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修墳掃墓時,先祭祖還是先燒紙錢?老祖宗的講究滿是智慧

2020-12-23 歷史子衿

清明節修墳掃墓時,先祭祖還是先燒紙錢?老祖宗的講究滿是智慧

我們國家有著全世界最為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這幾乎是所有人都認可的。經過了上千年的沉澱傳承,那些文化、傳統也變得更為寶貴,可以說那些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一筆無可替代的財富。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些和傳統節日有關的事情,大家都清楚我們國家流傳下來了很多傳統節日,每個傳統節日中也有著很多的講究和傳統習俗。正好馬上就是傳統節日清明節了,那下面我們就來講講清明節的一些講究和習俗。

每到清明節人們都會去祭祖,這是幾千年來都不曾改變過的傳統。這個習俗一直以來也很受人們重視,因為在人們看來,清明節祭祖是緬懷祖先、懷念逝去的人一個很好的時機,而且一家人一起掃墓祭祖有助於增強家族凝聚力,使家族成員之間更加團結。

不過大家知不知道,清明節上墳祭祖的時候是應該先祭祖還是先燒紙錢,對於這個先後次序有什麼講究呢?可能平時很多人還沒怎麼注意過這個問題。

但是在清明節上墳祭祖,這個細節上的問題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有時一不小心,不僅沒有表達對逝去之人的尊敬和緬懷,還可能釀下大禍。接下來小編就「清明節修墳掃墓時是先祭祖還是先燒紙錢」這個問題給大家分析一下。

修墳祭祖這個活動通常都是每年清明節的時候進行一次,而且大多數地方的墳地都是在郊外野外,所以每到清明節去的時候墳墓周圍都會雜草叢生,有時候墳墓的局部也會因為雨水的衝刷而鬆動塌陷下去了。因此清明節修墳掃墓的時候就應該先修墳再燒紙錢,主要原因有下面兩方面。

一方面是一直以來人們都相信,祭祖剛開始用鐵鍬在墳頭添一些新土,把那些漏洞或者坍塌了的地方修補修補,再把那些雜草清理乾淨才會體現出對祖先的尊重與孝心。

另一方面是如果先燒紙錢再修墳,那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真的發生火災可就不好了,在人們看來那是非常不祥的象徵。另外修墳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問題,墳墓周圍的石頭不能亂動,修墳的講究是只能添土添石頭,讓墳墓更牢固,但不可以減少墳墓上的石頭泥土。

修完墳之後才是祭拜祖先,把帶來的貢品擺放整齊,往墳頭壓幾張紙錢,再把其他的紙錢一張一張燒乾淨,很多人在燒紙的時候還會在心裡默默祈禱,祈禱的主要內容大多都是希望祖先或者逝去的人可以保佑家裡人在新的一年無災無病、諸事順利、孩子學業有成等等。

在有些農村地區,還有著燒完紙錢後要對著墳墓三叩首、放鞭炮之類的習俗,這些流程也是十分講究,但大體上的習俗還是很相似的。總的來說,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節日中的這些講究和習俗還是很有智慧、有韻味。

