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知識:上墳燒紙的大忌

2021-02-19 知百惠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1、買燒紙時,不要買那種成摞的印刷品,一張就好幾億,那錢不實,都不如舊盧布、越南盾值錢。一摞下在下面連根冰棍兒都買不了。太毛了。不過在燒大錢的同時,多少燒點兒這樣的也未嘗不可,下面有不少討債鬼,死皮賴臉地跟你要錢,不給就磨你,那就得這種小錢兒應對他們。


  2、要買黃草紙,鋪開後拿一張一百元的真錢在紙上壓,要感覺這一百元是個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蓋上去,直到把整張紙鋪滿。這樣的燒紙在下面才是硬通貨。錢才實成,揣在兜裡才有面子。                                                                                                                                    

 3、疊好燒紙,一刀燒紙分成七八份,分別以對角線折兩次,不然一摞紙想要它燃燒起來是很費事的。疊起來燒會很方便。

  4、準備去燒紙前,你最好預備好火機(最好是防風的,清明、七月十五陰氣重,風大)和一根小棍。這樣方便你在燒紙的時候拔起壓在一起的燒紙,讓空氣流通,方便燃燒,家裡用廢的拖布杆就是不錯的選擇,但注意,用完之後就不要再拿回來,直接扔掉好了。

  5、要天黑透才去燒,天亮沒誰敢出來取錢的。去燒紙的來迴路上,遇到燒紙儘量繞開,不要踩到,有時候一個路口排滿了紙灰堆,想繞都繞不開,那隻好請你小心地穿插過去,有時候還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過去之前你要先說一句,對不起,借過。

  6、要燒紙前在要燒的地面畫個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裡面,西北角要留個缺口,方便下面的親人進來拿錢。7、燒紙時要表情嚴肅,不要嘻笑打鬧,既然來都來了,你就恭敬點。

  8、給親人燒紙前先點燃兩張扔到圈外,答對一下沒有親人送錢的孤魂野鬼。

  9、燒紙時要念念有詞,如:XXX,給您送錢花來了。今天孫男弟女都來看您來了云云。

  10、一定要堅持看著把紙燃盡才可以走,這樣既可以防止火災,又能防止風把紙吹出來,被其他路過的拾去,惹老人不高興。

  

  清明節上墳燒紙不可不知的十大禁忌                                                                                                                     

  1、清明祭祀為何說「清明拜山」

  此處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

  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含義都是一樣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在中國,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2、清明節掃墓有民族之分嗎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也有些民族會在其他日子裡進行類似活動。

  3、清明拜山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這就是風水。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此後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4、清明拜山越早越好嗎

  不是,需要根據自己情況,最好是在5-7點,即寅時。古代曆法中,為一。當然,現在通常不會那麼早,但是,鄭博士提醒朋友們,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

  5、懷孕的婦女能清明節去拜山嗎

  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拜山活動,不僅如此。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後參加清明拜山活動。

  6、清明節可以在家拜祖先嗎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鄉參加清明拜山活動,那麼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裡陽臺或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祭拜用的食品,燒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關詞語。然後,再燒紙錢祭祀。

  7、清明節悼念逝者買什麼花合適

  通常是菊花,因為我國古代把菊花當作寄託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白色菊花是最適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漂亮。黃色菊花有長壽菊之稱,比較適合看望病人。

  8、清明節早上為何要看看自己的額頭

  掃墓的當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鏡看自己的額頭,看看有沒有烏黑的氣色,如有則表示時運較低,儘量當日避開掃墓為宜;若一定要去,可隨身佩戴玉器(古玉效應更好),以作化解。

  9、掃墓之前需禁食嗎

  掃墓之前最好禁食:當你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衣著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10、清明節什麼情況「燒包袱」

  「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一種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

  關於包袱裡的冥錢,種類很多:

  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都城的圖案,多系巨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後,即可於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外祟」。(風水)

