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茶文化中著名的典故「酪奴」

2020-12-20 武夷茶韻

淺析茶文化中著名的典故「酪奴」

吳斌

「酪奴」之典,源自南北朝時期,北魏名臣王肅身上。南北朝是繼三國、魏、晉之後的一段歷史。公元317年因「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等原因,西晉滅亡,司馬睿建立東晉。當時建議司馬睿定都南京,聯合南方士族,並全力支持他的首要人物就是王導。那個時候的坊間有「王與馬共天下」的民謠,可見其地位之顯赫。王導的家族,因此也被後世稱之為「琅琊王氏」。這位顯赫的王導,就是「酪奴」典故主人翁王肅的六世祖。

到了王肅的父親王奐這一輩,歷史已進入南北朝時期,王奐在南朝齊,官至「左僕射」(相當於副宰相)。王肅與父親一道也在朝廷中擔任著文職官員。由於政治鬥爭,公元493年,王奐連同王肅的幾個兄弟,均被齊武帝蕭賾所殺。王肅化裝成僧人,隻身倉促向北方逃竄,得以躲過此劫。當時的北朝處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時代。拓跋宏是北魏較為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他推進漢化改革,尊崇漢制,遷都到洛陽,為中華各民族的融合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王肅投奔之時,正是拓跋宏積極建設洛陽,準備遷都實施漢制之時。此時的拓跋宏,特別需要通曉漢文化與漢制度之人。王肅的到來,對拓跋宏來說,無疑是喜出望外的雪中送炭,得到信任與重用是理所當然的。在《魏書·王肅傳》中是這麼記載的:

王肅,字恭懿,琅邪臨沂人。司馬衍丞相王導之後也。父奐,蕭賾尚書左僕射。肅少而聰辯,涉獵經史,頗有大志。仕蕭賾,歷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書丞。肅自謂《禮》《易》為長,亦未能通其大義也。父奐及兄弟並為蕭賾所殺,肅自建業來奔。

高祖幸鄴,聞肅至,虛襟待之,引見問故。肅辭義敏切,辯而有禮,高祖甚哀惻之。遂語及為國之道,肅陳說治亂,音韻雅暢,深會帝旨。高祖嗟納之,促席移景,不覺坐之疲淹也。因言蕭氏危滅之兆,可乘之機,勸高祖大舉。於是圖南之規轉銳。器重禮遇日有加焉,親貴舊臣莫能間也。

這段記載的大約意思是:

王肅,字恭懿,琅邪臨沂人。是司馬衍的丞相王導的後代,父親王奐,是齊武帝蕭賾的尚書左僕射。王肅年少時聰明善辯,閱讀經籍史書,有著遠大的志向。事奉蕭賾,歷任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書丞等。王肅自稱《禮記》《易經》是他的專長,但也沒能通解它們的大義。他的父親王奐及兄弟都被蕭賾殺害,王肅從建業(南京)來投奔北魏。

高祖(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到了鄴城(今河南安陽),聽說王肅到來,以真誠與虛心學習的態度對待他。高祖召見他時,詢問歸順的原因,王肅言辭敏銳,語義恰當,善辯而有禮貌。高祖很同情王肅的遭遇,於是又聊到治國的策略。王肅陳說到治國安邦的方法時,談吐文雅,說理透徹,深合高祖的心意。高祖為之讚嘆,並採納了王肅的意見。兩人促膝深談至日影偏西,都未感到久坐的疲勞和時間的長久。於是王肅又說到蕭氏(即南朝齊)已有滅亡的先兆,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勸高祖圖謀南徵。高祖謀取南方的心思,因此變得更加急切。對王肅的器重與優待,也與日俱增。北魏的親王貴戚與舊臣們,都不能離間這種關係。

如此王肅搖身一變,而成了北魏孝文帝的重臣。這就是「漏卮」、「酪奴」典故的背景。典故本身的記載,位於楊衒之撰寫的《洛陽伽藍記》中,其相關的文字如下:

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物,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京師士子道肅一飲一鬥,號為漏卮。

經數年以後,肅與高祖殿會,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謂肅曰:「卿中國之味也。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肅對曰:「羊者是陸產之最,魚者乃水族之長。所好不同,並各稱珍。以味言之,甚是優劣。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唯茗不中與酪作奴。」高祖大笑。因舉酒曰:「三三橫,兩兩縱,誰能辨之賜金鍾。」御史中尉李彪曰:「沽酒老嫗甕注瓨,屠兒割肉與秤同。」尚書右丞甄琛曰:「吳人浮水自雲工,妓兒擲繩在虛空。」彭城王勰曰:「臣始解此字是習字。」高祖即以金鍾賜彪。朝廷服彪聰明有智,甄琛和之亦速。

