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秦說漢(312)夏禹鑄九鼎以象徵九州,是指哪九個州,為何史書對九州記載不同?
《史記·夏本紀》記載,夏禹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疏導了九條大河,治理了九個湖泊,從此九州統一,四境之內都可以居住了,四海之內的諸侯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覲了。夏禹將華夏境內劃為九州,在九州內分封諸侯,賜給土地與姓氏。
《尚書·禹貢》記載,九州包括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東至渤海與黃海;西達克拉瑪依大沙漠;北方到了燕山山脈;南方連到了蠻夷外族居住的地方。夏禹按山脈位置與水流走勢劃分九州的,並鑄九鼎為象徵。
《尚書·禹貢》記載的九州,應該是夏朝時期劃分的。《爾雅·釋地》記載之九州應該是商朝重新劃分的。《周禮·變官·職方氏》中的記載九州則應該是在商朝的基礎上重新劃分的。因此,九州的劃分在不同時期是有些變化的。
冀州冀州是夏朝相對最富庶的地方,大概位置包括現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遼寧省與內蒙部分地區。夏禹從壺口開始施工,治理梁山和它的支脈。太原治理好了以後,又治理到太嶽山的南面。覃懷、橫水、漳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恆水、衛水已經順著河道而流。東北的鳥夷族的貢品船隻沿遼東灣西岸航行,看右邊的碣石向西駛入黃河航道。
兗州濟水與黃河之間是兗州,大概位置包括了今山東省的西部、河南省的東北部、河北省的東南部。黃河下遊的九條支流疏通了,澭水和沮水會合流進了雷夏澤。這裡出產的漆、絲、彩綢等貢品,從濟水、漯水乘船進入黃河。
青州渤海和泰山之間是青州,大概位置是今天的渤海以南、泰山以北,涉及河北、山東半島的一片區域。夏禹給東北的堣夷族劃定疆界後,又疏通濰水、淄水。進貢的船隻從汶水通到濟水,然後由濟水進入黃河。
徐州黃海、泰山及淮河之間是徐州,大概範圍在今天的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黃海以西,涉及山東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淮河、沂水治理好以後,蒙山、羽山一帶已經可以種植了,大野澤已經聚積深水,東原地方也獲得治理。進貢的船隻從淮河、泗水,到達與濟水相通的菏澤,然後進入黃河。
揚州淮河與黃海之間是揚州,大概範圍在今天的淮河以南、長江流域及嶺南地區。彭蠡澤已經匯集了深水,松江、錢塘江、浦陽江在那裡入海,太湖水域也就獲得了安定。貢品沿著長江、黃海到達淮河、泗水,然後進入黃河。
荊州荊山與衡山的南面是荊州,大概包括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荊山一帶直到衡山之南地域。長江、漢水奔向海洋,洞庭湖的水系穩定了,沱水、潛水疏通以後,雲夢澤一帶可以耕作了。貢品從長江、沱水、潛水、漢水到達漢水上遊,改走陸路到洛水,再到長江支流南河,然後再進入黃河。
豫州荊山、黃河之間是豫州,大概以河南為中心,東接山東、安徽,北接河北、山西,南臨湖北。伊水、瀍水和澗水都已流入洛水,又流入黃河,滎波澤已經停聚了大量的積水。疏通了菏澤,並在明都澤築起了堤防。豫州進貢的船隻從洛水到達黃河。
梁州華山南部到怒江之間是梁州,大概是指陝西、四川盆地、漢中及部分雲貴地區。岷山、嶓冢山治理以後,沱水、潛水也已經疏通了。峨眉山、蒙山治理後,和夷一帶也取得了治理的功效。貢品的船隻沿著桓水而來,接著改行潛水,然後離船上岸陸行,再進入沔水,進到渭水,最後橫渡渭水到達黃河。
雍州黑水到西河之間是雍州,大概位於今陝西、寧夏全境及青海、甘肅、寧夏、新疆部分、內蒙部分。弱水疏通已向西流,涇河流入渭河之灣,漆沮水已經會合洛水流入黃河,灃水也向北流同渭河會合。荊山、岐山治理以後,終南山、惇物山一直到鳥鼠山都得到了治理。進貢的船隻從積石山附近的黃河,到達龍門、西河,與從渭河逆流而上的船隻會合在渭河以北。
寫在最後夏禹治水是以黃河為中心,將所有支流疏通進入黃河、大海,打通水路,又打通九座大山之間的陸路。夏禹劃分九州的重要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治理好水患,讓百姓安居樂業;另一個是要求各地諸侯上交特產為貢品,通過黃河運送到京城。
《爾雅·釋地》記載之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揚州,濟河間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其中有幽州與營州,沒有青州和梁州,應該是商朝時期的劃分了。
《周禮·變官·職方氏》中的記載,沒有梁州、徐州,而有幽州、并州,因為武王滅殷商之後,將徐州合併入青州,將梁州合併入雍州,以冀州之地分出并州和幽州。因此,是屬於在商朝的基礎上,又重新劃分了。
2020/11/30
我是秦磚漢瓦裡的拾荒人,感謝閱讀,人走留香,點個讚唄,不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