相關焦點

  • 在農村上墳不讓燒紙?這是為什麼?
    馬上清明節,有些農村卻倡導上墳禁止燒紙這就好比抽菸不讓點火,還有必要嗎?清明時間雨紛紛馬上清明節了可是村裡喇叭廣播裡再喊「上墳杜絕燒紙」!這是什麼口號,上墳不燒紙燒什麼呀?是出什麼事了嗎?那為什麼廣播中會有上墳禁止燒紙的話語呢?原來在農村沒有公墓,墳地遍地都是自己找地方埋,沒有統一管理,挨水邊的火化完就直接撒入河裡了,有的埋在自己地理,有的埋在大樹旁邊挨著大山的就埋在山上。有的亂埋的連自己祖宗的墳頭都找不到了,因為現在有的樹砍了地腿了,墳頭也找不到了(有點好笑吧)!
  • 農村上墳燒紙的風俗是否應該摒棄?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上墳祭祀?
    這不,農曆十月一又到了,今天聽到很多人打電話問村裡讓不讓燒紙,回去是光買花圈還是要買燒的紙,這是每年回去上墳的時候必討論的問題。上墳燒紙這種習俗在農村也不知道具體流傳了多少年,唐代張籍的《北邙行》裡有「寒食家家送紙錢」的詩句,說明燒紙錢的習俗少說也有上千年了,這是後輩們為了寄託對逝去親人的哀思而採取的一種祭祀方式,逐漸形成咱們農民在心裡根深蒂固的一種風俗,不管這種風俗該不該摒棄,我覺得要突然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因為掃墓燒紙也算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了,這是我們全國共同的一個習俗,
  • 你怎樣看待農村禁止過年上墳燒紙的事情?
    上墳燒紙放炮竹是中國一個很古老的風俗習慣,它寄託了後人對先人的思戀之情。至於現在為什麼禁止這項活動,政府還是為了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考慮。幾年前,我們這邊一個60幾歲的老人清明節去給祖先掃墓,燒了紙,放了炮竹,但是那天風很大,一不注意,火勢蔓延起來了,結果就將祖墳周圍三畝多地的杉樹全都燒完了,幸運的是老人人沒事。
  • 九哥快評(第15期):上墳燒紙,是最落後的祭祀形式?
    關於「上墳燒紙」的話題,近年來,有一種論調,總是時不時響起:這是最落後的一種民俗祭祀形式,純屬迷信。進入臘月,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意味著一年中,除了清明節和七月半外,最後一次給祖先上墳燒紙的事宜,俗稱「送亮」,也將提上日程。
  • 冬至來臨,農村有「燒紙」上墳的習俗,未燒完的能帶回家嗎?
    冬至來臨,農村有「燒紙」上墳的習俗,未燒完的能帶回家嗎?在古代,冬至也是一年中祭祀先祖的重要節日,這也是傳統的「冬祭」大禮,因此,在如何很多地方的農村都還有冬至燒紙上墳的習俗!在農村隨著移風易俗的不斷推進,文明上墳逐漸深入人心,不過在一些地方的農村仍保留著「燒紙」上墳的習俗,很多人不明白,上墳燒紙未燒完的能帶回家嗎?在農村燒紙有哪些講究呢?
  • 有人說現在應該取消上墳燒紙了,您認同這種說法嗎?
    從古到今,上墳祭拜祖先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美德,作為一種對祖先或逝者表示敬重、緬懷和追思的具體表達方式,已經在我國傳承延續了幾千年了。可是,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卻有人說現在的上墳燒紙已經過時了,甚至還有人說沒這個必要了,應該取消上墳燒紙這種行為了,究竟要如何看待這種說法呢?您認同嗎?
  • 農村很多人習慣清明上墳燒紙祭祀,卻有火災隱患,該怎麼解決
    各地的清明節習俗應該都有所區別,相對來說在城市裡基本上都是掃墓鮮花而農村很多地區都有上墳燒紙祭祀的習俗。最近是火災爆發的高峰期,天氣乾燥安全隱患比較多。而上墳燒紙祭祀就是在農村非常大的一個隱患。但對於大多數的農民來說,給祖先上墳燒紙已經是幾代人流傳下來的一個習俗了,現在不讓他們燒紙上墳,一時之間難以接受,但是又有非常大的火災安全隱患,究竟該怎麼解決才好呢?
  • 吉林:公職人員在防火區內上墳燒紙一律開除公職
    (原標題:吉林:公職人員在防火區內上墳燒紙、野外吸菸一律開除公職)
  • 上墳燒紙,半小時引發兩起山火 兩人被拘留,其中一人涉嫌失火罪
    上墳燒紙引發山火,一名嫌疑人在接受訊問。  4月5日清明小長假第一天,濟南市中區興隆街道 村和王家窩坡村發生兩起山火,火災均系上墳燒紙導致。經查,其因上墳燒紙引起山體火災。  在 村現場,救援力量快速展開救援,並將明火撲滅,同時民警對現場燒紙的劉某慧(女,32歲, 村人)、黃某玉(女,56歲, 村人)進行制止,並將兩人及其親屬帶回派出所審查,對其進行訓誡。
  • 一個人去世後,如果沒有人上墳燒紙會怎麼樣?原來並非迷信!
    大家都知道,一到清明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去給自己的祖先或者親人去上墳燒紙,對於這件事,有的人認為是迷信,也有的人認為這是對祖先的一種緬懷方式,那麼一個人去世後,如果沒有人為他上墳燒紙會怎麼樣呢?其實對於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來說,並不知道人死後為何要燒紙?只是隨波逐流,祖先們都這麼幹,自然也就跟著這麼幹了,但對於為何要給死去的人燒紙,他們並不清楚到底是何原因。
  • 清明節上墳燒紙的禁忌你都了解嗎?2018年清明節祭祀有哪些注意的
