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不再死磕北京,我掙錢買生活!

2020-12-13 佳爺房談在成都

「房子買哪裡?我選擇死磕北京啊。」

「房子買北京?我呸,一輩子也買不起,買新一線城市我看就不錯。」

「買縣城多好啊,壓力小而且過年還能有地方住。」

春節期節同學聚會的酒桌上,說起了買房這件事,我這幫大學同學啊,那可就有意思多了,個頂個的磚家。而這其中,我覺得二狗子、四眼仔、胖子李三人的觀點最有意思。

二狗子:我不要苦哈哈,我想要生活!

二狗子:為什麼買新一線城市,作為一畢業就帶著女友直奔北京的二狗子,這個鄭州土著,放棄鄭州的就業優勢,經歷了半年的北漂生活的捶打之後,恐怕最有發言權。

臉紅脖子粗的二狗子端著酒杯,開始了他的表演,「要我說,房子還是買鄭州,知道為啥不,因為北京房價實在高的嚇人,像咱們這普通小老百姓三五年的誰熬得出首付?還有就是在北京租房子,離公司近的吧房租齁貴,便宜的吧擠地鐵1個鐘頭算是好的,實不相瞞,我和我女朋友半年搬了兩次家,把這兩種情況都經歷了一遍,有血有淚啊。她還叨叨我,『再搬家的話,估計直接滾回鄭州算了,也犯不著受這罪』。所以啊,狗子心裡苦:買不起不說,租房子成本還高,正反都不划算。但是工資高是真的,緊巴緊巴也能攢下錢。所以,我倆也合計了,在北京攢錢,這邊把首付湊合個大概齊,另一邊趕緊在鄭州定個不錯的改善房,那才叫過日子,那才叫生活。」

小編有話說:鄭州、杭州、武漢新一線城市潛力無窮,房價雖然已經被透支了一部分,但是隨著政府的投資建設,上漲空間還是有的,所以在此置業,也是上乘之選。

四眼仔:學會折騰從而讓自己變現

四眼仔:班級裡的腹黑男,雖沒有土著身份,但卻擁有「走一步看十步」的神功,並憑藉強大的思維讓自己走在置業北京的路上。

四眼仔推推眼鏡,「狗兄,我覺得你,要能力有能力,要想法有想法,咋能二十五歲的年紀就開始談生活?你以為你回到鄭州買房,生活壓力就小於北京嗎?你以為你也就真真的留不下北京嗎?北上廣深的霸主地位會逐漸削弱不假,但是新一線城市的資源性、成長速度也不是一日而就的。我反倒覺得在你這一代人能勉強留北京的時候,就應該堅持堅持。你留下了,你的子孫後代也會因為你的選擇都獲利,最直白的例子,你看看大海這個拆遷戶。」

被點名的大海,嘿嘿直笑。

「大海爺爺輩兒就開始致力城市建設,奮鬥出來的兩套房子,看看拆遷分了多少平房子多少錢。」

「別說別說,低調低調。」

「所以啊,你的一項正確的選擇,它所能帶來的影響你看看多遠,多遠!先不說孫子輩兒,就說你兒子輩兒,他在北京參加高考還是在河南參加高考,哪個更像千軍過獨木橋?」

「但是,你有一點我比較贊同,就是有錢就把房子買了,而且買在新一線城市,意味著咱們的錢放在房子上會跟著房子一起增值,相當於別人把錢存銀行,你是存房子上。為何不等時機成熟再套現,再獲利,然後一舉定在北上廣哪怕是買個小二居,哪怕是買個四五環。」

突然,四下裡響起一陣掌聲,四眼仔又一次推了推眼鏡,果真是無形裝逼最為致命。

小編有話說:他的置業觀,讓我崇拜。

胖子李:不會玩兒,腳踏實地攢首付

胖子李:班裡公認老實的工程男,畢業就籤北京某國企,他慢條斯理的性格和做事風格讓他對買房這事有不同的見解和決斷。

「其實我吧,確實打算留北京,父母也是全力支持我的選擇,但是都是普通人家,你也知道,這錢吧大部分還是看自己。要我說,留北京也不是特別難,畢竟政府也不會堵死所有的路,北京的剛需也還是能存活。對於我們來說,買不了商品房,還有限競房,也可以考慮共有產權房,還有公租房。只要你在北京做個兢兢業業的城市民工,政府總不會虧待吧。」

