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樓市調控的原因,市場上的房子變得越來越不好賣了,甚至於有些業主還抱怨說自己明明主動降價了,但房子還是賣不出去。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房子變得難賣的大背景下,學區房依舊堅挺,特別是在北京西城區出臺「多校區劃片」政策之後,學區房只要掛出來,馬上就會成交。
根據媒體報導,近期在北京西城區掛出了一套單價19萬的學區房,總面積65.5平米,總價1300萬!而在房源掛出來之後的一個小時裡,就迎來了4波看房的購房者,又過了一個多小時房源就已經成交下線了。從房源掛牌到成交,中間竟然只花了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可見西城區學區房有多搶手。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來是因為西城區的優質學區一直都供不應求,再加上政策出臺後這很有可能會成為入讀好學校的「末班車」,自然會有大量的購房需求。另外一方面就是北京有錢人太多了,特別是居住在西城區的家庭,大多數非富即貴,這種家庭在對待孩子教育問題上,一直都很大方,所以就算學區房價格高一點,也能買得起。
話說回來,花這麼高的價格買學區房到底值不值得呢?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因為在有的人眼裡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好,最重要的還是要看看孩子自己努不努力,畢竟就算再差的學校也能出現優秀的學生,。但你有不能否認好學校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在一個好的學校裡,孩子更容易上北大清華。
但不管學區房到底值不值得這麼高的價格,未來學區房的重要性正在慢慢削弱,就像現在西城區出臺「多校區劃片」的政策之後,學區房帶來的對口作用就在不斷下降。學區房跟普通商品房之間的價格差距會出現明顯的縮小,實際上你看北京其他早就出臺「多校區劃片」政策的區域,高價的學區房的確出現了下跌現象。
更不要說,在前幾天教育部還親自回應了學區房價格過高的問題,表示要進一步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這對於學區房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學區房為什麼能賣出高價,不就是因為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嗎?如果優質教育資源不短缺了,那麼學區房還能賣出高價嗎?甚至於學區房還有存在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