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夜話|百家村的「豆腐西施」

2020-12-17 廈門日報

百家村的「豆腐西施」

作者/阿生

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我家以前住百家村,往前走幾步,便是中興路29號「豆腐西施」經營的豆腐店。

「豆腐西施」三十來歲,並不十分苗條,但長得很美、皮膚白皙,看起來就像水嫩的豆腐,在一眾膚色黝黑的夥計中,她顯得尤為引人注目。有人來買豆腐,她總是微笑著打招呼,兩個淺淺的酒窩若隱若現,就連我們這幾個小屁孩有事沒事都喜歡在她的豆腐店周圍轉悠,為的就是能多看到她美麗的笑臉。

「豆腐西施」不光人美,說起話來也輕聲細語,仿佛南音般美妙動聽。不賣豆腐時,她喜歡唱南音,還有一些時候,她都坐在店裡,手託腮幫,看著來來往往的人若有所思,我們也不敢去打擾。

我那時也就八九歲,只要母親說要買豆腐,我便趕緊攬下這「美差」。當時百家村有兩三家豆腐店,「豆腐西施」的店離我家最近,她家的豆腐也最好吃。當然,我愛到她家買豆腐,不僅是因為她模樣好看,還因為她對我們這些饞嘴的小孩是最大方的,有時見我拿了豆腐還不走,她會盛一小碗豆腐腦給我吃。對我來說,聽聽她那動聽的聲音,看看她那美麗的笑容,買豆腐都成了一種享受。她家的豆腐質量也確實好,老豆腐有稜有角,不管煎煮燉炸,入口皆有濃鬱的豆香;水豆腐則細嫩柔軟,拿回家撒上蔥花和醬油,就是好滋味。

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航拍器攝

多年後,我們都搬離了百家村。一晃幾十年,我竟沒有回去過。幾年前,我曾特意來到兒時生活過的地方,走過一條條老街舊巷,又站在「豆腐西施」當年的豆腐店前,那店面變化很大,裡頭各種豆製品琳琅滿目。我問店家:「好多年前,這裡也是豆腐店,女老闆很好看,南音也唱得好……」店家瞅了我一眼,笑著說:「那是我母親。」「她人還在嗎?那時,我還是個小孩呢。」我急切地問道。「她早幾年仙逝了……」我有些悵然若失,可算算年紀,她也是高壽呀。

