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歐洲史》翻譯編校差錯多 波蘭成遠東地區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徐鵬飛繪

  袁 晞  

  去年購買了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戰後歐洲史》上、下兩冊,從去冬讀到今春。

  書作者是出生於英國的美國歷史學家託尼·朱特。這本斷代史的時間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直至21世紀初年,記述了整個歐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歷史面貌,分析了戰後歐洲的精神脈絡和思想變遷,有對歷史事件的精闢分析,有許多歐洲人在歷史中的活動軌跡,還有作者個人的敏銳觀察和獨到見解,為讀者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大量史實和廣闊視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朱特先生2005年寫成的書中預見了今天的希臘債務危機,足見英明,這類高見書中還有很多。

  中譯本封面上的譯者署名是「林驤華、唐敏等」,從書最後一頁的「本書譯者」名單可知這兩冊書的翻譯為17位譯者合作完成,第一譯者林驤華譯了前三章和導言、索引等,並統校全書,第二譯者唐敏譯了9章,其餘譯者各譯了一章。書的責任編輯為呂林,特約編輯為施熙。

  我沒有見到英文原版書,僅從讀中譯本的感受來看,客觀地說這個中譯本基本譯出了原書的主要內容,表達了作者的主要思想,但是全書中錯譯、誤譯、張冠李戴、人名地名不規範的地方俯拾皆是,一方面說明譯者歷史文化知識的欠缺,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統稿、編輯、審稿、校對這些出版環節都沒有認真工作。糟糕的翻譯糟蹋了一本好書。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這本書中破壞了湯的味道的遠不止一顆臭老鼠屎。以下是一些例子:

  第五章「冷戰來臨」中談到捷克斯洛伐克問題時,書中第112頁有「已故的總統託馬斯·馬薩利克……」緊接著的113頁寫道:「1947年夏天,在蘇聯的要求下,外交部長揚·馬沙呂克和他的同事們就斷然拒絕了馬歇爾的援助計劃。」我對捷克斯洛伐克的現當代史略知一二,也知道一般譯為託馬斯·馬薩裡克的是1937年去世的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總統;而在戰時流亡政府和戰後政府擔任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長的揚·馬薩裡克正是老總統的兒子,本書這一章的譯者卻把父子兩人譯成了不同的姓。

  第263頁說到1956年蘇伊士戰爭時,有「英美完全撤離一周後,蘇伊士運河開始清理河道,並於1957年4月10日重新通航。」一句。對那次戰爭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1956年蘇伊士戰爭是英、法軍隊侵略埃及,美國是主張英法撤軍的,那時美國在蘇伊士運河區沒有一兵一卒,談何撤離?

  在「過渡時期」一章,作者預見了希臘的債務危機。文中說希臘接受歐共體資金援助比例高於其他任何成員國,並指出:「我們將會看到,地中海沿岸諸國加入後幾年間歐共體的慷慨做法證明是會造成負擔而且備受爭議的。」1993年歐盟成立,不再用「歐共體」這一名稱,本書仍錯譯為舊稱。

  第22章「舊歐洲—新歐洲」有「法國和瑞典的交界處」(第645頁),有點兒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法國與瑞典隔著德國和波羅的海,和法國有邊界的是瑞士而不是瑞典。

  書中第742頁談到二戰中猶太人慘遭殺害時,寫道:「遠東地區的情況更加惡劣:在波蘭,戰前人口超過300萬的猶太人,其中97.5%被屠殺。」波蘭怎麼也不是遠東,應譯為「東歐地區」。

  最離奇的要屬第750頁的注釋:「1991年10月,在褻瀆位於越南的猶太人墓之後,蓋洛普對奧地利人看待猶太人的態度進行了一次民意調查……」從上下文看,發生該事件的地點應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英文的「Vienna」(維也納)和「Vietnam」(越南)似乎有點兒像,在我的印象中,越南人與猶太人接觸不多,大概不可能褻瀆猶太人墓。譯者不是沒有基本知識就是太不負責任。

  英文「ice hockey」,中文都譯為「冰球」,本書第405頁毫無常識地硬譯為「冰上曲棍球」。第724頁說到現在歐洲足球交往頻繁時,寫道:「2005年,英國隊的經理就來自瑞典。」當時的英格蘭隊主教練是瑞典人埃裡克松。體育愛好者都知道,英國參加足球世界盃和國際比賽的有4支球隊,分別是英格蘭隊、蘇格蘭隊、威爾斯隊和北愛爾蘭隊,僅有1966年英國主辦世界盃時這4支球隊聯合組隊代表東道主參賽,可譯「英國隊」,其他時候都不能譯為「英國隊」。英國報紙體育版上足球隊的「manager」,中文要譯為「主教練」,譯成「經理」貽笑大方。

