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流水線上的女工越來越少了?真相很現實

2020-12-15 丁路遙知事

農村親戚家的女兒小周今年20歲,中專畢業後幫助父母在老家看小店,但時間久了也覺得這樣的生活沒意思。

小周想到城市看看工作機會,聽父母說去工廠流水線做女工還挺好,所以她有些心動。前幾天正好周末,小周和父母一起上門來找我,想聽聽關於職業的建議。

說到流水線女工,曾幾何時是無數農村女孩賴以謀生的職業,她們來到城市工廠上班,一臺流水線機器,就可以養活自己乃至一個家庭。

這裡的門檻低,即使文化不高,也能在此從零開始奮鬥賺錢。並且從城裡回到農村後,還能給鄉親們帶去各種新鮮趣事,述說別樣的精彩。

然而時光荏苒,到了21世紀以後,流水線女工的身影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

最近,網絡上有一位叫做佔有兵的攝影師,就用他的相機拍攝了20年來流水線兩側年輕女工的工作與生活,還有她們的崗位逐漸被自動化機器替代的過程。

看到那一組組的照片,確實挺令人感到心酸。

在傳統工業的時代,女工們依靠操作機械設備來創造價值,她們要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人生的芳華。

比如我的母親年輕時也曾是流水線眾多女工中的一員,在我還讀初中的時候,就常常去母親的工廠吃飯。

90年代的中國,工廠隆隆的機器聲就是經濟快速發展的象徵。

然而20多年過去,傳統的機器設備逐漸被智能化的設備所替代,同一臺機器即使仍然需要工人去操作,所需人員的數量也會減少許多。

同時網際網路給女性帶來了更多的就業選擇,湧現出網絡主播、微商等新興職業。這些職業的門檻同樣也不高,不需要學歷的硬槓槓,正好適合謀求轉型的女工們。

綜合以上因素,流水線的女工們似乎慢慢被「淘汰」了。

當我把這段歷史說給小周聽,她愣了半天,說自己常年在農村,即使有看手機新聞,也沒有想到流水線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是的,這就是時代變遷的可怕之處。

有時候我們身處職場的那個位置,卻沒有意識到危機已經來到我們的面前。

首先,時代不會淘汰任何人。

每個時代都有這個時代的英雄,比如網際網路成就了馬雲、馬化騰這樣的首富。除非有一天機器人完全替代了人類,否則人依然是絕大部分工作的主導者。

但為何有人能夠勇立潮頭,而有人卻被浪頭拍走呢?我想答案很簡單,就是適者生存。

你能夠在變化的環境中調整自己,找到生存之道,那就是成功。

時代真的不會淘汰任何人,淘汰我們的也許只是我們自己而已。

其次,沒有穩定的平臺只有穩定的能力。

過去的許多製造工廠,一臺流水線就可以讓女工們生存一輩子,幹到退休。但如今的製造工廠,今年和明年的設備就完全不同,你若不懂得操作甚至轉型做其他崗位,也許這裡就沒有你的立足之地。

實際上流水線女工也好,還是電腦前的程式設計師,我們都需要明白要尋求穩定的平臺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在不斷變化中唯一穩定的就是你的能力。

包括你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等等。這些可以遷移的能力才是自己安家立命的根本。

最後,選擇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帶著發展的思維。

關於小周的困惑,我問了她兩個問題:

第一、你若干流水線工作,五年後,是否會被機器人給替代?

第二、你若干流水線工作,五年後,這份工作是否可以被外包出去?

