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中年,不和生活死磕,就會被生活磕死

2020-12-13 騰訊網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明明人到中年

但仍然像個大男孩一樣

暗自與自己較勁

堅持和現實死磕

己亥年

臘月十四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喬克叔叔(秦桑)/極物(id:ijiwulife)

前幾天是姜文57歲生日,在家無聊,重溫了姜文的幾部電影。

想起之前高曉松對他作品的評價:「滿屏荷爾蒙飛濺,愛恨劈頭蓋臉,去了不少腥氣,卻多了寬容與頑皮。

之前拍《邪不壓正》,為了還原小說描寫的上世紀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風貌和舊北平的風土人情,姜文在雲南硬生生造了一座等比例的北平城。

圖片|《邪不壓正》劇照

這種事發生在他的電影裡並不讓人感到意外,畢竟他原本就是一個愛「較勁」的人,不管成本有多高,只管效果好不好。

電影公映時,姜文特意選了古北水鎮的一個露天場地。這個決定曾遭到所有人的反對,下雨、颳風,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可他卻說,「別人都反對的事,你就要堅持。」他不肯因為那些現實因素違背自己的意願。

自始至終,不管是多少歲的姜文,都像個較勁的孩子,帶著天真的、執著的、狂妄的目光,試圖反抗這個世界。

在他的電影裡,你能感受到姜式獨有的霸道、生猛與熱情。明明人到中年,但仍然像個大男孩一樣,暗自與自己較勁,堅持和現實死磕。

圖片|《邪不壓正》劇照

1

尚不知天高地厚,只知道一往無前

姜文之所以會成為這樣的人,與他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或許因為父親是軍人的緣故,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的他,言行舉止間,都有軍人的特質——堅持,不肯輕言放棄。別人做不到的事,他偏要做到。

大院裡要掛國旗,40米多高的煙囪,管理科長不敢爬,少年姜文卻絲毫不放在眼裡,蹭蹭就上去了。

他有個標誌性特點:堅持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極致。13歲那年,他愛上了電影《劉三姐》,能連續看17遍不停。後來他迷上北京人藝、迷于是之,和朋友英達三天兩頭約《茶館》,前後看了不下二十遍,直到把臺詞倒背如流。

1979年,姜文高考落榜,在朋友的鼓動下,決心報考中戲。第一次報考,仍舊落榜。或許換了其他人早已輕言放棄,但姜文卻不以為意,精心準備了一年,每天卡點準時補習,再次應考,憑藉一段契訶夫的《變色龍》脫穎而出,順利步入了中戲。

那一年,姜文17歲,尚不知天高地厚,只知道一往無前。他不服輸的那股勁,從那時候開始就初露端倪。有些人屈從於現實的不如意,而他卻始終選擇拼一拼。

2

他刨根問底,他琢磨不停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在中戲學習的日子裡,學生薑文問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據教授張仁裡爆料說:「他總是不停地在問:『為什麼?告訴我為什麼。』我從沒遇見過姜文這樣的學生。

他似乎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疑問:戲為什麼要這麼排?角色的表情為什麼這樣擺?姜文成為了全院聞名的刨根問底者,讓身邊人叫苦不迭。有人吐槽他龜毛,有人說他矯情,但外界的聲音並沒有影響他分毫,姜文依舊我行我素。

他似乎想要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不肯放過現實中的任何事。姜文很倔,決不讓自己有絲毫放鬆,還表現在他喜歡琢磨這一點上。

早年的經歷裡,有一個故事廣為流傳。

他和同學呂麗萍拍戲,演一對老年夫妻。為了揣摩角色,兩個人三天兩頭跑到學校門口觀察老頭老太太的肢體動作,有時候一呆就是一整天。夏天天熱,汗順著脖頸往下淌,每次考察完都得汗流浹背,姜文已經習以為常。身體要傾斜多少度?腳邁的多大才合適?他腦子裡只琢磨了這些。

