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抑鬱症、焦慮症患者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就能康復了

2020-12-18 騰訊網

前言:

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焦慮症?曾看過德國的一個心理學家講到:抑鬱症、焦慮症等神經症主要是由於童年成長中所形成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其中,敏感、多慮、完美主義是最重要的三種缺陷。進一步說,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我們就能痊癒了。反觀自己,敏感、多慮、完美主義這三種特點真是太符合我了,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抑鬱症、焦慮症的爆發:

我今年35歲,懷孕5個月。在初中時壓力比較大上課的時候特別努力聽講,有一天我突然看著老師的嘴說話時帶的氣息比較重,一下我的思緒就回不了他所講的話內容上了,我一下特別恐懼像掉下懸崖一樣的感覺,我越是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她說話內容裡,越是集中不了從此我就擺脫不了那種掉下懸崖的感覺,就一直逃避不聽他講課,因為我平時很努力學習,熬夜,午睡都在學習。後面放棄然後那個陰影就沒有了。

出社會了,偶爾看到牆上或路牌有字,我突然想到那感覺,然後就逃避不去看,免得強迫自己去看又集中不了精神而害怕。偶爾看書也是害怕注意力放在外面或者旁邊而不敢看書,即使看了也沒看進去而焦慮,所以乾脆逃避。

只要一想到那感覺就想轉移注意力而忘記它,就這樣斷斷續續很多年過去了。

這一次更嚴重因為我懷孕晚上突然起夜上廁所一下睡不著,我突然就害怕睡不著而擔心影響寶寶,然後就努力睡覺可是就是睡不著,一想到睡覺就害怕那感覺來影響我。

現在已經形成做什麼都有那感覺的陰影,就特別失落,和他們聊天可以分散注意力心情就會好很多,可以一想到不能專注聽他們說話那害怕的感覺又來了,有時候導致我都不敢說話,那感覺無處不在。

做什麼那感覺都無處不在,我整天很失落,很努力轉移注意擺脫它,偶爾可以擺脫的了,偶爾不行。有一次在網上諮詢了一下心理醫生,醫生叫我面對它,我發現我更是嚴重,無時無刻那感覺都在,差點崩潰。

出現轉機:

一次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抑鬱症的自助貼吧,原來這世上還有很多和我一樣受著內心的煎熬人。看到他們發表的一些經歷,感想很有觸動。我看到有好幾個病友都在講練習「觀息法」,

看到他們都獲得了很好的改善,心理頓時升起了強的信心。我想這個方法也沒準能適合我。

觀息法練習真的很奇妙,練習了兩三天焦慮、緊張的感覺好像沒有那麼激烈了,尤其在練習中好幾個短暫時間,我體驗到了一直非常平靜、忘我的感覺,這種感覺過去從未有過。這極大地增強了我的信心。

但是,一周後我就開始打嗝,不停的打嗝,非常難受。我就反覆的翻看《情緒自救》書中觀息法的解答部分。按照書中講到的,這種反應都是典型的內心習性的浮現,這是好的表現,是清理的過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對一切不舒服的反應持續地保持平等心,持續地觀察呼吸的進出便是。

觀息法練習做到快一個月的時候,我就把觀息法做到了40分鐘,心情也好些了,也少了些對自己的自責,手臂和手掌緊張的肌肉也開始在慢慢的放鬆。

一個月後我雖然還是在打嗝,但是我的胃由於長期的負性思維積累造成的痙攣給我帶來了多年的痛苦,吃東西只能吃一點點就會感覺有飽脹感了,所以這些年我一直吃得很少,但在練習了觀息法和打嗝的內在反應一個月後,我就明顯的感覺到我的胃腸功能好了很多。我可以正常的飲食了,胃的飽脹感也減輕了。

因為我已經好幾年沒有好好的享受一頓美食了,怕胃脹不敢多吃,此時我有了小小的激動,也給了我更多的信心堅持按照《情緒自救》書中的觀息法和誓言法練習的動力,我保持著勤奮的練習。

結語:

過去我總想著那些痛苦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盡頭,現在我不必這麼想了,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通過練習,我可以去想像一些美好的東西了,美好的東西真的總是會不經意間出現在你的生活當中。就像書中講到的,只要我想我的人生是好的,我的人生就是好的!我不能說在以後的生活中都會一帆風順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我卻能說我能更好的處理一些問題。生命的轉折,往往就是在我們相信自己的剎那間!

