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服裝廠的女工們

2020-12-15 澎湃新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錢兆南

藍蓮花服裝廠門前的幾塊地,長著扁豆、絲瓜、南瓜、大椒、蕎麥、茄子,逢什麼時節開什麼花結什麼果,井然有序。花果間長了些草:狗尾巴草、車前子、野馬蘭、喇叭花。最盈人眼球的是一叢開得水靈的菊花,那種荒無人煙的地方都能生根的野菊科,鵝黃色,花期長,耐寒,不施肥,見點風淋點雨照樣長得虎頭虎腦,沒進廠門就能聞見菊香。菜地主人說,它們不是人工栽培出來的,從有這塊地開始,野菊就長在這裡。田邊的矮牆上爬滿了絲瓜藤和扁豆藤,喇叭花的藤也跟著蹭到它們中間。紫的扁豆花小巧玲瓏,黃色的絲瓜花和紫喇叭花糾結一體,花開得像人說話的嘴巴,嘴對嘴總想嘮叨點什麼,直到有一天颳了一陣龍捲風,下了一場暴雨,絲瓜花和喇叭花被龍捲風的爪子捋了一地,她們花容失色,抖抖擻擻敞開了心扉。

絲瓜花對喇叭花說:我還沒來得及掛果,滿身的花就在風中夭折了。

喇叭花對絲瓜花道:我這一生有花無果實,滿肚子的心思沒機會說半句話,落得名字叫喇叭,痴活一場。

藍蓮花服裝的女工們每天從野菊花、狗尾巴花、絲瓜花、喇叭花們面前路過,看花的表情柔情千種。喇叭花還有一個名字叫牽牛花,鄉裡的女人們從來不叫她牽牛,她們的牛郞大都飄洋過海打工去了。每年,無論是外國的情人節還是中國的七夕節,見一次非得坐飛機越天塹,過銀河,再說出國打工本是為了掙錢,沒有人願意把這血汗錢白送給航空公司。

藍蓮花服裝廠的女工中有幾個老面孔,她們是藍蓮花的元老,是廠長放在心尖子上的花骨朵,工價最高的工序非她們莫屬。對於新來的女工,連做她們腳邊的狗尾巴草都配不上。花骨朵自然只拿餘光瞧狗尾巴草,走路的時候胸是挺挺的,腰是直筆筆的。新來的人背地裡說她們眼睛長到額頭上面了,牛還有老了不中用的時候,何況是人呢?有本事能在這世上打萬年樁?瞧她們的眼睛只朝上看,不朝下看,除了廠長,她們成為統領車間四大班組的老佛爺,她們習慣對女工們說一不二,反正有理沒理,先入為主,大師派頭端得老高。

胖子

做整燙工序的女工是個胖子,沒人叫她名字,直呼胖子。胖子是小組的風向標與聯絡員,每一道從裁剪車間領過來的工序經她的手傳遞。

胖子的腰圍和褲長尺寸相同,就是那種正方體形,她如果不胖的話個子倒不算矮。胖子,短髮,團臉,口大,鼻子攤在臉上,一百七十斤還朝外,喜歡穿大紅大綠的衣裳。胖子說中午吃食堂的菜如耕牛嚼沒油水的穰草,天天吃這寡婦菜胃糙得發慌,晚上回家能甩開吃大半碗冰糖紅燒肉。大家勸她晚上少吃點,越吃越胖會得三高。胖子說,不吃飽喝足了,實在對不住這身好不容易養出來的膘,少吃一口整夜也難睡得著。

胖子的女兒和胖子站一起,咋一看就是從一個模子倒出來的,飲食習慣也相同,小胖子一天碗中見不著肉,小臉能拉三尺長,看到蔬菜臉就發綠。中午在學校吃食堂,油水差些,只能晚上回來補足。娘倆晚上一起喝湯吃紅燒肉,滿面紅光能滴出血來。

胖子是流水線上唯一的可以自由行走的人。紅衫配綠寬鬆褲,像車間裡的一面彩旗,青翠欲滴,走一步飄一路,讓沉悶得只有噪音的車間多了幾份靚麗。每天聽她很有肉感的嘟嚕聲響起,這一天的時間過得飛快。胖子天天提前來上班,用繫著布條的大塑料筐從裁剪車間領取配好的料,按各人的工序發放配料,她把燙好的輔料一一標上大小號碼,按順序送到車工的座位上,做好的工序由她負責傳遞。坐在機頭上的女工除了上廁所外,屁股通常是釘在板凳上不能動彈,東奔西走是絕對不可以,手中慢一拍下一道工序就得停工待料,整條流水線就會騷動起來,所以各工序與工序之間必須嚴絲合縫,絕不允許某個人在某個環節上脫節。