要演就演到最像,學生時代的姜文對自己嚴苛要求,所有的細節都得往完美上靠。或許正多虧了他的質疑與琢磨,才讓演技突飛猛進。

3

初出茅廬,仍然要懟天懟地

從中戲畢業之後,姜文很快接到了各路導演遞來的橄欖枝。演員身份的姜文初出茅廬,但「懟天懟地」的個性卻絲毫不變,經常在劇組裡和導演產生摩擦。

1987年拍《紅高粱》,姜文和張藝謀在片場從頭吵到尾,兩個創造力和控制欲強盛的人撞一塊去,三兩句話說不到一塊就大小聲,給同劇組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

圖片|1987年《紅高粱》劇照

隔兩年拍《本命年》,他看女孩唱歌那場,非得讓導演謝飛找根柱子拍他靠著抽菸,還不能直接拍,鏡頭得從後頭繞著上來。謝飛回嗆他:你可真夠挑的。

明明還是個職場新人,卻膽敢和導演叫板。他總是在做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事,是因為他始終過不了自己心裡那關。

在姜文眼裡,演戲不是在扮演某個角色,而是在創造角色本身,絕不應該照本宣科。不管得重拍多少次,不論會不會得罪導演,首先必須保證成片是自己滿意的。

姜文和戲裡的角色,算是槓上了。

圖片|1987年《紅高粱》劇照

他演知識分子,也演粗獷農民,演秦始皇,還演太監李蓮英。有人勸他往一個方向發展撈錢快,他偏偏不如人意,撂下狠話——重複的角色,我不演。不是錢的事,我覺得沒意思。

作家葉三曾形容過:姜文是個終身荷爾蒙過剩的人,想閹都無處下手。但就是這樣的他,要自告奮勇出演《霸王別姬》中柔美的程蝶衣。還特自信地po出了試妝照,並表示自個兒化妝之後還行。

他試圖認清自己的極限,始終願意挑戰全新的角色。這「較勁」劍指偏鋒,在為難他人,為難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4

他偏要站著把錢掙了

臺灣影評家焦雄屏曾採訪過姜文,對方問他:「中國這麼多導演,哪個優秀?」他回答:「現在沒有,以後會有。」問來人是誰?他自信地回答說:「我!」

這一年,姜文28歲。

拍戲拍到了瓶頸期,不願意迎合投機取巧的資本市場,姜文抵抗現實的方式,是一個人回到西壩河隱居。兄弟王朔遞過一本《動物兇猛》,他閉關幾個月,把6萬字小說改寫成了9萬字劇本,這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誕生之初。

圖片|《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照

姜文的講究勁在這部戲裡,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劇裡米蘭家的照片,他拍了足足4本膠片,一共23040張照片,從中精選出了一張。他似乎絲毫不介意麻煩,只專注於效果,單單憑藉這部電影,實現了開門紅。

出道即巔峰的導演姜文,找到了新的出口,自導自演,把使不完的「勁」搬到電影裡。投資商中意的,他不拍,隨市場大流,也不肯。他講究細節,使勁扣劇裡的情節,不肯放過任意一點。

圖片|《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照

拍《鬼子來了》時,姜文用了國內能買到的每一卷柯達黑白膠捲,一共50萬英尺長,大概是一般故事片所用膠捲的五倍。

為《太陽照常升起》找配樂,姜文拿著莫扎特的曲子去找久石讓,說你給我寫一個比這個更牛逼的,讓對方無措極了。

圖片|《太陽照常升起》劇照

還有《讓子彈飛》,120分鐘的電影,姜文做了120個小紙條,把戲一點點切割成小橋墩,小紙條上記的,就是怎麼從這一個橋墩子,跳到下一個橋墩子。

這樣的折騰,讓劇組的經費瘋狂燃燒。有人猜姜文會像其他導演一樣,逐漸走上迎合投資商的道路,拍一些不知所云的商業爛電影。可姜文卻讓他們失望了。每一部電影,都是他死磕後的成果。姜文偏要站著把錢給掙了。

圖片|《讓子彈飛》劇照

5

人生建立在誤讀之上

而他只聽自己的聲音

2014年,電影《一步之遙》上映,票房遭遇滑鐵盧式撲街,豆瓣評分6.2分。

一時間,網絡上開始了鋪天蓋地的「姜文黑」。說他炒亂七八糟的花邊新聞,硬湊了故弄玄虛的劇情看不懂,動不動就懟哭記者,是著名的「拆臺表演藝術家」,輕易抹殺了他曾經的輝煌。

