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郊區工廠到谷歌程式設計師,流水線女工孫玲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2020-12-13 真實故事計劃

從流水線女工到谷歌程式設計師,孫玲的故事被簡化為女工逆襲的雞湯敘事。但在孫玲真實的境遇裡,有驚險,有層層躍升中不斷被選中的偶然,還有她愣頭青般的執著和勉強。只是勉強之後,還是要面對階層打下的烙印。她與命運纏鬥許久,仍在故事的中途。

故事時間:2009-2020年

故事地點:湖南、廣東、新澤西

失業

新澤西像曼哈頓島的編外腹地。它與紐約一河之隔,居住成本卻低廉許多,許多在紐約工作的人選擇在此生活。

中國女孩孫玲就租住在此。還在谷歌上班的時候,每個工作日,搭乘20分鐘地鐵,孫玲就能從新澤西一間公寓的主臥室,抵達位於紐約曼哈頓切爾西區第八大道上的谷歌辦公大樓裡上班。

2018年,孫玲被美國Epam Systems公司錄取,派往谷歌公司工作。隨後她的故事在中國網際網路上流傳開來,她用10年時間,從深圳流水線廠妹做到紐約高薪程式設計師。完成命運大逆轉的女孩,成了孫玲在網際網路上的標籤。

但這個8月,孫玲已經失業快半年。疫情期間,父親病危回國探親,孫玲因逾期到崗丟掉工作。後來,她輾轉得知可經由柬埔寨入境,但籤證僅有兩個多月有效期,孫玲擔心入境美國海關會被卡。2020年5月,她在網上發帖求助,希望能得到一份工作的錄取證明:「無論這個工作有薪水也好、沒薪水也好,實習也好,這是當時一個緊急的問題。」

網友給了她兩份僅能用於入境的工作邀約證明,她最終順利入境。2020年7月份,「真實故事計劃」聯繫上孫玲時,她已回到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租住處。回到美國後,她除了周日下午和朋友玩飛盤,大部分時間都窩在家裡投遞簡歷、準備面試。

她每天喝一大罐黑咖啡,不兌牛奶,可以撐到凌晨一兩點才覺睏倦。這樣一來,就有更多時間準備面試。聊起近期參加過的幾場面試。百分制的話,她對自己面試表現的評價只有四五十分。「有時候四十分都不到。」孫玲說。新澤西是孫玲在美國工作後第三個租住的地方。起先她人生地不熟,租住在紐約市中心,花一千四百塊美元只能住在客廳。後來她發現紐約通勤便利,先搬去了布魯克林,後來搬到了新澤西。在這裡,她終於能住進一間屬於自己的大臥室。

圖 | 孫玲的住地,在與紐約一河之隔的新澤西

丟掉工作之前,她早出晚歸,幾乎碰不到室友。最近蝸居在家找工作,才有機會跟室友們聊聊。她的室友中,有父母是四川人但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女孩,另外有一個墨西哥人、一個印度人,和一個她不知道國籍的黑人。在這個外來務工者合租的居所中,利用率最低的是廚房。只有孫玲和另一個在家工作的室友習慣開火做飯。

孫玲是湖南婁底人,嗜辣。先前她在合租房裡做湖南菜,嗆得室友直咳嗽。為了不給別人造成困擾,她開始熬辣椒醬,每次做麵條的時候放一點。最近,她發現了一種產自墨西哥的黃色辣椒,一根辣椒就能辣得她直吸冷氣。她買了些,用家鄉技法把這種洋辣椒熬成一罐辣椒醬。

湖南婁底是孫玲的起點。少年時因家窮,她兩度面臨輟學;僥倖高中畢業後,在深圳龍華郊區的工廠裡成為一名女工;此後,她的生命線一路上揚,從郊區工廠躍升到福田CBD,再跳到美國,最終進入紐約曼哈頓中心區。

但此時此刻,她被卡住了。

流水線

當流水線的嗡嗡聲在腦海裡消失,意味著你真正沉入了車間的世界。

孫玲的職業生涯從這裡開始。2009年,孫玲高中畢業後,進入深圳龍華區郊外的一家手機電池工廠,成了一名女工。每天,她坐在流水線旁用儀器檢測電池正負極。

那一年,孫玲19歲,高考落榜後,和好友一起到深圳投奔表哥。從湖南婁底出發,經過14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到深圳西站,在大巴上又昏昏沉沉地顛兩小時,孫玲在龍華區一片工廠中下了車。

這是19歲的孫玲所能抵達的世界最遠邊界。積塵的水泥路面旁樓房低矮,機器運作的嗡嗡聲隱隱脈動。10年後說起這趟路途,孫玲才意識到,當時她繞過了特區真正繁華的一面,落在了城市邊緣。

想在工廠裡找到工作並不難。表哥跟辦入職的工友打了招呼,生產組長和人事部的人過來聊了兩句,就把兩個女孩安置到了流水線旁。

這份工作考驗的並不是知識和經驗,工廠管理者把生產流程的動作拆分,每個步驟被精簡成最易上手的操作。某種程度上,永不止息的流水線才是工廠的主角,工人則是被磨損的零件。

