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惹》帶熱「娘惹文化」 什麼是峇峇娘惹?

2020-12-20 中國僑網

什麼是峇峇娘惹?

新版《小娘惹》日前迎來大結局。這部由中國導演郭靖宇翻拍的新加坡電視劇在播出後,收視率和話題度都一路高漲。

實際上,早在2008年,由謝敏洋、盧燕金共同執導的《小娘惹》首次播出後,就風靡了整個東南亞,兩年之後該劇又在中國的幾家衛視播出,成為觀眾心中的經典。

新版《小娘惹》劇照。來源:電視劇《小娘惹》官方微博

華麗的宅邸、豔麗的服裝、精美的衣飾、可口的菜餚……充滿南洋特色的元素穿插在全劇中,讓人久久不能忘懷。拋開劇情不說,劇中的人情風貌,相信對於年輕的中國人而言都是神秘而陌生的。如今,該劇的熱播,讓歷史悠久的「娘惹文化」重新受到關注。

什麼是峇峇娘惹?

「Baba and Nyonya」,中文翻譯為「峇峇娘惹」,有人也把他們稱為「Peranakan Cina」,意思是「土生華人」或「僑生華人」。有關峇峇與娘惹的由來,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

明朝初期,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艦隊隨行最多可達數萬人,前後歷時約三十餘年。

資料圖:國畫作品《鄭和》(作者:翁振新)劉可耕 攝

期間,廣東、福建一帶的的中國人也大量來到東南亞定居從事商業和農墾。閩、粵地處沿海,漁民眾多,造船業和航業發達,出海便利,且有很多漁民被鄭和招募為舵工、船師或者隨員,長期下來形成了溝通海外,向海外謀發展的傳統。

到了清朝,大量中國人「下南洋」,向東南亞各國特別是英國的「海峽殖民地」遷移。

隨著華人移民的不斷增多,華人與當地土著的通婚繁衍現象也不斷增加,最終在文化和語言上形成了融合,發展為「峇峇娘惹」族群。一般認為,華人與當地土著的後代,男性稱作「峇峇」(Baba),峇峇族群的女性被稱為「娘惹」( Nyonya),意為小姐、夫人。

在那個普通話尚未普及的年代,夾帶著南方方言的中國人和口中說著馬來話的馬來人或當地土著通婚後,讓廣東、福建方言+馬來語的語言模式成了峇峇與娘惹的特殊語言——峇峇馬來話。

例如,在電視劇《小娘惹》中,你是否還記得劇中有一個叫「Kamcheng」的瓷器。這個盛放食物的瓷器對峇峇娘惹們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Kamcheng」在福建話裡是「感情」,象徵感情永固緊密。所以娘惹們都非常珍惜這個特別的物件。

除了語言外,峇峇娘惹在服飾、飲食、婚嫁儀式上,也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和馬來文化的融合。

資料圖:傳統娘惹服裝展。(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娘惹服飾實際上就是把馬來傳統服裝改成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其顏色不僅有中國的大紅粉紅,也保留了馬來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綠。服裝上點綴的圖案,則是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

據報導,至今在新加坡,很多政治要員的夫人,還有些名人夫人,要出國或招待貴賓時,也會選擇一些現代化的娘惹服裝,因為他們覺得穿娘惹服裝很能代表新加坡。

娘惹繡珠鞋。(新加坡《聯合早報》)

娘惹們不光衣服很講究,腳上穿的鞋子也很講究。娘惹的鞋子叫做Kasut Manek,在當時以手工製作,一雙手繡約1.8萬顆細珠,編織出花、鳥、孔雀以及金魚等設計。

Kasut Manek最初並非專屬於女性的鞋飾,在早年,一雙繡珠鞋,不但象徵峇峇娘惹的身份認知,鞋子的數量更彰顯了其主人的社會地位。直到今天,繡珠鞋依然被視為峇峇娘惹族群與傳統服飾的的代名詞。

峇峇娘惹穿得講究,吃得也精緻。

在飲食文化上,東南亞土生華人特有一種被稱為「長桌宴」的家庭宴會形式,融華人、馬來人和西方餐飲文化於一體,常見於壽宴或婚宴。其用餐形式類似於歐美國家,使用一張可坐8人以上的長方形餐桌,講究餐桌禮儀,而食物具有濃烈的華人和馬來飲食風格。

在宴席正式開始前,會奉上龍眼茶、娘惹糕和檳榔「暖場」。電視劇《小娘惹》首集中,馬六甲峇峇娘惹商人黃元為招待賓朋就在家中舉辦了「長桌宴」。

娘惹菜 來源:香港《文匯報》

秉承了中國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娘惹們鑽研飲食,個個都是烹飪能手。由於許多經典菜餚都是出自女性之手,因此稱為「娘惹菜」。

