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青年人必看,他這20句話終生受用

2020-12-12 刺蝟讀書

我讀大學期間,有一本書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那本書我早有耳聞,但因為高中學業太繁忙,一直沒時間讀。進入大學校園後,有一天在圖書館借書,在書架上看到這本書,當即借回去,一口氣看了四個小時,從下午讀到黃昏。

我清楚的記得合上書的時候,我渾身充滿力量和信心,這本書給我了很多啟發和鼓勵,直到很多年後,我再次翻開它,依舊可以從字裡行間感受到如師般的諄諄善誘和心靈啟發,這本書就是朱光潛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所以,可以說,朱光潛先生是我的老師之一。

朱光潛先生生於19世紀末尾,1897年9月19日,距離我們122年前的今天,雖然100多年時間看似很漫長,但是在歷史的年輪裡,100年其實很短暫。朱光潛先生89歲時離世,那時我還沒來到這個世界,我們雖沒在一個時空存在過,但他的著作影響了我、啟發了我,我便覺得我們距離並不遠,我們離的很近。

作為現當代著名的美學家、教育家、翻譯家和文藝理論家,朱光潛先生在美學、治學、翻譯和學術研究等方面,都有著很高的成就。他熟練掌握多門語言,翻譯了300多萬字的作品,其中包括黑格爾的著作。除此之外,他的主要著作《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文學》、《西方美學史》、《談讀書》等,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

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著跑,便落伍退後,這固不消說。尤其要緊的是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嗜好,沒有一種在閒暇時可以寄託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達爾文在自傳裡曾經說過,他幼時頗好文學和音樂,壯時因為研究生物學,把文學和音樂都丟開了,到老來他再想拿詩歌來消遣,便尋不出趣味來了。興味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過了正常時節,便會萎謝。——《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特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持實用的態度看事物,它們都只是實際生活的工具或障礙物,都只能引起慾念或嫌惡。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總而言之,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 ——《談美》

一般人迫於實際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認得太真,不能站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人生世相,於是這豐富華嚴的世界,除了可效用於飲食男女的營求之外,便無其他意義。 ——《談美》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這種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不是藝術的,正猶如同是一種頑石,這個人能把它雕成一座偉大的雕像,而另一個人卻不能使它「成器」,分別全在性分與修養。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藝術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 ——《談美》

意志薄弱經不起挫折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寬自解的話,就是把所有的過錯都推諉到環境。明明是自己無能,而埋怨環境不允許我顯本領,明明是自己甘心做壞人,而埋怨環境不允許我做好人。普通人的毛病在責人太嚴責己太寬。埋怨環境還由於缺乏自省自責的習慣。——《談修養》

讀書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談修養》

書籍是過去人類的精神遺產的寶庫......讀書是要清算過去人類成就的總帳,把幾千年的人類思想經驗在短短的幾十年內重溫一遍,把過去無數億萬人辛苦獲來的知識教訓集中到讀者一個人身上去受用。——《談修養》

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或是科目,或是問題。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的要籍,一部一部的從頭到尾讀,以求對於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了解,作進一步作高深研究的準備。——《談修養》

讀小說只見到故事而沒有見到它的詩,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記架上的花。——《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

.你不能懶,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時興會所生的幻覺迷惑而輕易自滿,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咬文嚼字》

人類思想和語文都逐漸由簡樸而繁富,隨感錄一類文章的特色在簡樸而雋永,所以古代人在這方面特別擅長,近代人要寫一部書的,古代人只要寥寥數語就可以了事。——《天資與修養》

