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找出路需處理好兩岸關係

2020-12-11 環球網

新春伊始,臺灣競爭力論壇於日前舉辦「2019豬事大吉新春記者會」,邀請專家圍繞兩岸關係走向及臺灣政局發展等議題進行研討。在記者會上,多位專家就「新的一年,兩岸關係何去何從」「臺灣如何應對當下全球經濟形勢」等議題發表意見建議,其中不乏一些有建設性的聲音。現將部分觀點轉摘如下:

2010年至2018年,大陸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在30%以上,去年大陸的GDP已經是臺灣的22倍,未來兩岸經濟實力的差距預計還將繼續擴大。臺灣想要尋找經濟出路,需處理好兩岸關係。

大陸目前是、而且在可見的未來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臺灣的產業發展、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離不開大陸市場。就臺灣的經濟需求來說,任何想要與大陸市場切割的作為都不會成功,因為違反了成本效益或產品競爭力的市場法則。

臺灣政治人物應該避免讓臺海形勢更加複雜嚴峻,趨吉避兇之道即是承認「九二共識」,緩和兩岸關係,改善臺灣投資環境,讓「貨出去,人進來」,乃至於「錢進來」,讓臺灣老百姓日子好過一點。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

兩岸同文同種,臺灣的經濟貿易在垂直和水平整合等方面,要與大陸脫離關係是不可能的。臺灣不能脫離中國大陸而發展,所謂的「新南向政策」是帶有意識形態的經濟迷思。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聶建中

民進黨當局應該承認「九二共識」這一兩岸共同政治基礎,讓兩岸關係走向緩和。如果繼續持續「親美抗中」政策,以美國馬首是瞻,續繳保護費,增加軍購、對抗中國大陸,則對臺灣發展不利。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16日 第 04 版)