不到一個上午,孫玲就學會了用工廠派發的工具檢測電池。輕握兩個檢測針,對準電池兩極,儀器亮起綠燈代表正常,放到一個塑料筐裡,送往下一道工序,紅燈代表不良品,放到另一個塑料筐裡。每個電池停留在手中不會超過10秒。一天結束,把兩個筐裡的電池數報給組長,數字會在月底換算為發給工人的報酬。

看似簡單的工序,其實十分危險。要掌握時機,快而輕地對準電池的正負極。孫玲非常小心。假如檢測針劃到電極,很可能擦出一個微弱的火花,「呲」一下,跟打火機沒打著火一樣。一旦如此,就得趕緊把電池丟掉。有好幾次,她看見被移開的電池自發膨脹,最後在車間某個工作檯旁來了一場微型爆炸。

10年過去,當年孫玲工作過的工廠已經停擺,孫玲對質檢車間的印象也日漸模糊。印象最深的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天空顏色的小個子,淺藍色的,嵌著一點白色。淺藍色是防靜電服,款式像醫生袍,實際上由一次性經典不織布裁成。白色是防靜電帽,它的存在只是為了把頭髮收攏,所以款式簡單也無礙觀瞻。工廠的世界小小的。流水線上,每塊電池經過的工序都一樣,正如工人們穿著一樣的工服,每個人都面容模糊。

工廠給車間修了很大的窗戶,不管分到哪個角落,都能看到陽光晃灑車間。但車間外,鳥叫、蟲鳴、車輛轟鳴,孫玲和工友都聽不到,鑲嵌在大窗戶上的玻璃很厚很厚。

比起身體上的勞累,對抗冗長的無聊更為熬人。每天上工前,工廠要求工人們把手機統一存放在車間外的儲物櫃中。在流水線旁坐一天,工人們只能靠聊天打發時間。女孩們聊工資,聊下班去哪裡玩,也聊家裡安排的親事,未來想嫁的對象。