我們支著耳朵聽的仔細,結果胖子李開始自嘲,「哥們平時不怎麼花錢,你知道的項目上管吃管住的,內心覺得做好本職就行,工資發一個攢一個,發兩個攢一雙。其實很羨慕你們這些有想法的人,但是我吧,實在玩兒不轉,不會玩股票也沒時間追蹤樓市,一門心思扎工地上做小監理。可能還是單身太久了,得,等有對象了,再操心北京房子買哪吧。」

小編有話說: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像他一樣的佛性青年呢?但是這麼心寬,跑不贏房價上漲、通貨膨脹,又要多熬幾年,不過,這對於物質沒有太高要求的胖子李,沒差。

同學聚會之後,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些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同學,能把四年的地產知識當做行走江湖的利器,我們老師且驕傲的吧。但二狗子、四眼仔和胖子李中,要說誰的置業觀更剩一籌還真是難倒我了。

讓我更想打分的反倒是他們思想的光輝,不覺得這個才是最大的閃光點嗎?

不和稀泥,只說乾貨。

離鄉討生活的我們身上都帶著不同的家庭、思想背景,每個人的生活也都是活脫脫的原創, 即使模仿別人的財富之路也很難變現,你見過哪個模仿周杰倫的成了「財主」?

現實是,我們帶著不同的觀念、格局、境界做出了自己的置業觀,在認知能力範圍之內,夾雜著對城市生活的認真,才會鼓勵自己不斷做選擇出行動。但人無完人,沒有人打包票說自己的選擇就是200%的正確,也沒人篤定地覺得買房路上不走彎路,但是我們都有優化能力,通過不斷的修正自己、趨利避害進而做到利益最大化,我覺得,這才是置業高手。

佳爺問

二狗子、四眼仔、胖子李,快在評論區說說誰才是你的置業畫像?

