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日茶文化的差異

2020-12-20 茶與紫砂壺

一、起源和發展

說起茶的起源,一定會追溯到中國。古人說:百姓七件事,茶米油鹽醬醋茶。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曲茶。中國早在神農氏時期就有關於茶的記錄,唐朝的唐羽在其《茶經》裡寫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由此可見,中國的飲茶文化的發源極早。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出現 了野生的大茶樹I現今也在中國的許多地方發現了直徑長達一米的大茶樹,樹齡普遍在1700年以上,足以說明中國是茶樹的發源地。

在中國,茶最早的用途是入藥,傳說神農嘗百草,遇十二毒,得茶解之。東漢華佗《食經》中 說:苦荼久食,益意思。其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 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文藝飲茶之風的興起,茶己經脫離普通 的飲品。唐朝時期,中國茶文化飛速發展,形成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唐羽所作《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他將佛、道、懦三家思想融入茶中形成了中國的茶道精神。宋代時期,茶葉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 不僅因為文人的推動也因為整個時代背景的推動。茶文化在這個時期生機勃勃,但是茶藝逐漸走向了複雜繁瑣精細,反而失去了茶藝本身的品質。而到了元朝,出於遊牧民族放蕩不羈的性格和漢族文人對山河破碎的感慨,使得茶藝返璞歸真。待到明清時期,茶的種類逐增多,泡茶的技藝精細,到了清朝,茶葉的出口成為 一種正式的行業,各類關於茶的作品也增多。

而在古代日本是沒有原生的茶樹的,自然而然也就沒有飲茶的習慣。在日本,普遍認為茶葉是在9世紀初由遣唐使最澄和尚從中國帶回日本,將種子種於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後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偶得和尚奉茶,茶葉從這時才見於日本正史。但是,此時的茶在日本只是曇花一現,並沒有留下太多的記錄。後於中國宋代時期,遣唐使榮西禪師兩次到訪中國,回日本時再次將茶葉的種子帶回國,並種植於筑前國背振山,1207年榮西禪師又將種子贈送給明惠上人,其將種子種植於尾高山寺內,至此飲茶才在僧人之間流傳開來。1214年,大將軍源實朝因為宿 醉引起頭痛,榮西禪師敬獻了茶葉,擺脫了頭痛,至此茶在士大夫和武士之間流行起來。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僧人村田珠光將思想融入茶中,才真正意義上形成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其被稱為日本茶道始祖。後又經過千利休等人的細化,日本茶道才逐漸規範起來。

因此,在起源上來說,中國是茶的發源地,茶文化的起源地,日本的茶道文化比中國晚了很多年。

二、精神上的不同

中國茶文化的精神之一:仁。中國的茶文化的發展是一個由下而上的過程,先是由普通的百姓喜飲茶而逐漸發展到統治階層,是普通平民大眾的日常喜好。在中國,飲茶是一種比較悠閒的放鬆方式,是使人內心平靜下來的一種方式。中國飲茶之人多帶著儒家的仁者氣息,修養很高,喝茶是一種反省內求的方 式。

中國茶文化的精神之一:無為。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茶是南方嘉木,在種茶、採茶、制茶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大自然的規率,中國的道家思想也恰好強調清諍無為、順應天道。

中國茶文化的精神之一:清靜。中國人以茶修德,以茶養性,茶的禪意和佛的禪意是一致的。茶以水而清明、衝泡再三醒神。茶道好靜,在追求茶道的靜之中也就是佛家的禪境。

日本的茶道文化主要是由中國傳入,因此其精神很大 一部分受到中國佛、道、懦三家的影響,其中又以佛家思想為主要。日本茶道精神主要可以用三個詞語來概括:和敬消寂、一期一會、獨坐觀念。

日本茶道最重要的精神之 一,主旨是無。和、敬、淸、寂是從無裡衍生出來的四象,這和中國的太極很像。而一期一會意思是說人的一生只能遇見一次唯一的一個人和一件事。千利休將其融入到日本茶道中,通過一系列的茶道活動,包括水、飯、談、茶四大步,最後完成時使亭主和主客、從客靜心淸志,由茶道的一系列活動體現出一期一會、難得一面、世當珍惜的理念。獨坐觀念」一語出自幕末大老、茶道名人井伊直 弼的著作《茶湯一會集》。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說,「獨坐」 就是說獨自靜坐。「觀念」的意思則是靜靜的思考、認真的思考。獨自坐在茶室裡靜靜的回味思考今天發生的事情,此生不可能再遇見。而此時飲茶人的心境是有禪意 的,也就是之前說的主旨上的無。從什麼也沒有衍生到生生萬物。此時而言重要的就並不是茶本身的味道,而是內心的平靜餘味。

