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在詞界中一直享有「千古詞帝」的稱謂,這和他本來就是帝王並沒有關係,而在於他的詞,真乃一絕。明代詩人陳繼儒曾感嘆:「天何不使後主現文士身,而必委以天子,位不配才,殊為恨恨!」大意是說,為什麼不讓李煜就文人的身份存在呢?讓寫詞卓絕的他做天子,這個位置實在是耽誤了他,真是一件恨事啊!
太多的人為他感嘆,如果不是這個身份,或許他可以寫出更多的詩讓後人觀摩、品讀。他的帝王身份害了他,也害死了一位天才。
他不僅在書法上自創了金錯刀、攝襟書、撥鐙書三種字體,更在繪畫上對於墨竹、翎毛、山水清爽不俗。尤其是他的墨竹,人送「鐵鉤鎖」的美稱。而音律上,更不在話下,他不僅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鈴曲破》等等,更是大周后完善了《霓裳羽衣曲》殘曲。但是他在詞上的造詣,才是成就最高的。
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去宋朝進貢,被扣留在汴京。李煜多次請求宋太祖讓其弟回國,都沒有被允許。對於親人的思念,作為小國之主又能如何?於是他寫下了這首《清平樂·別來春半》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看著這春天漸行漸遠,對於親人的思念讓他難以抑制。站在梅樹下,梅花零落如雪,此情此景使人柔腸寸斷。後面一句「拂了一身還滿」此句雖簡譜,足以說明詩人站在樹下的時間是很久的。為什麼站在樹下呢?因為心裡想著事情,想著弟弟一個人被別國拘禁不能回歸。很有畫面感,讓人仿佛看到了一個憂鬱的李後主站在梅樹下久久徘徊,不能歸去。
弟弟不但被拘禁,「雁來音信無憑」就連音信也沒有半個,這怎能不讓人擔心?在那邊吃的好嗎?穿的暖嗎?可一點消息都沒有,委實讓人心焦。「路遙歸夢難成」想想這身處異國,肯定是做夢都想回來的,可是「難成」兩個字包含了太多的無奈。多次的求情,都不被允許,是自己害了弟弟,卻又救不了弟弟。「離恨恰如春草」,春天的草生長的是極為迅速的,仿佛一夜之間便「更行更遠還生」。用春草來形容這日益難挨得思念太貼切了,它無窮無盡,更行更遠。
這首詞的上片開門見山,直接點明「別後」,以春將去的「哀景」來擬哀情,扣人心弦。在學習詩詞上,情景交融怎樣才能不違和呢?這就要向李後主學習了。下片點明主題,加以把哀傷的心情升華,上下兩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別致,使這首詞具備了不同凡品的藝術魅力。
這是一首詞中上品,尤其是最後的比喻,恰當到絕佳。作者力求在含蓄中透露出一種仿佛一觸就要噴薄而出的力量,思念是一種壓抑,能把這種壓抑描繪的淋漓盡致很是難得。
歡迎關注作者:於翕龠,為您分享更多詩詞聯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