從出道巔峰到英雄隕落,有人說,姜文江郎才盡。

圖片|《一步之遙》劇照

這個問題,他用實際行動進行了回答。自始至終,不管外界的聲音如何,他始終按著自己的步調往前走。不到半年時間,姜文宣布即將拍攝新片,改編自《俠隱》,也就是現在的《邪不壓正》,作為民國三部曲的最終章。

許知遠採訪姜文時,他說:「人生是建立在誤讀之上的。旁人給他安的標籤,他並不在意,他只關心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夢痛快地拍出來。

和其他導演不同的是,26年下來,姜文總共只拍了6部電影。

圖片|《一步之遙》劇照

辛亥革命時期的《讓子彈飛》,北洋時代的《一步之遙》,抗戰前夕的《邪不壓正》;末期的《鬼子來了》,勝利後的《太陽照常升起》,以及建國後,《陽光燦爛的日子》。

別人拍電影,或許是為了掙錢。而他拍電影,更像是抒發情懷。6部電影,姜文勾勒出一整個中國近現代百年史,每一部都在前一部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姜文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他不願意隨大溜兒。

圖片|《邪不壓正》劇照

2020年,姜文已經57歲了,雖然人到中年,但銀幕上的他,仍然是當初的硬漢模樣。

當你以為他已經被「狗日」的生活擊垮時,他已經帶著作品隆重回歸。邪不壓正,就像他的半生,正邪較勁,哪管旁人懂不懂,勢必要與現實死磕到底。

喬克叔叔:非典型浪漫主義者,人生格言:好好生活,保持性感

編輯排版 | 雲上文化

說不完的畫裡畫外

品不盡的文氣墨韻

相關焦點

  • 姜文:電影的英雄,生活的孩子
    韓浩月  作為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席的導演姜文,把對生活、對往事無法達成的和解,轉化為他拍攝電影的能量,它讓姜文保持著創作與感受的敏感性,如此,才會有獨一無二的姜文所以業內有句戲言,「被姜文用過的編劇,都變成了藥渣」,由此可見姜文對於劇本的在意程度以及博採眾長的能力,都超過了不少人的想像。  眾多與姜文談過劇本的人,有一些名字的確被打到了大銀幕上,成為署名「編劇」。但姜文的電影,署名「編劇」再多,觀眾都記不得那些名字。姜文的能力在於,他可以把一部電影,完完全全地貼上他個人的標籤,看幾個畫面,聽幾句臺詞,你就能感受到姜文的荷爾蒙味道。
  • 死磕派律師:磕出法治中國還是磕壞中國法治?
    律師江湖  某酒店宴會廳,七八十名參加研討會的律師邊吃午餐邊高聲交談,只有兩位律師站著,其中一位解開襯衫,從腰腹處往兩邊扒開,露出中年發福的身體他在文中質問:「難道就因為沒有像你們一樣去死磕,沒有像你們一樣去大講特講刑訊逼供,沒有像你們一樣邊開庭邊發微博,然後就成騙子了嗎?」  楊金柱看到自己的話在微博上被簡化了,招致異議,在會場上站起來,希望大家趕緊上微博幫他「解釋一下」。因為微博而聚在一起並壯大聲勢的死磕派律師,這次卻被微博磕了一下。
  • 死磕派律師:「磕」出一個法治中國?
    據楊學林律師回憶,遲夙生律師看到有律師受到不明身份的人員圍攻和打傷,說了一句「得死磕」。這是死磕派律師的雛形。半年之後的2012年初,貴陽發生「黎慶洪打黑案」,即俗稱的「小河案」,總共有五十多名被告,涉及二十七個罪名,共有本地、外地律師八十八人出庭辯護,庭審前後持續四十多天。
  • 《太陽照常升起》是姜文技法最為圓熟的片,沒有之一
    在周韻帶著兒子及丈夫的遺物去了丈夫的家鄉落戶之後,在火車邊擦肩而過的姜文與黃秋生也度過了18年,從激情浪漫的青年進入了中年。在1976年,他們還沒有回城,還是知識分子,在一個學校裡教書,吃大鍋飯。黃秋生還會唱《魅力的梭羅河》,而別人還在唱著《我愛五指山 我愛萬泉河》,電影還在放《紅色娘子軍》。
  • 人到中年,突然就會讀懂一句話: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