現在,我依然會想起「豆腐西施」,只要吃到好吃的豆腐或者豆製品,就會想起她來:「豆腐西施」坐在店裡,一邊微笑著照看生意,一邊哼著她喜愛的南音……

作者

蔡祖錟,浙江人氏,廈門長大。下過鄉插過秧,揚過學校教鞭也執掌企業牛耳。歷年來在廈門日報等其他報紙發文數十篇。今已退休,筆耕不輟。

朗讀者

偉偉,廈門人,中學教師,喜歡閩南語播音。

徵集

★《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製作:黃曉青 李一揚 封面圖來源視覺中國

編輯:海鷹 曾欣悅 審核:楊佳音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豆腐西施是個人名,西施豆腐是個菜名,終於分清楚了
    導讀:豆腐西施是個人名,西施豆腐是個菜名,終於分清楚了諸位看官您請教好,小西美食時間到了。今天給大家來普及知識了,話說在文學作品裡有一個很出名的人物形象豆腐西施,一個賣豆腐的美女,於是有了豆腐西施的說法。
  • 閩南夜話|「有空來泡茶」
    廈門的茶作者 / 小一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在閩南話裡,茶可以搭配很多動詞,比如喝茶、吃茶、泡茶。小時候常聽說「閩南功夫茶」的名號,卻完全不知所以,就像笑話裡說的那樣,誤以為會泡功夫茶的都是武林高手,用功夫泡茶。長大之後才知道,所謂功夫茶講究的是泡茶的功夫。曾見過高手泡茶,將茶壺放在茶几中央,再將茶杯圍成圓形擺在茶壺四周,只見他深吸一口氣,提起壺把,壺口九十度向下,快速地繞著茶杯轉圈,眨眼的工夫,一個個空杯已然被注滿了茶水。
  • 閩南夜話|蚊香裡的記憶
    有一次,他在捎帶蚊香的時候,很認真地對我說:「今天,黑豆伯要考考你,謎面是『海水衝洗臭水溝,室內點蚊香驅蚊』,讓你猜一句閩南俚語。」我冥思苦想好一陣子,終於想出來:「變無蚊。」 「變無蚊」這句閩南語,本意是指無所適從,無計可施,而黑豆伯出的謎面恰好是指雙管齊下,蚊子無路可逃。眾人聞之,隨即響起了此起彼伏的爽朗笑聲。黑豆伯為了獎勵我,還特意送我一整卷用牛皮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蚊香片。
  • 常吃豆腐出西施,那常敷豆腐面膜呢?
    古時候就有豆腐西施,可見豆腐這種食物總是與美女聯繫在一起的。常吃豆腐出西施,這是古人的見解,他們應該不會想到,豆腐除了可以製作美味菜餚以外,也可以製作面膜,並且有很好的護膚美容效果。按照現代的知識解釋,是因為豆腐中含有大豆異黃酮,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解決皮膚暗淡無光的問題。
  • 閩南夜話|思鄉佳品青果豉
    因為橄欖成熟的時候是青色的,稱為青果,而加工過程與閩南農村常制的豆豉差不多,「青果豉」便因此而得名。因其有清涼生津的作用,也叫「清津果」。它是經鹽漬加工製成的,所以還有「橄欖鹽」這一名稱。上世紀三十年代,橄欖鹽多以藥用為主,常人非病不買。數年後,有名的顏家春蜜餞鋪將其配方改良,製成食品、藥用兩者皆宜的甘草蜜餞,即「青果豉」。
  • 閩南夜話|童謠裡的慢生活
    童謠裡的慢生活作者/ 天敏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了花甲之年的閩南人,肚子裡都會存幾首童謠。而這些因素,在閩南童謠裡也有,比如《天烏烏》這首童謠:「天烏烏,要落雨,海龍王,要娶某。公做媒人,土蝨做查某(女人)。龜吹笙,鱉打鼓,水雞扛轎目凸凸,田嬰(蜻蜓)舉旗喊辛苦。火螢挑燈來照路,蝦姑擔盤勒屎肚。老鼠沿路拍鑼鼓,為著龍王要娶某。魚蝦水卒真辛苦,照見一個水查某。」
  • 閩南夜話|美味的滿月油飯
    廈門晚報記者 劉東華 攝在閩南農村,遇上家中嬰兒滿月,許多人家會做數十斤甚至上百斤的油飯,在嬰兒滿月那天送給左鄰右舍、親朋好友。收到油飯的人家,會將自家的米放些在裝油飯的盤子裡,向送油飯的人說:「讓嬰兒頭殼硬!」這是祝福嬰兒健康成長的吉利話,也叫「壓盤」。「壓盤」也有用面線的,吉利話則改成「讓嬰兒長歲壽!」
  • 閩南夜話|複製阿嬤的菜頭粿
    複製阿嬤的菜頭粿作者/葉香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閩南人把蘿蔔稱為「菜頭」,把蘿蔔糕稱為「菜頭粿」,「菜頭」諧音「彩頭」,吃了菜頭粿就能討個好彩頭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閩南夜話|阿嬤做的糯米粿
    阿嬤做的糯米粿作者/林秀藝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閩南農村還不太富裕,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才會做些糕點朗讀者張洵,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記者、主持人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 閩南夜話|想念那碗香氣撲鼻的油飯
