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燒紙,實安己心。非是陋習,祭祀傳承,不應否定。加強安全教育,加強安全管理即可。
難道說因為燒紙天就不藍了,水就不綠了,就成了陋習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傳統就成陋習了。如果沒有這種陋習,這麼傳承。你來自何方,魂歸哪裡呢?難道你要做一個漂浮在空氣中的孤魂野鬼嗎?
從環保的角度來看,紙錢的主要成分就是紙,而粗糙的黃紙錢只不過是稻草或蘆葦做成的,燃燒紙錢也只不過是給環境增加了一些二氧化碳,這跟汽車尾氣相比可以忽略不計",這個說法不認同,其實主要汙染不再燒紙時,不讓燒紙主要防止火災,汙染主要在造紙階段。人他將稻草、麥秸加工成紙,然後再一把火燒了,從頭到尾都在汙染,還有引起火災的危險,燒紙主要是紀典先祖,更主要的是化解活人的心靈,可否轉換成另一種紀念的方式,值得探討。
給先輩燒紙錢這是一種對祖先的孝、敬和懷念的表達方式!中國是禮儀之邦,燒紙錢也屬於一種禮儀文化!應該傳承下去!只是在數量和燒的方法上可以引導和控制,不是越多越好!開汽車會出交通事故,開飛機會有空難發生!難道就要禁止這些交通工具嗎!上墳燒紙有可能會引發山火,但要的是管理不是禁止,搞得城市裡的公墓都不給燒紙,是不是有點因噎廢食啊!在國外華人街和香港等好多華人聚集區,人家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得很好,燒紙錢那不是陋習,那是對祖先的追思和敬仰,是中國人的基本道德之一。
燒紙錢也是對先輩們的一種懷念,沒什麼不妥,關鍵是墳墓不該在樹林裡建,對先輩們的懷念之情是先輩們留下的,為什麼有些人這麼排斥呢?防火認識是對的但不可以想想其它辦法嗎?比如墳墓在樹林裡時用鐵槽或水泥槽之類的東西防火。祭祖是對已逝先人懷念,不叫陋習,關鍵做好防火,等燒完再走人,有什麼不行,中華幾幹年的文明習俗。當然不能引發山火,天幹先除雜草,每年清明前都下雨,上天安排。外國人不祭祖是因為他們——特別是西方一些殖民地發展起來的國家——沒有多少祖先的概念。但凡有一定歷史深度的國家多少是會懂得「祖」這方面的文化的。中國作為幾千年的文化古國,是難免有一些糟粕的東西,但是連祭祖都說成陋習,只能說明這個人對自己是中國人感到很自卑,建議這類人移民。
最後一個管理有點難,因為現在燒紙錢多是在農村,農村的墓不像城市是聚集的,什麼水泥大理石燒個紙錢不容易大面積引火,農村很多墓是在山裡面,每年掃墓先是自己把周圍草木劈了再祭拜,有時候燒的紙錢鞭炮本來以為滅了,結果還有火星引燃周圍草木,這時候掃墓的人早都走了,等被發現早就燒起一片了。
上墳燒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前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我覺得恰恰是這種祖先文化,尋根溯源的信仰將我們中華民族每一個人緊緊地捆綁在一起,這是我們的文化,不能丟,每個人從古至今都想做到光宗耀祖,教育後世。
話說回來,如果祖先的信仰要靠燒紙來表達,那麼這信仰未免太脆弱了。在古代奴隸社會,人們以奴隸殉葬,後來廢除了,我們對祖先的信仰變了嗎,要知道時代是進步的,不說燒紙會不會造成火災,單單是對資源的浪費就很嚴重,而每年消耗用的鞭炮也非常多,造成的汙染也非常大。終有一天,人們會像捨棄殉葬一樣捨棄燒紙,放鞭炮。當然也用不著必須向西方學習放花,當科技發達時,人們就在網上祭奠也無不可。
而有一天後輩會像我們嘲笑殉葬的制度是愚昧一樣,來嘲笑我們的。因為燒紙錢,引發大大小小森林火災,在滅火過程中犧牲了我們多少可愛又可敬的消防戰士,他們太可憐了太讓人心疼了,就因為你的那點祭祖方式和一點感情寄託,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多大的損失,醒醒吧,不要執迷不悟了。曾經有一個祭祖的人,手裡拿著鮮花,貼身藏著紙錢,偷偷進祖墳去燒,結果引發森林大火,最後動用了五臺消防車,五臺水車,100多救火人員才把大火撲滅,而且燒掉了100多畝成長十多年的松樹,經濟損失巨大。可悲、可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