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說課稿:《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2.教材簡析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性質,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認識體積公式的來源,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
-
正方體的體積和稜長成正比例嗎 正方體的體積與它的稜長成正比例嗎
正方體的體積和稜長不成正比例。因為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由此可知,正方體的體積與稜長的比值不是一定的,不符合正比例的意義,所以正方體的稜長與它的體積不成正比例。 什麼是正比例 正比例是指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
-
【數學】《推導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一、複習: 1、什麼叫物體的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3、什麼是1立方釐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二、導入新課: 1、導入:我們知道了每個物體都有一定的體積,我們也知道可以利用數體積單位的方法計算物體的體積要知道老師手中的這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你有什麼辦法?
-
一課研究之「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教學設計
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二、操作實驗,探究新知(一)探究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1.想: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什麼有關呢?(生猜測:長、寬、高)師:下面我們一起通過搭積木,操作實驗來驗證同學們的猜想。
-
小學數學知識點: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階段,一說到立體幾何,一定會想到長方體與正方體,那麼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是重點內容。我們今天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進行梳理。2、公式: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正方體的表面積=稜長×稜長×6S=a×a×6或S=6a3、在生活實際運用過程中,要注意算幾個面:油箱(油桶)、罐頭盒等都是
-
2020年小升初:長方體與正方體表面積及體積知識點總結與命題方向
A、2 B、4 C、6 D、8分析:正方體的表面積=稜長×稜長×6,設原來的稜長為a,則擴大後的稜長為2a,分別代入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即可求得面積擴大了多少.
-
教師招聘面試《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說課稿
在第二冊的認識圖形中,雖然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但那只是最基本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三、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並且會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進行簡單的體積計算。2.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體積公式,養成歸納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
-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5.2《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微課視頻輔導+練習(可下載)
教學難點:自主探索、推導體積公式「底面積×高」的過程。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稜長是1釐米的小正方體、學具準備:稜長是1釐米的小正方體、長方體、物體 一、談話導入。出示:(如圖)提問:老師剛才在長方體、正方體的直觀圖上,用塗顏色和文字標註等辦法呈現它們的底面。你們知道什麼是底面嗎?同桌探討,交流引出:「底面」一般指長方體、正方體的下面。(2)鞏固對底面的認識 1)出示:粉筆盒、冰箱、紙巾盒等圖,讓學生指出其底面。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3.6《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微課視頻 | 課件 | 課課練 | 導學案 | 教案
重點: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方法。難點: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投影儀,小正方體若干,長方體、正方體教具。師:我們知道了每個物體都有一定的體積,我們也知道可以利用數單位體積的方法計算物體的體積。師:要想知道老師手中的這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你有什麼辦法?
-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總結與易錯點
《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體積 》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學生也是第1次接觸體積的計算方法。所以要要求學生在理解體積概念的基礎上,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一、理解體積的概念,對體積形成直觀的認識。學生第1次接觸體積的概念,最後根據實物讓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一臺洗衣機大約0.5立方米。一個魔方大約一立方分米。課本大約200立方釐米。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1. 使學生理解,長寬高都是相對的。
-
六年級上學期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分類練習
2.體積的計算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統一公式:底面積×高或橫截面面積×長1.已知底面積和高(橫截面面積和長),求體積例題1:一個長方體的木塊,橫截面積是8dm2,長是0.7dm
-
體積和容積單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知識點小結和培優訓練
2、稜長為1釐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釐米,立方釐米是( 體積 )單位。四、第二課時《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培優訓練1、填入適當的體積單位。通過擺長方體、填表格發現:小正方體的個數恰好等於長方體( 長 )、( 寬 )、( 高 )的乘積,因為需要幾個小正方體,體積就是幾立方釐米,所以長方體的體積也就等於長方體( 長 )、(寬 )、( 高 )的乘積。
-
五年級數學下冊 | 第3單元《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P29-30)
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1.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2.長方體的體積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那麼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可以寫成:V=abh。
-
六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習目標及求表面積、體積的題型歸納
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公式,並探索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簡單的實際應用問題,形成和發展空間觀念,訓練空間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及類比推理能力。常見題型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題型有很多,但總而言之,題目中不外乎會有如下這些說法:①一種題型是,一個長方體因為高或長或寬的變化(擴大或縮小),或者是成為一個正方體,從而引起表面積的變化。
-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15課《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應用》圖文視頻講解
新課講解練習講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公式:長方體(或正方體
-
【小升初數學】體積和表面積公式總結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公式:V = a×b×h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公式:V = a×b×h>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公式:V = a×a×a 圓的周長=直徑×π 公式:L= πd=2πr 圓的面積=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3章《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知識點+圖文解讀
:1.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2.長方體的體積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那麼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可以寫成:V=abh。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公式: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底面積,那麼此公式用字母表示為:V=Sh。
-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解題技巧》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解題技巧》,本節課方法講解。大家好我是小梁老師,在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或容積時,我們常常還會遇到一些情況:①把一個物體變形為另一種形狀的物體;②把幾個物體熔化後鑄成另一個物體;③把一個物體浸入水中,物體在水中會佔一部分的體積。
-
初中物理:體積公式及測量(量筒、量杯)
本文我們來講一講體積的特殊測量方法。這裡所說的特殊方法主要是針對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的體積進行測量,所要用到的器材就是量筒和量杯。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形狀規則的物體體積怎麼計算,我們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習的規則物體無非是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這四個,它們的體積也都是通過數學公式進行計算。
-
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小正方體放在長方體上面)
題目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圖1普通學生思路:表面積:由圖可知,正方體的底面和長方體的上面有重疊部分,即正方體一個面面積。第一步:算重疊部分面積(一個面面積):5×5=25(平方釐米)第二步:算正方體表面積:5×5×6=150(平方釐米)第三步:算長方體表面積:(10×8+10×4+8×4)×2=304(平方釐米)最後一步:長方體表面積+正方體表面積-重疊部分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