梅」餞花神」迎芒種「
    中國江蘇網6月5日訊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今天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芒種。「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芒種」就是「忙種」,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而在蘇州民間,一般通過餞花神、煮青梅等來迎接芒種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