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農村人無論多忙,都會放下手中活,帶上祭品,到先人墓前祭拜。就是搬進成立的農民,這一天也會特意趕回來掃墓、上墳。清明節的內涵,就是祖先信仰和祭拜文化,這也是中華文明綿延千年而不絕的重要傳承,它已經溶於炎黃子孫血脈中,成為中國獨有文化符號。
清明節越來越得到人民重視,很多人去鄉下祭祀燒紙錢,其實當今是個文明社會,不是說不繼承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有的地方可以燒紙錢,但是你要知道燒完了可以採取用水撲滅,萬一起火了是很嚴重的,尤其在山上如果一旦發生火災,那是很嚴重的問題。
清明節前後,雨水稀少,氣候乾燥。近幾年,因為上墳燒紙引發的山林、草原大火屢見報端,給國家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甚至因為救火付出生命的代價。如果先人地下有知,恐怕也會扼腕嘆息,對子孫這種行為予以譴責。
這兩年,各地都出臺嚴格政策,禁止清明節時在山林、草原等地方燒紙、上香。因為這些特殊的場合,比較容易起火,如果出現明火,哪怕一個小火星,都會引起熊熊大火 ,造成巨大損失。正所謂,誰點火,誰負責。損失小,陪幾個錢了事,損失大了,就要負刑事責任。因此,到這些地方掃墓祭祖,一定要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千萬別做「引火燒身」的蠢事。
所以就人提議什麼文明掃墓,不燒紙錢,不放炮,用鮮花替代!可也有人說道,幾千年留下來掃墓給先人燒香,紙,放炮的傳統怎麼就不文明了,國家不是一直提倡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城市殯儀館都設有燒香,紙錢,放炮仗的點,殯儀館為什麼不用鮮花?
祖燒紙錢而燒山,是應該承擔法律責任的。不管是因何因引起的火災,都避免不了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農村上山祭祖掃墓本是傳統的民族風俗,是對先人的一種尊敬、懷念、感恩和孝敬,應批判地加以傳承。是一件非常普通且有一定意義的事,但也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給人當事人造成天上飛來的橫禍。
這也為農村掃墓者敲響了注意防火、用火的警鐘,大家應引以為戒。因此,掃墓應以綠色環保為主流,提倡無煙掃墓。農民雖然在目前的發展環境下,暫時無法普及,但應該增強防火、用火意識,掃墓完成後,指定善後人員,特別是要對所燒的香、紙的火星以及煮東西用過的火星,確認完全熄滅後才歸程。最好是,在用過火的地方,都用水澆一遍後,確查無火星才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