    閩南油飯作者/ 林素紅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在閩南,曾經流行著一種主食——油飯。油飯是用糯米,配上海蠣幹、香菇、肉丁等食材烹製而成的「鹹乾飯」,是閩南人逢年過節,孩子滿月時要吃的主食。它曾經在閩南人的餐桌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寄託著人們對飯油肉滿、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望。小時候,每當有親朋好友笑容滿面地捧著一大碗油飯送上門時,我們便知曉他們家有喜事了。
  • 中國大案紀實-邯鄲百家村慘案
    這是一個村莊的黑色記憶:1938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本侵略軍在百家村製造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事件,128位無辜百姓被日本兵殘殺,之後又火燒了整個百家村。76年過去了,當年那些目擊了日本兵獸行,有幸從日軍屠刀下逃生的人大都已過世,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位年過八九旬的親歷者,還清楚地記得當年日軍血洗百家村時的恐怖情景,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幕慘劇成為煎熬他們一生的傷痛。
  • 楊冪扮女僕 帶著馬尾的豆腐西施亮了
    今日就有網友爆料楊冪日前打扮著馬尾,穿著一身完全女僕的裝扮,活脫脫的扮演了一個氣質少女的豆腐西施,讓粉絲譁然!《密室大逃脫》湖南衛視鵝一檔節目,日前楊冪一身豆腐西施的模樣參加了這檔節目,讓眾多粉絲捧場歡迎。節目中當楊冪端著豆腐出來時,惹得在場的粉絲大喊我好熱啊姐姐,豆腐再不吃就要暈過去了,讓現場觀眾失控,結局是相當的逗趣,歡樂。
  • 閩南夜話|滿煎糕哪個部分最好吃?
    這種鍋也叫「平鼎」,邊沿大概一寸高,受熱面積大且均勻,我們閩南人煎餅、煎「蚵仔煎」用的就是這種專用廚具。做「滿煎糕」之前,店家先得調製好麵漿:麵粉裡調入水,加入些許發粉和白糖或紅糖,調出來的麵漿稀稠得當,較理想的狀態是用「獻嘴碗」(廈門人家常用的廣口飯碗)舀起麵漿,能將碗中麵漿緩緩倒出而不再有太多麵漿殘留碗中為宜。
  • 為什麼佔女人便宜叫「吃豆腐」,豆腐西施又是怎麼來的
    常言道女人是水做的,而豆腐也是水做的,豆腐嫩滑多汁,女人細皮嫩肉。所以把女人比作豆腐,把佔女人便宜稱為吃豆腐,這種類比,當作一種笑談也不為過。一些與之相關的故事也頗為有趣。顧客當中,有人是買豆腐的,但更多的人是衝著老闆娘的美貌來的,不乏有人對老闆娘調戲,甚至動手動腳,可說是別有用心,老闆為了生意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種蹭便宜的行為隱晦地叫做「吃豆腐」,名義上是買豆腐,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老闆娘本姓竇,叫竇花娘,她就專職在店面賣豆腐。
  • 「豆腐西施」楊冪上線,雙馬尾女僕裝,少女感爆棚
    新晉「豆腐西施」楊冪嫩的簡直就是18歲的花季少女!誰能看出她已經33歲了,誰能看出她已經當媽了。活動現場和粉絲頻頻互動打趣,還會擺好姿勢配合粉絲拍照,現場能吃到愛豆親手做的豆腐的粉絲估計要幸福的暈過去了。「今天是有生之年系列,楊冪的自拍,雙馬尾,女僕裝,一天之內全實現了。楊西施我愛你啊!」
  • 閩南夜話|石碼五香,家鄉的味道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閩南夜話|百吃不膩的「菜脯」
    朗讀者陳麗珠,閩南語文化愛好者。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 閩南夜話 | 那年 那巷 那石磨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民間故事:豆腐西施
    這不,他繼承了他父親的做豆腐的手藝,二十多歲的年青人,就成了周圍出名「豆腐楊」的名頭來。可這做豆腐是最累的活,每天都要起早摸黑,父母因病去世後楊大明一個人硬是撐過來。這天五更頭,剛聽雞叫,楊大明就爬起來拐豆腐,忽然聽到有人叫門聲,他停了下來,放門一看,見黑暗處站著一對老人,像是夫妻,互相挽著。他就問:「兩位老人家,有什麼事嘛?」
  • 閩南夜話|碗仔粿裡的鄉愁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