佳爺房談團隊裡有不少「北漂的」小夥伴,小朱在北苑租了一居室,比較奢侈5000/月。新人小牛在雙井合租,一間次臥2600元/月。這樣的租房人還有很多,經過上一輪的漲價,能夠買得起的房的人更少了。他們開始考慮逃離北上廣回家置業,看看大家對回老家買房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北漂15年,我努力過上了我想要的生活
    一個北漂媽媽的生活取捨 當我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真正想問的是,當了媽媽後,你的生活在發生什麼樣的轉變? 1 北漂15年 15年前,叮噹媽媽還是周周小姐,這個160cm,體重不到90斤的邯鄲姑娘,連大學都沒離開河北省,上的的省內的師範專業。
  • 北漂,請昂頭挺胸來一句:去你大爺的北京
    京房子問過很多的北漂:為什麼選擇到北京當北漂?有的說我來北京是見世面。有的說我來北京是為了掙錢。有的說不堪忍受縣城青年不思進取的混日子狀態,不屑與之為伍。然後到了北京,覺得每天都在奮鬥,內心十分踏實。先說生活品質以及公平:北漂在北京實在是算不上有生活品質,甚至都算不上體面。群租在逼仄的出租屋裡,實屬可憐。居住本身是一件特別隱私的事情,與陌生人合租在一起,共用馬桶、共用客廳、共用廚房,不是我們中年人該有的日子。再加上夏天在充滿汗臭味的公交、地鐵擠來擠去,也實在是算不上體面。這些都不是我們中年人願意去做的。
  • 大學生都不愛「北漂」了?留在北京的高校生越來越少,原因很現實
    所以說好大學還是大多在一線大城市,比如說清北浙復交5大高校都在北京、上海、浙江三大一線城市。」好的學校都在大城市,二三線或者是城鄉鎮學生拼盡全力考上好學校,然後去大城市上學。在此之前,大多二三線城市學生去大城市上大學後,都會選擇留下來,打拼事業,人們把這些高校畢業生稱為「北漂」或者是「滬漂」。
  • 我的北漂生活——為了孩子上學,幾經折騰,結局還算圓滿
    簡單四個字,就讓我和老公已經在北京工作生活超過20年的人,仍然以北漂的身份尷尬地待著。其實對於成年人來說,生活中的一些不方便,什麼辦理暫住證、沒有生育險(生老大時生育險外地戶口不能享受)、買房買車限制啥的,都能忍,無所謂。可是一旦有了孩子,一想起孩子初中要被打回原籍,變成留守兒童,就覺得這是我們的失職,絕對不能忍。
  • 26歲女演員徐婷患癌症去世 北漂掙錢替父母還債
    她說她曾親眼看到幫助過自己的「成都最帥交警」秦思瀚患白血病化療後最終還是死去,不想被化療折磨得面目全非再人財兩空,她要背上行囊,逃離醫院,「無論還能活多久,我想在剩下來未知的時間裡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畢竟,這26年來,我好像從來沒為自己活過……」  徐婷最終確診得的是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這是一種非常惡性的癌症。在七月底,徐婷接受了中醫拔罐、刮痧、針灸、放血等治療。
  • 北京985大學生,不再愛北漂?
    文/俞楊在北京奮鬥,考驗大學生的才華與努力。不過,連北京985的畢業生,似乎都不再愛北漂。近年來,以清北為代表的北京985畢業生,留京率不斷下跌。2019年清北兩校的本科畢業生留京率,連2成都不到。與此同時,廣東是他們離京後最大的流向地。甚至於,廣東對上海985畢業生也有吸引力。
  • 高雄人在北京——大號樂手李旌佐的「北漂」生活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齊菲)「我很喜歡有歷史底蘊的城市,北京是非常完美的選擇。」臺灣青年李旌佐說,儘管已經路過天安門、正陽門無數次,但下次看到還是會很激動。  33歲的李旌佐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高雄師範大學畢業後,他先赴海外深造,2017年來到北京,成為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的一名大號樂手,並在學校任教。
  • 當清北畢業生也不再選擇「北漂」,北京怎麼才能留住人?
    記者 | 周姝祺1首都北京,聚集著我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最多的就業機會。「985工程」高校北京有八所,「211工程」高校有26所位居此地。畢業後繼續留在北京是許多年輕人自然而然的選擇。但是數據顯示,這些名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卻不再願意「北漂」。界面職場對公開資料整理發現,以清華北大為代表的北京985高校畢業生,留京率正在不斷下跌。
  • 從合肥到北京北漂的路有多遠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好像也一直過著安穩的人生。吃喝不愁。父母身體還健康。從小到大,就經歷四所學校。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畢業以後也就有了工作。夠了開銷。父母一個大招,買了房子。對象很漂亮,然後有了車。好像一切生活就和開車一樣,定時加油保養買保險就可以高枕無憂。
  • 「我畢業於北京985大學,終於,我也放棄了北漂」
    在面對考研擇校的時候,北京的高校是所有同學都逃不過的參考項。無論是教育資源的極大豐富,還是就業環境的無窮機會,都賦予了這座城市無限的榮光。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夢想和希望的城市,現在卻留不住學生了。「在北京上學還可以,但在北京工作就算了」,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小倪同學如是說。