分享:

希望身處抑鬱、焦慮困境中的病友也能去練習一下觀息法,我相信,只要你堅持地練習一段時間,你一定會獲得很好的改變。

觀息法練習步驟:摘選《情緒自救》一書

1、以盤腿姿態端坐,挺胸抬頭,閉上雙眼。

2、將注意力專注在鼻孔的呼吸進出上,持續地去觀察(感覺、專注)鼻孔的一呼一吸。

3、不管呼吸是明顯的,還是不明顯的,是流暢還是不流暢的,總之,不管我們感覺到是什麼樣的呼吸,就是什麼樣的呼吸,不加評判,不貪求什麼,也不排斥什麼。

4、不在練習中做任何的思考、評判,分析,如果發現走神了,那就再拉回到呼吸上,走神了,就再拉回來,如此反覆練習。

5、每次練習20-30分鐘,每天保持早、晚各一次。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抑鬱症、焦慮症患者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就能康復了
    、焦慮症?曾看過德國的一個心理學家講到:抑鬱症、焦慮症等神經症主要是由於童年成長中所形成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其中,敏感、多慮、完美主義是最重要的三種缺陷。進一步說,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我們就能痊癒了。反觀自己,敏感、多慮、完美主義這三種特點真是太符合我了,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抑鬱症、焦慮症的爆發:我今年35歲,懷孕5個月。
  • 心理學家:焦慮症、強迫症患者只要矯正這兩個性格缺陷就能痊癒了
    心理學家:焦慮症、強迫症患者只要矯正這兩個性格缺陷就能痊癒了心理學家李宏夫在《戰勝強迫症》書中講到,強迫症、焦慮症、恐懼症、抑鬱症等神經官能症,這類症狀的發病根源都是相同的,都與患者的性格缺陷密切相關的。
  • 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心理學家:三種方法教你走向康復
    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心理學家:三種方法教你走向康復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呢?所有的抑鬱症、強迫症患者都期盼一種能夠讓自己如夢方醒的最佳治療方法,然而,患者的這種心理期望,卻不利於他們的康復治療,也會給他們的信心帶來很大影響。他們缺乏對抑鬱症、強迫症等神經症的正確認識和了解。
  • 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心理學家:三種方法教你走向康復
    所有的抑鬱症、強迫症患者都期盼一種能夠讓自己如夢方醒的最佳治療方法,然而,患者的這種心理期望,卻不利於他們的康復治療,也會給他們的信心帶來很大影響。他們缺乏對抑鬱症、強迫症等神經症的正確認識和了解。如果他們能認識到抑鬱症、強迫症等神經症的形成是由於長期積累所致,而改變的過程恰恰是思想模式(性格)改變的過程,那麼,他們就能正確對待當下進行的治療,保持耐心和積極配合,最終也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好。心病終需心藥醫,這句話卻是一語道破心理健康的實質。
  • 心理學家:抑鬱症不是吃藥就能解決的事,練習這三種方法才是正道
    心理學家:抑鬱症不是吃藥就能解決的事,練習這三種方法才是正道抑鬱症究竟怎麼治療才是徹底的?有的說藥物治療才是有效的,有的說心理治療才是有效的,有的說運動是治療抑鬱症最天然的良藥等等各種說法。其實,這些都是好的方法。治療抑鬱症的方法絕不僅限於一種方式或方法,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
  • 心理學家:改正這種性格缺陷,你就可以走出抑鬱症
    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曼將抑鬱症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抑鬱症的形成絕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健康的心理模式,既;敏感、多慮、多疑、完美主義的性格缺陷造成的。那麼,對於抑鬱症患者,如何有效改變造成我們心理疾病的不健康的心理模式?
  • 如何不吃藥走出抑鬱症?心理學家:堅持這種練習就能走出抑鬱症
    如何不吃藥走出抑鬱症?心理學家:堅持這種練習就能走出抑鬱症有很多抑鬱症患者會問,有不用吃藥就可以治好抑鬱症的方法嗎?答案是一定的,從根本上來說,抑鬱症是不健康的心理模式造成的,進一步來說,是長期不健康心理模式下所積累的負面情緒的爆發,這種情緒的爆發不是病理性的症狀表現,而是心理性的失衡表現。吃藥治療抑鬱症更多是起到症狀抑制效果,但藥物是無法改變患者的思維(心理)模式的,而,如果抑鬱症患者看待事物的思維模式不改變,他(她)得抑鬱症就不可能完全康復。
  • 心理學家:抑鬱症、強迫症並不可怕,堅持這個康複方案做就能好
    相關調查統計,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中只有30%左右的患者會主動尋求專業治療,在這其中大約不到10%的患者會持續、堅持的接受專業治療,並獲得良好的效果,另外的20%患者則會因為短期效果不明顯,或是高額的治療費用等等因素,導致治療的斷斷續續,無法系統••••••剩下的70%的患者
  • 心理學家:堅持這三種方法就能走出來
    心理學家:堅持這三種方法就能走出來社交恐懼症,是神經症中恐懼症的一種表現,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及他人看法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
  • 所謂焦慮症抑鬱症的康復秘訣,就是改變觀念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病人的那種心理痛苦和無奈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我經歷了大概4年左右的黑暗時光,我的腦子裡也有過可怕的念頭,但是作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讓我無比的堅強,無論焦慮症帶來的症狀多麼的難受,一天到晚的驚恐發作令我每走一步都心驚膽戰,我還要在父母面前偽裝,不能讓他們看出一絲一毫的恐懼
