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在讀書中尋出一種趣味,你將來抵抗引誘的能力比別人定要大些。這種興趣你現在不能尋出,將來永不會尋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現在已比不上三五歲的小孩子們那樣好奇,那樣興味淋漓了。你長大一歲,你感覺興味的敏銳力便須遲鈍一分。」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我很慚愧,在中學時期我好像沒有把這本書真正讀進去,讀完朱先生的《談美》以後接著讀了這本,發現自己居然像從來沒有讀過一樣,可見當時多麼幼稚無知,連一句都沒記住。現在再讀,悔不當初,想把十二個篇章都通篇背下來,刻進腦子裡。朱老先生闡幽發微,每一封信都發自肺腑地給青年人講心裡話,絕不是灌輸遙不可及的大道理,而是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更加讓人心悅誠服的是,在後面幾封信裡,朱老先生針砭時弊,字字見血。我讀到忍不住驚呼,每句都有著跨越時空的驚人力量。
我邊讀邊思考,邊反思,邊努力記憶。我沒什麼資格再來過多評價這部作品,只有乖乖聽話的份兒。我認為,判斷一本書是好是壞,有一個標準,就是看它是否能伴隨你成長。隨著你的閱歷的提高,你慢慢地看懂了一些之前你沒領悟的東西。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書在陪你成長。實際上,書自印刷出版之日開始,就不會再有變動。成長的是你自己。之所以有成長之感,是因為這本書的境界始終在你之上,它在不斷地引領你去發現,去感悟,去提升自己的心智水平。
我第一眼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還以為是與冰心那本《致小讀者》一樣的書籍,但其實不是,冰心的文字清麗簡潔,可只適合年紀稍幼的讀者閱讀,年紀稍長一些再讀冰心,難免會有索然無味之感。冰心之文,經不起咀嚼。而朱光潛先生此書是針對上世紀初葉的中國青年所寫。不論是表面的文字還是深層的含義都更有韻味一些,例如:
凡人越老越麻木,你現在已比不上三五歲的小孩子那樣好奇、那樣興味淋漓了。你長大一歲,你感覺興味的銳敏力便須遲鈍一分。
一個世紀過去了,哪怕是用當下的目光讀這本書,也不覺得有落伍之感,反而獲益良多。所以,不論是出了社會的年輕人,還是尚在學堂的學子,我認為這本書都很有讀一讀的必要。那麼!請打開這本書吧!它會教你「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做功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了世俗圖近利」。此書序言的作者夏丏尊先生有言:「這十二封信啊,願對於現在的青年,有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