    人到中年,突然就會讀懂一句話。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百年孤獨》裡那個上校笑著說了上面這句話。很長時間我都不知他在說什麼,直到前不久,想起經歷的一些事,才恍然明白過來。原來「死」這件事,受到主觀和客觀的雙重影響。「該死的時候」是客觀現實,「能死的時候」是主觀意識。比如人的路走到盡頭、呼吸停止是「該死的時候」,而一個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則是「能死的時候」。不懂死,不知生。
  • 符號化姜文的符號化生存
    2002年08月29日04:16:47 新周刊 捕風   像姜文這樣的演員在中國絕對是獨一無二的,熒幕上的他從來都是個人風格強烈,以至於任何一部片子只要有他的出現就會或多或少地威脅到整部影片的氣氛和調性,也直接威脅到影片導演的地位和初衷。
  • 賈宏聲墜樓前與父母爭執 死磕藝術釀成生命慘劇
    與「毒品」這個罪魁禍首相比,賈宏聲的一些朋友認為,導致其走向死亡的還源自他的「死磕」和偏執的藝術追求。飽受內心折磨的賈宏聲縱身一躍,徹底解脫。與那些因「工作壓力」「感情困頓」的輕生者不同,如果沒有毒品,如果不那麼「死磕」,賈宏聲的人生也許是另一個樣子。
  • 《抱歉,這就是生活》說的就是中年人的死撐和硬抗
    作為家裡經濟和精神支柱的堂哥,人已到中年,正面臨以上困境,家裡兩個老人都生病住院,兩個孩子也都在上高中。 他說,每天為了掙錢忙得腦子一片漿糊,可最清醒的就是自己絕不能垮。要扛得住,更要撐得起。 抱歉,這種無法懈怠的硬撐,就是生活!
  • 許晴的臀,彭于晏的肉,為何我偏愛姜文的嘴?
    大家都在舔屏「許晴的臀」和「彭于晏的肉」,卻忽略了真正內核:姜文的那張嘴!| 姜文的嘴,吸引不少好女人。這世上一切的美好都是日子有功。姜文也是如此。年輕時的姜文不算帥氣,當年馬未都去中戲見著姜文時都不敢置信,中戲居然有這種長相的!所以姜文的「帥」是註定是由內而外用時間來打磨的。
  •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結局是什麼意思 李天然唐鳳儀結局死了嗎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結局是什麼意思  《邪不壓正》是姜文第六部導演作品,改編自張北海小說《俠隱》。故事發生在1937年事變爆發之前,北平城的「至暗時刻」,一個身負大恨、自美歸國的特工李天然(彭于晏 飾),在國難之時滌蕩重重陰謀上演一出終極復仇記。
  • 北漂:不再死磕北京,我掙錢買生活!
    我選擇死磕北京啊。」「房子買北京?我呸,一輩子也買不起,買新一線城市我看就不錯。」二狗子:我不要苦哈哈,我想要生活!二狗子:為什麼買新一線城市,作為一畢業就帶著女友直奔北京的二狗子,這個鄭州土著,放棄鄭州的就業優勢,經歷了半年的北漂生活的捶打之後,恐怕最有發言權。
  • 人過中年,最好的生活,就是隨遇而安
    中年是人生的一個分界嶺,中年以後的生活,隨著人們心態的改變,生活也會發生不一樣的走向。很多人都說中年是人生魅力最凸顯的時刻,前半生的一切努力的結果在中年都會顯露出來,其實想擁有好的生活並不能全部都看前半生的努力,也要看一個人的心態。
  • 為了夢想,與生活死磕到底
    李安的妻子林惠嘉,彼時正在伊利諾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兩人的生活僅靠林惠嘉藥物研究員的薪水支撐,對於李安「賦閒」在家,親戚朋友頗有微詞,而林惠嘉卻總是小心地呵護著他,一直都在提醒他不要忘記自己的夢想,李安也曾想改學計算機另謀出路,卻被她訓斥「學電腦的那麼多,又不差你李安一個!」
  • 《美好生活》的賈小朵竟是星二代 她媽媽與姜文是同學