孫玲意識到,待在工廠,一輩子都要與這種冗長的無聊對抗,她決定到工廠外的世界闖一闖。

離開工廠那天,她在日記裡寫:「這地方太狹窄了,不能夠容納我的心。」

相關焦點

  • 【紫牛頭條】從流水線女工逆襲成高薪程式設計師,一度爆紅的她現在咋樣了
    19歲時因高考失利去深圳打工,一段時間後,她不甘心每天12個小時流水線上的枯燥操作,開始學習編程。經過不懈努力她成了一名程式設計師,又參加自考、自學英語,到美國讀計算機專業碩士,隨後拿到offer在紐約的谷歌辦公室上班。近日,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她說:「前段時間失業了,現在找到了新的工作來維持有效的學生籤證,在美國鹽湖城的高盛做程式設計師,收入要比之前稍微高一點。」
  • 從流水線女工逆襲成高薪程式設計師,一度爆紅的她現在咋樣了
    19歲時因高考失利去深圳打工,一段時間後,她不甘心每天12個小時流水線上的枯燥操作,開始學習編程。經過不懈努力她成了一名程式設計師,又參加自考、自學英語,到美國讀計算機專業碩士,隨後拿到offer在紐約的谷歌辦公室上班。近日,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她說:「前段時間失業了,現在找到了新的工作來維持有效的學生籤證,在美國鹽湖城的高盛做程式設計師,收入要比之前稍微高一點。」
  • 從流水線女工逆襲成高薪程式設計師 一度爆紅的她現在咋樣了?
    19歲時因高考失利去深圳打工,一段時間後,她不甘心每天12個小時流水線上的枯燥操作,開始學習編程。經過不懈努力她成了一名程式設計師,又參加自考、自學英語,到美國讀計算機專業碩士,隨後拿到offer在紐約的谷歌辦公室上班。
  • 美聯英語立刻說學員的10年,從流水線廠妹做到紐約年薪百萬程式設計師
    ▲谷歌大樓孫玲目前擔任的是EPAM Systems公司的程式設計師,負責公司的谷歌合作業務。10年間,孫玲的收入從月薪2300人民幣,直飆到如今的年薪10幾萬美元,但這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孫玲與「Google Cl從流水女工到谷歌程式設計師的蛻變,正如同孫玲自己所言——「我是一個看重過程多過結果的人,我相信經曆本身就是一種回報。」
  • 從深圳流水線女工到年薪80萬紐約工程師:用10年改命,卻1天失業
    去年,一篇題為《出身湖南山村,我用10年,從深圳流水線走到紐約谷歌辦公室》的文章,全網刷屏。時間回到一年之前,當文章的主人公孫玲拿著82萬人民幣的年薪,坐在紐約的谷歌大樓裡,回想十年之前的自己,還只是深圳一家工廠裡的流水線女工時,或許也曾生出恍如隔世之感。只是造化弄人。
  • 一個深圳流水線女工的10年:工資翻了40倍,我還不認命!
    2009年,19歲的孫玲和朋友一起,坐上了前往深圳的綠皮火車。經過14個小時的疲倦車程,她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工廠車間流水線上的一名女工。那個時候,如果有人告訴孫玲:你以後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程式設計師,進入EPAM Systems公司,在紐約谷歌總部的辦公室裡辦公,她恐怕打死也不會相信。
  • 滿足於3000工資的我,被工廠女工的月收入4萬的工資條震驚了
    最近網上很火的一篇文章,介紹了一個叫孫玲的女孩,從農村到深圳工廠打工,不滿足現狀,努力學習上進,積極奮鬥,經過十年的時間,從打工妹蛻變成為紐約谷歌的高級工程人員的事情。這個文章寫的內容,讓我感嘆女孩自強之餘,想到了我卻一事無成的事實,對比了我和她的差距,發現了這樣的事實。
  • 從「工廠小妹」到年薪百萬的谷歌員工:為了逆襲,她花光所有運氣
    而卻有這麼一個人,她高考失利後到深圳工廠打工,成為一位「工廠小妹」,但對生活滿懷希望的她,為了改變命運,她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和運氣,最後成為了一位年薪百萬的谷歌員工,在谷歌總部大樓上班,有人說這是一種勵志,但更是一種普通人為改變命運的掙扎。她叫孫玲,是來自湖南婁底農村的女孩。
  • 從流水線女工到年薪80萬,廠妹學霸:想要逆襲,這一點很關鍵
    一名高考失利的女孩子,孫玲,曾一夜爆紅了網絡。她出身貧困,初中輟學後,高中恢復學業跟不上學校的進度,最終在19歲那年高考結束後,成為了一名流水線女工。流水線的工作枯燥到讓孫玲難以忍受,於是孫玲參加了一個夏令營去放鬆心情,結果對學習入了迷,也意識到了學歷的重要性。
  • 從流水線廠妹到年薪百萬的谷歌紐約程序媛,她用十年書寫一個傳奇
    孫玲給了一個很短的版本:她家境不好,家裡不能提供支持。高考分數也不足以讓她走進大學校園。於是她通過成人自考拿到了深圳大學的學位及畢業證,申請到了美國高校的碩士計算機項目,完成課業後,她以這份不走尋常路的留學經歷,坐進了谷歌辦公室上班。
  • 90後湖南農村女孩,曾在深圳工廠打工,卻在美國年薪超70萬元
    高中畢業就去深圳流水線電池工廠打工,第一個月工資只有2300元。奮鬥幾年後,20幾歲的她自學成才,後來去美國頂尖網際網路公司做電腦程式員,年薪超過70萬元人民幣。她通過自己的奮鬥和努力,幾年時間就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也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那麼,她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我們來講講她的傳奇逆襲故事。
  • 為什麼流水線上的女工越來越少了?真相很現實
    小周想到城市看看工作機會,聽父母說去工廠流水線做女工還挺好,所以她有些心動。前幾天正好周末,小周和父母一起上門來找我,想聽聽關於職業的建議。說到流水線女工,曾幾何時是無數農村女孩賴以謀生的職業,她們來到城市工廠上班,一臺流水線機器,就可以養活自己乃至一個家庭。
  • 用十年從流水線女工到年薪82萬,她打臉了想當「網紅」的年輕人
    最近有一篇人物報導很火,一個叫孫玲的女孩,出身農村,家裡條件不好,19歲時和朋友一起,成為深圳工廠流水線上的一名女工。大多類似出身的人,大概就是進廠沒日沒夜地工作,拿著微薄的工資,到年紀就跟另一個人結婚生孩子。但她不是。在採訪中她說:「我出身農村,父母都是農民。高中畢業,我去深圳當了流水線工人,在那裡,我第一次明確了我不想要過這種生活。
  • 《摩登時代》:跨越階層究竟有多難?
    階層一直都存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以查理為代表的流水工人為了微薄的工資在生產流水線上面加班加點地幹活,資本家的工廠老闆則拼圖、看報,還時不時地下達提高生產效率的命令,這讓流水線工人苦不堪言。
  • 高中畢業,從流水線做起,月薪從1千變成7萬,她做對了哪些事?
    最近看到一則報導,講的是一位叫王玲的高中學歷的女孩,19歲離開湖南來到深圳打拼,從一千多的流水線工作做起,逐漸變成了一個坐在紐約谷歌總部辦公年薪12萬美元(約83萬元人民幣)的高級程式設計師。這個故事聽起來真的讓人難以相信。
  • 阿里「犀牛工廠」亮相就火了:廢掉一個人,就讓他無止境地重複
    就如《認知突圍》一書說過的:「如果你在流水線上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那麼哪怕你將時間的利用率調整得再高,我也不會認為你賺到了時間。因為幾十年如一日本來就是一日,不僅沒有賺到時間,而且單純從時間的角度講,你就是在荒廢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