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代:王之渙《涼州詞》
此詩起處境界甚大,上至天上白雲冥不可知,遠至黃河望不到盡頭,對此寥廓,是目力所及的盡頭,則屬獨立遙望,是我望物。「一片孤城萬仞山」,則是物望我,是無邊的山向人眼中湧來,最終落入一片孤城之上。一片孤城,對無邊遼闊,則顯得格外渺小。一座城在天地間尚且渺小如此,更何況一個人,則更不可計矣。渺小的人,對此蒼茫的世宇,感慨其壯闊而空落。
「羌笛」則是人所吹,羌笛之怨,則是人之所怨。何須怨,則言怨也無益。此地遠在邊陲,處沙塞之間,非是楊柳無情,自是從來沒有春天。此處春風所不惠及,環境惡劣,非人所宜居,而處於此地,自非所求,而是不得已。此是邊塞,徵戍人所處,出於被迫,忍受惡劣環境,生活異常艱苦,有怨而不能言。
此詩像一首歌謠,正與《敕勒歌》類似,天然而工,並含有無盡之情懷,是徵人的唱詞,可以謳吟歌詠。人譽之唐詩七絕之壓卷之作,足可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