彭城王謂肅曰:「卿不重齊魯大邦,而愛邾莒小國。」肅對曰:「鄉曲所美,不得不好。」彭城王重謂曰:「卿明日顧我,為卿設邾莒之食,亦有酪奴。」因此復號茗飲為酪奴。

這段記載的意思是說:王肅初到北魏時,不怎麼吃北魏流行的主食羊肉與奶酪之類,而常吃米飯與鯽魚羹,渴了也多是喝茶水。當時洛陽城中的士族階層(多為鮮卑貴族),說王肅喝茶一喝就是一鬥,像是個漏鬥一樣,因而在背後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漏卮」,即漏了的大酒杯。

經過幾年之後,有一次在孝文帝元宏(此時拓跋宏為推行漢化,帶頭改姓漢族的「元」姓)舉辦的宴會上,王肅吃了很多的羊肉和酪粥。孝文帝覺得很詫異,就問王肅:「你是中原口味的,你覺得羊肉與魚羹,茶飲與酪漿相比,有什麼區別呢?」王肅答道:「羊是陸地上的美食,魚是水裡的鮮味。因為個人的喜好不同,而各有所愛。以味美而言,無所謂誰優誰劣。羊就好比是齊、魯大國,魚則像是邾、莒小國,各有所長。」說到這裡「酪奴」的典故就出來了,王肅的原話是這麼說的:「唯茗不中與酪作奴」。對這句話的看法,歷來有不同的意見,多數的理解是「唯茶不行,只能做酪的奴隸」,這樣的理解,王肅諂媚的嫌疑就大了去了。也有這麼理解的:「唯茶不是給酪做奴隸的」。從官場的語言來看,王肅的一語雙關應該也是可以理解的。

孝文帝算是個明君了,自然聽得出王肅的弦外之音,他此時要推行漢制鞏固北魏政權,所以因勢利導,相當智慧地出了個謎語:「三三橫,兩兩縱,誰能辨之賜金鍾」。意思是說,三個三橫,兩個兩豎,是什麼字?誰能猜中就賜給他金鐘。御史中尉李彪聰明多智,應聲答道:「沽酒老嫗甕注瓨,屠兒割肉與秤同」。李彪說的是,買酒的老婦將酒從甕中注入有細長瓶頸的容器中,以練習倒酒的準確與快速。屠夫的兒子,割一塊肉掛在秤上一秤,確實是與想切的重量相同,也就是練習切肉分量的準確。尚書右丞甄琛接著答道:「吳人浮水自雲工,妓兒擲繩在虛空」。甄琛說的是,江浙一帶的人,在練習遊泳時自言自語地反思道,這樣遊是否是最好的呢?雜技演員的孩子,練習將繩子拋向空中(擲繩是古代的一種雜技項目)。他們兩人都隱含地回答了,孝文帝元宏所出謎語的謎底是個練習的「習」字。當時用的自然是繁體字,繁體的習寫法是「習」,正好是三個三橫,兩個兩豎構成。孝文帝的弟弟,彭城王元勰聽後才反應過來,並跟著說,我現在才知道謎底是個「習」字。孝文帝即以金鐘,賜給了首先猜中的御史中尉李彪。孝文帝出這個「習」字謎自然是有其深意的,一方面他要求漢族臣屬像王肅這樣,逐步地學習與適應鮮卑族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同時要求鮮卑的臣僚們,不要再留戀故都而反對漢化,要學習並逐步地適應漢文化。因為制度的嚴密,以及管理的有效等等,一定要向漢制學習,這是建立大國政權所必須的。由此也可見孝文帝出此字謎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孝文帝的弟弟彭城王,對王肅說:「卿不重齊魯大邦,而愛邾莒小國」,王肅回答說:「鄉曲所美,不得不好」。彭城王自然是有點揶揄王肅的意思,可王肅回答得十分認真,表達了喜歡故鄉的美好是無法改變的。彭城王見王肅這麼認真,立即補充道:「卿明日顧我,為卿設邾莒之食,亦有酪奴」, 彭城王的意思就是,第二天請王肅到家裡吃飯,並準備王肅喜歡的江南菜餚與茶飲。由此也可見王肅當時的地位還是不錯的。

