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四十小時 早產兒氧中毒失明情況調查

2020-12-14 網易新聞

  新華網北京1月15日 一千零四十小時——早產兒氧中毒失明情況調查

  新華社記者朱玉

  劉東江經常下意識地盯著別人家孩子的眼睛看,越是又黑又亮的眼睛他越是看,他怪異的行動有時把孩子嚇哭了。

  劉東江也知道自己的習慣,但他改不了。他羨慕人家孩子的眼睛,不是羨慕眼睛外形的美麗,而是——羨慕它能看到東西。

  劉東江的兒子小寶,1歲10個月的劉維鏵,雙目全盲。

  一個……

  小寶在母腹裡僅僅生長了七個月就出生了,出生時他的體重只有1050克,隨即因早產入住出生醫院——天津市中心婦產醫院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進行監護。

  重症監護的一條主要措施就是給孩子吸氧,劉東江並未覺得有什麼不對。

  事後劉東江回憶,並通過檢查病歷後發現,中心婦產醫院並沒有告知他們連續用氧所帶來的醫療風險,及可能導致新生嬰兒眼睛及肺部損傷致殘的嚴重後果,也未採取任何相關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在住院22天時,孩子因溢奶導致吸入性肺炎,自然而然地,延長了住院及用氧時間。

  小寶在出生後65天時出院,病歷上記載的累計用氧時間為1040小時。等於說,劉東江的孩子住院期間,連續43天零8個小時都在人工給氧中度過。病歷記載,小寶有的時候血氧飽和度很高,按道理應該停止供氧,但醫院並沒有這樣做。出院結算時,每小時2.5元的氧氣費在孩子醫療費中,所佔比重為1/10。

  出院時,大夫的一句「出院時做眼科檢查」,引起了劉東江的高度重視。他們連家都沒回,直接抱著孩子去了眼科醫院,但掛號沒有掛上。

  之後他們又去檢查孩子的眼睛,大夫還是沒看出就裡。

  小寶4個月時,一家人發現孩子的瞳仁變白了。確診時的場景,劉東江至今不願仔細回憶,他只是說:「從那天起,天塌了!」

  小寶所患病症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其發病機理是:早產兒視網膜血管不夠成熟,過度給氧或長期給氧,易造成視網膜血管發生擴張、彎曲,高濃度的氧可使視網膜血管收縮,繼而血管擴張,造成異常增生,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周邊剝離乃至視網膜完全剝離。

  醫學上1942年首次報告發現此病,稱之為晶狀體後纖維增生症,另一位醫生於1949年發現此病並非先天形成,之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一詞開始使用。1951年,醫學界發現這個病與大量吸氧有關。

  所有關於新生兒、眼科病症的醫學教科書裡,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不可缺少的內容。

  《實用新生兒學》中告誡醫師,「當吸入氧氣濃度過高,或供氧時間長,可能發生氧中毒,眼晶體後纖維增生最常見,表現為晶體後視網膜增生或視網膜剝離,使視力減退或者失明」。

  如上的內容,《新生兒專科護理》一書在不同的頁碼強調了6次之多,各種醫書反反反覆覆只說的是一個內容:對早產兒,供氧並非常規,能不吸就不要吸。

  截至目前,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在醫學上已有定論,病因直接與早產低體重兒和吸氧有關,吸氧越多,發生率越高,在新生兒科、眼科大夫中,是必備的醫學常識問題,並不深奧難解。

  劉東江一家從此進入焦慮之中。他們抱著孩子天南地北地看病,總希望有醫生對他們說一句:孩子還有希望。

  然而沒有人說這樣的話,所有的大夫都告訴劉東江,認命吧,在現有的醫療條件下,孩子的眼睛復明,不可能了。

  抱著有一分希望盡一萬分努力的信念,劉東江在上海為孩子做了手術。

  8個多月的孩子放在偌大的擔架車上被推了回來。沒過幾天,劉東江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成空了,孩子將終生失明。

  四個……

  劉東江在給孩子辦出院手續時,正碰上一位已出院孩子的家長與醫院交涉。

  劉東江當時未及多想,到後來他才想到,當時那個家長與醫院爭執的,就是早產的孩子出生後無故失明的問題。

  他後悔,當時怎麼沒有把那家的電話號碼留下來,以便後來聯繫。

  但是,在劉東江帶孩子屢次奔赴北京看病時,他與另外幾個有相似情況的病兒家長不期而遇。

  一聽,都是天津口音;一問,孩子都是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再深聊,幾個家長的心一下子就緊縮起來:

  包括劉東江孩子在內的4個孩子,均為早產,均出生於天津市中心婦產醫院,均在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監護過,住院期間均有較為大量的吸氧史,出生的時間均在2001年11月至2002年7月之間!

