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涼州詞》是「黃河遠上白雲間」還是「黃沙直上白雲間」?

2020-12-19 明思宗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經典名作《涼州詞》。該詩在唐代就廣為吟唱或傳誦,甚至被推為七絕的「壓卷」之作。但也正是因為該詩流傳日久,而且版本眾多,所以出現了很多異文。

關於《涼州詞》的異文之爭,主要集中在「黃河」和「黃沙」,討論通常是在「黃河遠上」和「黃沙直上」之間進行。

較早挑起這個爭議是清代的詩論家吳喬,他在《圍爐詩話》中評論《涼州詞》時說:「《唐詩紀事》王之渙《涼州詞》是『黃沙直上白雲間』,坊本作『黃河遠上白雲間』。黃河去涼州千裡,何得為景,且『河』豈可言『直上白雲』耶?」

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在《物候學》中稱,「玉門關」一帶的春天終日「黃沙」直上雲霄,因此他認為「黃河」是被後人改動的。地質學家尹贊勳也在《科學報》上發表文章,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實地考察斷定,應是「黃沙直上白雲間」,而非「黃河遠上白雲間」。他說,《涼州詞》所涉及的地理範圍,東起武威,西至敦煌,全線約一千公裡。那裡時常飛沙走石、天昏地暗,這種「風沙帳」符合「黃沙直上」的景象。

也就是說,如果漢朝時西北地區就有龍捲風和沙塵暴,唐朝也有的話,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草木,人們就不用「怨楊柳」了。

那麼,「黃河」與「黃沙」之爭的要害在哪裡呢?

「黃河遠上白雲間」是不是非常壯美?確實壯美。「黃河遠上」比「黃沙直上」富於美感,是顯而易見的,根本無須論證。「黃河遠上」之所以廣為流行,應該主要就是因為它的「壯美」,因為美的東西更容易被人接受。但也正是因為「壯美」,「黃河」更應該被否定。為什麼?因為「壯美」違背了《涼州詞》的旨歸。試想一下:既然邊塞那樣「壯美」,為什麼還要「怨」呢?應該天天坐在戍樓上欣賞那令人感到震撼、激發豪情的「壯美」的景色才是啊!面對那麼壯觀的美景,又是「怨」楊柳(《折楊柳》曲,委婉纏綿),又是「怨」春光,這樣的「羌笛」不是很奇怪嗎?

《涼州詞》是一首典型的邊塞詩,主旨是為了表達戍邊之苦、思歸之切。那些年輕的戍卒,拋婦別雛,背井離鄉,來到千裡甚至萬裡之外的荒涼之地,高寒難耐,生活孤苦,故鄉渺渺,音信皆無,而回歸之日遙遙無期,甚至生還的希望都很渺茫。「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由來徵戰地,不見有人還」(李白《關山月》),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且不說塞外的氣候常態原本就是荒涼的,加之可能水土不服,即使偶爾出現壯美的自然景觀,也不會在戍人心裡產生美感。

作為詩人,當然應該會之於心、形之於文。為了表達戍卒們悽苦、絕望的心情,詩人通常都要通過各種藝術手段營造出一種悽涼、肅殺的氛圍。很顯然,「黃河遠上」與這樣的要求南轅北轍,而「黃沙直上」恰恰是與旨歸契合的。大漠戈壁,黃沙滿地,狂風一刮,塵土飛揚,遮天蔽日,直上雲霄,那種因「颶母」而成的「通天風柱」,不就是「黃沙直上白雲間」嗎?這樣的景象不僅符合當地的地理氣候,而且為「怨」的產生作好了鋪墊。「黃沙」與「孤城」前後呼應,相輔相成。而「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壯美和「一片孤城萬仞山」的悽涼卻相互牴牾。

其實,即使拋開各種考量,單就視覺衝擊力而言,「黃沙直上」也不輸於「黃河遠上」。「黃河遠上」是壯美,在黃河中下遊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黃沙直上」是奇異,這是只屬於塞外的異域景象。對於關內的唐人來說,「黃沙直上」可能更加引人入勝,也更令人感到震撼。