相關焦點

  • 臺工商業界:兩岸關係好 臺灣經濟才會好
    臺工商業界:兩岸關係好 臺灣經濟才會好   對於臺灣當前低迷的經濟狀況,島內工商界人士表示,臺灣經濟要發展好,最重要的就是兩岸關係要好,民進黨目前強推的所謂"反滲透法",已經在臺灣企業界造成恐慌。
  • 臺灣旅遊業者:期待兩岸關係向好 帶動臺灣經濟
    新華社臺北11月9日電(記者許雪毅、趙博)「希望大陸遊客多來臺灣,這樣不僅我們飯店好,大家都好,整個臺灣經濟就熱絡起來了。」遠雄悅來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行銷業務部副總經理白清芬對新華社記者說。對此,白清芬感到無奈:「我們不希望旅遊受到兩岸局勢影響,現在還每年派人到上海、北京等地參加旅遊相關展會,也在大陸攜程網上做了登記。」白清芬早在兩岸開放交流之前就去過大陸,近些年再次「登陸」發現「大陸進步神速」。「大陸民眾生活好了,喜歡旅遊的人非常多。希望兩岸關係持續向好,這對帶動臺灣經濟非常重要。」她說。
  • 關鍵是處理好兩岸關係(聲音)
    本周,為爭取大陸遊客,臺灣各地紛紛出招。高雄市宣布優惠方案,由金門、澎湖到高雄兩天一夜,含金門或澎湖到高雄來回機票、一晚住宿,兩人同行每人只要2788元(新臺幣,下同)。 金門宣布下月推出「金彩樂遊消費券」,入境遊客最高可領取500元消費券。
  • 中評社: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不當直接影響臺灣發展
    中國臺灣網5月16日訊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外界關注臺灣地區領導人當選人蔡英文會否在5月20日就職演說時承認「九二共識」,臺灣「深綠」學者楊澤泉指出,蔡英文新當局面臨的重大挑戰有四個:一是兩岸關係,二是經濟問題,三是林全「內閣」,四是民進黨內鬥。
  • 臺灣學者:兩岸不和,臺灣經濟不會好
    2020年就全世界而言,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一年,臺灣算是運氣比較好的,經濟還能維持正增長,可能在0.5%~1%之間。但要如何維持經濟正增長?在這個自助人助、得道多助的時代,最需要的是,執政當局能知道民間疾苦,而且知道怎麼去克服困難。
  • 兩岸關係再不改善,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我的結論是,希望民進黨當局回歸到『九二共識』,以便臺灣有機會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如果無法與大陸改善關係,臺灣很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而這個『鐵鏽區』就在以高雄為中心的臺灣南部地區。」
  • 周志懷:應對兩岸形勢 大陸要處理好三種關係
    中國臺灣網6月14日徐州消息 (記者 李傑)全國臺灣研究會2017年學術年會13日在江蘇徐州召開。全國臺研會常務理事、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周志懷在會上指出,面對複雜的當前兩岸關係形勢,我們在對臺工作和研究中,要處理好三種關係:一是現行對臺工作和「兩個百年目標」「中國夢」的關係;二是處理好「反獨」和「促統」的關係;三是處理好對臺施壓和爭取臺灣民心的關係。
  • 脫鉤是假議題,臺灣疫後經濟更需大陸,更應深化兩岸經貿合作
    @銳看臺灣報導 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文章表示,臺灣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建良教授在日前由臺北論壇基金會舉辦的「COVID-19衝擊下臺灣產經的關鍵解析」研討會上,以「兩岸與區域經貿的鑑往與知來」為題,對臺灣在後疫情時代的外貿發展發表看法。
  • 公然挑釁兩岸關係,臺灣經濟最先受影響
    而且蔡英文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公開說出一些不恰當的言論,一再地觸犯了大陸的底線,在兩岸關係的處理問題上,一直所秉持的基本原則就是「一國兩制」,但是臺灣在蔡英文當局之後總是想要搞「獨立」搞分裂。甚至想要用「武力」的方式來解決兩岸關係問題,對大陸的公然挑釁,對此大陸也不會一忍再忍,國臺辦的發言人也公開地指出,大陸對於臺灣一直都是處於和平友好的態度去解決問題的,但是現在臺灣如果一再這麼囂張做得這麼過分的話,那麼大陸也會採取一些手段去解決問題雖然不會發起戰爭,但是在貿易上面也有可能會提高關稅。
  • 親綠民調:三分之二臺灣民眾不滿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表現
    親綠民調:三分之二臺灣民眾不滿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表現 2018年12月24日 13:5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24日訊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親綠智庫「臺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民調顯示,臺灣成年人當中,只有2成5對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基本上滿意,但有6成6不滿意;不滿意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 2019「六問」臺灣:兩岸關係發展好or差
    or差,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無法用一個「好」或「差」字來形容、概括,作出結論。此一選舉結果,對2019年的兩岸關係具有積極重大意義,尤其是面對2020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強大動力。國民黨執政的15個縣市,對發展兩岸關係、增進兩岸城市間的交流高度重視、願望強烈,均希望藉此拉動、提振本縣市的經濟建設。15個縣市均決定成立兩岸工作小組,負責推動本縣市與大陸間的關係、重點是經貿關係。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得到進一步加強,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臺灣當局民進黨上臺,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推動下,兩岸經貿合作關係也在進一步發展,大陸對於臺灣經濟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在新形勢下兩岸要通過加強政治互信,堅持共同的政治基礎;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兩岸經貿合作新的著力點;要促進兩岸經貿多渠道交流
  • 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轉折點|民進黨|大陸|蔡英文|兩岸關係|臺灣
    [新聞頁-臺海網]據大華網報導 臺灣《聯合報》近日就兩岸關係對臺灣民意做了一次調查,反映了當前兩岸關係的複雜,以及臺灣民意的矛盾。尤其,從該報十年來所做的兩岸關係民調來觀察,此次民調的確是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一個轉折點,更要審慎分析,妥善面對。
  • 臺教授: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 莫被浮雲遮望眼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據中評社12月23日報導,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劉容生22日出席前校長沈君山追思會時表示,中美貿易摩擦或許讓兩岸關係變得複雜,但是蔡英文身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要學會如何不被「浮雲」遮蔽眼睛。他說,承認九二共識的韓國瑜喊「貨出去、人進來」,當選高雄市長,足以說明臺灣老百姓最期待怎樣的兩岸關係。
  • 臺灣要好 兩岸比美臺關係重要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在臺灣中國時報撰文說,蔡當局在12月12日不顧「憲法」保障言論自由的精神,硬是把中天新聞臺關了。在中天最後一夜的節目中,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提到中天被關的真正原因是犯了忌諱,是因為他一貫強調「兩岸好,臺灣才會好」,有人聽了不高興。然而,兩岸關係能夠迴避嗎?
  • 臺媒:兩岸問題終需兩岸解決 蔡英文勿在意美國
    臺媒:兩岸問題終需兩岸解決 蔡英文勿在意美國 2015-03-11 16:16:24,面對明年臺灣「大選」可能勝出的候選人,各方希望能檢視她如何面對兩岸關係的挑戰。
  • 兩岸好臺灣才會更好--臺灣頻道--人民網
    臺灣「中國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日前於上海舉辦的「兩岸關係三十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提出的這個問題,反映了臺灣社會「臺獨」取得話語權的現實。圍繞這個問題,一場「兩岸好,臺灣才會更好」座談會今天在中國時報舉行,學者、資深媒體人、教師等圍繞臺灣人國家認同、兩岸一中原則等問題,從歷史、現實、未來的角度提出各自的觀察與研究。
  • 蔡英文:有信心處理好兩岸關係 不挑起矛盾、衝突與對立
    定調以「維持兩岸現狀」作為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蔡英文:不挑起矛盾、衝突與對立東南網4月10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吳生林)蔡英文昨天下午召開「回鍋」民進黨主席後的第二次「中國事務委員會」,定調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為「維持兩岸現狀」,也就是維繫臺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她說這是兩岸關係的核心。
  • 臺灣作家:蔡想用宋當兩岸門神,太過天真
    自由作家劉彥良11日投書《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指出,雖然宋楚瑜矢口否認為自己找出路,但應該也是為親民黨「橘子變綠」作準備。   劉彥良表示,有人認為宋楚瑜將會是扶持蔡與大陸交涉兩岸議題的重要角色,民眾雖不會反對且可能抱持樂觀態度,但大陸能否接受這位「藍皮綠骨」的使者嗎?劉彥良說從過往宋的主張來看,大陸不會質疑他的「國家認同」與統獨立場,但是宋還能在兩岸舞臺上發出光芒嗎?
  • 全國臺研會召開年會 研討轉型中的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倪永傑表示,習總書記提出的兩岸關係融合發展的新思想,體現了習總書記有關對臺工作重要思想最新成果,也是在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新實踐。  倪永傑認為,融合發展內容多元、豐富,涵蓋經濟、社會、文化、價值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