  9個月的時間裡,這一家醫院的一個科室,竟有4個早產兒失明,而且還不包括劉東江遇到的、正在與醫院爭論的家長!

  劉東江開始意識到,這個悲劇不單純是單個家庭的悲劇。

  自氧氣於1774年被發現以來,本世紀初,氧氣開始廣泛應用於缺氧病症的治療。就像所有的藥物都有毒副作用一樣,機體長時間暴露於高氧下也會產生毒性反應,氧氣的毒性危害肺、眼、中樞神經系統,俗稱氧中毒,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氧中毒的一種。

  當然也有臨床時早產兒離開氧氣不能存活的例子,那時保全孩子生命就成為當務之急。但最最關鍵的是,縱使是供氧過量,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可以監測和防治的。權威的教科書補充說,對早產兒宜定期檢查眼底,直到5個月後眼底仍無改變才可停止隨訪。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如果在孩子出生四周至六周時發現,是治療此病的最佳時機,而且採取治療措施後,孩子的眼睛與常人無異。但可供治療的時間很短,只有兩周時間,所以又被稱為「時間窗」,只要過了這個時間段,只有10%的治療可能。「時間窗」一關上,孩子就墜入永遠的黑暗,出現如小寶一樣的白瞳,是病變已發展到最晚期的表現。

  小寶的「時間窗」是在醫院中度過的,天津市中心婦產醫院在小寶出院前一天倒是請了眼科大夫來看了看。大夫草草地看了瞳孔,「挺好!」轉身走了,惟獨沒有觀察會發生病變的眼底。等出院時,孩子的眼睛已註定無望。

  與小寶同命運的嶽軍之子,出院時,天津市中心婦產醫院根本未向家長提出孩子需要眼部檢查。出院後每月按時複查時,因民間有百日認母一說,嶽軍一家向醫院提出孩子眼睛似有問題,不能正常視物,卻被醫院告知早產兒發育慢屬正常情況,要家長用鮮豔的東西逗弄孩子,直至孩子6個月大時在別的大醫院確診……

  已有50年歷史的天津市中心婦產醫院回答記者說,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剛剛引起國內醫學界的重視。救治早產兒,標準在救活上,從某種程度來說,要孩子生命就不能要眼睛。

  但醫學上的資料表明,天津市中心婦產醫院的解答並不能完全立足。氧氣不是孩子的營養品而是搶救時的必需品,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可使用,而且要伴以嚴密的醫學監護。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是衡量新生兒監護中心的質量標準之一。

  類似於劉東江與醫院的辯論,在20世紀70年代就在國外出現過,日本醫學界經過反覆論證,結論是醫院對於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導致雙目失明的患兒難辭其咎。國內亦不乏因此症將醫院告上法庭的例證。據記者目前掌握的資料,幾地法院均認為醫院在對孩子的治療中存在過錯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分別判決醫院賠償30萬-80多萬元不等。

  無論是劉東江還是嶽軍,回想起來,都憶起孩子3個月左右時,有過一段晝夜不停、水奶不進、撕心裂肺的號哭。之後父母們才從各種渠道得知,那時,正是孩子的視網膜被異常生長的血管從眼底往下撕拉的時候,那是從肉皮上硬撕下來的!

  可憐3個月的孩子,有嘴不會喊疼啊!

  一群……

  因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而失明的孩子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愛好:喜歡有聲響的東西。

  他們喜歡玩稀裡譁啦響的塑膠袋,喜歡錄音機,喜歡開關柜子門;甚至生氣時,他們的動作都驚人地相似:揉眼,打眼睛!