假如選擇職業沒有發展的思維,不做自己能力與職業要求的動態匹配,這種焦慮感恐怕會越來越重。

聽完上述的意見,小周有了很多啟發。也許她依然可以去幹流水線的女工,但是我相信她不會把自己的職業生涯命運賭在那臺設備上。

#慢慢被時代淘汰的流水線年輕女工#

相關焦點

  • 打造「英語趣配音」,流水線女工變身勵志女王
    85後女孩譚美紅是廣東省中山市一家玩具廠的流水線女工,但她借著有一天能用英語進行全球旅行的夢,在車間苦練英語,並因此走上創業路
  • 東莞裕元,流水線上的青春與愛情
    當時,我並不明白為什麼我遇到的幾乎全是這個年齡段的打工者,很多年以後,我才知道,東莞當時招聘的標準,幾乎是統一的,好一點的工廠,只招女工,年齡也限制在17-25歲。當然,如果有廠裡有熟人推薦,或者花錢找門路,則另當別論。在農村勞動力蜂擁而至的珠三角地區,一些腦子靈活,又有關係的人,把介紹別人進廠,當成了正經的職業,甚至比在廠裡上班還獲利更多。這種情況,在東莞、廣州、深圳等城市,都不鮮見。
  • 從深圳郊區工廠到谷歌程式設計師,流水線女工孫玲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從流水線女工到谷歌程式設計師,孫玲的故事被簡化為女工逆襲的雞湯敘事。但在孫玲真實的境遇裡,有驚險,有層層躍升中不斷被選中的偶然,還有她愣頭青般的執著和勉強。只是勉強之後,還是要面對階層打下的烙印。她與命運纏鬥許久,仍在故事的中途。
  • 工廠「一女難求」,女工都去哪了?答案很現實!
    舉報   文:西城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湧現出了很多工廠,很多青年男女,背井離鄉,在工廠的流水線上
  • 看莆田永豐鞋廠殘疾女工,從流水線雜工逆襲成為品...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莆田市永豐鞋廠的殘疾女工瞿文英,通過勤奮努力從普通員工成長為車間經理的故事。 自強努力 殘疾女工升任品管經理 瞿文英: 我來自湖南,從2011年就在這裡做,有八九年了,現在在廠裡做品質管理,算是一個小小的幹部。
  • 為什麼工廠倒閉的越來越多,而外出打工的卻越來越少?原因很現實
    為什麼工廠倒閉的越來越多,而外出打工的卻越來越少?原因很現實這些年,相信很多實體行業的老闆都已經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主要是回著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去網上買東西。原本靠信息差賺錢的公司,基本上就玩不下去了。
  • 從流水線女工到年薪80萬,廠妹學霸:想要逆襲,這一點很關鍵
    她出身貧困,初中輟學後,高中恢復學業跟不上學校的進度,最終在19歲那年高考結束後,成為了一名流水線女工。流水線的工作枯燥到讓孫玲難以忍受,於是孫玲參加了一個夏令營去放鬆心情,結果對學習入了迷,也意識到了學歷的重要性。之後孫玲報考了專升本,然後開始了人生的逆襲,從這以後孫玲一步步走出了國門,經歷了漫長的輟學、工作、重新上學、出國留學後。
  • 笨小孩楊超越,從流水線女工到擁有千萬粉絲,她是如何逆襲的?
    很多人忍不住會問,一個初中輟學在流水線上工作的農村女孩,今天是怎麼來到這裡的?假如說她漂亮肯定是不夠的。從出道至今,楊已經超越了身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獲得了一千多萬粉絲的支持,這其實和她的「傻」有關。出生於1998年的楊超越了出生在鹽城, 江蘇的一個農村家庭。
  • 從深圳流水線女工到年薪80萬紐約工程師:用10年改命,卻1天失業
    去年,一篇題為《出身湖南山村,我用10年,從深圳流水線走到紐約谷歌辦公室》的文章,全網刷屏。時間回到一年之前,當文章的主人公孫玲拿著82萬人民幣的年薪,坐在紐約的谷歌大樓裡,回想十年之前的自己,還只是深圳一家工廠裡的流水線女工時,或許也曾生出恍如隔世之感。只是造化弄人。
  • 用十年從流水線女工到年薪82萬,她打臉了想當「網紅」的年輕人
    最近有一篇人物報導很火,一個叫孫玲的女孩,出身農村,家裡條件不好,19歲時和朋友一起,成為深圳工廠流水線上的一名女工。我們中很多人,起點也不高,也想變成某種意義上的成功者,但對那些光鮮明亮的人生解法卻總是不得要領:為什麼別人年紀輕輕就名利皆收,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 媒體:東莞工人「一夫多妻」很普遍女工爭養男友