胖子像車間的風信子花,走來走去把各種工件送到應該送到的地方,像喇叭一樣把話帶到要到的地方,大家有什麼事需要協調時,親暱地叫她胖特派員。大家納悶,胖子這麼從早跑到晚,嘴不停,手不住,腳不停,像架被風吹著轉的大風車那樣辛苦,可怎麼就瘦不下去呢?真邪門。胖子有段時間家中有事沒來上班,大家有意無意中還是把胖子掛在嘴把兒上。

西施

坐在我前面的西施姑娘,是六歲孩子的媽,楊柳腰,瓜子臉,丹鳳眼。膚如凝脂,指若筍尖,唇不著色看上去仍然似豔紅帶露的玫瑰,一把墨漆的長髮披著跟著機器的頻率在滾圓的肩上遊走。西施跟人說話時笑容不在臉上,卻是在眉眼裡躍著動,那說話的腔調讓脾性再烈的人在她面前,心也會跟著發軟,骨頭起酥。

她每天除了在服裝廠上十二小時班,下班到家油瓶倒了也不扶一把,兒子承包給兩位老人連教帶養。西施的老公勞務輸出去了日本,合同籤了六年。廠裡人都說她生不逢時投錯了胎,要是學習成績好點考個什麼戲劇學院,指不定就是戲臺上唱青衣的名角,進服裝廠糟蹋了這張芙蓉花的臉蛋和水蛇腰的細身段。

西施每天用不鏽鋼的食盒帶點葷菜,幾塊燒得紅通通的精瘦肉,兩小段魚肉,或是幾隻環著身子臥在盒底的雞尾蝦,天天翻花樣帶菜。西施是老鼠嘴,零食不斷,吃正餐時只是貓的食量,象徵性嘗幾口,她常把吃不掉的菜夾點分給和她要好的女工。每天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西施從布包裡摸幾塊蘇打餅乾先分給組長,組長再傳遞給前後左右的人嘗點。有時候也帶些煮熟的鹽水帶殼花生、豆角來分食,雖說到嘴不到肚的,塞在牙縫裡也是香香的,大家算是和她一塊兒分享了下午點心,心不自覺地與她拉近了幾分。

西施每次做的工序都是第一道,有些新來的人很是不服氣,不間斷在別人面前嘀咕她。聽話的人心裡明鏡似的,也就讓這些說廢話的人還是老實點,說到底,螞蟻腿和象腿拼,總不在一個檔次上。別說車間裡幾個男性偏袒著西施,就是女工都對她也呵護有加,生怕怠慢了西施姑娘,再也聽不到她那一腔能讓骨頭酥軟的漫柔之聲,看不到那眉眼間溢出來的甜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問朝代。

做西施上道工序的人得摸著石頭過河,只要她哪天情緒不穩定,返工率就高得嚇人,急得汗毛能倒立。那個戴眼鏡矮墩墩的副廠長有事沒事總愛站在西施的機頭前,東搭葫蘆西一瓢沒淡沒鹹說上兩句,都是與產品無關的話題。西施眼皮也不抬一下,高興答他兩句,不高興就抿起紅紅的唇低眉做自己的活,把副廠長晾在一邊發痴。副廠長並不覺得自討沒趣,刨根問底西施的老公到底什麼時候從日本打工結束,一定掙了不少錢之類的話,西施把頭埋在工作檯面上,腳底下加大電機馬力,機器的轟隆聲把副廠長的話蓋住,她裝著什麼也沒聽見。副廠長的話跟著機器的轟隆聲飛得遠遠的,壓根他就沒說過一樣。只要副廠長在她機旁邊站得多了,返工的事永遠是別人的,從來與西施無關。

富婆

坐在我右邊的紅,在日本三年,回國一年不到,習慣了日本人清淡的飲食,連說話也是不鹹不淡,綿軟。如果不是因為長女面臨高考,她說寧願呆在日本的服裝廠做上三五年,可以給還在讀初中的兒子在縣城買套七八十萬的商品房。廠裡名字叫紅兒花兒梅兒芳兒的一大把,一個人喊一聲紅,幾個紅會齊聲答應。紅在國外掙了一筆,算得上是有錢人,大家為了把幾個紅區分出來,省了紅的名字,直接喊她富婆。

富婆的老公在徐州打工十幾年,不到過年是不會回來。長女從高二起不再住學生宿舍,富婆在學校租下十六平米的陪讀房,不得已把兒子和公婆丟在幾十裡外的村裡,公婆年事已高,種七八畝田,養三季蠶,餵幾欄豬,早晚接送孫子幾個來回。大忙的時候,富婆跟組長說一聲,回去忙田園事業,天黑從田裡收工,摸黑騎電瓶車趕往小鎮陪女兒,星星還在天上起床給孩子備好早、中兩頓飯,在服裝廠累了一天,下班後摸黑趕到村裡下地。大忙還沒結束,富婆突突的往下瘦,頭髮如風乾的稻草,臉上的褶子橫豎分不清,一根繞著一根。富婆說農忙季節裡自己跟搶劫犯似的,長在自家田裡的糧食都不能算自家的,收進家門才算是自已家的糧食。這季節動作稍慢一拍,運氣不好碰上颳風下雨天,幾個月的辛苦得被老天沒收。富婆說全身的筋骨都聽到響,累得連張嘴喝粥的勁都沒有。

