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清明掃墓時,農村燒紙祭祖墳隱患大,你說該不該無煙祭祖呢?

2020-12-18 開心聊三農

清明節掃墓用鮮花代替燒紙錢,無煙祭祖在農村地區可行嗎?

清明祭拜祖墳

清明假期這幾天,全國各地都有祭拜祖墳的風俗。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給先輩掃墓活動流傳普遍的是燒紙錢,就是在祖墳墓碑前燒紙錢、紙制物品等。這樣大範圍集中時間來用這種方式掃墓,勢必會造成空氣汙染和火災隱患。

祭拜活動

在農村地區的祖墳大都是安置在野外田地裡或山坡上,又是分散著的。在清明假期這幾天集中燒紙式祭拜,就會造成燃燒生成大量汙染空氣不能短時間揮發。給老年人和兒童及孕婦,特別是有哮喘病的農民帶來顯著危害。所以改變現有的祖墳掃墓活動是迫在眉睫。

燒紙製品汙染空氣

因為農村地區祖墳多安置在野外,清明時節又多是天氣乾燥多大風。這就給沒有熄滅完全的殘紙屑四處流竄,極易引發火情隱患。特別是在祖墳周圍有麥秸垛或是山林中,一旦發生火災事態就不好控制。還有就是在農村祭拜祖墳是集體活動,在焚燒紙錢紙質物品的時候若是控制不住,就有可能傷及火源周邊家人。

祭祖紙質物品

由於傳統的農村祭拜祖墳方式危害性越來越困繞著農民正常生產生活,所以就有人提出來無煙祭祖新方式。可以用鮮花代替燒紙錢,既環保又輕便,可是這種新穎的掃墓活動形式不容易讓大家接受。雖說在明面上鮮花祭祖更為清潔可是根植於人們上千年的傳統思想很難撼動。

倡導鮮花清潔祭祖

在農村地區推廣無煙祭祖新方式可謂是難上加難,一方面是祖輩們延續下來的農村風俗習慣,另一方面是沒有動靜感受不到對於先輩足夠尊重。這兩個方面是兩座山,壓著農村無煙祭祖被接受的出口。農民伯伯對於祖輩的事情更是過於敏感和保守,就連年輕一代也是多理解不通沒有打破禁忌的勇氣。

新穎掃墓方式

清明節掃墓用鮮花代替燒紙錢,無煙祭祖在農村地區可行嗎?我認為在短期內很難深入推廣,長期來說也是道路漫漫。但是無煙祭祖在推廣的可行性上是科學和合理的。怎樣開始入手?先攻破哪個方面?自認為還沒有琢磨到點子上。你認為在農村地區倡導無煙祭祖該不該?說出你的原因。我在評論區等你來!

