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經常問一個人的工資,或者是在應聘的時候,會問用人單位自己應聘的崗位工資是多少,但我們說的工資,通常都是包括了一些報銷的,例如:交通費、通訊費、餐費。這些報銷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確實你工作中需要用到這些費用,員工已經花了這個錢,只是去實報實銷,或者是公司會給一個額度,無論員工用了多少,只要在額定範圍內,都可以報銷;另一種情況,是自己工作中並用不到這個費用,公司將這個費用當做對員工的補貼,將其作為員工收入的一部分。
如果員工已經花了相同金額的錢,且符合公司的報銷規定,那去報銷本來就是理所應當的。但如果員工沒有花這個錢,公司讓員工找一些發票,把錢通過報銷這種形式發給員工,是因為什麼呢?
合理避稅
報銷是什麼呢?報銷是指個人因處理單位的事務,或者是受到用人單位指派,執行某項公務而發生的費用。按照用人單位的規定,憑藉工作發生的單據,向用人單位報銷費用的一種行為。
而工資是什麼呢?是勞動報酬,是用人單位按照約定時間,支付給勞動者勞動價值的報酬。
工資和報銷的差別是什麼呢?公司是對勞動者價值的支付,而報銷,是對員工因為工作支付的費用進行事後支付;另外,工資是需要進行報稅的,而報銷,因為是已經使用的費用,不需要計稅。
和工資相關的,不僅僅是進行全部的計算個人所得稅,對於用人單位來說,需要按照員工總工資進行五險一金繳納,當員工的收入遠高於五險一金繳納基數時,必然需要多支付很多費用。
因此,很多單位,為了降低人工成本,會對員工的總收入進行分配,總收入相同,但可能會採取一些不同的發放形式,例如,報銷。員工的總收入一樣,但報銷,並不算是員工的工資,並不進行計稅,也不作為員工五險一金的基數。
那遇到公司需要自己定期提供發票,報銷一筆費用時,自己怎麼辦呢?
如果是額外的一筆錢,相信大家都不會拒絕,比較糾結的,是覺得這個原本應該是自己收入的一部分,還需要自己花精力去找票,尤其是在財務對票據要求比較高,自己找不到票時,還要花錢去買,自己覺得不划算。
但如果自己已經接受這個事實,那就只能去找符合要求的票據進行核報。且可以考慮報銷對自己有利的部分。
最直接的,當然是可以減少個人所得稅,增加總體的收入。
而對於怎麼找票據,可以從身邊的親朋好友下手,一般來說,交通票還是比較簡單的,很多開車的人,可能平時自己去加油時,都不開發票的,可以找這些朋友幫自己開發票。
另一方面,現在電子發票越來越多,在開發票時,也更為便利,如滴滴打車的,或者是機票等,都可以開電子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