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是很多人熟悉的古詩詞,黃河如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巍然屹立,怎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
這首著名的七絕詩《涼州詞》,也留下一個爭論的話題。詩的第一句,是「黃河遠上白雲間」?還是「黃沙直上白雲間」?
「黃河遠上」還是「黃沙直上」?
張志和先生回憶啟功的時候,曾如此敘述啟功先生的話:"《唐詩三百首》裡有兩首詩有問題,你注意到了沒有?我說:「沒發現。」他說: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首詩的第一句是錯的。如果是「黃河遠上白雲間」,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草木,人們就不必「怨楊柳」了,「春風」也就「度」過「玉門關」了。所以,這首詩第一句應該是「黃沙直上白雲間」。漢朝時西北地區就有龍捲風和沙塵暴,唐朝也有,所以不應當是「黃河遠上」。我回來翻檢《全唐詩》,果然有一條注釋,說「一本作『黃沙直上白雲間』」,「第二句作第一句」,即「一片孤城萬仞山,黃沙直上白雲間」。我又查閱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所收此詩也與先生所講完全一致。"
除了啟功先生, 張碧波和鄒尊興編著的《新編唐詩三百首譯釋》裡也有類似論述:「前兩句以黃沙飛揚於天地之間,孤城座落與萬仞高山之中,極力渲染西北邊地、大戈壁上遼闊荒涼、蕭索空曠的特色,借景物描寫襯託徵人戌守邊塞悽涼憂怨的心情。遍地黃沙,直上白雲,只此一句就將邊地風光的典型特徵概括出來,上天下地,囊括包舉,筆力雄渾;而萬裡黃沙,千巖疊嶂中的一座孤城,上下相聯,勾畫出涼州荒寒蕭索的氣象。黃沙、孤城相對成文,相互貫穿,為出塞怨情烘託氣氛。」他們翻譯這首詩為:「大戈壁灘的黃沙喲,漫漫茫茫直上雲天。孤零零的涼州城喲,座落在這萬仞山間。悲切哀怨的羌笛喲,為何把楊柳曲飛傳。溫暖和煦的春風喲,為何不飛度玉門關。」
因此對這個話題人們就分成了兩派。
第一派認為應該是「黃河遠上白雲間」。因為「黃河遠上」要比「黃沙遠上」美多了,氣勢雄壯,就如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樣,充滿了想像。
另一派認為是「黃沙直上」,涼州城與黃河相去甚遠,而玉門關一帶春天颳風多黃沙,有可能是「河」與「沙」傳寫錯誤。
其實,我覺得理解成」黃河遠上「也無妨,如果詩人本意真是」黃沙直上「,那也不失為一個美麗的誤會。遠
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這種回不了故鄉的哀怨,也是很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