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撤軍」時做了什麼?讓黎筍看後有苦難言
時長聽老一輩的人們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衣食無憂,沒有饑寒交迫。個人覺得這句話的分量過於沉重,非現在的年輕人能理解和體會。
天安門廣場的正前方,那在風中飄揚的一抹紅,是先輩用鮮血染紅的。除夕夜的爆竹炸出的火花,是祖先們回歸的引明燈。現如今的美好生活,是革命烈士們用軀體鑄造起來的。而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我們的祖國也經歷了戰爭的摧殘。
倘若是來自敵人的侵襲也罷,可恨的是我們遭到了自己兄弟國家的挑釁。作為中國的手足,越南一直與中國有著友好的關係,但因為領導人的錯誤決策,兩位好兄弟友誼出現裂縫甚至兵戈相見。
但是話說未來,作為兄弟手足,中國也一直在這段關係中起著「大哥」的作用,很多方面越南都在向中國老大哥學習,變相的越南的實力也遠不如中國,而那一仗,「打出了十年的和平」。
有意思的是,那一仗中,國人不僅潰敗越南,當時的將軍許世友更是做了一件讓越南總理黎筍怒火中燒的事,至於事實,讓小編帶大家一探究竟。
大戰初始
大戰初始,越南為博得蘇聯的好感,將雙方的友誼拋之腦後,同年越南在與美國的戰鬥中大獲全勝,導致越南過渡膨脹,誤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來對付中國,遂毅然決然與中國開戰。
至此,越南開始準備對中國的戰爭,先是對於東南亞地區不斷的進行騷擾,挑起各種事端。緊接著又對於我國的邊界進行不斷的嘗試,黎筍甚至曲解了對中國的印象,使得兩國的邊界一度緊張,最終唇齒兄弟兵戈相見。
小編認為,越南在這一戰完全是胡鬧,首先作為戰爭的發東方,沒有任何的目的,沒有資源掠奪,沒有政治矛盾,更沒有考慮到百姓;其次,貓是教會了老虎些許本領,但自始至終老虎也不會爬樹,越南實力始終抵不過中國,這一戰完全是自討苦吃。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有趣的是,節節敗退的越南軍,完全放棄廉恥心。竟然無視國際條約,在戰鬥中使用化學武器,也對我軍部隊造成了一定的傷亡和損失。而這,直接導致了許世友將軍對越南的憤怒,一聲令下,我軍部隊所到之處,皆夷為平地。
短短時間,越軍就敗退到涼山腳下。只等許世友將軍發號施令,我軍就可以一舉拿下涼山。但本著中華名族寬宏大量的精神,許世友沒有做進一步的進攻,在諒山停了下來。
至此越軍一直提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但似乎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我們退出的正真原因。我軍雖然撤了出來,但卻讓越南見識到了中國真正的的實力,也讓越軍徹底打消了對中國動武的念頭。
安南作為越南的前身,最早隸屬於中國的版圖,幾經波折,19世紀清政府與法國籤署不平等條約,支持放棄越南的宗旨權,19世紀初期,中越兩國共同革命共同建國,應該說,越南的獨立建國運動是和中國的大力協助分不開的,沒有中國,就沒有越南獨立,對越南的投資更是不計其數。
所以,中越一戰,越軍敗退諒山,許世友將軍立馬發號施令將物資全部撤回。並非中華子女記仇,只是撤回物資,能保證越南不會再次對中國有非分之想,同時拿會屬於自己的東西理所當然,不過這件事卻讓黎筍看後有苦難言。
華夏兒女飽讀四書五經,知書達理。可以原諒越南的愚昧行為,但絕不會對侵犯坐視不管。我們可以撤兵,可以不把事情做的絕對化,可以心胸寬廣,雖然這些物資遠不及當年中國支援越南是捐贈的多。但屬於我們的,除非我們願意,不然誰也拿不走。
經過這一戰,越南對自己有了重新的充分認識和定位,中國也得到一個真理: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越南因為中國,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等多多方面都受益匪淺,卻因為一屆領導人的錯誤決定,兩國友誼出現裂縫,背後是一雙名叫「利益」的黑手。
如同伊索寓言中《農夫與蛇》的故事一樣,我們可以用自己慈悲為懷的心去感化,去幫助弱小國家的發展和成長,但也必須要保證自己的切身利益,絕不會讓蛇反過頭來咬我們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