    尤其是在傳統觀念裡,如果不參加祭祖,常常被視為不孝,那麼2018年清明節祭祀上墳燒紙有哪些禁忌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呢?清明節2、上墳祭祀的時間上墳祭祀的時間根據各地不同的習俗,時間也不一樣,大致都是集中在清明節前後幾天,一般認為過了春分日
  • 既然清明上墳燒紙會引發山火,那麼中國能不能禁止燒紙呢?
    名為燒紙,實安己心。非是陋習,祭祀傳承,不應否定。加強安全教育,加強安全管理即可。難道說因為燒紙天就不藍了,水就不綠了,就成了陋習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傳統就成陋習了。如果沒有這種陋習,這麼傳承。從環保的角度來看,紙錢的主要成分就是紙,而粗糙的黃紙錢只不過是稻草或蘆葦做成的,燃燒紙錢也只不過是給環境增加了一些二氧化碳,這跟汽車尾氣相比可以忽略不計",這個說法不認同,其實主要汙染不再燒紙時,不讓燒紙主要防止火災,汙染主要在造紙階段。
  • 嚴禁帶火進山,杜絕上墳燒紙,確保涿鹿森林安全
    嚴格火源管控嚴格封山管控,24小時嚴防死守,嚴防火源火種出村進山,破除封建迷信觀念和陳規陋習,杜絕上墳燒紙,對轄區內售賣的冥紙、冥幣、香燭進行統一收繳,縣公安局牽頭,各鄉鎮全面做好全域煙花爆竹禁放工作,縣公安局、生態環境局、鄉鎮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一切野外用火,確保清明節期間無火情發生。
  • 農村清明節上墳祭祖,究竟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這其中有何講究?
    文/千尋   農村清明節上墳祭祖,究竟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這其中有何講究?   中華民族作為禮儀之邦,一直講究「逝者為大」。
  • 農村過年上墳有何習俗?為何現在農村上墳不讓燒紙放炮?你知道嗎
    所以,在我國農村裡面過大年的時候上墳祭祖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是由於農村地區天高地遠,所謂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各個地區的祭祖的風俗習慣有所不同。你們那邊在大年三十上墳有什麼樣的習俗呢?在我們老家皖西南地區,農曆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三十過大年。在小年和大年這兩個重要的節日,都要給祖宗上墳。
  • 清明節,您願上祖墳燒紙錢祭祖麼?您還是隨大流跟風上墳祭祖?
    請點下右上「關注」,咱們今天來聊下清明節上墳祭祖這件事。希望各位能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老農先來說自己對清明節上墳祭祖的真實想法:我個人對清明節包括十月一上祖墳,真的沒有感覺,只是隨大流跟風而已。比如周邊的人清明節前,都回老家上祖墳去燒紙錢祭祖,而自己不去就被人笑話,要不這個我就不去上墳祭祖了。
  • 中元節可以提前燒紙嗎 關於燒紙必須知道的規矩
    祭祀最主要的就是燒紙,很多網友可能不知道具體時間,其實各地都有所不同。   中元節是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這一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讓他們重返陽間與親人相聚,所以民間在這一天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上墳、燒香、燒紙。
  • 清明節上墳,孕婦為何不能參加?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還是值得一看
    清明節上墳,孕婦為何不能參加?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還是值得一看清明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可以說每年這時候除了為期3天的小長假,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家族活動:掃墓。說的文雅點叫祭奠先祖,說的俗氣一點就叫做上墳。
  • 清明節上墳有哪些講究呢?是先修墳還是先燒紙?為何這樣做呢?
    在這個莊重的節日裡,祭祖到底先修墳還是先燒紙呢?這其中又是為何?為什麼要這樣做?要想弄明白這三個問題,我們就要了解這傳統節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回答。清明節上墳是對長輩背的敬意和懷念,在農村的很多地方反正都是在山野間,一年一次修墳也就是在清明這時,所以墳前肯定是雜草叢生,而且這一年周邊的肯定是經歷了不少風霜,土地肯定會有鬆動和流失,甚至還會遭受老鼠的破壞,局部地方肯定會有塌陷的情況。
  • 清明上墳有什麼講究?回不去家的人怎麼給故人燒紙才算是對的?
    建議回不去家的人可以找個十字路口,晚上九點之後燒紙。也可以買個信封,全國各地稱呼不同,也有叫包袱的,信封上寫明具體的地址,比如XX省XX市XX村東南方位或者其他方位,在寫上祖先的名諱。落款留稱謂,要注意!如兒子,兒媳,孫子,後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