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5年,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決定,每天的5月29日為世界腸道健康日,旨在提醒人們注意保護腸道健康。那麼在這個世界腸道健康日裡,小編就來列舉一些腸道「不那麼健康」時的異常表現,或許這些信號要比單純的節日更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
屁多、屁臭
其實在大部分情況下,屁都是吃吃喝喝整出來的,雖然不會引起什麼嚴重的腸道器質性病變,但是如果你的吃吃喝喝長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你的腸道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的。放屁的本質就是「放氣」,屁在還沒被放出來的時候在身體裡也是以氣體的狀態存在的,它們包括被吞咽進體內的空氣以及食物消化後被腸道菌群分解產生的氣體。
吃東西很快,或者喝著帶氣泡的碳酸飲料,以及抽著煙時,都容易吞進更多的空氣,從而讓屁變多。嚼口香糖就更容易放屁了,因為你在嚼口香糖時,一直在不停地吞下空氣。所以大部分的屁其實沒什麼味道,只是空氣太多要放出來,所以要麼打嗝,要麼就成了屁。
當你的屁屁出現了異味,也就是屁臭時,往往就要從你吃的東西上找原因了。當各種各樣的食物下肚時,我們的腸子裡有很多細菌,形成腸道微生態,這些細菌對食物分解發酵,就會產生氣體,屁臭最常見的來源就是含有硫化氫,而很多健康的食物都含有硫化物,比如紅肉、菜花等,吃很多高糖、洋蔥以及豆製品等產氣多的食物,也容易導致屁多。
經常拉肚子
某天不小心吃多了,當天或隔天拉了幾次,或者喝了牛奶,當天就拉了兩次,還是稀水樣的,這樣的拉肚子情況往往都是正常現象,一般恢復正常飲食後就會停止。但是如果每天大便3次以上,整體大便總量大於200克,並且大便含水量超過85%,這種情況的拉肚子,就可以被認為是腹瀉了。
如果病程超過3周則可稱為慢性腹瀉,3周以內稱為急性腹瀉。急性腹瀉雖然病程短,但病因還是不簡單的,最常見的當然就是腸道的疾病,比如各種細菌、毒素、病毒以及寄生蟲感染。尤其是現在夏天來了,在外面吃著燒烤、喝著啤酒雖然舒爽,但是回到家裡上吐下瀉的,大多是細菌或細菌毒素導致的。
便秘、痔瘡
吃喝拉撒是我們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排便問題對生活質量和幸福感都有很大影響,然而很多醫生和患者都容易輕視便秘和痔瘡這兩個現代人的常見病。我們不能因為它們常見,就不當回事,而是正因為它們常見,說明有更多的人正遭受著排便問題的困擾,腸道也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
如果便秘和痔瘡久久不愈,長期遭受排便問題的困擾,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有些甚至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社交,還會引發焦慮等心理問題,而心理問題又會反過來影響腸道健康,如此形成一個個惡性循環。
需要注意的是,近幾年來流行類似「洗腸能排毒養顏清宿便」的說法,事實上,無論是洗腸還是灌腸,都只是清理一下大腸裡沒來得及排出的糞便而已,通常用來緩解便秘或是為腸道的後續治療做準備,而隨意清洗腸道,不但容易擾亂腸道正常菌群,影響消化吸收和免疫功能,還會降低直腸敏感性,甚至出現不灌腸就不能排便的情況。另外,不規範的操作還可能造成感染,甚至腸穿孔等危機生命的情況。
因此對於大部分的正常人來說,只要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沒有因為排便問題影響生活質量,或者在便秘或痔瘡等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醫生沒有明確指示,千萬不要畫蛇添足去洗腸或灌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