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有一部電視劇的蹤影,那就是翻拍的新加坡2008年版本《小娘惹》。#電視劇小娘惹# 12年之前這部劇已經紅遍了東南亞特別是新加坡,據說每10人就有9個人知道這部劇。因為這部劇演繹著娘惹女子的勤勞、善良以及堅韌不拔、對生活的勇敢品德,電視劇裡的娘惹文化引起來國內觀眾的強烈關注。
背景了解娘惹: 在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中國人隨即至馬六甲定居,甚至與當地馬來人通婚,所生後代即是所謂的「峇峇娘惹」(馬來語: Baba Nyonya)。男性為峇峇,女性則為娘惹。在今日的馬來西亞,若一位馬來西亞華人男子娶馬來女子為妻,他自己也要皈依伊斯蘭教,取穆斯林名字,他們的子女並不是峇峇娘惹,而是混血兒,所以說峇峇娘惹可謂當時產生的特殊族群。
美食背景峇峇娘惹(Baba Nyonya)是指15世紀初定居在馬六甲、印尼和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移民後裔,為中國人與馬來人通婚的後代,這個族群的生活融合了中國與馬來文化,在飲食上的影響尤其顯著,那時只要是由娘惹做出來的菜餚都被稱為娘惹菜。
因為峇峇娘惹是由前輩中國人和馬來人相結合而創造出的新型菜餚,所以在味道和選材上均有2個地方韻味結合。它既有中國菜餚的韻味,又有馬來菜的獨特。並且結合了當地熱帶氣候,所以會多常用辣椒作為健康調配材料,這樣對於人體來說有一定的排毒排溼的效果。
我們目前在《小娘惹》的電視劇中看到了很多美食製作畫面,小編也請教過馬來西亞朋友其他一些菜品製作方法。娘惹菜很注重天然香料比如椰糖、香茅、薑黃、辣椒、蒜、洋蔥等手工磨製以及與辣椒、咖喱的加入。美食的原材料絕不能馬虎和應付了事,蔬菜必須是新鮮的。
那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關於娘惹菜文化,以及東南亞其他的一些當地美食介紹。在目前所播出的續集裡出現多種東南亞美食。劇中有各式各樣娘惹糕點、 特別是陳氏奶奶和盛最愛吃蝦米糯米卷、豆腐湯、還有laksa 叻沙湯麵(馬來西亞南部稱法為咖喱面)、娘惹粽、Kueh Lapis(九層糕)等。
Kueh Lapis九層糕Kueh Lapis九層糕在馬來西亞普遍的一種糕點,口味Q彈,帶有椰香味道,製作材料非常簡單。(普通製作:木薯粉 300,粘米粉 140g,幼糖 180g,新鮮椰漿 900g)。具體的製作方法參考視頻《小娘惹》,教你做娘惹菜Kueh Lapis九層糕,米其林級糕點!(來源Kathrine Kwa)。
還有其他經典傳承娘惹菜比如:小金杯(Pie Tee)、薄餅春捲(Popiah Peranakan)、肉骨茶、花旦合(音譯)、馬來炒麵、馬來炒飯、海南雞飯、沙爹類面和飯、蘿蔔糕等等。
椰漿飯在劇中有這樣一小節,關於結婚後的12天裡,娘惹需要接受婆家的貞潔檢驗,如果本新娘能夠證明出自己的貞潔,便在12天後回娘家,婆家會送去椰漿飯,以表示新娘在婆家的地位算是被珍重和看重。當然這也是以前的傳統娘惹文化,目前在東南亞已經沒有這麼傳統了。
不過椰漿飯已經成為每個家庭日常美食,材料簡單就是大米、椰汁、雞蛋等混合而成,配菜往往會加一些炸雞、黃瓜在旁邊,就如我們四川的蓋飯一樣的。馬來華人的餐飲很多都是融合了粵菜、客家菜,因為當地華人前輩居廣東人和福建人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