相關焦點

  • 清明節上墳祭祖是先修墳還是先燒紙錢,有何講究嗎?
    我們的生活現在可謂是日新月異,每天都在忙活生活中的各種事情,雖然科技為我們帶來了方便,同樣的也為是我們淡化了許多傳統習俗,比如說過年放鞭炮這件事情,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一到過年期間,那村子一定是燈火通明,家家就像都比著賽一樣,競相的放著鞭炮,好不熱鬧,但是現在城市中已經不再讓放鞭炮了,這就是其中一個我們要丟失的習俗,還有幾天時間就到清明節
  • 農村清明節上墳祭祖,究竟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這其中有何講究?
    文/千尋   農村清明節上墳祭祖,究竟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這其中有何講究?   清明節馬上就到了,作為上班族肯定會期盼著享受清明節的小長假。在清明節假期中,有些人會選擇去踏青郊遊,有些人則會選擇回到老家去掃墓祭祖。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祭祀節日,清明節的一些「規矩」我們年輕人需要知曉。比如在清明節掃墓祭祖時,究竟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這裡面有何講究?
  • 清明節上墳有哪些講究呢?是先修墳還是先燒紙?為何這樣做呢?
    清明節即將到來,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人們會在這一天裡面去踏青祭祖,這個習俗已經傳承了上千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人們也會用這種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孝心。人們往往會通過掃墓祭祀來緬懷自己的祖先,這樣不僅能夠喚起家族的記憶,還有利於增強家族人與人之間的凝聚力。
  • 清明節你上墳祭祖的順序對嗎,正確方法鮮為人知
    ,他們進行掃墓祭祖,並且緬懷先祖,能夠喚起自家先祖的共同記憶,並且這還有助於凝聚我們彼此之間的凝聚力和我們各自之間的認同,我們的祖先在順應天時地利人和並且遵循自然規律的同時,也追求和諧誠意的景象,清明節在仲春和暮春的交界之中,是我國春季的一個重大節日。
  • 清明節祭祖,新墳、舊墳有區別,注意這些禁忌
    清明節祭祖掃墓,有很莊重的儀式。出門在外的人,在清明節期間,都會儘量趕回家鄉,出席祭奠儀式,藉機表達對逝去先輩的緬懷與思念。中國地域廣博,華夏兒女們居住,並非都處一地,就出現了」十裡不同俗「。但追根溯源,清明節祭祖期間,各地的一些禁忌,還是有必要知道的。
  • 清明祭祀時,先修墳還是先上貢品?這樣做有什麼目的嗎?
    清明祭祀時,先修墳還是先上貢品?這樣做有什麼目的嗎?文/大國鑑史 圖/來源網絡一直以來,人們對於中國傳統的各項節日都十分的重視,尤其是祭祀先祖的清明節和中元節。因為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講究孝道的民族,對於祖先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而在清明節這一天,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給自己的祖先去上墳。但是上墳的時候有兩個必要的程序,第一就是修墳,第二就是上貢品,而這兩個程序有時候卻是非常有講究的。那麼究竟有什麼樣的講究呢?一般來說,人們上墳正確的順序是修墳,放貢品 ,燒香,燒紙,最後放鞭炮。
  • ...禁忌丨墳前忌嬉罵、墳頭忌長草···古人清明節總結的那些掃墓...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祭祖掃墓的傳統由來已久,但關於中國古代過清明的忌諱,你知道多少呢?一、古人清明節掃墓必須要帶的物品1.香燭香燭是清明掃墓必備的、最重要的物品。不僅要在先人目前點燃香燭,還要奉香給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護好墓地,保佑先人亡靈。2.紙錢紙錢是要燒給逝者的,以便他們在陰間有錢花,務須要焚燒乾淨。
  • 清清明時節雨紛紛,安徽皖北「清明節」祭祖都是這樣的!
    我小的時候對此不甚了解,總以為「清明節」都是在下雨,一說清明節都以為是「鬼節」,長大慢慢也才知道「清明節」的真正來歷。「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 農村清明節掃墓時,燒紙錢易致大火燒山,那我們還要燒紙錢嗎?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農村人無論多忙,都會放下手中活,帶上祭品,到先人墓前祭拜。就是搬進成立的農民,這一天也會特意趕回來掃墓、上墳。清明節的內涵,就是祖先信仰和祭拜文化,這也是中華文明綿延千年而不絕的重要傳承,它已經溶於炎黃子孫血脈中,成為中國獨有文化符號。
  • 清明節祭祖有啥講究?老祖宗留下3條「禁忌」,清明將至不妨看看
    清明節祭祖有啥講究?老祖宗留下3條「禁忌」,清明將至不妨看看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不同的節日裡所展現的形式不一樣,所以這些節日成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元宵節裡人們通常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鬧花燈等,而中秋節則講究的是花好月圓人團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晚上一起吃月餅賞月。端午節大家必做的事情就是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菖蒲。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眼下清明將至,這一天主要是紀念祖先,這一天的活動有很多,祭祖掃墓、禁火寒食、踏青遊樂、折柳、蕩鞦韆、放風箏、蠶花會。