富婆說在日本的服裝廠除了語言不通和想家外,八小時外的工作量按小時算加班費,日子倒也安逸。富婆出國前參加簡單的日語口語培訓,到了日本真正能用上的也不多,在日本三年,工作環境比國內的家庭作坊規範得多,收入比在國內翻了幾個跟頭。和富婆同去的許多人有些出國多次,輕車熟路,不惜把幾萬元的銀子砸進勞務公司的黑包裡,也願意趁著年富力強去掙足給孩子讀大學和成家買房子的銀子。在國內苦十年,不抵在國外呆三年。富婆說等孩子考上大學,自己也老眼昏花看不見穿針引線,不指望出國掙大錢,只能在國內的服裝廠混著。富婆出國前的考試題目是做西裝口袋,她的悟性很高,考試對她來說小菜一碟。

在國外做了幾年的口袋,富婆堪稱口袋大師。到藍蓮花服裝廠幾個月還沒輪不上她做口袋,自然和我一樣做第八道工序。雖心有不甘,為了孩子們也認了,總比歇在家吃閒飯強。我說每天身上疼得像坐老虎凳,連騎車都打瞌睡,有次差點衝到河裡去了。富就勸我不要走,牙齒咬咬緊,再瞌睡忍忍就過去了,閒在家裡一個子掙不到,還得花錢,幾個月的日子熬一天是兩個半天。

飄過洋的富婆做起活來果真不同凡響。平時表面上波瀾不驚,只是一啟動機器,身子穩穩端坐機器面前,熟稔的指法捏緊布面,單腳在踏板上稍稍那麼一點:那一腳下去,暗含殺氣,冷風四溢,好似馬揚蹄,刀出鞘,布塵飄飛,手腕連轉,蘭花指翹起,一連串的動作眨眼間一氣呵成,八面暗暗生風,卻是不露聲色。再看那些針腳:整齊劃一如快刀切嫩豆腐,不留半點毛邊,綿中帶剛,剛中見柔。好似:抽刀斷水水無痕,每個針腳不留半點兒的瑕疵。

大家看她的活做得如此乾淨利落,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職業殺手」,骨子裡暗自嘆服,嘴上卻說:「富婆啊,看你做點事殺得來似的,掙那麼多銀子壓斷了腰不划算,慢慢做等等大家能死啊?你這架勢,還給別人活路麼?照這樣下去,不是要連打個噴嚏,飛出來的口水都要富得往下滴油水呢。」

富婆莞爾一笑:「哪個叫你們沒事在人前人後嚼舌頭根子,做點芝麻大的事也像螞蟻爬路似的,芝麻丟了一地的,西瓜也抱不住,十個指頭害得連在一起,還好意思說人呢,有種的來跟我比噻。」

一群人噤了聲,表面看上去蠻文靜的富婆畢竟在日本混過,早百鍊成鋼,發起狠來,嘴上功夫和手上的功夫不得了,絕非等閒之輩,於是埋頭把十個指頭掰開到最大限度各自忙活。

中秋節臨近,富婆的兒子感冒發高燒打電話讓媽家去一趟,富婆坐在機器上,一隻手捏著布料,一隻手接聽兒子電話,說著說著眼圈就紅了。富婆還是沒能回家,她老是請假,影響到全組甚至全廠的生產進度,組長跟她說話時開始冒火藥味。富婆起早摸黑受足寒氣,加上經年勞累,胳膊肘兒有天突然疼得抬不起來,到鎮上醫院打了地塞米松針,暫時見好。新的工序一周後重新分配,聽組長說這批產品是出口美國的,口袋這道工序準備分給富婆完成。大家滿心期待重見「職業殺手」的昔日雄風,可惜她的胳膊肘在這節骨眼上疼得抽風,端飯碗都困難。鎮上的醫生讓她回家休息,或到城裡的大醫院去拍片子確診治療。

富婆沒遵醫囑去確診,暫時用紗布條把胳膊吊在頸項上緩解疼痛,離開藍蓮花服裝廠,回出租屋用一隻手給女兒洗衣做飯,讓她不能忍受的事情:沒那個膽單手騎電瓶車回村裡下田。她一走,第八道工序又少了一個主力軍,我和另外一個同事做第八道工序,除了兩手,把兩隻腳用上也趕不出來。組長果斷讓坐在我後面的細丫頭接替富婆的工序。