「黃河」派喜歡拿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作比,其實《將進酒》和《涼州詞》的意境完全不同。《將進酒》是豪邁的,李白就是想營造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歡暢氛圍,這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意象當然契合;而《涼州詞》是哀怨的,王之渙是想描述「春光不度玉門關」的悽涼景象,這與「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壯美顯然不匹配。王維的「大漠孤煙直」也可以作為印證「黃沙直上白雲間」的意象。

那麼,原作「黃沙直上」為何變成了「黃河遠上」?直接的原因應該是傳抄中的誤識。「沙」和「河」的草書非常相像,單看一個字,縱是書法家,也難以一眼認定,甚至也會認錯。當這個形體的草字與「黃」字連在一起的時候,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黃河」,因為人們對「黃河」比對「黃沙」要熟悉得多。而「黃河」之所以大行於世,應該也與這樣的認知有關。但深層次的原因,恐怕還是沒有真正理解並融入詩的意境中去。對於享樂京城、偶到塞外的遊俠來說,紫騮戰馬是壯的,大漠孤煙是美的,而對於「皆共塵沙老」的戍卒和「明月照流黃」的少婦來說,肯定完全是另外一種感受。旅人不知邊人苦,「矜誇」塞外風光妍——能從《涼州詞》中讀出「壯美」,可能就是出於「遊人」的心態。