  由於早產體弱,加上失明沒有平衡感,這些孩子普遍發育晚於其他正常孩子。劉東江的小寶在近兩歲時還站立不穩。

  劉東江心裡痛,而且孩子越是可愛,他越痛。作為父親,他可以庇護失明的孩子;但哪個父母也不能陪孩子一輩。,若有一天他離開這個世界,把失明的小寶一個人留下,他死不瞑目。

  作為天津市的一個普通工人,初中文化的劉東江發誓要為小寶及其他幾個孩子討公道。一年多以來,劉東江的業餘時間都是在醫學圖書館度過的。

  道理被執拗的父親一頁頁地從天書一樣的醫書中翻了出來。他為幾個孩子質詢:院方醫護人員是否經過基礎的用氧培訓?是否盲目用氧?用氧時必須同時使用多項儀器監測,醫院是否執行?住院期間是否按照診療規範檢查眼睛?

  劉東江深入下去,才發現有類似病症的絕不止自己的小寶和天津的幾個孩子。他的力量有限,但也聚集了全國各地35個家庭的50多個雙目失明的幼兒,其中包括雙胞胎和三胞胎!

  女兒早產出生在珠海一家醫院,有大量吸氧史,母親李女士定期帶孩子複查,並且聲明孩子是早產兒,竟也沒有一位醫務人員發現和提醒孩子的眼睛有問題和有視網膜病變的可能。喜悅一直持續到孩子7個月確診眼睛已病變時。

  萬箭穿心的媽媽抱著孩子放聲痛哭,揪心之痛更甚於撕心裂肺!

  上海母親徐惠林,從醫院接回來早產並經過11天吸氧的孩子,兒子5個月時被查出視網膜病變已至晚期,雖經全家舉債為孩子兩次手術亦不能挽回視力。母親說:「將來我是要讓他面對社會生存下去的,可我怎麼告訴他他永遠都不可能像一個健全的普通人那樣生活了?」

  50多個孩子的家長分布於全國十幾個省市,他們都經過了上下求索,帶孩子四處奔波的過程,求醫的腳步甚至跨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

  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有2000萬新生兒出生,其中早產低體重兒佔到6%,出現視網膜病變的又佔早產兒的20%,如果醫院和醫護人員稍加疏忽,這個人為過失性的醫療問題,將導致多少生活不能自理的盲兒生活在世界上,多少家長要心碎地看著孩子摸索著玩耍!

  這些不幸的家長們在為孩子住院治眼的過程中,都看到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患兒,相同的經歷,一樣的痛苦,幾乎在每個地方都在不定期地發生著……

  讓責任心傾聽一下從眼科傳出來的,父母們那絕望的哭聲吧。

  劉東江與同病相憐的幾位家長,經常來往,保持著良好關係,他有一次把自己的心思對另外的家長說:「沒準能混成個親戚呢!」

  話不用點透,有盲女孩的家長明白了,回答說:「不能兩口子都是全盲啊!一家子怎麼生活呢?」

  劉東江,這個有一雙明亮眼睛的父親,到現在也不願意走近學校或幼兒園,在正常且快樂的孩子們中間,他就會不自已地想起這種病來: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英文的縮寫ROP,幾個圓圈挨在一起,看上去多像孩子們圓圓的眼睛。(完)

  (作者簡介:朱玉,女,新華社國內部主任記者。曾參與重慶開縣井噴事故、遼寧海城豆奶事件及揭露山西運城富源煤礦礦難真相報導,文筆細膩以情見長。2003年,因主持採寫龍膽瀉肝丸引發腎損害的系列報導,榮獲2003年度中國記者風雲人物。她執筆寫作的長篇通訊《公僕本色--追記湖南省委原副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培民》,獲第13屆中國新聞獎特別獎。)

