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夜話|思鄉佳品青果豉

2020-12-13 廈門日報

思鄉佳品青果豉

作者 / 頡剛

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年前,我和父親與旅居菲律賓的長輩通電話,話題不由轉到春節家宴的準備上。談及各類可口食材的準備,長輩忽地問我們,咱們家鄉人過年還吃青果豉嗎?

青果豉?外地的朋友多半不知其為何物。這是福建省特產橄欖的幼嫩果肉為原料,加上香料、中藥等製成,是廈門蜜餞廠的傳統品牌產品之一。因為橄欖成熟的時候是青色的,稱為青果,而加工過程與閩南農村常制的豆豉差不多,「青果豉」便因此而得名。因其有清涼生津的作用,也叫「清津果」。它是經鹽漬加工製成的,所以還有「橄欖鹽」這一名稱。上世紀三十年代,橄欖鹽多以藥用為主,常人非病不買。數年後,有名的顏家春蜜餞鋪將其配方改良,製成食品、藥用兩者皆宜的甘草蜜餞,即「青果豉」。

甜酸適度、鹹淡可口的青果豉不但清津潤喉,且具健胃消食之功效。一經推出,就從眾多蜜餞品類中脫穎而出。父親還記得,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的中山路老街巷裡,時常有賣珠李仔(廈門民間對蜜餞的舊稱)的挑擔小販穿梭其間,吹著嗩吶招攬顧客,甚是趣味。他們的擔子上是裝著玻璃匣子的木箱子,從外面就可清楚地看到匣子裡裝著的各色誘人蜜餞,而最受孩子們青睞的往往就是青果豉。

上世紀八十年代,青果豉作為廈門蜜餞廠的拳頭產品,榮獲省級和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產品暢銷海內外。此時,售賣者已由挑擔小販改為食雜商店。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就會早早和奶奶來到位於中山公園對面的食雜店排隊買蜜餞。在我印象中,「點單率」最高的往往就是青果豉。這時的青果豉,包裝也已不是過去的簡易塑膠袋,而是青底紅標、裝潢考究的紙盒包裝。提到包裝,海外的這位長輩還談到他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回廈探親的趣事。當時,他去朋友家拜訪,主人拿出青果豉請他吃。吃完青果豉,他竟向朋友討要空盒子。主人不解,疑惑外出多年的朋友怎麼收集起廢紙盒來。見他將空盒子整齊折好、小心地放入挎包,主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想把盒子帶回海外、留做紀念。

現如今,各類新潮時尚的休閒小食層出不窮,人們對傳統蜜餞的青睞度也大不如前了。而青果豉,這一特有的家鄉特產,留給閩南人、特別是旅居國外的華僑們,更多的是對於家鄉味道的一種眷念。

作者、朗讀者

林恆立,筆名頡剛。熱衷於探尋閩南方言與文化的奧妙,醉心於記錄家鄉鼓浪嶼的一切美好——音樂藝術、人文景致。

徵集

★《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張洵 黃曉青 攝影:曾欣悅

編輯:陳少英 曾欣悅 審核:蔡文演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定了!廈門初三4月20日開學!

