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死不瞑目的抗金英雄宗澤

2020-12-17 騰訊網

宗澤(1060一1128),字汝霖,漢族,北宋婺州義烏縣(今義烏市)人。北宋元祐六年(1091)中進士,歷任河北大名館陶、浙江龍遊、山西趙城、山東掖縣、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等州、縣官,所到之處,勤政愛民,頗有政績。由於宋朝政治極端腐敗,權奸當道,宗澤長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宣和元年(1119)三月,時任登州知州的宗澤因建神霄宮不虔誠,受到除名編管的處分。

宋、金締結「海上之盟」後,宗澤認為「天下自是多事」,遂退居浙江東陽山谷。不久被人誣告,被發配鎮江繼續編管。宣和四年(1122)天下大赦,宗澤重獲自由之身,兩年後調到偏遠的巴州任通判。宗澤在這期間所作的《古楠賦》《重修英惠侯義濟廟記》,借景抒情,傾訴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並借漢末巴郡太守嚴顏隱喻自己,表達了願做「斷頭將軍「,決不做「投降將軍」的決心。

北宋靖康元年(1126),遠在西南邊陲巴州擔任通判的宗澤,因御史大夫陳過庭的推薦,調到東京(今河南開封)擔任宗正少卿,充和議使。已是68歲高齡的宗澤接到詔書後日夜兼程趕到東京。此時,北宋在北方金兵的進攻下,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北宋朝廷內部抵抗派與投降派的爭鬥也日趨激烈。宗澤是堅定的抵抗派,他一到東京,就給宋欽宗上了抗金「三策」,力主抗金,反對求和。

同年八月,金兵第二次對北宋用兵,仍然分東、西兩路南下,宋欽宗鑑於宗澤反對求和,擔心他留在京城有礙和議,就任命他為磁州(今河北磁縣)知府,讓他到抗金前線去。磁州屢經金兵蹂躪,已經殘破不堪。宗澤到任後,立即整修城牆,治器械,募義勇,嚴陣以待。金兵渡過黃河南下,擔心宗澤從背後襲擊,就分兵進攻磁州,宗澤披甲登城,指揮軍士用神臂弓射退金兵,然後開城門追擊,殺敵數百。

宗澤雖然取得了局部抗金的勝利,但無補大局。同年閏十一月下旬,金軍兩路大軍攻破東京開封,北宋朝廷成為金軍的俘虜。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軍策立張邦昌為傀儡皇帝,建立偽大楚政權。四月初,金軍押著宋徽宗、欽宗二帝及宗室、后妃、百官共3000餘人,並攜帶從東京搜括來的玉璽金銀珠寶財物等北撤。

在東京城破之前,宋欽宗從圍城中傳令任命他的弟弟、康王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元帥,要他們立即率師勤王。宗澤首先組織起了一支2000人的軍隊趕到大名,準備在金軍北撤途中奪回微、欽二帝。雖然早已傳檄四方,但其他勤王之師卻無一兵一卒趕來相助,宗澤自知兵單力薄,不得不放棄奪回徽、欽二帝計劃,轉而上書康王趙構,勸他任皇帝。

靖康二年(1127)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宣布就任皇帝,改元建炎,史稱南宋,趙構成為南宋高宗。宰相李綱十分器重宗澤,保薦他為開封知府,後又相繼被任命他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宗澤到任後,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大劫後的開封城恢復了秩序。他還先後說服開封周圍擁兵近百萬的義軍首領王善、楊進、王再興、李貴、王大郎等投到自己麾下,壯大了軍威。

建炎二年(1128),金軍再次大舉進攻開封,宗澤成竹在胸,指揮劉衍等將領一次次地打退金軍,開封成為金軍不可逾越的屏障。北方百姓敬稱威震天下的宗澤為「宗爺爺」。

從建炎元年(1127)七月起,宗澤在一年內24次上疏高宗,這就是著名的《乞回蠻殿疏》,極力勸宋高宗還京開封,以圖恢復北方失地,但都被宋高宗身邊的黃潛善、汪伯彥等奸臣所阻攔。宋高宗在建炎元年(1t27)十月以巡幸為名,從南京一路逃到了揚州。宗澤憂憤成疾,疽發於背。宗澤明知自己病重,在世不長,卻還是念念不忘地請求趙構還京開封,誓師北伐。

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臨終前的宗澤對前來探望的將領沉痛地說:「我以二帝蒙塵,悲憤至此,你們多能殲滅敵寇,那我死而無恨!」口中不停地念誦杜甫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直至斷氣,沒有一句話是家事,一直連呼「渡河!渡河!渡河」而逝。

宗澤死訊傳開,「都人為之號慟,朝野無賢愚皆相吊出涕,三學之士千餘人為文以哭澤」。抵抗派首領李綱在輓詩中發出了「梁摧大廈傾,誰與扶穹窿」的哀號。宗澤死後與夫人陳氏合葬於鎮江京峴山麓。後朝廷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賜諡忠簡,著作有《宗忠簡公集》。