相關焦點

  • 吸氧若符合這幾個條件,可能會導致氧中毒
    氧氣是維持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但我們吸入的氧氣,是有一定濃度限制的,如果吸入的氧氣濃度過高是、時間過長,會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我們稱之為「氧中毒」。氧中毒就是代表機體吸入超過壓力氧一定時間之後,某些系統或者器官功能,以及結構出現病理性變化,從而引發出來的病症。氧中毒跟吸氧的濃度和時間有很密切的關係,吸氧時間越長,更加容易發生氧中毒。吸氧多久會導致氧中毒?氧中毒的概念,首先必要的條件是吸入高濃度的氧。
  • 非人類語言專欄 | 氧中毒的計算
    氧中毒的暴露管理是技術潛水的一個重要要素。通常在潛水計劃階段,通過使用計算機上的潛水/減壓計劃程序來完成。我自己使用了有點古老但是歷久不衰的FORTRAN程式語言開發了這樣一個氧中毒計算程序,我發現合併氧中毒計算結果比起直接應用已建立的方程式要複雜得多。在潛水側面圖的上升段或下降段獲得「精確」的計算結果是主要的挑戰。
  • 早產兒眼底篩查不容忽視-光明日報-光明網
    【大課堂】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生兒重症醫學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低體重早產兒得以存活,但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可控制的致盲性眼病,防盲的關鍵是早期發現,及時幹預。
  • 早產兒應早做眼底篩查
    據了解,自今年5月以來,省婦幼保健院篩查中心已篩查近200例新生兒,發現5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更易發生一種視網膜血管增生性病變,嚴重者可引起視網膜脫離導致失明。」該院眼底篩查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新生兒眼底篩查,主要是針對這些重點監護的新生兒做的檢查,以早期發現病變,早期治療避免致盲。
  • 早產兒的「特殊情況」和「特殊照顧」!
    如果一個家庭裡有一個早產兒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的愛才能彌補孩子在子宮內的虧欠。今天,我們繼續分享早產兒的內容。小李醫生答:早產兒就是我們常說的「瓷娃娃」一定要過「感染關」。因為早產寶寶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不管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都屬於極易感人群,回家後監護人要確保健康,如果出現打噴嚏,咳嗽,咳痰這些情況,儘量少接觸早產兒,如果監護人少,無法避免,可以戴口罩,咳嗽或者想打噴嚏時儘量用口罩或者紙巾捂住口鼻。
  • 早產兒容易患上這六種疾病,媽媽們知道如何預防早產的方法嗎?
    我想每一個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提前出生,那麼你知道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嗎?那麼今天就和櫻桃君一起去看看早產兒容易患上的疾病以及預防早產出現的方法!一、早產兒容易患上的疾病1、腸胃系統疾病早產兒容易有營養吸收不良的毛病,因此最好餵以母奶;即使不得已要以配方奶替代,也最好採取少量漸近式的餵食方式。此外,有極少部分的早產兒會發生壞死性腸炎,需要特殊的治療。
  • 用呼吸機會引起氧中毒?家用呼吸機常見誤區解讀
    誤解2:使用呼吸機會造成氧中毒?氧濃度的本質是長期高濃度吸氧導致的,呼吸機吹氣吹的是空氣,本身並不產生氧氣,因此並不會出現氧中毒的情況。所以這個無需擔心,如果需要配合制氧機使用,那麼需要酌情控制氧氣濃度,不過只要按照醫囑,一般也不會出現氧中度。
  • 家有早產兒或低體重兒,別忘及時做這項篩查!
    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全身臟器發育不成熟,功能沒有那麼健全,不像足月兒可以較好地適應外界環境,很容易發生各個器官的疾病,在眼睛方面,有可能出現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眼科醫生提醒,如果家有早產兒、低體重兒,或者孩子出生後有較長時間吸氧的情況,應及時進行視網膜篩查。
  • 早產兒和低體重兒為什麼要進行視網膜篩查?現在告訴你理由
    早產兒是指出生胎齡小於37周的新生兒,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的稱為低體重兒。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全身臟器發育不成熟,功能沒有那麼健全,不像足月兒可以較好地適應外界環境,很容易發生各個器官的疾病,在眼睛方面,有可能出現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 巴掌大的超早產兒被救活