相關焦點

  • 閩南夜話|「有空來泡茶」
    廈門的茶作者 / 小一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在閩南話裡,茶可以搭配很多動詞,比如喝茶、吃茶、泡茶。小時候常聽說「閩南功夫茶」的名號,卻完全不知所以,就像笑話裡說的那樣,誤以為會泡功夫茶的都是武林高手,用功夫泡茶。長大之後才知道,所謂功夫茶講究的是泡茶的功夫。曾見過高手泡茶,將茶壺放在茶几中央,再將茶杯圍成圓形擺在茶壺四周,只見他深吸一口氣,提起壺把,壺口九十度向下,快速地繞著茶杯轉圈,眨眼的工夫,一個個空杯已然被注滿了茶水。
  • 潤餅菜—閩南人的思鄉菜
    潤餅菜,又叫「春卷」,是閩南地區及臺灣地區的特色小吃。在泉州的傳統美食中,潤餅菜可算是排頭兵。關於潤餅菜的起源,民間有多個傳說,其中之一是說潤餅菜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復一夫人所創。但可以推測是「唐宗時期,因大批中原人遷徒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地區,成為潤餅菜的前身。」潤餅菜的主要原料有花生米,胡蘿蔔絲,高麗菜絲,香菜,綠豆芽,米粉,蝦仁等,食用時,用潤餅皮把各種菜餚製成的餡料捲成枕頭狀,然後根據個人口味蘸各種醬料吃。
  • 閩南夜話|蚊香裡的記憶
    有一次,他在捎帶蚊香的時候,很認真地對我說:「今天,黑豆伯要考考你,謎面是『海水衝洗臭水溝,室內點蚊香驅蚊』,讓你猜一句閩南俚語。」我冥思苦想好一陣子,終於想出來:「變無蚊。」 「變無蚊」這句閩南語,本意是指無所適從,無計可施,而黑豆伯出的謎面恰好是指雙管齊下,蚊子無路可逃。眾人聞之,隨即響起了此起彼伏的爽朗笑聲。黑豆伯為了獎勵我,還特意送我一整卷用牛皮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蚊香片。
  • 閩南夜話|童謠裡的慢生活
    童謠裡的慢生活作者/ 天敏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了花甲之年的閩南人,肚子裡都會存幾首童謠。而這些因素,在閩南童謠裡也有,比如《天烏烏》這首童謠:「天烏烏,要落雨,海龍王,要娶某。公做媒人,土蝨做查某(女人)。龜吹笙,鱉打鼓,水雞扛轎目凸凸,田嬰(蜻蜓)舉旗喊辛苦。火螢挑燈來照路,蝦姑擔盤勒屎肚。老鼠沿路拍鑼鼓,為著龍王要娶某。魚蝦水卒真辛苦,照見一個水查某。」
  • 閩南夜話|美味的滿月油飯
    廈門晚報記者 劉東華 攝在閩南農村,遇上家中嬰兒滿月,許多人家會做數十斤甚至上百斤的油飯,在嬰兒滿月那天送給左鄰右舍、親朋好友。收到油飯的人家,會將自家的米放些在裝油飯的盤子裡,向送油飯的人說:「讓嬰兒頭殼硬!」這是祝福嬰兒健康成長的吉利話,也叫「壓盤」。「壓盤」也有用面線的,吉利話則改成「讓嬰兒長歲壽!」
  • 閩南夜話|複製阿嬤的菜頭粿
    複製阿嬤的菜頭粿作者/葉香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閩南人把蘿蔔稱為「菜頭」,把蘿蔔糕稱為「菜頭粿」,「菜頭」諧音「彩頭」,吃了菜頭粿就能討個好彩頭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閩南夜話|阿嬤做的糯米粿
    阿嬤做的糯米粿作者/林秀藝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閩南農村還不太富裕,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才會做些糕點朗讀者張洵,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記者、主持人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 閩南夜話|想念那碗香氣撲鼻的油飯
    閩南油飯作者/ 林素紅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在閩南,曾經流行著一種主食——油飯。油飯是用糯米,配上海蠣幹、香菇、肉丁等食材烹製而成的「鹹乾飯」,是閩南人逢年過節,孩子滿月時要吃的主食。它曾經在閩南人的餐桌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寄託著人們對飯油肉滿、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望。小時候,每當有親朋好友笑容滿面地捧著一大碗油飯送上門時,我們便知曉他們家有喜事了。
  • 閩南夜話|滿煎糕哪個部分最好吃?
    這種鍋也叫「平鼎」,邊沿大概一寸高,受熱面積大且均勻,我們閩南人煎餅、煎「蚵仔煎」用的就是這種專用廚具。做「滿煎糕」之前,店家先得調製好麵漿:麵粉裡調入水,加入些許發粉和白糖或紅糖,調出來的麵漿稀稠得當,較理想的狀態是用「獻嘴碗」(廈門人家常用的廣口飯碗)舀起麵漿,能將碗中麵漿緩緩倒出而不再有太多麵漿殘留碗中為宜。
  • 閩南夜話|石碼五香,家鄉的味道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閩南夜話|百家村的「豆腐西施」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閩南夜話|百吃不膩的「菜脯」
    朗讀者陳麗珠,閩南語文化愛好者。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 閩南夜話 | 那年 那巷 那石磨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閩南夜話|碗仔粿裡的鄉愁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閩南夜話|輪渡碼頭,記憶並不遙遠
    朗讀者張洵,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記者、主持人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 閩南夜話|難忘那碗熱氣騰騰的麵茶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閩南夜話|番薯粉粿好吃的秘密是什麼?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閩南夜話|祠堂裡的燈光,總讓我感到溫暖
    朗讀者張洵,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記者、主持人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 閩南夜話 咖喱高麗菜
    拉板車的日子作者 / 李向群原載於2010年11月25日《廈門日報》城市副刊38年前,我從廈門八中高中畢業,四處找「頭路」(閩南話:活計)。我到居委會幹過副業組,到中華派出所幹過幾天糾察隊。記得,這樣一盤「咖喱高麗菜」五分錢左右,若再加三五分錢,就可以加一勺在咖喱湯裡熬煮過的三層肉,那可是「好料」(閩南話:美食)啊!來源:網友「日常拖稿的青行燈」那時我們的吃相也極不雅觀,怎麼形容吃飯的樣子呢?我們端大盤,筷子從盤子邊開始劃著往口裡扒,那盤子先是上弦月、接著是半月,最後現出了一盤滿月。
  • 閩南夜話|這一盤蚵仔煎,讓我想起了她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