    在電視劇《美好生活》中,有一個女三號開外的角色賈小朵,儘管連女三號都算不上,但她在劇中的戲份並不少,有很多觀眾很喜歡賈小朵的直爽性格。2016年首次與張嘉譯合作,在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飾演黨珍妮,2017年,嶽以恩再次與張嘉譯合作,出演了電視劇《美好生活》。在兩部劇中雖然飾演的角色不同,但塑造的人物性格卻如出一轍,與老戲骨相比,嶽以恩的演技還是差點火候。甚至有傳言稱嶽以恩是靠張嘉譯的關係才能參演此劇。
  • 女人到中年最愛聽的肉麻情話,中年夫妻生活
    女人到中年最愛聽的幾句肉麻情話,身體身材容貌可能也在慢慢走下坡路了,這時候女人也會遇到一種類似的中年危機,她們回想,我忙忙碌碌了這大半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在這個時候男人如果說了這句話「多虧有你這個家才像現在這麼好」,她就會覺得自己對這個家的付出得到了認可得到了感恩。就會覺得特別的溫暖和踏實,
  • 《我是餘歡水》——人到中年,生活不易
    主人公餘歡水是個特別普通的小人物:在家要當好老公、好爸爸,在外還是職場裡被欺負的老實人,人到中年,生活不易啊。不少觀眾覺得他是中年危機的代表,這次就來聊聊中年危機。什麼是「中年」?在英文裡,Midlife首次出現在1895年出版的 Funk & Wagnall 標準字典裡,被解釋為「青年和老年之間的一段生命」。
  • 姜文:「我女兒全世界最漂亮」,照片曝光出來後,網友:不服不行
    姜文曾說:「我女兒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女孩。」作為演員的姜文,演技自不必多說,在別人看來,他的一生都混的順風順水,可事實上不如意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情感這條路就走的不太順暢。姜文的第一任妻子娶得是位法國人,結婚後妻子生下了一個混血女兒,叫姜一郎,小姑娘出生後氣質和顏值都稱得上是超凡脫俗。自從和妻子離婚以後,姜文和女兒的關係也就變得緊張了起來。
  • 50歲以上的中年失業者,怎麼規劃今後的生活?幾點建議供參考
    那麼,對於這些50歲以上的中年失業者,怎麼規劃以後的生活呢?我這裡提幾點建議供參考。充滿信心對於一個50多歲的中年人,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要相信社會餓不死一個勤奮者。一定會過著美好的生活的。做真實的自己中年最好的活法,是能夠活出自己。什麼叫活出自己?就是把你這一生最想要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把你最不想繼續的東西,給掐掉。但前提是,你清楚自己,並有勇氣做自己。比如,你想要再婚、想創業、想整容、想做志願者、想離婚、想週遊世界、想醉生夢死等等。
  • 姜文情懷《一步之遙》影評
    從看這部電影的窺一斑而知全豹,我看出了姜文的 野心如此之大,他將他的前幾部的電影經歷和古今的 現實情懷雜糅了在一起。你是否還記得《讓子彈飛》的江湖豪情俠肝義膽之大腿?腿是用來行走的。這部電影是姜文的自我表達,電影是姜文的,。
  • 姜文,你這個old money
    姜文,你這個old money姜文,我左思右想真是很難定義他,他給我的感覺是抓住了又好像沒抓住,了解了又好像沒了解,他使我就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裡的那個女人一樣,仰望他切慕他。我說姜文他是個口述歷史的人,他用自己的電影,用故事去口述歷史,當然為什麼用口述呢,口述就加了自己的主觀性了,一如《讓子彈飛》這完全是個毛澤東的故事,一把槍對準自己一把槍對準敵人,渴望建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平等社會,腦海顯現張麻子喊的三遍:公平,公平還是tm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