  書中第153頁譯為「尼古拉·佩特科夫」的保加利亞農民黨領導人,在同一頁的注釋又成了「皮特科夫」。世界知名的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的影片,本書第348頁譯為《紅色沙漠》,到了第352頁又成了《紅沙漠》。上世紀60年代的德國恐怖分子有一人的名字書中第426頁譯「巴德爾」,下一行就譯成「巴德熱」。第445頁的捷克斯洛伐克哲學家「揚·帕託斯卡」,到下一頁就成了「帕託卡」。在第630頁兩次出現波蘭財政部長,先譯「巴爾來洛維茨」,後譯「巴爾舍諾維奇」,一共6個漢字有3個不一樣。匈牙利總理的名字新華社譯作歐爾班·維克託,本書第763頁譯為「奧爾班」,之後再出現就叫「歐邦」了。這些差錯,專業校對只需要校對一遍就能避免,而這本書顯然沒好好校對過。

  書中多次出現的南斯拉夫政治家德吉拉斯,新華社先譯「德熱拉斯」,後譯「吉拉斯」,我不知塞爾維亞語(此人生於黑山,母語是塞語)的準確讀音,但翻譯應該用很多人熟悉的譯名。從事翻譯工作的人都知道,翻譯人名地名,要以標準工具書為準,遵從約定俗成。本書多處隨手音譯,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常出現在人民日報上的兄弟黨領導人,老一代讀者非常熟悉的德國統一社會黨第一書記瓦爾特·烏布利希、波蘭統一工人黨第一書記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義大利共產黨領袖帕爾米羅·陶裡亞蒂(以上是外交部和新華社的標準譯名),本書卻分別譯為沃爾特·烏布利希、符拉迪斯拉夫·哥穆爾卡、帕米羅·陶裡亞蒂。還有中國報紙和《毛澤東選集》經常出現的人物,如1949年至1953年任美國國務卿的迪安·艾奇遜,本書都譯作「迪恩·艾奇遜」。史達林時代被處死的匈牙利人民獨立陣線書記拉伊克被譯為「拉吉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時的捷克斯洛伐克總理切爾尼克被本書譯成「澤爾尼克」。烏克蘭第一任總統克拉夫丘克被譯成「克拉夫楚克」。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的名字阿拉伯文和拉丁字母都是前兩節完全一樣,一般譯為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本書卻給他改了一節,為「布特羅斯·波特羅斯·加利」。英國威爾斯的城市Swansea,所有大陸版地圖都音譯為「斯旺西」,英格蘭超級聯賽中有這個城市的球隊,新華社譯為「斯旺西隊」,本書卻自作主張地把這個城市意譯為「天鵝海市」。

  我只是一個愛好歷史的普通讀者,僅以一般速度通讀了一遍全書,遠非以職業校對的準確或咬文嚼字的嚴格來要求之,也沒有水平和工夫逐字逐句對照中英文檢查全書,僅是在閱讀中就發現了這麼多差錯,大有在享受美食中不斷吃到蒼蠅的感覺。

  這些年粗製濫造的翻譯書很多,但像《戰後歐洲史》這樣過分的還真不多見。93萬字的兩冊書差錯多得數不過來。譯者簡介還赫然寫著:「林驤華,復旦大學出版社編審、現任質量總監、外語學科總監、審讀中心主任……」「唐敏,現任復旦大學出版社外語分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如此不尊重原作者的勞動,如此漠視廣大讀者,如此不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如此不珍惜自己的名譽,這樣的人在大學任編審,誰還能相信這所大學的學術水平?這樣的人在出版社當質量總監、審讀主任,誰還敢買這家出版社的書?如果都是這些人掌管了出版社,中國人還能看什麼書?長此以往,嗚呼哀哉!