因為王肅、孝文帝拓跋宏、彭城王等人,都是北魏響噹噹的人物。故而用「酪奴」代指「茗飲」,以及用「漏卮」來形容十分能喝茶,就這麼在北魏的時候迅速地傳開了。

相關焦點

  • 淺析中日茶文化的差異
    東漢華佗《食經》中 說:苦荼久食,益意思。其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 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文藝飲茶之風的興起,茶己經脫離普通 的飲品。唐朝時期,中國茶文化飛速發展,形成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唐羽所作《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他將佛、道、懦三家思想融入茶中形成了中國的茶道精神。
  • 學習茶文化中的禮友愛美德,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學習茶文化中的禮友愛美德,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茶能言志,茶道思想中「超然、淡泊名利」的道家思想,一直是文人雅士皆以明志的手段,在《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就會使用茶聯表達自己的精神追求,韋應物則在《喜園中茶生》中這樣寫道
  • 茶文化:清雅茶文化,砥礪前行中
    茶與茶文化的起源發展茶樹的原產地位於中國,所以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民間飲茶的興起最早始於西漢時期,到了唐代,茶葉便成了市場上的暢銷商品之一,它的興起,對唐朝的經濟發展可謂是起到了極其明顯的作用。
  • 杯中話傳承 著名茶文化專家徐金華再收兩高徒
    11月9日,第19屆徐公「親情、友情、茶情」三情茶會暨收徒儀式在成都舉行,著名著名茶文化專家,一心研製好花茶的徐公再收兩高徒。明代大才子徐渭好茶,著有名篇《煎茶七類》,被無數人奉為經典。徐渭後人徐公——徐金華,得前人傳承同樣好茶,潛心制茶至今已有50多年,圈中友人送雅號「西蜀茶仙」。徐金華自榮獲2015年全國茉莉花茶制茶工藝傳承傑出人物稱號後,於今年6月再獲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頒發認定的"國茶工匠·人物推選"第二批花茶類制茶大師稱號。他創製的「碧潭飄雪」,顛覆了普通茉莉花茶製作工藝,品質不俗,贏得無數文人雅士交口稱讚。
  • 中華茶文化的起源,你知道有哪些?編《西晉論茶》劇本來做科普
    主持人(潘安):後世的朋友們,我雖有「擲果盈車」的典故,但我也有「潘才如江」的典故,我更喜歡後人們記得是我的才華。我們回歸正題,先介紹一下本次節目的嘉賓主持人(潘安):比茶聖陸羽還早四百年, 寫中國第一篇茶文《荈賦》的作者、茶學家——杜育;寫第一首詠茶詩的詩人——張載;搞得洛陽紙貴、作著名茶詩《妖女詩》的才子——左思當代茶友:太贊了!
  • 茶文化:焚香品茗,古色古香,雅到極致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薰陶中,「茶」也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文化,如古人慣常喜愛焚香品茗,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還玩出了一個賭書潑茶的典故來,只把這些與茶有關的詞單獨拿出來說,就覺得「雅」到極致了。茶在我國出現的很早,在我國的歷史中有很長的飲茶記錄,世上許多國家的飲茶習慣都是從我們國家流傳出去的,唐陸羽作《茶經》,裡面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可見茶之歷史能追溯到上古時期了。在漫長的飲茶歷史中,逐漸形成了與茶有關的文化特徵,如茶道、茶德、茶藝等,這些在後世被統稱為「茶文化」。
  • 日本茶文化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大量與茶有關的文學作品
    日本茶文化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大量與茶有關的文學作品一般認為我國茶葉傳入日本,遠在漢代。但有確切年分記載的,應是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時值日本聖武天皇天平元年。由於是僧人最澄歸 的緣故,因此日本的茶文化一開始便帶有濃鬱的佛學色彩,同時最早也 是先流行於寺廟和僧人當中。從當時日本的一些文獻和詩歌集中的記 載我們能夠知道,日本人在飲茶上幾乎是全盤複製了中國唐朝的飲茶 之法,如餅茶煎飲法等。另外,從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日本茶文化受到 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亦出現了大量與茶有關的詩歌及文學。
  • 遊戲中感受茶文化
    9月8日,玉泉區幼兒園教育集團第三幼兒園開展了「感受茶文化」主題活動,幼兒通過識茶、品茶、泡茶,在輕鬆愉快的狀態下感受中國傳統的茶文化,在「遊戲」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吃茶記|淺析中日茶文化差異之「一期一會」與「吃茶去」
    幾日前,濟茶協會女子分會會員們帶來了一場日本茶文化研學匯報會。天裕泰陳總講了在日本茶文化研學過程中的見聞和對日本茶道的一些感悟。有一些心得所以記錄下來。首先,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日本茶文化或者要研究一下日本茶道?
  • 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熱鬧非凡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愛好者打卡