細丫頭

細丫頭胳膊腿細如麻杆,身子直立時不在一條線上,「O」型腿,兩腿中間放得下一隻籃球,走路的樣子似跛非跛,怎麼看都像剛滿周歲蹣跚學步的孩子,跌跌撞撞。機器和裝半成品的籮筐放得橫七豎八的,好腿的人都容易被拌了跟頭,每次看到細丫頭從面前無聲走過,心拎到嗓子眼。細丫低頭一路蛇行,從來沒拌倒過。

細丫頭的五官生得一馬平川,耷拉著眼皮,總覺得她從沒睡醒過,一把黑芝麻毫不客氣跑到她的臉上,密密麻麻灑在她狹條狀的平臉上,自來黃的頭髮像一把亂稻草,用髮夾隨便卡在腦勺後,同事們說像個麻雀窩。細丫頭難得與同事們說話,問她一句答不上半句,時間長了,車間的人差不多忘記了細丫頭的存在。中午等大家都去了食堂,細丫頭才起身,受了驚嚇似的,邁開麻杆細腿跑得飛快,影子一樣飄出車間。細丫頭回家一吃過飯,刻把鐘的功夫又飄進車間,坐到自己的機頭上忙別人扔下的雜活。

細丫頭到服裝廠有半年時間,一點基本功都沒有,組長心情不佳時三天兩頭拿她殺氣:「細丫頭,再學不會我要請你走人了,看你做點事,跟狗啃的一樣」。細丫頭挨訓的時候,從來沒有人幫她說半句好話,看都不會看她一眼。也不能怪組長發火,細丫頭在服裝廠半年的功夫還不能把一條線縫加工成直線,她只能用廢布頭反覆練習,或者是有人返工的時候,讓她幫忙拆線縫。

發工資的時候,每次發工資組工喊細丫頭籤字。一直到我離開車間,也不知道她真名。那天發工資,細丫頭兩個月拿了一千二,一聲不吭地耷拉著單眼皮領了錢,回到座位上釘暗鈕。釘暗鈕需要手勁,細丫頭摁久了,手疼得發麻,後來把手捏成拳頭下死勁拍,「嘣嘣」的聲音像跟誰有仇似的,兩手拍得紅通通,捧著手用嘴巴吹氣護疼。細丫頭實在架不住疼,最後用不鏽鋼的飯盆底去敲那些暗鈕扣。車間本來就吵得不行,細丫頭的飯盆叮叮咚咚的敲擊聲,讓組長實在忍無可忍,加之下面的工序接不上趟,眼看就要停工待料,組長高八度冷冷的聲音再次揚起,黑著一張虎臉站到細丫頭面前,雙手叉腰對她一通亂吼。大家看見細丫頭額頭上的汗珠子滾動,臉上的芝麻點雀斑不住地閃動。

雖然是第八道,細丫頭仍然很高興,終於可以和我們平底平座做正規工序。細丫頭卯足了勁把身體貼緊縫紉機,腰比平時更直,忙一上午總算能把幾十件衣服的直縫加工成直線。眼睛笑成一條細縫,比她加工的直線還要好看幾倍。只是她不知道的是:她做的幾十件中由於機器的面線與底線調不均勻出現麻點,線頭一拉布縫就全散開,有一半是我給她悄悄返工。

組長恨鐵不成鋼,又把細丫頭從第八道工序下撤下來,讓做第一道工序的小紅抽空搭把手。

小紅

小紅比西施的技藝更勝一籌。

小紅十八歲進服裝廠,二十出頭成婚,懷頭胎時累傷動了胎氣,孩子生下來時全身青紫,怎麼拍屁股也沒聲音,歿了,躺在醫院輸了好幾百毫升的血。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小紅已三十二,七個月早產,兒子生下來四十八公分,四斤重,哭起來如貓叫。小紅又一次大出血,險些走上奈河橋,兩次鬼門關轉圈,勉強撿回一條命,元氣大傷,體弱多病。

小紅做活穩、準、細,她對難度大的工序耐心極強,無論走到哪個服裝廠,總是做頭道工序。

聽人說桃符代表吉祥,她給兒子腦瓜上留個仙桃髮型,腦後留幾撮長發扎個小辮。奶奶天天牽著小桃子來車間看媽媽,小紅放下手裡的活摟桃兒入懷,蜻蜓點水般親幾口,把桃兒往奶奶手裡扔,嘴上喊著桃乖乖肉長,乖乖肉短,眼睛也不敢多望乖乖。桃兒歡喜在車間裡跟人躲貓貓,竄過來爬過去,一不留神把頭撞在機器角上,哭聲炸彈一樣炸得小紅的心尖疼一陣,麻一陣。桃兒哭著喊媽媽的聲音在車間裡的拉起長長的警報,機頭上的女人們再也坐不住,不問老的少的齊聲應「哎」,搶著把乖乖攬進自己的懷裡哄他,佯裝著敲打撞疼乖乖的機器尖角,算是給乖乖出了氣,平息了他的哭。桃兒很快忘了疼,屁股一撅又鑽進電動縫紉機肚子下面玩起來,玩著玩著忘記了小便,嘴裡喊著要小便,褲襠裡已溼了一大片,小紅抱起桃兒回家換褲子,順便把他騙在家中和奶奶一起,又假裝去出給他買好吃的,接著一陣風回車間上機。