相關焦點

  • 從知識性差錯反思編校問題
    編校工作如同一場戰爭,我們編輯就是戰士,需要密設防線把顯在的和隱藏的敵人(差錯)消滅在審讀、加工、校對等各個環節,這是編校工作應盡的基本職責。編校是一門藝術,將各學科不同層次、不同風格的書稿精雕細琢,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內容和形式渾然一體,為讀者打磨正確、科學、可讀的作品、精品,是編校從業者的理想擔當。
  • 華人為何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幾起幾落?
    以吃苦耐勞而著稱的華工就成了在遠東地區歸屬沙俄後,第一批移民來到這裡的華人。▲20世紀初的海參崴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華人來遠東搞基建呢?其實沙俄政府當然更願意鼓勵俄國人自己移民到遠東來參與建設,剛剛新佔的地盤,依靠本國移民來穩住陣腳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 生活在遠東地區的俄羅斯人,他們是歐洲人,還是亞洲人?
    俄羅斯擁有17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是全球面積最大的國家,橫跨了整個亞歐大陸。以烏拉爾山脈為界,約有25%的國土位於歐洲,另有75%位於亞洲。雖然,俄羅斯的亞洲領土遠遠多於歐洲部分。特別是與中國接壤的遠東地區,人口就更加稀少了,只有每平方公裡1.2人。民族大雜燴在歷史上,遠東地區是屬於中國的領土,曾經被唐、遼、金、元、明、清六朝統治,生活著一定數量的漢族、滿族、朝鮮族、大和族。沙俄接管遠東後,對這些民族進行了驅趕,甚至是屠殺。
  • 歐洲之盾波蘭,為何能在一戰後抵擋蘇聯的入侵?
    文/王凱迪波蘭,正如這個國家國旗上的盾牌一般,長期承擔著保衛西歐國家的橋頭堡重任。從蒙古人到奧斯曼人,波蘭人的抗爭都為歐洲文明的延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圖/波蘭地圖變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約瑟夫·畢蘇茨基被德國人安排回到波蘭,並在德國人和平離開後控制了波蘭的本土地區(即波蘭第一次被瓜分前的基本領土),並於1918年12月成為了波蘭政府的合法領導人。然而,這個波蘭領袖的野心遠遠不止於此。
  • 高明士《戰後日本的中國史研究》出版:仍有值得華人學界借鏡者
    目錄  · · · · · ·導言——日本東洋史學的成立與發展第一篇 日本對中國史研究的新發展一、戰後日本對中國史研究的發展二、時代區分問題三、日本唐代史研究會——兼為臺灣地區的唐史研究會催生第二篇 新舊中國史料的研究成果一、雲夢秦簡與秦漢史研究二、敦煌學與隋唐史研究
  • 波蘭多次亡國又多次復國
    二,波蘭領土變遷史-多災多難的波蘭。 這是因為根據戰後協定,蘇聯佔領了波蘭東部約18萬平方公裡土地,作為補償從德國割讓東普魯士,西裡西亞 但澤自由市 布蘭登堡州,波次坦等地10萬平方公裡給波蘭。
  • 承載波蘭與德國近千年恩怨糾葛的格但斯克最終是怎樣歸屬波蘭的?
    而在這個過程中,波蘭人漸漸接受了德意志地區的先進文化,慢慢丟掉了古斯拉夫語和斯拉夫多神教信仰,而信仰天主教,接受了拉丁字母重新改造了斯拉夫語而形成了今天波蘭語。也從此改變了斯拉夫傳統的語言和信仰。與此同時,波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成了中東歐一支重要力量。這時的波蘭就萌生了佔據波羅的海地區,與德意志諸侯、北歐國家進行貿易的想法。
  • 譯家檔案|「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訪著名波蘭文學翻譯家易麗君
    易麗君教授長期從事波蘭語教學、文學翻譯與研究工作,著有《波蘭文學》《波蘭戰後文學史》等,譯著有亞當密茨凱維奇詩劇《先人祭》、史詩《塔杜施先生》(合譯)、亨顯克維奇的「歷史三部曲」(即長篇歷史小說《火與劍》《洪流》《伏沃迪約夫斯基騎士》)、《十字軍騎士》(上下,合譯)、維貢布羅維奇《費爾迪杜凱》(合譯)、奧託卡爾丘克《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合譯)等數十部。
  • 核心期刊英文摘要編校質量堪憂
    記者日前從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獲悉,2008年度學術期刊英文摘要編校質量檢查工作已於近日結束。此次列入檢查範圍的是100種在封面上明確標示「中文核心期刊」字樣的期刊,社會科學類和自然科學類各50種。檢查結果顯示,合格的僅15種。
  • 圖書編校質量差錯認定細則
    二、文 字第四條  文字差錯包括錯別字、多字、漏字、顛倒字、已明令停止使用的異體字、不符合《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現以2013年發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為準)字形規定的舊字形,以及漢語拼音和外文等方面的差錯。第五條  錯別字是錯字和別字的合稱。