    隨著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的啟幕,茯茶鎮內百米長街從大年初一便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小鎮中的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更是迎來了世界各地的茶文化愛好者。詼諧逗趣的相聲《大拜年》與觀眾精彩互動,爆笑不斷;神奇的近景魔術及懸浮術緊張帶感,使得觀眾驚喜連連;古典群舞《望絲路》曼妙變幻的舞姿營造出震撼非凡的視覺衝擊力,再現古絲綢之路上經典人文風貌;著名樂器演奏家潘濤以一把二胡演奏出馬群奔騰的嘶鳴情境,博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 世界茶文化介紹,了解亞洲茶文化,印度|斯裡蘭卡|日本
    大家好,我是茶人滿常覺,今天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世界茶文化之亞洲茶產區,重點介紹印度、斯裡蘭卡和日本。一,亞洲茶文化之印度在世界五大洲中,茶樹種植面積最大的是亞洲,約佔全球的90%,產量約佔全球的84%,有22個國家產茶。印度茶葉生產發展始於19世紀30年代。1939年印度成立了專門發展茶葉生產的阿薩姆公司,茶葉生產進入發展階段。
  • 英語中的典故
    >   導語:漢語有很多典故,那麼英語中也有典故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些英語中的典故,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和漢語的典故有什麼樣的不同。   幾乎所有的人在說話和寫作時都引用歷史、傳說、文學或宗教中的人物或事件。這些人物或事件就是典故。運用典故不僅可潤飾語言,使之豐富多採,生動清晰,而且使人們更易於溝通思想,漢語中的「你這個人真阿Q」和「她是林黛玉式的人物」這樣的話的含義十分明顯,無需多加解釋。
  • 茶文化中影響力極大的5位人物,促進了唐代茶文化發展,值得銘記
    作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的作者,陸羽對茶文化的貢獻功不可沒。早年行走各地,花費十多年時間遍尋各茶,又花費十多年時間編撰《茶經》。《茶經》中非常系統的總結了唐代及其以前的所有有關茶葉的科學實踐經驗,可以說此書對中國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 茶文化非遺都有哪些種類?怎麼判別是否是非遺?現狀怎樣?
    其中,茶文化便是非遺的重點保護對象之一。茶文化非遺的種類歷經四批名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茶葉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十六項,包含四十三個擴展的細項,佔非遺名錄的總量的3.2%,分別歸屬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舞蹈、傳統技藝和傳統民俗五類。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比如王玲將茶文化定義為「茶在被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和社會現象」[],陳照年認為茶文化是與茶有關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而茶文化自身的內涵與邊界也在產業跨界融合中逐步延伸、擴大。三是茶文化理論研究存在諸多不足,嚴重滯後於茶文化實踐的發展。
  • 國內常見8種主題酒店設計元素淺析
    接下來,小編淺析當今設計師運用比較常見8種主題酒店設計元素。1、茶文化主題酒店設計  茶文化是茶與語言化的有機融合,是一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體現。茶文化主題酒店設計顏色上應選擇自然、輕鬆、舒適的設計,整體設計以淺色為主,深色為輔。茶文化主題酒店設計應以不同地域的茶文化為主題,融合茶文化中不同的元素,如茶藝、茶歷史、茶道、茶風及飲茶文化,使其在酒店呈現茶文化氛圍和環境,突顯主題酒店的獨特文化魅力和個性化的文化風菜,從而提升主題酒店的文化品味和格調。
  • 刀哥說茶丨我所理解的茶文化
    前一種茶能夠和「開門七件事」聯繫在一起,應該是人們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東西了,但實際上它和柴米油鹽等相比是可有可無的,生活中有些人就從不喝茶。文化,本就是很難說清道明的東西,不是您能講幾個茶典故,表演一套茶藝,或者背一些茶名就是茶文化了,茶本質上是一種帶有風味的水,但這種神奇的水,無論您是作為食用、解渴或者品飲論道,無論俗事還是雅事,都是中國人獨有的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
  • 中國好典故-1001鴻雁傳書(著名的蘇武牧羊的故事裡頭卻蘊含了一個...
    王封臣評書講國學系列中 國 好 典 故(好聽多打賞!至少轉發下吧!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東漢·班固《漢書·蘇武傳》========想讓王老師說什麼典故,可以留言點播哦!========講好中國故事,讀好中國經典。
  • 茶文化的雅俗共賞,是茶文化源遠流長的關鍵!
    可以說,茶文化是眾多傳統文化中雅俗共賞的存在了。雅——無由持一碗,寄於愛茶人歷史上的文人墨客筆下的茶詩茶詞,比比皆是。歷代文人墨客在品茶中,得到極大的情趣和某種淨化情感的滿足,甚至達到了某種境界,這往往是其他文化活動所不能給予的,因此,歷代詩人常以詠茶人詩。
  • 你心中的杭州茶文化博覽會是什麼樣
    從西湖龍井開茶節、全民飲茶日、河坊街民間茶會到「二十四節氣與茶」國際茶會、杭州茶文化全球孔子學院茶事大聯動、G20國際茶文化體驗活動等國際茶文化推廣、互動項目,以茶為媒,借「後峰會、前亞運」效應,彰顯杭州的獨特韻味與別樣精彩,打響「中國茶都」的國際城市品牌,助力建設成為東方文化國際交流重要城市與國際重要的旅遊休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