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期間,外圍股市大幅震蕩。
先是美股大跌,呈現出反彈結束的跡象。
再是港股在周一(5月4日)開盤大跌。
還有一個在新加坡上市的、掛名A50的富時指數期貨也在最近幾天內重挫。
於是,老問題又來了:A股馬上就要開盤,會怎麼走呢?
這個問題老生常談。
因為在短線客那裡,這本來就是一個需要天天、時時、刻刻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知道股評家們為什麼總是滔滔不絕、有寫不完的話題嗎?
原因就在這裡——天天分析情緒面、消息面,猜測第二天的漲跌走勢,就像以前村裡的長舌大娘,東家長,西家短,針頭線腦,碎碎叨叨,哪還有個完呢?
生命不息,長舌不止。
生命就在長舌中被無聲無息地浪費掉了。
我不想這樣,所以大多數時間,會思考和寫作一些能傳播長期投資思想的東西。
這讓我的文章,常常遠離時政。
好處是放兩年,改吧改吧,還能再發出來,給新朋友看。
壞處是,遠離八卦,少了很多趣味性。
一個同樣運營著公眾號的朋友告訴我:你不要總是以價值投資傳播者自居,更不要動不動寫幾千字的財報分析文章,從經營的角度看,沒用!
他的邏輯是:市場上80%以上的人都是不會深度思考的,他們來股市就是玩的,能抽10分鐘來翻你文章,純粹為找代碼、看結論,所以分析和論證的過程並不重要,你勞心費力的寫不如輕鬆扯個淡更能吸引人。
朋友告誡我:寫文章不能太一本正經,就像生活中一本正經的女人總是讓人望而生畏,而那些萬人迷的女人總是不正經。
結論是:想做萬人迷,就得放下身段,不正經。
「你的文章越水,受眾越大,點擊率也就越高」。
聽了他的話,我一時無語。
翻翻過去的公眾號文章,的確存在這種現象:我花一兩個星期閱讀財報、兩三天整理數據、一兩天寫作完成的財報分析文章,閱讀量反而不如花十分鐘、二十分鐘寫作的扯淡文章。
看來以後,我也不能太正經了——不然就沒法存活——想了個折衷的法子:以後儘量把時政和道理結合起來,看看能不能達到「既正經又不正經」的效果。
所謂既正經又不正經,是指正經地說理,不正經地表述。
或者,反過來,譁眾取寵。
扯完閒篇,話題再繞過來:再過半小時A股就會開盤,會不會大跌呢?
我揣測的結果是:短線一定會受衝擊,但跌幅一定是有限的。
A股休市這幾天,美股下跌不過2%-3%,H股下跌不過4%-5%,拍腦門行動,今天A股開盤,跌幅可能也就兩三個點吧。
而且開盤一步到位的可能性更大。
瘟疫坑後,A股表現總體上比美股、港股都要稍強一些,所以低開高走也應該是題中應有之意。
從我內心深處來講,我希望今天的A股最好是紅盤報收,這樣會狠狠打擊那些驚惶失措、熱衷於看美股炒A股的人的臉,讓他們清醒一下,長點記性。
這樣的經歷多了,市場的信心可能慢慢地就培養出來了。
A股都三十歲了,該長點記性,該長點心眼子,該學會自立自強了。
另外 ,市場上經常談論「郭嘉隊」——我不知道現在到底還沒有郭嘉隊,要是有的話,更加不用懷疑:低開過多了話(比如超過4%、5%),一定會有託底的力量體現出來。
若此,則低開高走,一定是寫好的劇本。
是不是這樣呢?
我也不知道——拭目以待吧!
如果把現在的A股放在更長期的視野來檢視,則會更加樂觀一些。
畢竟中國已經成功控制了瘟疫,畢竟現在的A股估值整體上還是合理偏低的,而其中的低估端,通常只有5、6倍的估值。
極端失衡的市場結構,實際上是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安全邊際。
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現在悲觀害怕、驚惶失措的,不是聰明人。
以上分析,在熟悉我的人看來,都是一堆可看可不看的廢話——因為經常念叨,我的判斷依據和思維方法,朋友們都熟悉了。
讓我感慨的是:即便我常常念叨了,每到市場行情慘澹時,很多人還是需要我出來說兩句,好為他做一點心理按摩。
我感覺比猜測今天市場的漲跌還重要的一個問題是:面對可能到來的波動,大家可能壓根就沒做好應對的準備。
所以,短期漲跌的問題就引發了我們今天文章的第二個話題:你做好應對市場波動的準備了嗎?
檢驗一下自己是否做好應對市場波動的準備,需要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
第一,思想方面的準備。
正如運動是世界永恆的絕對的狀態一樣,波動也是股市永恆的絕對的狀態。
哪怕是休市時,股市、股票的價格也是在波動中的。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意念盤」。
我剛才「揣測」的今天可能2、3個點的開盤跌幅及「低開高走」的全天走勢預測,就來自於意念盤。
它不一定正確,但它始終存在。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些道理我們早就懂了啊,還用你來說?