    亮仔身上貼著的小型傳感器傳來心跳的數據,監護儀上顯示每分鐘僅50次,不到正常嬰兒的一半,情況十分危急。「寶寶剛生下來沒有自主呼吸,斷臍帶後,會有重度窒息的問題。」該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副主任醫師周錦龍是亮仔的經管醫生,「搶時間,生下來第一秒,我們就開始了『生死時速』。亮仔的皮膚薄如紙張,醫護人員任何動作都得慎之又慎。
  • 7個月早產兒「死而復生」,當地衛健委介入調查
    ▲7個月早產兒「死而復生」 商丘衛健委:依法依規追究責任。新京報動新聞出品(ID:xjbdxw) 9月1日,商丘市衛健委發布關於網傳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7個月早產兒「死而復生」事件的情況說明。
  • 早產兒的護理與餵養,教你如何讓早產兒奮起直追足月兒
    而且,因為早產寶寶體質較差,會比足月出生的寶寶更容易發生黃疸、餵養困難、易感染等情況。經調查,小於18歲和大於32歲的準媽媽生出早產兒的比率比在這兩個年齡區間的準媽媽更大。由此可見,準媽媽的年齡跟寶寶是否早產有很大的關係!有多次流產史、引產史,或者流產後不足一年又再次懷孕的準媽媽要格外小心!因為流產會對子宮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從而使早產機率變高。
  • 早產兒寶寶常見問題
    翻了下記錄,在南京市婦幼陪產期間的學習和總結,分享給有需要的家庭,每個早產兒都是迫不及待要見爸爸媽媽的天使! 1、早產兒為什麼容易打嗝? 寶寶打嗝是由橫隔膜肌肉突然的強力收縮造成的,常見的原因有:(1)和早產兒神經系統發育有關;(2)寶寶哭鬧或者吃奶時吞入大量的空氣造成的。
  • 為什麼早產兒會有致盲危機?眼科專家:一定不要忽視這一點!
    早產兒和足月出生的新生兒不同,早產兒體質較弱,所以在照顧早產兒時,更要仔細觀察寶寶的情況,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千萬別忽視寶寶的眼睛健康情況,早產兒要特別注意預防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簡稱ROP)。
  • 稍不注意可能永久失明!
    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中國每年早產兒出生率約為10%。   隨著早產兒救治技術不斷提高,越來越多早產兒寶寶健康生存,與此同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生率越來越高,成為兒童盲的重要原因。
  • 未滿月寶寶險些失明! 這項檢查被很多合肥父母忽視
    夢夢得的是早產兒常見的急進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這是一種發病急劇,發展迅速,可快速導致嬰兒永久性致盲的眼病,需要儘快做手術治療。早產寶寶的眼球只有鵪鶉蛋大小,在這樣微小的眼球上進行手術,既要把寶寶的眼球固定好,避免傷及晶狀體和視網膜,又要對寶寶實施全身麻醉,這不僅要求主刀醫生有精湛的技術,還需要眼科、新生兒科、麻醉科等多科室醫生的默契配合,據了解,目前省內僅有不到5家醫院有治療能力。
  • 早產兒奶量30ml正常嗎,早產兒每天奶量多少合適
    而早產兒如每日需要125毫升的奶量,每3小時一次,則每次為15毫升。2、根據早產兒的正常胃容量,計算所需的奶量:體重1公斤的嬰兒,胃容量約有5毫升,體重2.5公斤嬰兒的胃容量可達到12~15毫升。5、如果按上述規定的奶量不能一次吃完,或者新生兒胃內有奶的殘留,應根據情況調整餵奶量。若孩子餵奶總量小於1/2,或者胃殘留量大於所需量的一半,就有可能會出現脫水現象,長期餵養不足,可能導致新生兒營養不良,應予胃腸外補液。
  • 早產兒體重增長慢怎麼辦,早產兒體重增長標準是什麼?
    用母乳餵養的早產兒,發生消化不浪性腹瀉和其他感染的機會較少,寶寶體重會逐漸增加。注意: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考慮用代乳品餵養早產兒,在用代乳品餵養的過程中,要密切注意寶寶有無嘔吐。腹瀉、便秘以及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 西安28周早產兒身患19種疾病 醫生提醒:新手父母、高齡產婦要注意
    最近,西安高新醫院收治了一名產婦,這個孩子的情況,讓所有人揪心不已。病情中最重也是醫生最擔心的,就是化膿性腦膜炎,這是新生兒感染性疾病,早產兒的發病率只有1.4%到1.5%。西安高新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劉鶯:「因為感染之後容易引起腦損傷,後期容易導致一些神經系統發育的併發症,比如智力低下、失明、癲癇,經過我們積極有效的抗感染治療,孩子目前恢復的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