娘惹利用馬六甲海峽獨特的地理位置,用印度、馬來、西洋的各種調料和配料,烹製中華傳統美食,行成了「娘惹飲食」的特色。

例如醃製肉類的調料,不僅有中國的傳統的花椒、八角、肉桂,又有馬來的香茅斑蘭葉,還有印度的孜然茴香。「娘惹」菜結合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是南洋最特別、最精緻的佳餚之一。

在2011年,「娘惹」菜Laksa(叻沙)被CNN旗下的旅遊網站選為全球50大美食中的第7名。娘惹菜的重頭戲Nasi Lemak(椰漿飯)還被稱為馬來西亞、新加坡人民捧在手心的國寶級料理。

金黃色的木薯糕是最討喜的糕點,烘得外層焦黃芳香,雖然製作工序多,但因需求量高,每天都有供應。(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除了美食中的香、辣、酸、鹹、甜味之外,娘惹菜在視覺上的五彩斑斕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在《小娘惹》劇中,香噴噴的娘惹面、軟糯的娘惹糕、可愛的紅龜粿……讓人垂涎。

據介紹,在當地老年人的心目中,做「娘惹糕」的手藝是給新媳婦打分的一條重要標準,這也是待嫁娘惹的必修課。

在婚姻上,「峇峇娘惹」保留了大量華人的傳統習俗。例如,新郎騎馬迎娶新娘,新人須向長輩叩拜行禮,新人需燒香拜神佛及祖先,婚後,12日後回娘家敬茶等等。

部分習俗在中國大陸早已消失,但是「峇峇娘惹」仍然保持。

資料圖:峇峇娘惹婚禮使用的摺扇,此為百子千孫摺扇。(新加坡《聯合早報》 梁麒麟 攝)

在電視劇《小娘惹》中,黃美玉和陳盛的婚禮儀式上,新娘「扭步子」,新郎「搖扇子」的橋段讓人好奇。

實際上,峇峇新郎在整個婚禮的過程中,必須時刻手持紙扇,坐時摺扇,站立時開扇。而新娘「扭步子」據介紹則是為了看起來更優雅大方。

新郎長袍馬褂,新娘鳳冠霞帔,無不是明清時代華人婚俗的體現。至今,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仍有一些華人在給子女籌備婚禮時,不惜重金聘請傳統婚禮禮儀師辦一場遵循傳統習俗的婚禮。

資料圖:喜愛傳統文化的人士為子女籌備傳統婚婚禮 (新加坡《聯合早報)

「峇峇娘惹」在喪事上也一脈相承中華傳統,家屬均需披麻戴孝,守靈,扶靈,墓葬形式和中國南方諸省基本相同。

如今,在新加坡依然能感受到傳統的娘惹文化,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也保留了娘惹文化的痕跡。「峇峇」與「娘惹」更成為一種若近若遠的符號。