從中國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精神上來說,兩者的精神內涵都有佛家的思想。從喝茶處可見茶道中的禪意。但是中國茶文化是佛道儒三家的精髓結合,而日本則是更多的注重佛家的禪意。因此,兩者在本質上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區別的。

三、結束語

茶禪一味。喝茶是為了讓人在身體上得到放鬆,在精神上靜心、清淨、明志、明理,讓人在忙碌的生活學習、工作之餘能夠保持住自己的本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管是日本茶道的一期一會還是中國茶文化的仁、靜、無為,都是在追求精神上的平常心。

相關焦點

  • 中日兩國茶文化已經出現了較大的差異
    中國茶文化傳到日本已經一千多年了,經過日本本土的影響,加之中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中日兩國茶文化已經出現了較大的差異。     (一)茶文化表象的差異   1、茶文化流派的差異。中國茶文化雖然經過歲月的變遷和歷史的凝練,茶文化卻為出現很多的流派,而是集中體現在文化的積澱上。而日本的茶文化卻出現了很多流派,比如有名的「三千家」即不審庵「表千家」、今日庵「裡千家」和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
  • 吃茶記|淺析中日茶文化差異之「一期一會」與「吃茶去」
    幾日前,濟茶協會女子分會會員們帶來了一場日本茶文化研學匯報會。天裕泰陳總講了在日本茶文化研學過程中的見聞和對日本茶道的一些感悟。有一些心得所以記錄下來。首先,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日本茶文化或者要研究一下日本茶道?
  • 火影:什麼仇什麼怨,鳴雛大婚佐助送「夭壽」,淺析中日文化差異
    洛克李和凱皇班恭賀鳴佐婚禮漫友們之所以會這樣認為,多多少少是因為對中日文化差異的不了解。其實,在11區,烏鴉代表的並不是死亡和厄運,而是忠實、無畏。除了上面講到的烏鴉和「壽」字,您知道哪些中日文化的差異?ヽ(ー_ー)ノ謝謝關注,明天見
  • 論近代兩次中日戰爭,中國方面表現的差異
    在近代史上,中日兩國曾經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即:中日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這兩次戰爭都深遠地影響了東亞政治的格局。對中日兩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中日兩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就中國而言,兩次戰爭的結果是不同的,那麼,再這兩次戰爭中,有哪些方面的差異呢?
  • 日媒:疫情期間線上教育凸顯中日差異
    為何中日在普及線上教育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對中國了解頗深的記者浦上早苗說:「中國非常重視教育,孩子們寒暑假都會上補習班。受疫情影響無法上課和上補習班,孩子們學習怎麼辦?中國家長的教育熱情推高了在線教育需求。網際網路公司也積極開發相關軟體,不少都具備籤到、成績管理等功能。中國有1.3億線上教育軟體使用者。」那為何線上教育在日本無法順利普及呢?
  • 淺析茶文化中著名的典故「酪奴」
    淺析茶文化中著名的典故「酪奴」吳斌「酪奴」之典,源自南北朝時期,北魏名臣王肅身上。南北朝是繼三國、魏、晉之後的一段歷史。
  • 這位來自臺灣的姑娘在杭州致力於中日茶道文化交流
    在以本次特展為契機舉辦的中日茶文化交流會上,茶文化專家餘紀萱與活動參加者們分享了兩國茶道文化的特色,以歷史為切入點,紹了中日茶文化的淵源,以及兩國茶文化發展至今的歷史脈絡,並現場點茶邀請大家共同品嘗。餘紀萱(左一)分享了中日茶道文化特色邂逅茶道十餘載 結緣「日本茶道之源」大徑山1989年,餘紀萱出生於臺北,高中畢業後到日本求學,在京都大學完成研究生學業。
  • 中日飲食文化的差異
    然而,我們對我們的首選美食有不同的解釋,這主要取決於我們的地區差異。例如,歐洲美食與亞洲美食截然不同。在亞洲,中國菜也不同於日本料理。中餐是指中國及其地區的烹飪方式。它擁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可追溯到不同朝代數千年前。隨著每個時期的到來,這個國家的食物已經改變,以適應當地人民的喜好。
  • 淺談中日文化的差異,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今天小編來說說中日文化的差異,從歷史和地理講,中國與日本一衣帶水,為文化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地理位置。由於中國曾經很長時間是亞洲文化的中心,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較為豐富;日本是個典型的島國國家,陸地空間狹窄,資源匱乏。所以,在古代單向交流為主,基本是中國傳向日本。
  • 從小說到動畫,《如果有妹妹就好了》第三話內容差異淺析