  • 北京深夜食堂:在路邊小吃攤裡,尋找北漂生活的歸屬感
    2020年初夏,北京街頭乍現地攤煙火。我和小區附近的小吃攤攤主們成了朋友,與他們吃喝閒逛,尋找懸浮生活的意義。尋找「附近」北漂的第三年,我日益覺得自己正過著一種 「懸浮」的生活。北京沒有附近。人人在經營自己的生活上已經捉襟見肘,更難說與其他人建立連接,哪怕是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室友。6月的一天,我下班回家,一個年輕男孩從背後快步超過我,撞了下我的肩膀。我看著他的背影,心裡想,他如此著急回家,是要去做什麼?是不是和我一樣,點完外賣,在遊戲和網劇裡結束這一天?
  • 北漂女孩爆改28㎡一室出租房,不做衣櫃、電視牆:實現兩倍大生活
    即使是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依舊要過得很有情調▼▼有人說寧要北京一張床,不要老家一套房這句話實在心酸,道盡年輕小夥伴北漂來到大都市掙錢、尋求更好的機遇這件事,儘管生活不如意,但為了夢想總需堅持下去。一起看看來自加拿大的平面設計師 Becky Lane,如何獨自一人在北京生活,僅僅花一個月就把她的出租房打理的有條不紊!
  • 承接北京外溢教育資源「北漂」中產的下一代不再求學難
    有「北漂中產」透露,非京籍孩子想在北京上學,對證件的要求非常高,且辦證過程繁瑣。在北京,不管你是985的博士,還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只要你沒有北京戶口,孩子的上學就難上加難,都要經歷現實的毒打。北京戶口落戶難 「北漂」孩子入學難比如,非京籍孩子想在北京讀小學,要麼符合按本市戶籍對待的條件,要麼必須準備北京市教委公開的此類群體在京幼升小需提供的四證,滿足條件後,才能進行幼升小信息採集等入學工作,由於辦證過程繁瑣,不少家庭在這個過程中就選擇了退出。
  • 北漂某碼農年薪才17萬,拿到老家武漢國企offer,卻不甘心離開北京
    近日,在網際網路職場社區,一名北漂網際網路碼農,家是湖北,2016年畢業之後就來北京了,現在已經在北京工作3年。在北京這家企業,樓主月薪是1.3萬,一年發13個月工資,早上9點半上班,晚上8點下班。工作時間在北京來說,還是非常輕鬆的,工資一年大約17萬左右,在北京來說,並不是很高,靠這點工資買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 高雄人在北京——大號樂手李旌佐的「北漂」生活
    「我很喜歡有歷史底蘊的城市,北京是非常完美的選擇。」臺灣青年李旌佐說,盡管已經路過天安門、正陽門無數次,但下次看到還是會很激動。
  • 電影《親愛的,新年好》裡的「北漂」生活,讓我明白了夢想要堅持
    電影《親愛的,新年好》講述的是一個在北京打拼了十年的女人徘徊在現實和夢想的故事,探討的是在現實生活裡要不要堅持夢想的問題。很多人會問「北漂」的生活很難,那「北漂」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錢,還是為了夢想?電影的女主人公是白百合飾演的白樹瑾,她畢業後在北京從事熱愛的圖書行業的工作,後來,為了掙更多錢供養得了重病的母親,放棄了喜愛的圖書事業,轉而從事房產經紀工作。跟大多數的「北漂族」一樣,白樹瑾的「北漂」生活並不順利,工作業績不佳,還總被同事穿小鞋,男朋友無緣無故地分手,房租上漲,除了給母親治病的錢,還要還老家的房貸。
  • 北京想說愛你不容易——北漂的故事(一)
    一、初到北京 今天,我們不談歷史,聊聊生活,曾經的生活。 先簡單的做個自我介紹,範總我是歷史專業畢業,曾經在北京做過三年課外補習,現在河北做私立學校的老師。
  • 年薪百萬仍在北京留不住?看到北京的平均薪資後,多人選擇沉默!
    去北京可以鍛鍊自己,磨練自己,增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熱情。對於那些剛畢業找工作的人來說,北京這樣的城市可能會給他們留下很好的印象。多年來的職場混戰,甚至對大多數北漂者來說,基本上除了讓自己認清現實,認清自己以外,北京恐怕不會帶給自己什麼好感。在之前有一個熱點話題是,在北京年收入多少才能夠稱得上生活,享受城市的高速發展,讓自己切切實實感受到福利。
  • 國內文學史上第一部北漂詩選面世
    其中包括朦朧詩代表詩人梁小斌,出版人沈浩波,詩人周瑟瑟等詩壇名家之外,還有打工春晚創辦者、北京皮村打工藝術團團長孫恆,北京皮村打工藝術團歌手許多,網紅元氣少女、11歲小詩人李圓圓等。《北京地鐵》《家與遠方》《北方的路》《在北方過冬》《在一條偉大河流的旋渦裡》《大雪中的北京》《圓明園》從入選的詩作名字可以看出,北漂詩人們關注北京與故鄉,對漂泊的生活敏感。
  • 《蟻族的奮鬥》開拍 楊爍回歸「北漂生活」
    繼《奮鬥》(在線觀看)《蝸居》之後一部超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蟻族的奮鬥》於9月5日北京開機。憑藉《生死線》中而迅速走紅的楊爍,挑起大梁出演男一號趙榮生,一個生存在這個殘酷現實世界中的「蟻族」男孩。開始的他是幸運的,找到了一份推銷藥品的職業,但在良知覺醒與殘酷現實面前他卻選擇了前首,毅然的辭掉了這份看上去不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