  • 清明節祭祖有什麼講究? 清明節祭祖需要注意什麼?
    清明節祭祖有什麼講究? 清明節祭祖需要注意什麼?時間:2018-04-05 09:54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祭祖有什麼講究? 清明節祭祖需要注意什麼?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
  • 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最近,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掃墓物品銷售得十分火熱.那麼,清明掃墓有什麼講究呢?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1、忌穿大紅大紫 為尊重亡者,掃墓應莊重著裝.通常來說,掃墓時要著深色衣服,最好不要穿得     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最近,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掃墓物品銷售得十分火熱.那麼,清明掃墓有什麼講究呢?
  • 清明已至,中國傳統的掃墓祭祖,老祖宗留下了哪些注意事項
    如今時令已來到了清明節。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祭祖節」,與「寒食節」一起過,是傳承了中華幾千年的文明習俗。主要有掃墓、踏青、植樹等多項活動,豐富多彩,但最受人們重視的則是「掃墓祭祀」。每年一次的掃墓活動是為了祭奠亡故的親人,以及表達對先祖的恭敬和孝道。相信許多人都經歷過,那麼,在掃墓時,我們的老祖宗留下了哪些注意事項呢?一是掃墓的時間。
  • 清明節祭祖:一家墳,不燒兩次紙。注意這些忌諱
    清明節祭祖中華傳統習俗,掃墓祭祀,對祖先表達緬懷之意,千年一直延續。隨著流傳時間變長,民間參與相對廣泛,官方就會適時地給予正式認可,變成了法定節日,一些必要的儀式也就隨即產生了。從農時的角度講,更偏向於中國北方文化,清明最早的含義,只和農耕有關。唐玄宗時期,人們覺著寒食節和清明節,在時間上距離實在太近,官方放假時間不好安排,乾脆二合一了,經過拼接後,產生了一個小長假。
  • 清明節掃墓時間有什麼講究能提前幾天 清明節掃墓有哪些禁忌?
    清明節掃墓時間有什麼講究?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 清明節掃墓的時間什麼時候為好
    因此,現在清明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所以,清明節上墳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之前,而不應該在清明節之後。  清明節的前一天上墳還有一種說法。這一天有人稱「韓氏節」。據說以前一位皇帝錯殺了他的大將韓世忠和梁紅玉夫婦,深感愧疚,便請著名道士做法,使全國所有的在清明節前一天上墳的人們給自己祖先敬獻的東西,全部轉移到韓氏名下。
  • 網上掃墓流行,燒紙、上香都消失之後,清明節還是「清明節」嗎?
    千年清明,生生不息,清明節掃墓是中國的傳統。以前人死總要講究一個"落葉歸根",現在雖然不一定非要回到老家安葬,不少老人就依鄉隨俗葬在當地公墓,但每逢清明,在世的人總是要去看一看過世的親人。現在城市裡大多人掃墓的習俗和程序也已經十分簡單了,最新的方式甚至還有網上掃墓,但畢竟這個形式還是有點太過輕易和不正式,所以清明節親自動身去掃墓的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以寄託生者對逝者的敬意和追思。
  • 清明節掃墓地方差異 清明節祭品
    說起清明節,就不得不談及掃墓。那麼在華夏大地中,不同地方的掃墓有著哪些差異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看看不同地方的清明節祭品,看看它們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因此,在這一年一次的祭祖節日裡,最好是回家親自到墓地祭拜祖先,祈願祖先保佑諸事順暢。若是因事不能回家也可在自家祭拜。朝著家鄉的方向,擺放上食物,上三支香,跪拜三次,祈求祖先保佑,然後在燒紙錢。  掃墓是必不可少的,而掃墓是有一些禁忌和避諱的,要知道有些講究未加注意,就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 除了祭祖掃墓和踏青春遊,古代清明節還有哪些習俗?
    除了祭祖掃墓和踏青春遊,古代清明節還有哪些習俗?時間:2019-04-06 19: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除了祭祖掃墓和踏青春遊,古代清明節還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2019年4月5日,農曆三月初一,我國傳統的清明節。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你是否知道呢?
    掃墓時間什麼時候最好?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