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著、鬧著不肯去上幼兒園,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去上學呢?家長又應該和孩子如何交流呢?
不知道爸爸媽媽去哪了,什麼時候會來接,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不認識身邊的人,不知道是否安全,也不知道自己餓了是否有吃的,甚至不知道會在那裡待多久,一個小時,一天,還是一年?
這就是一個新入園的孩子的感受。
所以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主要是來自於以下六個方面。
1. 不知道媽媽去哪了,哭了。
2. 不認識這個地方,哭了。
3. 幼兒園裡有規定的一日生活常規,懵了,哭了。
4. 老師是個陌生人,哭了。
5. 周圍好多孩子,也是陌生人,哭了。
6. 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夠,吃喝拉撒怎麼辦?急了,哭了。
送孩子入園前,媽媽應該如何和孩子交流才能讓孩子特別想去上幼兒園呢?
以下四句話是媽媽的真心話,但卻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1、不要說:「你在幼兒園要乖,一定要聽老師的話」。
這句話雖然是家長心裡的真心話,不過在這個時候說,只會讓孩子對於幼兒園有抗拒感。孩子心裡想:我在家裡都是姥姥姥爺聽我的話,為何到了幼兒園,我要聽老師的話啊? 老師是誰啊?
2、不要說:「到了幼兒園要好好學習啊」。
首先,「學習」這個詞對於一個三四歲的寶寶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寶寶聽不懂; 寶寶這個時候可能還顧不上這些東東。
3、不要說:「我下班後就會來接你啦」。
「下班」這個詞對於孩子可能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媽媽你說的是啥啊?所以這句抽象的話,孩子可能搞不懂。因此,孩子對於「媽媽去哪了?什麼時候回來?」從始至終是一個沒有解決的事兒,這種情況下,想不焦慮都難。
4、不要說:「寶寶,在幼兒園如果有人欺負你,一定要回來告訴媽媽」。
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媽媽們也會有擔心,也有焦慮,不過寶寶聽到這樣的話,本來就是急的快要哭出來的節奏了,再加上媽媽的情緒感染,寶寶可能會對於要去的地方徹底地失去了安全感。寶寶會認為,幼兒園還會有人欺負自己。
送孩子入園前,媽媽應該這樣說:
1、「寶寶,明天你就要去幼兒園了。你還記得上次我們去幼兒園玩兒,裡面有好多你喜歡的有趣的玩教具。」
對於孩子來說,去一個新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有吃有喝好玩。這樣在入園之前,家長拿孩子喜歡的玩具小汽車小布偶來吸引孩子,一般都很管用。
2、「你的好朋友明明也會去幼兒園和你一起玩哦,還會有大哥哥照顧你」。
在孩子入園之前,爸媽通過老師來了解班上的其他小朋友,爭取幫助孩子在入園前交到一兩個好朋友。這樣在入園的前一天,就可以拿好朋友的去「吸引」孩子,一般也特別管用。
3、「張老師告訴我明天幼兒園有你最喜歡喝的巧克力牛奶」。
食物對於孩子的誘惑是無窮的。如果前面兩招都不管用,就拿出這個「殺手鐧」來「吸引」寶貝去幼兒園。
4、「記得在幼兒園如果要尿尿,要馬上找張老師說:張老師,我想尿尿了」。
孩子如果想要尿尿,不會表達,尿在褲子上了,那這一天對於孩子將會是很難受的一天。所以在孩子入園之前的假期裡就和孩子玩「尿尿的遊戲」,示範孩子如果想要尿尿,該如何說,如何做。
5、「媽媽在你的戶外遊戲時間結束後就會接你回家的」。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什麼時候去接他,不是媽媽的時間概念「下班以後」,而是孩子的時間概念「某一節課結束後」。這就要求家長要熟悉和了解幼兒園的一日常規流程,並且回家後多和孩子溝通。
孩子的分離焦慮不是一個晚上就可以解決的,看似是簡單的5句話,其實背後有太多的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為了孩子的笑容,加油吧!
本文轉載自:學前雲教研、網絡綜合等;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文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轉載目的在於學習分享與傳遞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讓家長少犯錯誤,讓寶寶少走彎路!
幼教、生活、繪本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合作 微信:sweetfootball / qq:89385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