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親戚家的女兒小周今年20歲,中專畢業後幫助父母在老家看小店,但時間久了也覺得這樣的生活沒意思。
小周想到城市看看工作機會,聽父母說去工廠流水線做女工還挺好,所以她有些心動。前幾天正好周末,小周和父母一起上門來找我,想聽聽關於職業的建議。
說到流水線女工,曾幾何時是無數農村女孩賴以謀生的職業,她們來到城市工廠上班,一臺流水線機器,就可以養活自己乃至一個家庭。
這裡的門檻低,即使文化不高,也能在此從零開始奮鬥賺錢。並且從城裡回到農村後,還能給鄉親們帶去各種新鮮趣事,述說別樣的精彩。
然而時光荏苒,到了21世紀以後,流水線女工的身影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
最近,網絡上有一位叫做佔有兵的攝影師,就用他的相機拍攝了20年來流水線兩側年輕女工的工作與生活,還有她們的崗位逐漸被自動化機器替代的過程。
看到那一組組的照片,確實挺令人感到心酸。
在傳統工業的時代,女工們依靠操作機械設備來創造價值,她們要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人生的芳華。
比如我的母親年輕時也曾是流水線眾多女工中的一員,在我還讀初中的時候,就常常去母親的工廠吃飯。
90年代的中國,工廠隆隆的機器聲就是經濟快速發展的象徵。
然而20多年過去,傳統的機器設備逐漸被智能化的設備所替代,同一臺機器即使仍然需要工人去操作,所需人員的數量也會減少許多。
同時網際網路給女性帶來了更多的就業選擇,湧現出網絡主播、微商等新興職業。這些職業的門檻同樣也不高,不需要學歷的硬槓槓,正好適合謀求轉型的女工們。
綜合以上因素,流水線的女工們似乎慢慢被「淘汰」了。
當我把這段歷史說給小周聽,她愣了半天,說自己常年在農村,即使有看手機新聞,也沒有想到流水線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是的,這就是時代變遷的可怕之處。
有時候我們身處職場的那個位置,卻沒有意識到危機已經來到我們的面前。
首先,時代不會淘汰任何人。
每個時代都有這個時代的英雄,比如網際網路成就了馬雲、馬化騰這樣的首富。除非有一天機器人完全替代了人類,否則人依然是絕大部分工作的主導者。
但為何有人能夠勇立潮頭,而有人卻被浪頭拍走呢?我想答案很簡單,就是適者生存。
你能夠在變化的環境中調整自己,找到生存之道,那就是成功。
時代真的不會淘汰任何人,淘汰我們的也許只是我們自己而已。
其次,沒有穩定的平臺只有穩定的能力。
過去的許多製造工廠,一臺流水線就可以讓女工們生存一輩子,幹到退休。但如今的製造工廠,今年和明年的設備就完全不同,你若不懂得操作甚至轉型做其他崗位,也許這裡就沒有你的立足之地。
實際上流水線女工也好,還是電腦前的程式設計師,我們都需要明白要尋求穩定的平臺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在不斷變化中唯一穩定的就是你的能力。
包括你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等等。這些可以遷移的能力才是自己安家立命的根本。
最後,選擇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帶著發展的思維。
關於小周的困惑,我問了她兩個問題:
第一、你若干流水線工作,五年後,是否會被機器人給替代?
第二、你若干流水線工作,五年後,這份工作是否可以被外包出去?
假如選擇職業沒有發展的思維,不做自己能力與職業要求的動態匹配,這種焦慮感恐怕會越來越重。
聽完上述的意見,小周有了很多啟發。也許她依然可以去幹流水線的女工,但是我相信她不會把自己的職業生涯命運賭在那臺設備上。
#慢慢被時代淘汰的流水線年輕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