每天流水線上的工序跟閻王殿前的白無常一個德性——件件都是催女工們命的鬼。呆在服裝廠十幾年的小紅,二十五六歲時腰椎就出了毛病,半夜疼得爬起來在床沿邊轉圈圈,深更半夜在家嚎嗓子,腰對著牆猛撞,拍桌子打板凳「嘣嘣」的聲音吵了鄰居們的覺,左鄰右舍以為小夫妻打架,第二天個個把頭伸到她家門口望呆。

小紅做的CT報告上:腰間椎盆第四、第五堆突出,骨質增生壓迫下肢神經,椎骨退行性病變。她的腰末老先衰,辜負了一張青春的臉。小紅屬於那種特本分的人,沒做過別的行當,只會做流水線的活。當營業員要靠耍嘴碼子,飯店服務員經常上夜班,畢竟孩子還小。

小紅有一次因為身體太虛弱突發眩暈症倒在車間,家人背她回去。小紅回家歇了幾天感覺無所事事,手一天不摸縫紉機,心就不定神。沒歇幾天又來上班。正趕上車間主任剛開過會,換男式羽絨服的新品種,全套工序總工價二十八元。這次量大,工序相對複雜繁瑣,車間主任拉掉電的總閘門,百臺電動縫紉機失聲,以一線車間為會場,緊急集合,老闆親自參加,主任把這次新產品工序之間的銜接講了足足兩小時,任務重新分配到各班組,強調這次出口美國的產品不允許有任何差錯,不允許帶小孩子進車間,不允許女工們像平時一樣東家貓西家鴨子的閒拉家常,保質保量確保提前完成各項生產任務。

青蓮

坐在我左邊的青蓮,和西施同年同月不同日生,剛過三十歲。

青蓮的手藝屬於精雕細刻,她做活用的是繡花功夫,別人看一眼就認識,返工的事從來沒有青蓮份。清清爽爽的青蓮不允許有一根線頭露在外邊,她的手藝更適合於做精品。

她兒子和西施的兒子同歲,都上幼兒園大班。收工的時候兩個人肩挨肩談淘氣的兒子和公婆家的長長短短,談到興處笑得格格的。青蓮是家中獨女,母親生她的那年,門前養魚的池塘開滿荷花,不懂詩的爸給女兒取了個蠻有詩情畫意的名字——青蓮。爸媽捨不得清秀端莊的青蓮嫁得太遠,與鄰村的一戶人家做了親家。兩家相隔的路程燃一炷香的功夫就到。

青蓮婆家在杭窯,去年開始推行萬頃良田,方圓好幾十公裡的村莊夷為平地。青蓮家原來辦個養雞場,公婆在家忙雞場和七畝地,她接送孩子後去服裝廠,一個月也能掙三四千。丈夫除了幫父母種田和養雞,隔幾天就租車把雞蛋運到上海菜市場,雖說辛苦,每個月都有進帳。拆遷後沒地方養雞,青蓮一家搬到與杭窯村一河之隔的蝦灣村,二老在拙龍橋口擺攤賣菜,丈夫跟村裡人去上海做裝修。

剛開始青蓮丈夫在外面掙的銀子按時打到家裡,抽空常回家看看她和兒子。沒隔多久回村的次數越來越少,手機打不通的時間越來越多。青蓮想:為了她和兒子,他一定很忙很累,不聯繫還省了手機費,心裡念著對方就好。

進了臘月,村裡在外打工的人陸續到家,兒子天天站在路口眼巴巴等爸爸回家。青蓮看到兒子刻刻把爸爸掛在嘴邊,心直發酸。把兒子送到娘家,青蓮買了張票去上海。青蓮從小在村莊長大,難得到縣城買個東西,東西南北分不清。上海人擠人,人碰人,比青蓮想像中的大得多,青蓮沒能幫兒子把爸爸帶回家。幾天功夫瘦了一圈,抱著兒子躲在房間,呆呆的跟掉了魂似的,別人問什麼她都不吱聲。

