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已經放榜了,各地狀元也出來了,大部分學子並不能在清北復交裡糾結,也許還在211與985、一本或二本裡苦苦掙扎吧。
復讀嗎?
讀不就是對現狀不滿意,想再搏一年,期待逆襲嘛!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配得上通過復讀一年來逆襲?
畢竟,逆襲的方法的確不是只有高考。
2020年報考參加高考人數約1071萬,參加藝考約為117萬人。
數據來源於(高三網)
數據來源於高三網
數據來源於高三網
以上數據,就是告訴你高考報考的人數一再增加,穩步攀升。但是,好學校並沒有怎麼擴招,擴招的很多是2本院校。
每年高考分數水漲船高,你永遠是跟同屆考生相比,但也不是。
別人你管不著,你永遠只能跟自己比。
所以以上的數據請淡忘吧。
復讀要耗費一年青春,也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再折騰自己和父母一年,為了不確定的結果去搏一搏?
復讀的考生,有的發揮不如以前,甚至成績還出現倒退。當然也有成績比上一年高出幾十分的,從一本走入985名校,擇業就業步步通關。
你問這個復讀成功與失敗的比例有多少?
倖存者偏差,活下來的人才會有發言權。
你會再過一次高三;你真的沒有退路可走了,很少有人可以允許復讀兩年的;你將比應屆生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
復讀是有條件的。
不是拍腦門幹的事。
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你去年做了什麼?有很努力嗎?有心態不好嗎?有發揮失常嗎?你是不是已經達到了自己努力的天花板?還有提升空間嗎?
(2)你如果不復讀,將就今年的分數你會怎麼樣?會很懊悔,很不開心,很不甘心,想跳樓嗎?
(3)你是一個可以承受壓力並且有決心的人嗎?你有復讀的勇氣嗎?
(4)你的家庭條件允許嗎?你的父母支持你復讀嗎?
(5)有好的復讀學校嗎?學校的師資如何?
如果以上,都想清楚了,就可以開始準備復讀計劃了。
畢竟,高考真是最最直接的逆襲途徑,把握好高考的天梯,真的猶如坐上了直升電梯。(也是需要付出汗水的)
復讀那一年,大家開的最多的玩笑就是,你距離高考還有一年+N天,你收拾收拾讀高五吧兄弟。
復讀的那一年,於我而言,成長的意義大於分數的意義。
我堅持下來的那一年,告訴我,我終於也成為了不再三分鐘熱度,不再自欺欺人的人,我開始相信自己,我也有了自己可以講的故事,那一段,讓人懷念的熱血青春。
復讀親歷者:樹林同學
我當時就沒有復讀。
因為父母不算支持,自己雖然難過,但更害怕再來一年高三,我也不屬於很有毅力的人。
我一直很尊敬復讀生,因為我沒有勇氣復讀。
復讀,不是失敗者的選擇。復讀是勇者給自己的機會吧。
真不是復讀了,多學一年就一定成績會提分,跟個人、環境、師資、運氣都有關係。
我之前寫了一篇文章,說了最後悔的是:妥協上了二本,沒復讀。其實細細想來,我就算復讀了可能也不會比現在好,只是我長大後才明白,名校的平臺是值得付出多一些的努力的。
一個人有兩種改變的方式,一種是改變環境,一種是改變自己。
就像一枚雞蛋,從內打破,孵化的是生命;從外打破,是被吃的雞蛋。
我是畢業就業的時候,被社會和現實碾壓,被迫成長的。
如果你有條件,一定一定要改變環境,因為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非常巨大。
只希望無論做什麼選擇,都不要後悔就好,有時候人真的需要一根筋一點。條條大路通羅馬,就怕你每一條路都不一直堅持走到黑,左顧右盼。
不論你是否復讀,都希望能斬斷過去,向前看。只要一直保持上進心,求知慾,在哪裡你都可以改變自己,爭取一個更好的未來。(是不是雞湯了)
你配不配復讀來逆襲?你自己才知道答案。
我是一個過來人,90後胡椒粉兒,專注求索女性自我價值提升與育兒兩不誤,分享手留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