  • ...中波友誼佳話: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訪著名波蘭文學翻譯家...
    同時引起大眾關注的,還有這位女作家的中文譯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教授、資深波蘭文學翻譯家易麗君。早在2003年,易麗君教授就從波蘭文原文翻譯了託卡爾丘克的代表作《太古和其他的時間》(1996)、《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1998),由臺灣大塊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後於2017年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再版。
  • 波蘭:號稱東歐「帶頭大哥」,為何在歐洲有很強地位感?
    一提起歐洲「三駕馬車」,我們都知道是英法德三國,這三國綜合實力在歐洲都是排前列的。不過自從英國進入脫歐歷程後,英國似乎對歐洲事務並不太關心,英國始終把自己處於與歐洲並列的一個行列。但此後有一個國家成為歐洲「新貴」,此國就是波蘭。波蘭的地位不斷上升,甚至歐洲有話語權,外界還把波蘭稱為「新三駕馬車」。
  • 圖書要素差錯分類舉例
    甘師秀   〔摘要〕在圖書編校質量檢查中,經常發現因圖書組成要素之間相關聯的內容不一致而導致的差錯。文章從封面、扉頁、版權頁、目錄、正文文字與圖表、書眉、注釋、參考文獻等方面對差錯進行了分類和列舉,並提出了預防、糾正差錯的意見建議。  〔關鍵詞〕圖書要素差錯舉例一致性  〔中圖分類號〕G23〔文獻標識碼〕A  圖書要素包括封面、扉頁、版權頁、目錄、正文、圖表、參考文獻等。在圖書編校質量檢查中,經常發現因圖書組成要素之間相關聯的內容不一致而導致的差錯。
  • 報紙期刊編校質量無小事 抽查結果是這樣得出的
    記者了解到,審查時,專家會根據發現錯誤的類型扣除相應的分數,比如知識性錯誤、語法錯誤、圖文不符等差錯扣2分,文字錯誤等差錯扣1分,標點和數字錯誤扣0.1分,用扣分總數除以檢查的萬字數,就是最終的差錯率數值。
  • 波蘭古城克拉科夫:下一個歐洲矽谷?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在歐洲科技版圖上,倫敦、柏林等首都大城市曾經佔據著主導地位。然而在英國著手脫歐後,歐洲科技與創業生態也呈現出「去中心化」的趨勢,波蘭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就是中東歐地區新興的科技中心之一。
  • 為何波蘭在歐洲名聲極差?甚至稱其為「歐洲韓國」?
    眾所周知,在東亞地區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韓國地處朝鮮半島,偏安一隅,往往要受到周邊強大國家的影響,於是形成了較為狹隘且要強的民族思想,即便到了開放程度極高的現代,我們也能從韓國的體育、經濟以及民眾思想中觀察到這一點,在東亞眾多國家中也算是「獨樹一幟」。
  • 細心人用「笨辦法」成就編校高質量
    核查170多年前的一天到底是星期幾,這一細節贏得了作者對期刊編輯部的尊敬,也正是這樣一個個心細如髮的瞬間,成就了《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連續兩年編校差錯率小於萬分之一的成績。 《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近日出臺,引發業界廣泛關注。那麼,期刊低差錯率怎樣煉成?出現差錯又怎樣整改?《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對多家期刊社進行了採訪。
  • 總署新聞報刊司:核心期刊英文摘要編校質量堪憂
    記者日前從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獲悉,2008年度學術期刊英文摘要編校質量檢查工作已於近日結束。
  • 俄羅斯遠東地區為何沒有爆發獨立戰爭?
    比如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開始航海以及對外殖民的國家。兩國鼎盛時期,一度瓜分了美洲,甚至還妄想過中分世界。但隨著英法等國的崛起,西葡的的國勢便江河日下,最終到了1810年,西葡的美洲殖民地爆發了波瀾壯闊的獨立戰爭。
  • 100例差錯,《疫情報導編校實務手冊》來了!
    前不久,「傳媒茶話會」公眾號轉載了「無憂智能校對」公眾號《疫情報導,這30個語言文字問題別出錯!》一文,受到媒體工作者肯定,很多媒體同仁感到意猶未盡。為此,「傳媒茶話會」聯合北京方寸無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無憂智能校對」軟體,對全國媒體的疫情報導進行大數據統計,並編成《疫情報導編校實務手冊》。今天,挑選出常見的100例差錯,與媒體人、機關文字工作者分享。為保證權威性,我們還特別邀請了人民日報總編室原校檢室主任盧玉華同志進行了全面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