相關焦點

  • 你看過小娘惹嗎?劇中的峇峇和娘惹,是明朝流落東南亞的後裔
    你小的時候,有沒有看過這樣一部劇,叫做《小娘惹》。這部劇的劇情很簡單,就是在近代民國的歷史背景下,講述了一個女子的不平凡經歷。她經歷過出身低的悲痛少年和青年時期,也經歷過戰火紛飛的年代,被人歧視,被人傷害,卻最終贏得幸福,找到自己真實人生的故事。
  • 娘惹們的法寶和枷鎖|大明後裔—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文化十分忌諱數典忘祖,所以很多中華傳統文化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他們十分講究尊卑有序,一直保留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結構,在一個家庭當中女子需要具備勤勞、謙恭、持家有道的品質。馬來地區的娘惹刺繡還保留著很多中式刺繡的特色,後期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又融入了很多歐式刺繡的元素,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珠繡手藝。
  • 探尋「峇峇娘惹」:一方古老的東南亞華僑華人文化
    然而,受到社會,歷史等因素的影響,「峇峇娘惹」長期以來恪守的傳統現如今已淪為成了一方日漸邊緣化的東南亞華人文化。保護「峇峇娘惹」文化不僅可以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交流,同時也可以促進中國與馬來半島區域間的民心相通。
  • 一個馬來西亞峇峇娘惹家庭文化交融的春節故事
    中新社馬六甲2月13日電 題:一個馬來西亞峇峇娘惹家庭文化交融的春節故事中新社記者 陳悅大年初八午夜,和家人一起莊重的往供桌上擺放金豬(烤豬)、燒肉等菜餚以及甘蔗、鳳梨等水果後,馬來西亞僑生公會會長顏泳和告訴中新社記者
  • 明朝人和東南亞土著的後裔形成的獨特峇峇娘惹文化,你了解多少?
    最近有一部叫《小娘惹》電視劇火遍了網絡,講的是善良的女子月娘不屈不撓奮鬥一生的故事。但是娘惹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峇峇娘惹文化又有哪些你了解嗎?峇峇娘惹指的是15世紀到17世紀之間,定居在馬六甲海峽、一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一帶,當地原住民與明清移民通婚產生的後代,娘惹文化就是指這種有著六百多年歷史,以南洋華人女性文化為主的華人文化。這種娘惹文化融合了中華民族文化和馬來族的文化,不僅在飲食方面獨樹一幟,在生活習俗上也是帶有明顯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印記。
  • 「峇峇娘惹」是什麼?大馬不可錯過的「清朝」豪宅學問大!
    QA&問:峇峇(baba) 娘惹是什麼?答:在大馬土生土長的華人我們稱之為「峇峇娘惹」。從15世紀開始,早期華南移民帶著中國文化前往大馬,他們在這個國家定居生根並與當地人通婚,逐漸形成一種和大馬本土文明兼容的「土生華人文化」。峇峇娘惹是一個馬來語的音譯介詞,土生華人男性稱為峇峇,女性則為娘惹。峇峇娘惹們的婚禮非常富麗,至今保持許多清代婚禮的習俗,女方花冠霞帔而男方旗袍馬褂。
  • 《小娘惹》熱播,紅龜粿、卡峇雅了解一下
    近日,新版《小娘惹》電視劇熱播,引起人們對娘惹文化的好奇與關注。電視劇中,華麗的娘惹服飾與精緻的娘惹美食,更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想深入了解並體驗娘惹文化,新加坡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娘惹街區、娘惹住宅、娘惹美食。
  • 《小娘惹》娘惹文化是怎樣的?現在還有娘惹嗎?
    《小娘惹》這部劇是對多年前的一部經典的同名電視劇的翻拍,而劇中所展現的這種娘惹文化,是在歷史上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化,娘惹這個人群也是一種很獨特的人群,指的是華人與馬來人的女性後裔,而男性後裔被稱為峇峇。而電視劇裡面的故事,發生的時代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很久了,那麼現如今是否還有娘惹的存在呢?而在這中間經常提到的一種娘惹文化,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呢?
  • 娘惹是什麼意思,娘惹文化是什麼,現在還有娘惹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最近一部電視劇《小娘惹》正在熱播,由此大家也對電視劇名字中的娘惹很好奇,那麼究竟什麼是娘惹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首先娘惹一般都是說的峇峇娘惹,是華人和馬來人的女性後裔,是古代中國移民和馬來人結婚後所生的後代,男性大家都成為峇峇,而女性稱之為娘惹,相傳最早的娘惹是因為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在途經馬六甲時,有一部分跟隨鄭的人員,選擇留在當地,然後和當地的馬來族婦女通婚最後生下娘惹。
  • 峇峇娘惹,新馬獨特的「混血」美食,幾代南洋華人的打拼印記
    肉骨茶看我有點不能盡心,朋友擇日帶我去中峇魯品嘗地道的娘惹風味,於是聊到了「娘惹」文化。說起「峇(音:ba)峇娘惹」,要自明朝鄭和下西洋說起,航海家鄭和帶領船隊遠涉重洋到達馬六甲,也將第一批中國人帶到了這裡。當時鄭和的眾多隨從,很多在今天的馬六甲、印尼、新加坡一帶定居下來,在馬來西亞是說法是,那一批是中國古代的貴族。這批華人與當地人通婚、繁衍下來,生下的孩子,男的就叫「峇峇」,女的就叫「娘惹」,其實也是華人「阿爸」、「阿娘」的馬來語發音。
