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將軍們會為一個下士效忠?不可能。
一提到二戰中的德國貴族名將和重要人物、德國政治家,可以列舉很多,如鐵血宰相奧託·馮·俾斯麥、二戰德軍名將埃裡希·馮·曼施泰因、費多爾·馮·博克、魯道夫·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等等。
大家也許都注意到了,他們的名字中都有一個"馮",而"馮"就是他們高貴的標籤,貴族的象徵,就像滿清的愛新覺羅一樣。說到這裡好多人不解,貴族出身的人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都非常高傲;而希特勒一個下士出身,混混身份的小鬍子,又是怎可能讓這些貴族死心塌地為自己效勞的呢?
之所以產生這個疑問是最當時德國的情況不了解,大家的印象中,二戰時的德國都被洗腦了,全國上下都是對希特勒一個人效忠,甘心情願受他驅使。為他賣命。
不錯,二戰時的德國舉國陷入了戰爭狂熱,好多人對希特勒崇拜的五體投地,把他當成德國的拯救者,當成再造德國的神。但也並非大家都是為希特勒一個人二戰,也有不少人是為國家命運二戰,希特勒不過是人民選擇的一個領導人。
尤其是出身高貴的貴族將領們對希特勒沒有那麼盲從,德國名將曼施坦因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
曼施坦因原名叫埃裡希.馮.萊溫斯基,是二戰德國名將中是佼佼者,是希特勒親自授予的元帥,是跟隆美爾和古德裡安齊名的德國三大納粹名將,為德國侵略戰爭鞍前馬後、奮不顧身,是希特勒最得力的打手。
但曼施坦因並不是希特勒的私人打手,並沒有對希特勒到無條件服從的地步。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曼施坦因至始至終都不是納粹黨員,也從來也沒有提出入黨申請。
曼施坦因是貴族世家,父親是德國名將愛德華.馮.蘭斯基。他的爺爺也不是泛泛之輩,是赫赫有名的普魯士將軍。都說外甥隨舅,曼施坦因的舅舅也是將軍,而提起他的伯父名字更是如雷貫耳:德國陸軍元帥和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便是。
二戰開始後,曼施坦因以德國陸軍總參謀長的身份為德軍制定了一系列作戰計劃,戰勝了一個又一個敵人。而希特勒屢試不爽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閃擊戰,就是出自曼施坦因的手筆。
但曼施坦因對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深惡痛絕,拒絕對部隊下達有關命令,經常跟希特勒就此發生爭執。在曼施坦因看來,自己效命的是德意志,不是希特勒個人,自己只是在盡一個軍人應盡的責任。說他沒有受到納粹思想的蠱惑也不客觀,但要說他看不起希特勒也是基本事實。
曼施坦因的立場很有代表性,好多貴族將軍效忠的是國家,他們在國防軍任職,而希特勒是國家元首,所以要執行元首下達的命令。但國防軍不是希特勒的家丁,希特勒也不是貴族將領的家長。希特勒對此心知肚明,知道在關鍵時候國防軍靠不住。於是才有了黨衛軍這個組織。
和國防軍相比,黨衛軍才是希特勒豢養的,對希特勒唯命是從的打手,而前者只是國家的國防力量。
因此黨衛軍的長官們都是希特勒的死黨,黨衛軍的待遇和武器裝備也優於國防軍。國防軍有的,黨衛軍都有,國防軍沒有的,黨衛軍也有。而且即使是國防軍的最高長官也無法調動黨衛軍,黨衛軍只聽命於一個人,那就是希特勒。
黨衛軍裡幾乎沒有德國貴族,而他們不屑於跟流氓。混混和市井無賴組成的黨衛軍為伍,而只效力於國防軍。因此,國防軍的高級將領不少都來自容克貴族。
那些貴族將領大多是高幹子弟,受過高等教育,國防軍的創立的時候,希特勒還是一個小兵,所以國防軍的貴族將領不鳥平民出身的希特勒一點也不奇怪。所以說到了戰爭後期,戰場局勢對德國不利,德意志面臨滅種危險的時候,那些貴族出身的將領沒有跟黨衛軍官兵一樣選擇為希特勒殉葬,而是開始了反戰運動,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結束戰爭,甚至不惜鋌而走險謀殺希特勒。
1944年7月20日,一位上校在德軍最高統帥部企圖用炸彈炸死希特勒,可惜沒有成功,未遂謀殺的執行者是德國貴族、德軍上校這克勞斯·馮·史陶芬柏格,主謀是德軍元帥,曾擔任西線軍總司令的德國貴族埃爾溫·馮·維茨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