相關焦點

  •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妙在這一個字
    前言老街碰到了這個問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如何理解杜甫《蜀相》?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你只知道其中一句的詩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譯文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 杜甫一首描寫諸葛亮的詩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可以說是全天下讀書人的楷模,也可以說是讀書人的驕傲,令劉備當年三顧茅廬,才請得他出山,最後幫助劉備,成就了霸業,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詩的最後兩句,也是這首詩最為精彩的兩句,杜甫寫得盪氣迴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可惜為了北伐,剛剛出師,諸葛亮便是逝世了,這樣的事情,對於任何人來說,那都是一件極其傷感的事情,尤其是歷朝歷代的英雄人物。
  • 解讀宗澤: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生在那年代又能如何
    說起宋朝歷史上的英雄,由於《嶽飛傳》的傳播,嶽飛的名氣那是絕對的第一,而發現嶽飛提拔嶽飛的,同樣也是響噹噹的抗金英雄,甚至被金兵稱為「宗爺爺」,名氣卻比嶽飛要小的多,甚至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他就是宗澤。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水晶聖鬥士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為何寫得好,杜甫為何傷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兩句詩歌確實寫得好!詩句是唐代「詩聖」杜甫七律懷古詩《蜀相》中的最後一聯。不但這兩句寫得好,《蜀相》整首詩歌都寫得不錯,細細讀後,讓人懷想古今功業,不禁思緒萬千。尾聯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抒發了作者的傷感之情。蜀漢名相——諸葛亮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東漢末名士,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因為報劉備的知遇之恩,不得已出山,後來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國時期是一位人才輩出的時代,而且那段歷史,也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一段歷史,其中諸葛亮更是成為了忠貞的代名詞,現在人們一提起諸葛亮,那都是會豎起大拇指,認為他是三國時期為人的典範,作為一代文臣能夠受到如此的推崇,諸葛亮可謂是千古以來第一人。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正月十五,祭醫生李文亮
    李文亮大夫,疫情的吹哨人,搏鬥在一線的勇士,漢韻書院校長劉崴老師手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宅於家中,人微言輕,揮筆潑墨為祭奠。他秉持誠實正義,他說「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他還想病好了重上戰場,因為疫情還在擴散,他不願意做逃兵。
  • 諸葛亮《出師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宋代詩人陸遊曾寫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名句。在古代,蜀相諸葛亮一直是「忠」的代名詞,多少文人以他為榜樣,渴望輔佐君王,報效國家。評價諸葛亮,最貼切的一句話,莫過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從杜甫詩歌看諸葛亮的人格美
    安頓之後,杜甫旋即尋訪成都先主廟旁之諸葛武侯祠,憑弔歷史現場,並寫下被譽為七律正宗的《蜀相》,詩云: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八首詩詞詠「三國」,長使英雄淚滿襟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層次分明,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情調樂觀昂揚。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 《凹凸世界》:逃跑未捷身先死,常使觀眾淚滿襟
    性格:冷靜理智,果斷匹配詩詞:逃跑未捷身先死,常使觀眾淚滿襟匹配歌曲:用心良苦——張宇你說你,想要逃,偏偏註定要落腳情滅了,愛熄了挺可愛(ω)身份:原凹凸世界第107號參賽者,因為感覺無望取得凹凸大賽的勝利,而試圖帶著大賽賦予的能力和維德一起逃走,結果被丹尼爾回收性格:暴躁,衝動,無腦,行動派,基本聽從維德的指揮匹配詩詞:人生自古誰無死,
  • 大詩人杜甫遊歷諸葛亮祠堂,壯志未酬與憂國憂民共奏,淚已滿襟
    白居易以諷喻詩見長,諷刺橫徵暴斂,攻擊豪門權貴,同情民間疾苦,語言通俗易懂,深受喜愛,如《賣炭翁》。杜牧的詩歌詠史抒懷,表達政治抱負和激情,如《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柳永文採風流,清勁奇麗,直抒胸臆,言情敘事並行,靈活運用口語和俚語,拓展了詞的寫作領域,寫景狀物優美悽涼,如他的名作《雨林霖》。
  • 歷史上五大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倒數第一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蜀相》,描述的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沒有成功,最終病死在北伐路上,給世人留下了巨大的遺憾。其實歷史上有很多英雄,最終都敗給了英年早逝,留給歷史以巨大遺憾。
  • 江淮大眾:出師未捷身先死,喜獲增資淚滿襟
    江淮大眾可謂出師不利。車賣得不好,自然業績也好不到哪去。公開信息顯示,江淮大眾2019年產生營業收入,只有2.2億元。而自2017年12月至今成立2年多的江淮大眾已經虧損6.3億元。現在的江淮大眾,需要資金,需要產品,此次江淮汽車和大眾中國的增資恰好將解決這些問題。
  • 宗澤抗金做了哪些事,令金人驚呼他為「宗爺爺」?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據說他自小豪爽有大志,元祐六年通過科舉得中進士。面試廷對時,宗澤慷慨激昂地極陳時弊,為某些當權者所惡,摒之末甲,出任地方小官,輾轉各地,憂憂不得志。但他為官清廉,體恤民情,真真切切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贏得極佳的口碑,由於與北京末年的貪官汙吏格格不入,一身正氣的宗澤被邊緣化,引不起高層重視。
  • 與成功失之交臂 誰是IT產業最悲情的「英雄」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有那麼一群人,他們曾為企業發展披荊斬棘,砥礪前行,堪稱IT產業的「英雄」。同樣是這一群人,卻在步入企業最高榮譽「殿堂」時與成功失之交臂。他們的激情,他們的惆悵,永遠在IT人心中定格。
  • 出師未捷身先死,聊聊國產中級車
    「出師未捷身先死」,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說得是諸葛亮多次興漢討賊,卻過早身亡,沒能取得最終勝利的詩句。熊貓在這裡也聊聊近幾年國產中級車中,滿載廠家厚望上市,但逐漸淹沒在茫茫車海中,停售或停產,沒有取得輝煌銷量的故事。
  • 出師未捷身先死,滿腔熱血一身肝膽,他是大宋最受尊敬的將軍
    歷史上有很多壯志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存在,有很多滿腔熱血被澆滅的事實。要說最讓人感到遺憾的,嶽飛絕對算得上一個。嶽飛,字鵬舉,是宋朝抗金名將,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在民間傳說中,嶽飛的影響力絕對高居不下。他的一生,都在為了收復山河,驅除韃虜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