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一個人是否有出息與對自己的認識相關。有出息的人,大都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懂得持續學習與時俱進。
而沒有出息的人卻往往是自身性格缺陷造成的,所以我們要想變得更有出息,更重要的是學會改正自己的性格缺陷,提升自我成長的智慧,我們就能避免人生的墮落與平庸。
一、自以為是的人
一個人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總覺得別人是錯的。這種人在人際關係中,會很容易陷入僵局。因為他永遠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不是活在真實的世界中。
要知道任何道理都是講得通的,事物有陰有陽,往往都會有多個層次,每個人的道理都有自己的角度。有一個哲人說過, 小孩才會講究對與錯,成年人都是講究利弊的。
無論我們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我們會發現誰都有自己道理,如果講道理,我們大都吵得不可開交。
而能讓我們變得睿智的是我們包容的思想, 如果我們明白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世界,那麼我們就不會過於執著自己是對的還是錯的,而我們往往也會看到更大的世界。
自以為是的人最需要改變的認知是提升自己多元思維的角度,懂得變通,去認識人性的多面性,去了解人的複雜性,你才會對這個世界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心理學有一個詞說得是動機,強調是在人生成長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動機,我們要想了解一個人,不執著自己對與錯,我們最需要是去深入了解他人的動機是什麼,你才會明白他所說的話,看到他看到的世界,慢慢才會懂得求同存異。
二、不了解自我的人
一個有出息的人,一定是了解自我的人。他深諳自己缺點與長處,儘量在人生成長中發揮自己的長處,才會取得驕傲成績。
馬雲曾講述自己是一個最不懂得技術的人,但是他懂得戰略和方向。所以他在創辦企業過程中,就是揚長避短,把技巧都交給最擅長人的處理,而自己專注戰略和方向,帶領著團隊共同前進。
一個人越不了解自我,越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避短揚長。他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用在自己的短處上,卻忘記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
歷史上記載了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講述的就是趙括沒有自知之明,害的國家打了敗戰,自己也戰死沙場。
趙括看兵書看得多,就以為自己非常厲害,他對兵書倒背如流,但是實踐太少了,只會在會場高談闊論,卻嚴重缺少指揮作戰的經歷,只有他的父母最為了解他,然而趙括卻認為自己非常了得,最終戰死沙場。
這個世界上我們最重要的功課是需要去了解自己,看自己是哪一種人,只有對自己了解越深刻,我們才不會在人生大戰略上發生很大的錯誤。
蘇格拉底也曾說過,人貴有自知之明,擁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是最有智慧的人,他們不會犯低級錯誤,而是懂得學習和精進自己,拒絕不適合自己的路,才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三、特別愛炫耀的人
如果一個人總是過於炫耀自己的功勞,最後往往是不得人心。有人說功勞是讓出來,你越愛把所有的功勞據為己有,你越不得人心。
曾經有一個銷售人員跟我講述自己的故事,深有感慨。他曾經是公司銷售冠軍,本以為自己業績很高,職位一定也會得到快速晉升。
哪裡幾年後,他還被公司逼了辭職。他感覺到非常的吃驚。這才知道原來他犯的錯就是過於貪功與炫耀自己。
他所取得的業績,從來沒有說有領導的栽培與給予機會,也從未提及過同事的幫助與支持。公司辭退他的理由就是公司不需要一個業績很高,但是卻把其他人當作草芥的員工。
而他事後反省自己的確是這樣的,後來他辭職後總結了這個教訓, 慢慢學會把功勞和機會讓給別人,才得到別人的擁戴,做了公司的銷售負責人。
愛炫耀的人即使自己有滿腹才能,但是因為出言不遜,也會得罪身邊所有的人,從而遭到周圍人的排擠。
我們要學會低調與謙虛,更需要團結與發揮他人的力量,你才會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遠。一個人走得快,但是一群人 卻能走得更遠,這是我們需要低調與謙虛的主要原因。
一個人要變得有出息,就一定要注意不斷完善性格的自我缺陷,不斷提高自己對世界認知能力,提高自我的心性,你就能在人生路上變得更有福氣,走得越來越遠。
今日話題:你認為一個人沒有出息,根本原因是什麼,歡迎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