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臺灣競爭力論壇於日前舉辦「2019豬事大吉新春記者會」,邀請專家圍繞兩岸關係走向及臺灣政局發展等議題進行研討。在記者會上,多位專家就「新的一年,兩岸關係何去何從」「臺灣如何應對當下全球經濟形勢」等議題發表意見建議,其中不乏一些有建設性的聲音。現將部分觀點轉摘如下:
2010年至2018年,大陸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在30%以上,去年大陸的GDP已經是臺灣的22倍,未來兩岸經濟實力的差距預計還將繼續擴大。臺灣想要尋找經濟出路,需處理好兩岸關係。
大陸目前是、而且在可見的未來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臺灣的產業發展、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離不開大陸市場。就臺灣的經濟需求來說,任何想要與大陸市場切割的作為都不會成功,因為違反了成本效益或產品競爭力的市場法則。
臺灣政治人物應該避免讓臺海形勢更加複雜嚴峻,趨吉避兇之道即是承認「九二共識」,緩和兩岸關係,改善臺灣投資環境,讓「貨出去,人進來」,乃至於「錢進來」,讓臺灣老百姓日子好過一點。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
兩岸同文同種,臺灣的經濟貿易在垂直和水平整合等方面,要與大陸脫離關係是不可能的。臺灣不能脫離中國大陸而發展,所謂的「新南向政策」是帶有意識形態的經濟迷思。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聶建中
民進黨當局應該承認「九二共識」這一兩岸共同政治基礎,讓兩岸關係走向緩和。如果繼續持續「親美抗中」政策,以美國馬首是瞻,續繳保護費,增加軍購、對抗中國大陸,則對臺灣發展不利。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16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