    咳咳,今天帶來的是關於《如果有妹妹就好了》第三話內容關於小說與動畫方面的差異淺析。眾所周知,因為時間和分集等等方面的原因,小說和動漫的內容總是會有一些差異的,特別是很容易去掉心理活動這種難以表現的東西,能算完美的再現的基本也就是《春物》這一類動畫了吧。
  • 福建建陽:從徽宗御用到東瀛國寶:建盞與中日茶文化
    年西泠秋拍,一枚南宋建盞油滴盞以586.5萬元人民幣成交;2018年香港蘇富比秋拍,南宋建窯兔毫盞以250萬元港幣成交;2017年嘉德香港五周年慶典拍賣會,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配朱漆盞託,以354萬元港幣成交;2016年紐約佳士得拍賣臨宇山人舊藏南宋建窯油滴天目茶盞以11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807萬元)成交……一枚小小茶盞,氤氳之變中,使人於其間觀天地宇宙,它是茶文化的縮影
  • 中日陶瓷名家精品聯展在東京開幕
    中日陶瓷名家精品聯展現場。 人民網東京5月14日電(記者 劉軍國)中日陶瓷名家精品聯展暨中日陶瓷文化交流論壇14日在東京開幕,中日兩國文化界人士150多人出席。 此次聯展展示了包括中國建盞在內的200多件中日兩國陶瓷精品。兩國與會人士紛紛表示,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相近。
  • 中日「和」文化之差異
    然而各自求和的方式卻也直接反映出中日文化上的差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的基礎是:「和而不同」,它相互包容,存求同,換言之,它不排斥不同面,是在承認和包容不同的基礎上求和比如在普通的人際交往中,常能見到中國人各持己見,自我伸張的場面,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不和,中國人主張通過這種各自伸張,彼此了解不同,承認不同,並在此基礎上努力協調平衡,以達到「和」。
  • 自然指數2020出爐:美加中日歐的AI研究有何差異?
    自然指數2020出爐:美加中日歐的AI研究有何差異?自然指數2020構建了人工智慧論文的機構合作關係網絡,美加中日歐引領AI發展,但合作模式各有不同。1. 機構合作網絡自然指數基於2015-2019年間的索引數據製作了引文網絡,包括146家機構中排名前200的合作項目,分別以直線和圓圈表示。圓圈大小代表每個機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份額,線條粗線代表兩個機構之間合作的份額。
  • 茶文化:清雅茶文化,砥礪前行中
    茶與茶文化的起源發展茶樹的原產地位於中國,所以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民間飲茶的興起最早始於西漢時期,到了唐代,茶葉便成了市場上的暢銷商品之一,它的興起,對唐朝的經濟發展可謂是起到了極其明顯的作用。
  • 「飯局」上的中日文化差異
    徵文主題     (1)中日文化的差異與相互理解。     (2)環境保護與中日合作。
  • 國內常見8種主題酒店設計元素淺析
    接下來,小編淺析當今設計師運用比較常見8種主題酒店設計元素。1、茶文化主題酒店設計  茶文化是茶與語言化的有機融合,是一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體現。茶文化主題酒店設計顏色上應選擇自然、輕鬆、舒適的設計,整體設計以淺色為主,深色為輔。茶文化主題酒店設計應以不同地域的茶文化為主題,融合茶文化中不同的元素,如茶藝、茶歷史、茶道、茶風及飲茶文化,使其在酒店呈現茶文化氛圍和環境,突顯主題酒店的獨特文化魅力和個性化的文化風菜,從而提升主題酒店的文化品味和格調。
  • 電視劇《後宮·甄嬛傳》臺詞的階層差異淺析
    、語調、選詞等方面,而本文就以電視劇《後宮·甄嬛傳》為例,詳細分析電視劇的臺詞在表現階層差異時所呈現出來的特點。在《後宮·甄嬛傳》中,人物臺詞的階層差異在音強上表現為身居高位者聲音洪亮、清晰、有力,而身份低微者則氣息微弱,聲音細小,而這其中體現最明顯的就是皇帝的臺詞。皇帝作為「九五之尊」,是整個故事的權力核心,也是所有人仰視和畏懼的對象,因此其臺詞的音強多以體現皇帝的威儀為主,例如: 皇帝:蘇培盛,傳旨下去,冷宮餘氏欺君罔上,毒害嬪妃,賜自盡。
  • 茶文化的雅俗共賞,是茶文化源遠流長的關鍵!
    可以說,茶文化是眾多傳統文化中雅俗共賞的存在了。雅——無由持一碗,寄於愛茶人歷史上的文人墨客筆下的茶詩茶詞,比比皆是。歷代文人墨客在品茶中,得到極大的情趣和某種淨化情感的滿足,甚至達到了某種境界,這往往是其他文化活動所不能給予的,因此,歷代詩人常以詠茶人詩。
  • 茶文化對英國的影響有多大,從什麼地方體現出來的
    茶文化對英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眾多形式的英國文學作品中,都能夠領略到茶文化的精彩,看到有關茶文化的描述。從精美的茶具,到精緻的茶點,再到盛大的茶會,這些描寫無不體現著英國人對美好、精緻生活的追求,以及對自己所鍾愛的一切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