有些日子同事們突然發現青蓮反常,不再和西施談丈夫家的長長短短,西施一提到兒子,青蓮眼圈頓時發紅,藉故要去上廁所。好好做活的時候,只要一聽別人談家長裡短的事,青蓮止不住滴眼淚,斷了線似的,打溼面前的布,做的活返工率破天荒多起來。組長知道她心裡有事,也不責怪她,把返工的半成品堆到她面前,細聲吩咐,憐惜地望青蓮幾眼。中午休息的時候,青蓮不和任何人說話,趴在機頭上,肩膀一聳一聳抖動。上班的時候,我們常看見她眼睛紅得像桃子,分明一分鐘沒睡著,趴了多久哭了多久。大家以為青蓮和公婆不和,就勸她:舌頭和牙齒還有打架的時候,更別說同在屋簷下。大家私下談:快過年了,她丈夫就要結帳回家,自會幫她順這口氣。

我們知道青蓮深夜投河的消息時已過一周。我們這個組的女工丟下手中的活計,由西施帶路,沿著一條長長的油菜田去青蓮婆家。

青蓮,永遠住進黑色的金屬相框裡。玻璃鏡框裡的青蓮對每個來看她的人笑著。我們都有一種錯覺,青蓮兩個深深的酒窩分明在相框裡動。她平靜地躺在狹長的水晶棺中,又像個薄薄的紙人兒,蓮花的經幡在靈堂前飄,冥紙灰一圈一圈的飛向門前的油菜田。青蓮七歲的兒子小木偶一樣縮在外婆的懷裡。青蓮媽似霜打過的草,雙眼發青,無淚,痴痴呆呆,嘴巴似脫水的魚一樣一張一噏的,不知道她想說什麼,要說什麼?父親被送進鄉衛生院輸液。青蓮的舅舅黑旋風一樣領了許多人來,砸爛了青蓮婆家能砸的東西,樓上樓下的窗戶難見一塊完整的玻璃。青蓮被玻璃罩蓋著,笑容如蓮,如水,把父母和兒子這幾條魚扔在人世的岸上。靈柩著,青蓮那個最愛的丈夫始終沒露面。

那個曾與青蓮同甘共苦的男人,把另一個女人帶回村子的時候,村裡人看見了他們招搖的身影。青蓮帶著兒子去了荷塘邊的娘家,爸爸正領一幫人清荷塘起魚過年,媽媽拎著籃子在岸邊撿魚分給鄉鄰們,這個春節娘倆在父母家過的年,婆家也沒有人去接她回。小姑子卻說她不懂事。

青蓮從小就喜歡水,眼睛裡見不得一點髒東西,平時把家中收拾得一塵不染。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青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個性。青蓮是年後才知道自己男人帶回來的女人不是來串門的客人,而是來取代她。

青蓮把兒子哄睡了,悄悄離開家,下半夜兩點給爸爸發去最後一個簡訊:「爸,想見我,到河邊找我的衣服。」早春二月,河水冷得刺刺的,如鉤的月亮把青蓮勾到河邊,黑暗中的一隻黑手把她推進冷水中。等爸爸趕到的時候,青蓮的紅羽絨衫疊得好好的放在河灘上。

次日,幾個村子沸騰,女人、男人、孩子們潮水一樣湧進青蓮的家,湧向出事的河邊。幫忙打撈青蓮屍體的船放出去的第三天,終於在小鎮的電灌池找到她。青蓮素麵朝天,平躺在水面上,身上玫紅的羊絨衫是結婚當天穿過的。本來自水邊的青蓮,把自己還給清凌凌的水。

村子裡十個人中有十個人說:看著她柔柔弱弱的俏呱相,怎麼做得出來這種呆得差根筋的事,氣性也太大了點。全村子裡像她男人一樣子的隨便能抓一把,家頭一個,外頭養一個,家裡頭的也不少她吃花,哪家不是過得風風光光滑趟趟的,個個都像她一樣為這點事想不開就去做吊死鬼,去投河,還了得?睜隻眼閉隻眼算了,全當沒看見,日子還不照樣過?自己有這麼好的手藝,離了他,還怕餓死不成?全村一百個人中老的少的們,沒有一個人認為青蓮做得對。

我左邊的位置後來一直空著,同事們偶爾談起青蓮,日子久了很快忘了她,個個忙得像陀螺。記得我進服裝廠的頭天,青蓮一上午幫我調試機器七八回,還從家中給我帶一套必備工具。在她過三七後,當我在電腦上輸入她的名字時,滿腦子都是她柔順的樣子,盯著顯示屏整整發痴一小時。那一夜,她單薄的身軀撲向小河,奮力的一跳,讓我和那麼多人的神經一次次斷裂。我知道,每一個關於她的文字都將成為絕筆,這樣的文字但願今生不要再碰。

(本文選自《向度》第9期,2015年12月出版)