文學的門本是大開的。遲鈍者誤以為它關得很嚴密,不敢去問津;聰明者誤以為自己生來就在門裡,用不著摸索。他們都同樣地懶怠下來,也同樣地被關在門外。——《天資與修養》

相關焦點

  •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版本流傳
    朱光潛留學期間撰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1929年3月由上海開明書店結集出版,廣受歡迎,一再重印,被選入多種中學國文教科書,引發了用書信體對青年做指導宣傳的潮流,並成為盜版書商的獵物。《信》在各時期的不同版本,也是開明書店歷經變遷浮沉的縮影。
  • 人生的啟蒙,從了解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開始
    到了五四運動,看到胡適寫的文章用白話文,他選擇了白話文,從此白話文走遍天下,不僅在我國的任職上成績斐然,而且獨創的《談美》也是獨領風騷。其中《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在當下青年心中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影響。他的書被人抄襲說到這《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就不得不說,當年朱光潛發現街上的書店,發現一本「致青年」的書,作者是「朱光潸」,另外還有一個副標題「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後來朱光潛回到家中,便給這位「朱光潸」先生寫了一封信。
  • 豆瓣8.8分,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每一封都值得深思
    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朱光潛先生,他在早年撰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中就有答案。這本書以書信的方式,結合文藝、美學、哲學、道德、政治等,給青年談論修養,指點迷津。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寫給20世紀初的青年人看的,但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青年看的。為嘛?翻開就知道裡面的內容是適用於現在的,十二封信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年輕人所關心的事項給出自己的意見。後面的附錄其實是十三四封信,是後來成書時所追加的內容。 摘錄了一些句子,太長的我濃縮一下再放上來。
  • 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隨感
    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隨感 ——學院「新時代新作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徵文   歷史告訴我們,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學生們通過上街遊行,抗議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近期恰好閱讀了朱光潛所著《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生發出一些感想和思考,遂成此文。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由朱光潛先生撰寫並分期登載在當時的《一般》雜誌上,十二封信並未曾指定某一收信人,信中的抬頭均為「朋友」,落款署名也是「你的朋友 孟實」(朱光潛,字孟實)。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早讀到這本書就好了
    很久沒有收到過信了,但始終忘不了讀信的感覺,《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出了這種感覺。朱光潛先生旅居海外時曾在《一般》雜誌上分期刊載過十二封信,這十二封信沒有特定的收信人,凡是具有中學教育程度的青年都是收信人。
  • 朱光潛《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面對升學考試,選學校更要選專業
    很多家長甚至不惜高價找志願填報機構幫忙填志願,朱光潛先生在《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裡也給了大家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幫到你。升學問題主要是選擇學校和選擇科目,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兩者之間有很多千絲萬縷的聯繫。
  • 朱光潛《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面對升學考試,選學校更要選專業
    很多家長甚至不惜高價找志願填報機構幫忙填志願,朱光潛先生在《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裡也給了大家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幫到你。升學問題主要是選擇學校和選擇科目,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兩者之間有很多千絲萬縷的聯繫。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美學大師朱光潛的「扎心」公開課
    許多人看到書名,可能覺得這八成又是一本心靈雞湯。實則不然,朱光潛先生在書中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實實在在的建議,讀來收穫滿滿,是一本值得反覆體味,能讓人少走彎路的好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收集了先生在旅歐期間,寫給國內青年朋友的信件。
  • 2019年中考語文名著複習之《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9年中考語文名著複習之《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專門寫給中學生的,以書信的形式,每次一個話題,營造出一種對坐晤談的氛圍,讀來如聽長者交心,語重心長,情辭懇切,流淌著先生對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赤誠關懷。
  • 原來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藏著他的終極文學寫作法
    美學大師朱光潛,在文藝美學、悲劇心理、文學寫作等多領域創造了不朽的經典之作,建樹之高,讓人難以望其項背。在眾多經典之外,他有一本小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創作於民國時期,寫給那時的年輕人,但其影響力卻經久不衰。
  • 高考成績即將揭曉,你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01《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今天講的是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光潛先生旅歐期間寫給國內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說多為青年們所關心和應該關心的事項,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愛戀、哲理,凡此種種。這十二封信,未指定受信人姓名,廣大青年人誰都是受信人。夏丏尊先生在序中最後一句寫到:「這十二封信啊,願對於現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 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在這過程中,面對疫情所展現的中國力量、在生命面前所體現的尊重與敬畏、在人人抗疫中勇承擔的社會責任、在「小家」與「大家」取捨中的大愛無疆,都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我們應該從這次抗疫中讀懂什麼?關於生命、關於責任、關於科學、關於成長、關於愛國……讓思想以書為翼,讓成長與書為伴,求實團校精選10本經典書籍,與同學們一起共閱讀共交流共成長,本周帶來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 朱光潛《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談讀書|我們應該如何有效讀書?
    前言這本書是寫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但是值得一讀,包括大人,因為讀書時不分年紀的。朱光潛認為讀書對他的人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是幫助他攀登學術高峰的重要手段。《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裡關於「讀書」的部分,主要講述了讀書習慣的重要性、如何選擇書籍,如何閱讀書籍等內容,對我們的閱讀有一定的指導。讀書趣味早培養古人言:『學如逆水沉舟,不進則退。
  • 青春期的指路明燈,穿越時空的書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字字深邃,願給當代的青年一些力量!
    朱光潛先生被譽為美學界的泰鬥,是第一個在中國廣泛介紹西方美學的人。最初了解朱光潛先生,還是從他的《談美》開始,他在這本書裡詳細地解釋了什麼是美,他告訴我們「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情」,說起來有點像佛家的意味,但他所談的是告訴人們如何免俗,如何「以美感的態度推到人生的世象方面」。
  • 最完美是因為不完美——啟迪人生的十二封信
    這是一代美學宗師朱光潛先生在《無言之美》中寫的一段話,給人啟迪,引人奮進。而《無言之美》這篇文章,則作為附文收錄在《好的人生不著急——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本書中。朱光潛是我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翻譯家、教育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西方美學史》、《談美》、《談美書簡》等。
  •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裡的多元宇宙是什麼意思?
    朱光潛在《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書中說到,人生是由多個層面、多個方面、多角度的,多種價值組成的。我們不能用單一的價值和標準來評判某種事物,每個人因為天分、經歷、教育和環境的不同,我們眼睛裡所看到的世界就不同。
  • 體悟人生樂趣——《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很幸運這本書是朱光潛先生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很適合我這個年紀,這段時間困惑我的問題也從中得到了一些解決啟發,姑且記錄下感悟較深的幾點。首先關於如何處理個人情緒。很多時候會莫名其妙地不開心,煩躁,喪,做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致。
  • 《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關注青年編輯成長
    11月16日下午,「聶震寧《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出版座談會暨編輯素養研討會」在京舉辦。來自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出版協會、中國編輯學會、中國音像和數字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等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出版發行企業的代表、在京媒體記者等參會,就聶震寧先生《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的岀版進行座談,並就青年編輯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