    2008年一年內,李兵在東莞長安上沙科技園同時和三個女工交往並發生關係,一個同居,一個戀愛,一個情人。「她們互相都知道的。」李兵稱自己對三個女孩都十分坦誠。最初李兵只有一個固定的女朋友,是名「90後」女工。交往四個月後,在2008年春節前的廠區舞會上,李兵結識了在科技園某電子廠工作的第二個女朋友,不久同居。「第三個女孩也是在附近打工,見她總是悶悶不樂的,我就去和她聊聊天,誰料她提出要和我交往。
  • 《一個也不能少》為什麼城市人變得越來越冷淡,越現實
    然而在人性方面我們也不得不考慮一下:為什麼城市人變得越來越冷淡,越現實,越勢力,而「鄉下人」越顯得淳樸老實,難道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不,不是的,這是應為在社會範圍內還沒形成一個正確、良好的風氣,因為一旦有人做好事我們就會將他看作異類,是他難以自容所以我們應當大力弘揚這種正氣,打破消極思想「一統天下」的局面!
  • 為什麼現如今愛吃肯德基麥當勞的人越來越少了?一位網友說出真相
    為什麼現如今愛吃肯德基麥當勞的人越來越少了?一位網友說出了真相,相信大多數奶爸寶媽都會遇見這麼一個問題,就是帶小孩子去到外面散步的時候,小孩子就會吵著想要去到肯德基或者麥當勞裡面吃美食,如果沒有去的話,小孩子就會賴在地上哭,最後沒辦法,只能選擇妥協。
  • 教一位在工廠流水線上的女工學習英語,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學英文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苦惱和痛苦的事情,為什麼是這樣呢?主要的原因在哪裡呢?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學習方法?老師和教材是不是都是最棒的?聽完以後你一定會覺得你的條件比她好得多,那為什麼不可以比她學得更好呢?
  • 為什麼去KTV的人越來越少了?KTV公主說出真相,很現實
    太累了。大城市生活節奏快,人們總是奔波於上班路上和下班路上。
  • 為什麼考上985、211的農村孩子越來越少了?原因真的很現實
    記得幾年前的一個暑假,去鄰近的縣城遊玩,途經一個鄉鎮,看到許多人家的家門口掛著橫幅,在那龐大的充氣球上寫著恭喜某某某考上北大、清華等一些名校的祝賀詞,那種喜慶開心的氣氛,至今回想起來都讓人心生歡喜。可是,近兩年來,在許多縣城鄉鎮裡,能夠考上985、211名校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
  • iPhone流水線上的青春
    在昌碩,「傻瓜崗位」很多,工人錄用條件非常簡單:沒有犯罪記錄、沒有文身,認得26個英文字母即可——這是流水線上的動作標誌。  昌碩科技公司位於浦東新區康橋鎮秀沿路3668號,工人們習慣稱呼廠子為「3668」。
  • 誰來幫達富女工提起被解開的褲腰帶?
    身為世界500強的廣達集團下屬達富電腦(常熟)有限公司對待員工極其苛刻,進廠時要將手機等電子產品交給保衛處保管,下班時居然還要工人在眾目睽睽下解開褲腰帶接受安檢,讓女工備感羞辱。有的女工不堪侮辱辭職。「我提的不是褲腰帶,是尊嚴」更是成為又一網絡流行語(南方日報12月23日報導)。
  • 那些在服裝廠的女工們
    胖子是流水線上唯一的可以自由行走的人。紅衫配綠寬鬆褲,像車間裡的一面彩旗,青翠欲滴,走一步飄一路,讓沉悶得只有噪音的車間多了幾份靚麗。每天聽她很有肉感的嘟嚕聲響起,這一天的時間過得飛快。胖子天天提前來上班,用繫著布條的大塑料筐從裁剪車間領取配好的料,按各人的工序發放配料,她把燙好的輔料一一標上大小號碼,按順序送到車工的座位上,做好的工序由她負責傳遞。
  • 關注女工權益 注重女工健康 重視女工成長
    公司各級女職工組織從建設和諧礦區出發,從維護女職工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利用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這一重要機制和手段,有針對性地開展女工教育和女工維權工作,切實幫助女職工解決在勞動、安全衛生、身體健康等方面遇到的突出問題,使維權工作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