相關焦點

  • 農村清明祭祀掃墓,禁止燒紙放炮,千年流傳的習俗該不該堅持?
    一直以來,祭祀祖先燒香燒紙有著近千年的傳統,相傳蔡倫造紙的年代,人們就開始了又上墳祭祖燒紙的習俗,傳說是蔡倫造紙生意興隆,同時自家的嫂子也在效法學習製紙,但是由於技術不成熟,生產出紙非常粗糙,銷售不出去。於是兩口子就演了一齣戲。
  • 農村清明節上墳祭祖,究竟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這其中有何講究?
    文/千尋   農村清明節上墳祭祖,究竟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這其中有何講究?在清明節假期中,有些人會選擇去踏青郊遊,有些人則會選擇回到老家去掃墓祭祖。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祭祀節日,清明節的一些「規矩」我們年輕人需要知曉。比如在清明節掃墓祭祖時,究竟是先燒紙還是先修墳?這裡面有何講究?
  • 農村很多人習慣清明上墳燒紙祭祀,卻有火災隱患,該怎麼解決
    農村很多人習慣清明上墳燒紙祭祀,卻有火災隱患,該怎麼解決文/農村曉劉轉眼間就要到清明節了,對於上班族來說馬上就有三天的小長假是非常happy的一件事情。各地的清明節習俗應該都有所區別,相對來說在城市裡基本上都是掃墓鮮花而農村很多地區都有上墳燒紙祭祀的習俗。最近是火災爆發的高峰期,天氣乾燥安全隱患比較多。而上墳燒紙祭祀就是在農村非常大的一個隱患。但對於大多數的農民來說,給祖先上墳燒紙已經是幾代人流傳下來的一個習俗了,現在不讓他們燒紙上墳,一時之間難以接受,但是又有非常大的火災安全隱患,究竟該怎麼解決才好呢?
  • 清明節祭祖掃墓的節日,有一些風俗和新規定,您知道嗎?
    中國人自古以來對尋根祭祖的儀式非常重視,每年的清明時節是我們祭拜祖先,祈求平安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邊行人慾斷魂」這首古詩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記得。可見我們對清明節的重視程度。在我們中國,每個地方清明祭祖掃墓的風俗和規矩都不同,我是山東人,就拿我家鄉這邊的風俗來聊一下清明祭祖掃墓的規矩吧。
  • 既然清明上墳燒紙會引發山火,那麼中國能不能禁止燒紙呢?
    你來自何方,魂歸哪裡呢?難道你要做一個漂浮在空氣中的孤魂野鬼嗎?從環保的角度來看,紙錢的主要成分就是紙,而粗糙的黃紙錢只不過是稻草或蘆葦做成的,燃燒紙錢也只不過是給環境增加了一些二氧化碳,這跟汽車尾氣相比可以忽略不計",這個說法不認同,其實主要汙染不再燒紙時,不讓燒紙主要防止火災,汙染主要在造紙階段。
  • 在農村上墳不讓燒紙?這是為什麼?
    馬上清明節,有些農村卻倡導上墳禁止燒紙這就好比抽菸不讓點火,還有必要嗎?清明時間雨紛紛馬上清明節了可是村裡喇叭廣播裡再喊「上墳杜絕燒紙」!這是什麼口號,上墳不燒紙燒什麼呀?是出什麼事了嗎?清明節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 農村清明節掃墓時,燒紙錢易致大火燒山,那我們還要燒紙錢嗎?
    清明節越來越得到人民重視,很多人去鄉下祭祀燒紙錢,其實當今是個文明社會,不是說不繼承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有的地方可以燒紙錢,但是你要知道燒完了可以採取用水撲滅,萬一起火了是很嚴重的,尤其在山上如果一旦發生火災,那是很嚴重的問題。清明節前後,雨水稀少,氣候乾燥。
  • 清明節,您願上祖墳燒紙錢祭祖麼?您還是隨大流跟風上墳祭祖?
    請點下右上「關注」,咱們今天來聊下清明節上墳祭祖這件事。希望各位能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老農先來說自己對清明節上墳祭祖的真實想法:我個人對清明節包括十月一上祖墳,真的沒有感覺,只是隨大流跟風而已。比如周邊的人清明節前,都回老家上祖墳去燒紙錢祭祖,而自己不去就被人笑話,要不這個我就不去上墳祭祖了。
  • 清明節修墳掃墓時,先祭祖還是先燒紙錢?老祖宗的講究滿是智慧
    清明節修墳掃墓時,先祭祖還是先燒紙錢?老祖宗的講究滿是智慧我們國家有著全世界最為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這幾乎是所有人都認可的。每到清明節人們都會去祭祖,這是幾千年來都不曾改變過的傳統。這個習俗一直以來也很受人們重視,因為在人們看來,清明節祭祖是緬懷祖先、懷念逝去的人一個很好的時機,而且一家人一起掃墓祭祖有助於增強家族凝聚力,使家族成員之間更加團結。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祭祖有什麼講究 清明詩歌賞析
    清明時節雨紛紛,祭祖踏青兩不誤。清明既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也有歡樂賞春的喜慶氣氛。清明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將節氣與民俗融為一體,造就了清明豐富多樣的節俗。讓Maigoo節氣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清明節氣的習俗、美食還有清明詩句,感受清明「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 清明將至從今年起,這一種祭品將被「三禁」,掃墓時不要再用了!