  • 娘惹是什麼意思?娘惹文化是什麼?
    娘惹指中國人和馬來人結婚後所生的後代,也是土生華人,在馬六甲、新加坡都比較多。馬來西亞娘惹文化裡娘惹是對女性的尊稱,現在還有娘惹嗎?娘惹是什麼意思?娘惹文化是什麼?娘惹指的是一類人群,她是對哪一類女性的尊稱,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娘惹是什麼意思娘惹文化是什麼、以及娘惹的由來。
  • 翻拍《小娘惹》再度走紅,娘惹文化引人矚目
    翻拍《小娘惹》再度走紅,娘惹文化引人矚目 《小娘惹》故事情節一波三折,緊緊地牽扯著每一個觀眾的心弦;但是,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卻是斑斕多彩的娘惹文化,包括娘惹菜、娘惹糕點、娘惹珠繡、娘惹服飾,娘惹婚嫁等等。
  • 《小娘惹》頻頻登上熱搜,背後的娘惹文化更令人震撼
    近期,翻拍劇《小娘惹》的熱播,引起廣大網友對劇情、演員以及娘惹文化的熱議和討論,該劇的開播不僅讓一部分觀眾重溫經典,也讓一部分新觀眾走進了娘惹文化。01、娘惹文化的起源娘惹文化的形成要追溯到明朝鄭和下西洋時期,當時鄭和率船隊出海遠航,途經馬六甲,一部分隨行人員選擇留在當地定居,並與當地的馬來人通婚,繁衍後代,他們的後裔,男性稱「峇峇(bābā)」,女性則稱「娘惹」。
  • 娘惹到底是什麼意思,新加坡的娘惹文化又是怎樣的呢?
    馬來語中把生下的男性後代就稱為"峇峇"(Baba),女性後代則稱"娘惹"(Nyonya)。有人稱他們為"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峇峇娘惹的聚集區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峇峇娘惹雖然遠離中國本土,但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注重孝道、講究長幼有序,在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國化"。
  • 《小娘惹》:在華人女性勵志傳奇中邂逅六百年娘惹文化
    滄海變幻,思念如燕,華人女性勵志傳奇,三代娘惹的命運變遷史。 01 《小娘惹》廣播劇 今夏,《小娘惹》在央視、優酷、愛奇藝熱播,這部年代大劇通過一個大家庭幾代人的恩怨情仇,融合娘惹文化精髓,講述了善良女子月娘一生不屈不撓的奮鬥史的故事。
  • 「娘惹文化」和中國的淵源原來這麼深,難怪《小娘惹》這麼火!
    比如今年夏天已經播完的《小娘惹》,又引起了各位觀眾的激烈討論。這部劇雖然是翻拍版,但仍然很火熱。想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其中的「娘惹文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部劇中的娘惹文化吧!這部劇中的故事主要發生在新加坡,故事情節主要圍繞善良、勇敢的月娘展開。月娘就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娘惹,而且她做的娘惹菜非常好吃。
  • 小娘惹是什麼意思 新版小娘惹2020電視劇在線免費觀看全集
    娘惹是什麼意思電視劇《小娘惹》開播,引起大家關注。有網友發現,這是一部翻拍劇。十幾年前,已經有一個新加坡版本的《小娘惹》。在中國,不是所有人都熟悉娘惹文化。為什麼叫《小娘惹》這個劇名,一部分觀眾百思不得其解。新版《小娘惹》和大家見面,大家討論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娘惹是什麼意思,現在還有沒有娘惹。
  • 你知道新加坡娘惹是什麼意思嗎,帶你走進熱帶風情娘惹文化
    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聽說過娘惹這個詞,可能知道最多的應該是娘惹菜吧,那麼在新加坡娘惹代表著什麼,背後有哪些故事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扒一扒新加坡娘惹的那些事!後來明清時期大量廣東、福建一帶的民眾冒險下「南洋」到異國尋求生路,定居後娶當地女子他們的後代有了新的身份,然後他們把馬來人的語言、服飾和飲食習慣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醞釀出一個全新的娘惹和峇峇文化。
  • 《小娘惹》最近大火的「娘惹」到底是什麼意思——速懂!
    最近,翻拍的新劇《小娘惹》一經播出備受關注,新舊兩版都飾演三本洋介的戴向宇,也因為「凍齡臉」引發熱議。但你真的知道娘惹的意思和來源嗎?娘惹是早期的華人和馬來人通婚生下的後代。女孩就叫做娘惹,男孩則被稱為峇峇,他們也被稱為土生華人。
  • 中國版《小娘惹》熱播,對娘惹菜感興趣了解嗎?
    最近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有一部電視劇的蹤影,那就是翻拍的新加坡2008年版本《小娘惹》。#電視劇小娘惹# 12年之前這部劇已經紅遍了東南亞特別是新加坡,據說每10人就有9個人知道這部劇。因為這部劇演繹著娘惹女子的勤勞、善良以及堅韌不拔、對生活的勇敢品德,電視劇裡的娘惹文化引起來國內觀眾的強烈關注。 背景了解娘惹: 在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中國人隨即至馬六甲定居,甚至與當地馬來人通婚,所生後代即是所謂的「峇峇娘惹」(馬來語: Baba Nyo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