實際上大多數人內心最渴望的市場走勢,還是穩穩地上升、穩穩地獲利。
你捫心自問一下,是不是這樣?
所謂的「靜水流深,不疾而速」,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如果是這樣,那就說明你的思想準備還沒做好。
巴菲特說:股市投資只要幹好兩件事就行了,一是學會為企業估值,二是學會正確面對市場波動。
這話人人耳熟能詳,但真正做起來,可能又是另一番意境。
國內一位投資大佬給我說:什麼叫心態好?賺錢了你就心態好,不賺錢你就心態不好。
你看,連大佬都會把心態和賺不賺錢直接掛起鉤來。
何況普通人中的你我?
但這是錯的。
股票的價格已經低於價值時,股票再往下波動,只能說明投資的價值越來越大,而不是相反。
此時的波動,對理性的投資者來說,成熟的心理反應只有兩類:已經沒有錢的會很淡然,手中還有錢的會很興奮。
淡然這是因為知道此時的下跌不是真正的風險。
興奮者是因為知道可以花更少的錢辦更大的事了。
若做不到這兩點,只能說明,你的思想準備工作還沒做好。
為什麼一到市場向下波動時,輿論場上就會哭爹罵娘喊聲一片?
因為大多數人在思想準備這方面是不及格的。
年初,我在寫作總結展望帖時,對今年的市場表現了「謹慎的樂觀」:謹慎是因為去年漲得太好了(騰騰爸的投資收益率居然高達61%以上),樂觀是因為股市從總體上看還並不高。
這番表述,本身就表明我已經做好了今年股市「漲跌隨它」的兩方面準備。
說實話,我的操作,肯定跟現在大差不差——不動為主,頂多會卸掉部分過橋資金。
原因無他——還是因為我亦做好了向上波動的準備。
目前的中國股市,哪怕是站在年初的起點上,向上波動25%,它也稱不上貴。
尤其是其中的低估端,應該還是很便宜的。
便宜就買,貴了就賣;不便宜不買,不貴不賣。
有了這樣的思想準備,投資者的思想就會淡定從容得多,交易者心理亦會堅定篤實得多。
第二,技術方面的準備。
這裡說的技術準備,不是投機者口中的K線、均線、交易量、人氣指數等技術參數。
而是指價值投資者手中的操作手段。
價值投資不全是「無招勝有招」,也絕對不是死守不動。
1、組合內外,你都得有重點跟蹤和關注的標的。
好學生兜裡總有幾道疑難的題。
好投資者手裡一定會有幾隻重點關注的標的。
這樣一旦波動來臨,你就能通過對比來捕捉到更好的投資機會。
也就是我以前曾強調和展示過的「調倉換股大法」。
再說一遍,調倉換股是極端環境下,投資者最應該掌握的一門生存技能。
玩得溜,就是投資者的必殺技!
2、始終得有一套應對之策。
這裡再重複一句老話:始終用最舒服的姿勢面對市場。
這裡面,包含著組合、倉位、紀律、策略的綜合運用。
說白點,就是你得有一套完整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交易作業系統。
現在上邊強調「底線思維」——底線思維有了,做足準備了,就可以從容面對世界風雲變幻了。
其實投資者也得建立起底線思維——做最壞的準備,朝最好方向努力。
你兜裡有幾套基於你的交易作業系統生發出來的應對市場極端環境的方案嗎?
如果有,你心裡就會有底氣。
如果沒有,你怎麼會有底氣呢?
第三,糧草方面的準備。
普通投資者最大的優勢,就是現金流優勢。
1、自己錢財自己管,沒有越低越賣的壓力;
2、永遠有後續資金支援,相當於永遠沒有滿倉;
3、船小好調頭,永遠不用擔心流動性危機。
從某種角度講,調控資金的能力,代表了一個企業的經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對投資者而言,也是如此。
在最該買股票的時候,不會出現被動式割肉的慘劇,甚至還能籌到繼續加碼的資金,這就是投資者最應該具備能力——不加「之一」二字,可能也不為過。
如果你認為這方面還很薄弱,還沒做好,那就說明你在投資方面、尤其應對市場波動方面,還有很大的缺陷。
相反,如果你做好了,你可能會有跟別人完全相反的心理感受——比如現在的巴菲特,他手握1200億美元的巨資,就一定會希望他心儀的企業股票,能狠狠地跌下去!
他還沒抄底,是因為他認為還沒跌夠。
昨天的公眾號文章分析了——是因為他還沒看到瘟疫在美國已經穩定的信號。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這些。
股市馬上開盤,搬個小馬扎,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