    不知從何時起,清明節成為了掃墓祭祖緬懷先輩的節日,在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而這一節日做為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傳承了數千年,不過隨著兩者相距比較近,二者的節日功能也相互摺疊,在清明被官方定義為祭祀的節日後,寒食節的祭祀儀式就顯得淡了。清明將至從今年起,這一種祭品將被「三禁」,掃墓時不要再用了!
  • 每年和清明有個約會,祭祖踏春,今年要爽約?寄相思於墳塋之外?
    下個月就到清明了,今年的清明肯定與往年不一樣了,因為疫情的關係,可能更多的只能在網上祭奠一下了,往年我們是怎樣上墳的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內容呢?各地分別有哪些講究呢?古代和今天的清明節有哪些不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將至,祭祖、掃墓、遷墳,這些注意事項不能忘!
    清明節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在這一天前後中國人要進行祭祖和掃墓的活動。在傳統習俗中,清明前後10天是遷墳的好時機,不用看日子就可直接動土遷墳,因而不少人會選擇在這一時間進行遷墳。現在清明將至,不少地方的人已經開始準備祭祖、掃墓和遷墳活動。
  • 清明祭祖掃墓須知
    二、掃墓要穿戴肅靜點的衣服和飾品,以深色為宜,一個家族的人儘量要做到扶老攜幼,對年齡較大的人多點尊敬,要多給孩子講解如何孝老敬老之事,大人們儘量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實際上清明掃墓是個緬懷先人,教育後人的最佳時間,作為我們中華民族龍的傳人,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大好機會。
  • 清明祭祖到底是習俗還是迷信?看看農村老人是怎麼說的
    清明祭祖到底是習俗還是迷信?看看農村老人是怎麼說的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之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也成為全球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不少海外僑胞、華裔,都有清明回鄉掃墓的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
  • 甌江時評丨讓「雲掃墓」成為清明祭祖新風尚
    對此,全國多地發布通告,疫情期間暫停清明祭祖掃墓活動,倡導推廣「雲掃墓」。疫情期間,雲購物、雲招聘、雲審批等「不見面」辦事方式變得流行。相對而言,「雲掃墓」對大多數人還較為陌生,它是指在網上紀念館等網絡平臺通過獻花、點蠟燭、發送祭文、供奉祭品等活動形式實現線上祭掃,表達對親人的哀思。「雲掃墓」變的是祭掃方式,不變的是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 清明掃墓回來就差點流產,孕婦真的不能去祭祖嗎?
    清明時節,相信很多孕媽都在苦惱該不該去給先人掃墓的問題,又怕出事情,又想儘自己的一份心意。在媽網經過調查,發現將近74%的寶媽都選擇了「不去掃墓」:更甚至有的寶媽說「去了之後胎停」,究竟孕婦該不該去掃墓呢?
  • 你知道為什麼七月十五要祭祖,為什麼要燒紙錢嗎
    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春秋兩祭,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所以每年的清明時節時,人人為了讓逝去的親人不孤獨,也讓他(她)們的安息之所安全,便紛紛上墳掃墓,焚黃掛白,也就燒紙錢,掛紙錢,藉以紀念先靈,證明此地安息者還有後人牽掛,旁人就不敢在墳頭動土、欺負;而中元時候,人們勤勞兩季之後,不管什麼作物的新鮮產品都要出市了,,有好東西自然先讓先輩品嘗,所以就請先輩的靈魂回來品嘗鮮品,所以就有了秋祭。按時間來論,春祭主祭祖者上半年的運勢、秋祭主祭祖者下半年的運勢。
  • 「祭祖」「插柳」「踏青」 這些清明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清明節祭掃先人墓由來已久  據《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寒食墓 祭 」大 約 在 南 北 朝 時 就 已 形 成 習俗。唐玄宗在開元二十年,將寒食墓祭作為國家禮俗確定下來。不久,寒食與清明混為一體,清明節祭祀遂成習俗。清明節祭掃先人墓地,百姓歷來十分看重。
  • 農村沒有兒子只有女兒的家庭,清明節掃墓該怎麼辦?
    農村沒有兒子只有女兒的家庭,清明節掃墓該怎麼辦?文/秦嶺農哥明天就是清明節了,各地都有不同的祭祀習俗,大部分都是掃墓燒紙錢掛青。在農村尤其比較普遍,大家都非常重視祭祖和掃墓。但在農村同時還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出嫁的女兒不能再回家給祖先上墳掃墓。那麼對於農村只有女兒而沒有兒子的家庭該怎麼辦呢?以前農村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敬祖掃墓祭祀等相關的活動一般都是只允許男子參加,女子通常是被排除在外的。但是時過境遷,現在對於這種現象基本上已經慢慢淡化了,很多家庭更加疼愛女兒反而覺得兒子的負擔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