相關焦點

  • 《涼州詞》首句應為「黃沙直上白雲間」而不是「黃河遠上白雲間」
    四部刻本中《涼州詞》的前兩句為「一片孤城萬仞山,黃河直上白雲間」,四庫寫本中《涼州詞》的前兩句為 「黃河直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士禎刻本的前兩句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1]19宋初編纂的《文苑英華》兩次著錄《涼州詞》,先是出現在「樂府」集中的第197卷,後又出現在「軍旅」集中的第299卷。
  • 「黃河遠上白雲間」原是「黃沙直上」?王昌齡這句詩很多人背錯了
    《涼州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的第一句,是「黃河遠上白雲間」?還是「黃沙直上白雲間」?「黃河遠上」還是「黃沙直上」?張志和先生回憶啟功的時候,曾如此敘述啟功先生的話:"《唐詩三百首》裡有兩首詩有問題,你注意到了沒有?我說:「沒發現。」他說: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首詩的第一句是錯的。
  • 「黃河遠上白雲間」如此出名,難道我們一直就背錯了?
    這讓王之渙急眼,他認定最漂亮的那位歌妓一定會唱自己的詩。結果,這首《涼州詞》果然被吟唱起來。詩和典故都是如此出名,但鮮為人知的是,這首詩卻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在宋代的《文苑英華》卷一九七、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二「橫吹曲辭二」,它被記載成這樣的:黃沙直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邊塞詩《涼州詞》的雄壯與迤邐,成為絕響
    《涼州詞》是唐王之渙的邊塞詩之一,歷來被認為是唐代邊塞詩名篇,引用章太炎先生說:「絕句之最」。「黃河遠上白雲間」是王之渙採用由近到遠眺望的方式,感受到滔滔滾滾的黃河猶如一條絲帶迤邐懸掛雲端,景象開闊遼遠,創造出壯美雄放的詩境。
  • 唐詩三百首丨312王之渙《出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出 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透過王之渙《涼州詞》,看唐代西部邊疆的地理環境
    王之渙《涼州詞》膾炙人口,詩中描繪了西北邊塞地區孤城的寂寞,廣漠壯闊、山川蒼涼、將士孤危。詩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歌飽含將士的離愁、慷慨激昂的鬥志,可謂盛唐時代給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
  • 王之渙《涼州詞》賞析
    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注釋:(1)涼州詞:是一種曲子(《涼州詞》)的唱詞,不是詩題。又名《出塞》。(2)遠上:遠遠向西眺望。黃河遠上:從遠處看黃河的源頭。(3)孤城:指單獨矗立的駐守邊疆的城堡。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玉門關
    在修建酒泉到玉門間長城時,玉門關隨之設立。小方盤城,位於敦煌西北九十公裡處,很多學者認為小方盤城就是漢玉門關。 此城是一座四方形的小城堡,矗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的砂石崗上。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玉門關和另外一個重要關隘陽關,都是位於敦煌,都是都尉治所,是重要屯兵的地方。是漢朝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
  • 一首詩寫盡了邊關的雄壯和苦寒,王之渙《涼州詞》深度翻譯和賞析
    【題解】唐王之渙的七言絕句。《涼州詞》,唐代樂曲《涼州》的唱詞。《樂府詩集》收入《橫吹曲詞》,題作《出塞》。選介第一首:「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全詩】《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描寫黃河10句的古詩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描寫黃河10句的古詩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1. 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宋·方嶽《水調歌頭》詞。渺,渺茫、遙遠。河洛,指黃河、洛水,代指中原地區。黃河清有日,白髮黑無緣。——劉採春《羅嗊曲》。黃河總會有一天會變的水清,但是人的頭髮如果拜變白之後,便再也不能變黑了。3.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代杜甫詩《戲為六絕句》。
  • 古詩文學習041:五年級下冊,王之渙《涼州詞》
    涼州詞(其一)[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注釋①〔涼州詞〕又名《出塞》,為曲子《涼州》配的唱詞。②〔遠上〕遠遠向西望去。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遊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 王之渙這首《涼州詞》,蒼涼壯美寂寥哀怨,堪稱「唐人七絕壓卷」
    涼州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時的詩人也變得空前自信,氣宇軒昂,出現了王之渙、王昌齡、高適、岑參等邊塞詩人。這首《涼州詞》就是一首邊塞詩,是王之渙的代表作。【注釋】涼州:州治姑臧,今天的甘肅省武威市。涼州詞,唐代樂府題目,內容多與邊塞有關,表達戍邊思鄉之苦。盛唐的王翰也有一首《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
  • 崔顥、王之渙和李白:不朽的詩人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戚戚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從樓的命名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而生發開去,寫出了當時登黃鶴樓者常有的世事茫茫的懷古感慨,用的是散調變格。
  • 有名的《涼州詞》,你最喜歡哪一首?
    唐朝時寫《涼州詞》的人很多,比如王之渙、王翰、孟浩然、張籍等。在眾多的《涼州詞》中,你又喜歡哪一首呢?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對自己的這首《涼州詞》很是得意,自然,他有資格得意。首句寫景,勾勒出一幅空曠的畫面,亦是還未出場的人物所處的背景。「黃河遠上白雲間」與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有點相似,不同的是王之渙的視線是由下到上,從近到遠,而李白的角度正好相反,但都給人一種空曠蒼涼的感覺。
  • 王翰、王之渙同題《涼州詞》的兩首詩何以名絕千古
    《涼州詞》,又作《涼州曲》唐代樂府曲名,涼州泛指唐河西一帶(今甘肅境)。《新唐書·樂志》說:「天寶間樂調,皆以邊地為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自唐代以來以《涼州詞》為題的詩作很多,但唯有王翰、王之渙同題《涼州詞》的這兩首詩名絕千古。
  • 讀一首詩王之渙《涼州詞》,邊地蒼涼遼闊,春風不至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王之渙《涼州詞》此詩起處境界甚大,上至天上白雲冥不可知,遠至黃河望不到盡頭,對此寥廓,是目力所及的盡頭,則屬獨立遙望,是我望物。
  • 王之渙《涼州詞》賞析,唐詩千古經典鑑賞
    《涼州詞二首·其一》唐朝·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載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旗亭畫壁」的「異」事,雖然不一定可靠,但卻反映出當時此詩即受到人們的喜愛。首句出人意表,先描繪出如此奇特的畫面:蜿蜒奔流波翻濤湧的黃河,如同一條飄飛的長長絲帶高掛白雲間。
  • 王之渙《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中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眾多經典的古詩詞中也蘊含了很多的地理知識,我們選擇一些來介紹介紹古詩詞中的地理知識,今天我們來看看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黃河遠上白雲間 白銀盤裡一青螺 名詩裡的景點你知道在哪兒嗎?
    烏衣巷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是中國歷史最古老而著名的古巷,烏衣巷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因此得名。烏衣巷門庭若市,冠蓋雲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涼州詞》——玉門關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