【作者簡介】

錢兆南,江蘇海安人,田野觀察者。作品發表於《天涯》《作品》《雨花》《散文選刊》等刊物。出版長篇紀實散文《跪向土地》。

相關焦點

  • 實拍全國各地的服裝廠,看看衣服的「出生地」長啥樣?
    嗨,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圖報,每天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本期,我們百家號:圖報將帶你來看看全國各地的服裝廠,看看衣服的「出生地」是什麼樣子的! 圖中您看到的這張照片,拍攝於江蘇省南通市某家服裝廠,工廠內,一位80後女工正在車間認真地生產服裝。
  • 性侵體罰女工!外媒驚曝H&M亞洲血汗工廠,廉價產品的背後觸目驚心...
    一直以來,Gap和H&M這些擅長「抓眼球」的時尚品牌們推崇的都是:「No news is bad news.」結果萬萬沒想到,在這些知名的世界大品牌服裝廠裡,不僅拿不到應有的酬勞,還遭受了諸多非人的虐待!在這次兩家「血汗工廠」的調查中,一共有近600名的女工向調查人員講述了她們所遇到的威脅和虐待事件。
  • 服裝廠只招女工,為什麼現在卻多半是男員工?老員工說出原因
    導語:說到服裝廠,小編首先想到的是縫縫補補,都是比較細緻的工作,小編是覺得廠裡的員工應該是女員工多,但事實上現在男員工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女員工的數量。這是怎麼回事兒呢?現在像服裝廠這些地方需要大量的工人,但是招不到人,年輕人覺得枯燥無味,都不願意來工廠工作,年齡太大的,手腳動作慢,工廠又不想要。但是工廠要運作,沒辦法,只能降低點要求,願意來工作的,只要沒有太大缺陷的人,幹得不是太差勁的,工廠都是願意要的,哪裡還能顧得上限制性別。2、其次,現在男的比女的比例要大。
  • 女工造句和解釋_女工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沙汀《困獸記》:「她的女工原是很出色的,那些久已擱置不問的繡花繃子,重又把她吸引住了。」] 女性的工人。 [茅盾《子夜》:「被絲車的鬧聲震慣了耳朵的女工們雖然並沒聽得外邊天空的雷,卻是聽得他們自己中間的談話。」] 指女僕。
  • 關注女工權益 注重女工健康 重視女工成長
    通過這些措施的開展,不僅會使女工們感受到自身業績的提高、能力的提升、個人目標的達成,而且還會感到一種心理滿足,享受到學習與工作融合的快樂,從而增強了信心,最終實現廠人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對女職工工作進行整合創新。
  • 家成手工作坊 十幾名下崗女工在家串珠子做活
    家成手工作坊 十幾名下崗女工在家串珠子做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30日 10:32 來源: 楚天都市報消息要加工的衣服都是從附近的小服裝廠拿來的。    在肖家社區,類似的家庭手工作坊還有好幾個。社區主任馮賢芳說,最多時有200多名下崗嫂子通過這種方式靈活就業,因為氣氛溫馨,有些六七十歲的太婆都加入了進來。 責編:郭睿
  • 「情趣鎮」女工:最不解風情 但離風情最近
    這些平素最不解「風情」的女人們,卻變成一群離「風情」最近的人。她們把平淡的生活織進針線,做出的情趣內衣就是曾經納過的鞋底子,做過的眼罩,栽過的稻秧,和情慾毫無關係。在製衣廠工作的女工們。三月的蘇北,製衣女工們穿著花花綠綠的厚棉衣,用一針一線縫製著世界上最便宜的情趣內衣。這些衣服將出現在世界各地。而這些平素最不解「風情」的女人們,卻變成一群離「風情」最近的人。她們把平淡的生活織進針線,做出的情趣內衣就是曾經納過的鞋底子,做過的眼罩,栽過的稻秧,和情慾毫無關係。
  • 服裝廠專用吸塵器必須具備哪些特點
    服裝廠用的吸塵器先說說服裝廠的環境衛生有什麼特點?服裝廠日常灰塵不多,主要汙染物來自於各種棉絮、布屑、絲絨、邊角料、絲線頭與細碎布料等。大塊的布角料其它很容易收拾乾淨,對工人產生傷害的,是那些細微的布屑、絮等。這些汙染物喜愛附著在工人的衣服上,新製衣物上,鑽進工人的咽喉進入肺部,漂浮在空氣中,對工人的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 義大利:行走在「灰色地帶」的中國服裝廠