  • 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自我康復療法解析
    我就常見的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做一些剖析,希望對朋友們有幫助。一、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特徵抑鬱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以及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為典型症狀。抑鬱症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約15%的抑鬱症患者死於自殺。
  • 抑鬱症和焦慮症有什麼區別,有什麼相似點?
    而焦慮症屬於神經症,表現是焦慮不安、過分擔心、提心弔膽、緊張、出汗,心悸、膽小、恐懼、害怕、失眠等,焦慮症是性格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人,在經歷某些刺激驚嚇以後形成的條件反射。如果只盯著抑鬱症和焦慮症的表面不同,看不到他們之間的本質聯繫,就會影響對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客觀分析,造成調整幹預的低效,影響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的康復。
  • 抑鬱症患者怎麼進行自我治療?
    有心理學家認為,患者應該把每日發生的事情記在這本日記中:誰都幹了什麼?事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我這一天有過什麼思考和會議?對於一些抑鬱症患者來說,記錄這些事情,一開始是很困難的,但只要他們能夠堅持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可能發現事件和抑鬱之間的關聯。
  • 心理學家:治療焦慮症不能盲目吃藥,練習這三種方法才是根本的
    心理學家:治療焦慮症不能盲目吃藥,練習這三種方法才是根本的焦慮症的主要原因1、性格因素:不良的性格特徵,是引起焦慮症發作的重要因素。對身體不適容易緊張、焦慮,產生自卑、自信心不足,膽小怕事,謹小慎微等不良性格因素,對焦慮症的形成都是有很大作用的。2、社會環境因素:對於長期處於緊張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的人來說,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大腦神經也是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的,長期這種精神狀態,也是容易導致焦慮症發作的。
  • 如何不吃藥走出抑鬱症?心理學家:堅持這種練習就能走出抑鬱症
    有很多抑鬱症患者會問,有不用吃藥就可以治好抑鬱症的方法嗎答案是一定的,從根本上來說,抑鬱症是不健康的心理模式造成的,進一步來說,是長期不健康心理模式下所積累的負面情緒的爆發,這種情緒的爆發不是病理性的症狀表現,而是心理性的失衡表現。吃藥治療抑鬱症更多是起到症狀抑制效果,但藥物是無法改變患者的思維(心理)模式的,而,如果抑鬱症患者看待事物的思維模式不改變,他(她)的抑鬱症就不可能完全康復。
  • 抑鬱症患者堅持這樣做,抑鬱症一年左右就能痊癒
    抑鬱症患者就像是被長期關在漆黑的房間一樣,TA們的內心一片孤寂和悽涼,眼前同樣是一片黑暗,看不到丁點希望。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TA們是不幸的,但如果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治癒抑鬱症,那麼TA們也是幸運的。抑鬱症不是一場簡單的感冒,吃點藥就能好的。
  • 心理學家:抑鬱症藥物治療不是長久之計,練習這種方法才是本質的
    從西醫的角度來說,抑鬱症主要與遺傳因素和生理因素有關。所以主張藥物治療為主,通過藥物的化學作用來補充神經遞質的平衡。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抑鬱症與患者的原生家庭、認知模式、性格特點是密切相關的。從抑鬱症臨床治療所跟蹤到的效果來看,絕大多數抑鬱症康復者群體中,吃藥治療的患者也都有積極配合心理的治療。
  • 自我訓練——我自己就能治好焦慮症抑鬱症?
    我們是不是可以打破這樣傳統思維模式下的行規呢,並開始依靠自己的自覺來行事呢,答案是可以的,並且有很多的心理治療師,為我們尋找到了一條依靠自我亦焦慮症抑鬱症患者自身,就能大大改善甚至是治癒自己的一條道路,那就是「自我訓練」。自從我們開始用新的角度看問題。
  • 抑鬱症患者的康復之路怎麼走
    最近我在和患者互動的時候,發現很多患者都有一個類似的疑問,就是患者不停地在問他的症狀嚴重嗎?他會不會康復?抑鬱,焦慮,強迫思維嚴不嚴重,會不會康復?這一點完全取決於患者本人。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抑鬱情緒一旦形成,放任自流是沒有辦法康復的,雖然抑鬱情緒有時候表現為階段性的,一段時間消失了,一段時間又很明顯。但是你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旦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抑鬱症是很容易復發的。可很多患者並沒有認識到抑鬱或焦慮的嚴重性,要不要治療一直在考慮當中,您要知道您在考慮的過程中,抑鬱或焦慮的情緒一直都在,它沒有改變,也沒有消失。
  • 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為什麼傻傻分不清?
    那我會立即告訴他是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事實上,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恰恰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在生活中,很多關心精神健康的人對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傻傻的分不清。那麼,這三種病症到底有哪些異同呢。今天,我不是精神病和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