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郵政管理局圍繞快遞「三進」工程、「快遞+三農」工程、「放心消費」工程,著力解決快遞「最後一公裡」投遞難題,帶動「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培育一批「寄遞+特色農產品」品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改善群眾用郵體驗。
1755組智能箱櫃投用
快遞「三進」工程旨在解決快遞「最後一公裡」投遞難題,破解「進機關難、進社區難、進高校難」。今年以來,市郵管局協調第三方建設平臺,推動我市快遞「三進」工程,特別是做好進社區工作,細化網絡顆粒度,讓寄遞網絡更加暢通和綿密。
智能投遞箱櫃引導投入普通社區,我市現有1755組智能快遞箱櫃投入使用,格口14.3萬個,使用率部分區域達到80%以上,大大提高用戶用郵體驗。試點開展快遞末端共同配送工作,通過快遞企業間的橫向合作組建統一的配送公司,不再區分快遞品牌,便於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協調推進的「山東百達通倉儲物流有限公司」快遞末端共同配模式,效果很好。著力解決高校快遞「擺地攤」問題,已經與濰坊醫學院等院校達成合作協議,通過建立示範點的形式,推進全市快遞進校園規範化進行。
同時,探索城市快遞網點標準化建設,「鳶都快遞」、「摩西管家」、「菜都驛站」等建設逐步推廣。其中,在壽光推開的「菜都驛站」服務中心共建設完成68處,其中包含鄉鎮22處。
「一地一品」對接名優特稀農產品
市郵管局通過實施開展「快遞+三農」工程,帶動「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培育一批「寄遞+特色農產品」品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結合我市農業大市的現實情況,市郵管局多措並舉,助力鄉村振興。打造「一地一品」項目,積極對接壽光蔬菜、濰縣蘿蔔、安丘蜜桃、青州花卉等名優特稀農產品生產基地及特色經濟鎮街,引導企業在原產地設置攬收點,實現產地快速直發。截至目前,「青州花卉」業務量480萬件,直接業務收入1824萬元,帶動農業總產值12000萬元。「壽光蔬菜」業務量279.05萬件,直接業務收入1100萬元,帶動農業總產值955.8萬元。
助力行業精準扶貧,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以郵政普遍服務為支撐,助力精準扶貧,利用濰坊郵政線上微商城,與本地26家大型電商客戶開展合作,先後推出濰縣蘿蔔、壽光蔬菜、濰坊風箏等一系列地方農特產品。
以郵政支局為依託,開展滯銷農產品的優惠購活動,幫助農民提升銷量,增加收入。截至目前,通過郵政線上微商城共寄遞農產品200餘萬件,實現銷售額超過800萬元,配送總產值超過2000多萬元。
「三不」專項治理提高市民滿意度
圍繞「人民郵政為人民」的理念,市郵管局加強服務質量監管,改善群眾用郵體驗,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今年以來,市郵管局深入開展「不著地、不拋件、不擺地攤」「三不」專項治理,對社區、校區等末端服務「擺地攤」現象,堅決依法依規強力整治。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積極引導和督促品牌企業在行業內開展服務質量提升行動,著力解決快件丟失損毀賠償難問題,並將放心消費工程與快遞三輪車通行證發放、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等工作相結合,引導企業主動提升消費環境安全度、經營者誠信度和消費者滿意度。完善消費者申訴和市場監管銜接聯動機制,對市場亂象不姑息、零容忍,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截至目前,通過「三不」專項治理,中通快遞引進二層、三層立體收納設備,實現快件分類存儲,集中裝車,避免快件堆放地面;順豐速運各網點配備自動伸縮機,實現網點快件傳送裝車;圓通、中通、韻達、百世等品牌加快推動託盤、貨架等離地設施的配備與應用。完善申訴制度,消費者對市郵管局滿意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