    一提到「義大利」,許多人就會想起國際頂級的米蘭時裝周,模特或者明星穿著設計師們的衣服,在街頭走動總能引起陣陣讚嘆和吸引無數的菲林,而國內的眾多時尚人士也經常蜂擁而至附庸風雅。可你們知道嗎,當你在欣賞秀臺或是紅毯上的「風光明媚」之時,義大利的中國服裝廠正
  • 為何服裝廠4K工資沒人去?富士康門口卻排成行,3個原因揭開內幕
    導語:現在生意難做,但同樣的是工廠招工也難,尤其是對於那些需要大量勞動力的企業來說,每年的招工都是很多老闆們最頭疼的事情。很多的老闆好不容易拉來訂單但害怕人手緊張供貨不及時,所以有錢也賺不到。一說起這個很多老闆都是一臉的無奈。
  • 今夏實火的時髦利器,擠奶女工裝性感又顯瘦,穿出最撩女人味
    眼看著寒潮過去天氣也是越來越熱了,南北方的小仙女們都要迎來夏季了,那些疫情期間儲藏的肉肉都要暴露在日光之下了。而今天夏天風颳得很大的BM風對身材的要求真的太高,要想做個BM女孩可不容易。但有這麼一件單品在bm風裡面突出重圍也成為了今夏大火的單品,那就是擠奶女工裝,真的是時髦有性感啊!從人間芭比Lisa到新晉帶貨王宋妍霏都在穿,無論是歐美還是南韓再到我大天朝,時尚前沿的小仙女們真的是人手一件啊。
  • 飯圈女子圖鑑:數據女工和她們背後的組織
    廣義來說,給愛豆在數據上做過支持的粉絲都可以泛稱為數據女工。如果按目前更嚴謹的說法,「數據女工」更多指代的是那些真的進了「組織」,經過培訓的專業選手。從後援會的組織架構中來看,數據組、控評組、打投組幾乎都在圍繞數據展開,彼此有不少協同工作,所以這些組織都屬於數據站,而聽命於組織做一致行動的粉絲,就是我們所說的「數據女工」。
  • 開學季即將來臨,鄂州這個服裝廠有點忙
    對於以服裝廠來說,七、八月份正是開學季迷彩服趕製的黃金季節。因為很多學校在開學軍訓的時候都會使用到迷彩服,所以它的市場需求量非常大。在位於蒲團鄉小廟村的信洋服飾生產車間裡,工人師傅們正在加緊趕製迷彩服的相關訂單。
  • 誰來幫達富女工提起被解開的褲腰帶?
    身為世界500強的廣達集團下屬達富電腦(常熟)有限公司對待員工極其苛刻,進廠時要將手機等電子產品交給保衛處保管,下班時居然還要工人在眾目睽睽下解開褲腰帶接受安檢,讓女工備感羞辱。有的女工不堪侮辱辭職。「我提的不是褲腰帶,是尊嚴」更是成為又一網絡流行語(南方日報12月23日報導)。
  • 想學做衣服最快方式就是去服裝廠裡
    你看那些做服裝生意的老闆,沒事都要找事做,廠裡那麼多工人等著做事,你不裁些衣服,這些工人誰還願意跟著幹。責任是什麼,當你身上有擔子需要擔負起來,可並不是一個人吃飽喝好就行,那得是你不管自己能力是否達到,都要硬著頭皮去做的事。
  • 環衛女工:平凡崗位 綻放芳華
    面對疫情,鄭麗燕、洪惠蓮和她們的同事們始終默默無聞的在一線開展消毒滅源、垃圾清掃工作,為市民築起一道堅固的疫情防護牆。 據了解,目前,市區共有環衛女工645人,主要分布在機械保潔、人工保潔等崗位。
  • 義大利華人服裝廠老闆涉嫌非法僱傭勞工被罰款
    早在2019年5月,誇拉塔市警方就在當地一家華人服裝廠內發現9名非法華工勞作,該家服裝廠的所有者,一對夫妻也因此被逮捕。11月6日,又一家華人服裝廠被查,5名非法華人被發現,他們既沒有合法勞動合同也沒有合法身份,50歲的華人服裝廠老闆還涉嫌剝削這些非法勞工。其不僅涉及長期超時勞工,還違反了工作安全與衛生等相關規定。
  • 為什麼流水線上的女工越來越少了?真相很現實
    小周想到城市看看工作機會,聽父母說去工廠流水線做女工還挺好,所以她有些心動。前幾天正好周末,小周和父母一起上門來找我,想聽聽關於職業的建議。說到流水線女工,曾幾何時是無數農村女孩賴以謀生的職業,她們來到城市工廠上班,一臺流水線機器,就可以養活自己乃至一個家庭。
  • 探訪羅馬尼亞製衣廠的中國女工
    新華網布加勒斯特9月8日電 來自中國江西省和福建省的一百多名女工7月中旬來到羅馬尼亞東北部城市巴克烏的一家製衣廠打工,邁出了中國向東歐地區勞務輸出的第一步。她們在異國他鄉的生活和工作情況如何?記者日前來到距首都布加勒斯特300公裡的巴克烏,探訪這些中國同胞。    女工們所在的製衣廠位於巴克烏市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