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王之渙《涼州詞》,邊地蒼涼遼闊,春風不至

2021-01-20 聆思贅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代:王之渙《涼州詞》

此詩起處境界甚大,上至天上白雲冥不可知,遠至黃河望不到盡頭,對此寥廓,是目力所及的盡頭,則屬獨立遙望,是我望物。「一片孤城萬仞山」,則是物望我,是無邊的山向人眼中湧來,最終落入一片孤城之上。一片孤城,對無邊遼闊,則顯得格外渺小。一座城在天地間尚且渺小如此,更何況一個人,則更不可計矣。渺小的人,對此蒼茫的世宇,感慨其壯闊而空落。

「羌笛」則是人所吹,羌笛之怨,則是人之所怨。何須怨,則言怨也無益。此地遠在邊陲,處沙塞之間,非是楊柳無情,自是從來沒有春天。此處春風所不惠及,環境惡劣,非人所宜居,而處於此地,自非所求,而是不得已。此是邊塞,徵戍人所處,出於被迫,忍受惡劣環境,生活異常艱苦,有怨而不能言。

此詩像一首歌謠,正與《敕勒歌》類似,天然而工,並含有無盡之情懷,是徵人的唱詞,可以謳吟歌詠。人譽之唐詩七絕之壓卷之作,足可當之。

相關焦點

  • 一首詩寫盡了邊關的雄壯和苦寒,王之渙《涼州詞》深度翻譯和賞析
    詩寫徵人出塞,途經涼州,西出玉門關,看到遼闊的山河,荒寒的塞外,怨春風不到玉門關以西。楊慎《升庵詩話》說:「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裡也。」這裡提供了另一種理解。此詩蒼涼悲壯,委婉深刻,為久負盛名的佳作。【全詩】《涼州詞》.
  • 王翰、王之渙同題《涼州詞》的兩首詩何以名絕千古
    《涼州詞》,又作《涼州曲》唐代樂府曲名,涼州泛指唐河西一帶(今甘肅境)。《新唐書·樂志》說:「天寶間樂調,皆以邊地為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自唐代以來以《涼州詞》為題的詩作很多,但唯有王翰、王之渙同題《涼州詞》的這兩首詩名絕千古。
  • 王之渙這首《涼州詞》,蒼涼壯美寂寥哀怨,堪稱「唐人七絕壓卷」
    涼州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時的詩人也變得空前自信,氣宇軒昂,出現了王之渙、王昌齡、高適、岑參等邊塞詩人。這首《涼州詞》就是一首邊塞詩,是王之渙的代表作。【注釋】涼州:州治姑臧,今天的甘肅省武威市。涼州詞,唐代樂府題目,內容多與邊塞有關,表達戍邊思鄉之苦。盛唐的王翰也有一首《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
  • 王之渙《涼州詞》賞析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注釋:(1)涼州詞:是一種曲子(《涼州詞》)的唱詞,不是詩題。又名《出塞》。(2)遠上:遠遠向西眺望。黃河遠上:從遠處看黃河的源頭。譯文:遠遠望去,黃河奔流而來,好象與天邊的白雲連在了一起,山腳下,玉門關孤零零地矗立在崇山峻岭之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令人思念家鄉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天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賞析這是一首邊塞詩。
  • 有名的《涼州詞》,你最喜歡哪一首?
    《涼州詞》是唐朝時期的一種有名的曲調,因為涼州地處西北,是唐朝時期唐王朝與少數民族接觸主要地界,所以在唐朝很多邊塞詩都與涼州有關。《涼州詞》正是當時人們描寫邊塞的一個主要曲調,其內容悲涼蒼勁、豪邁威武,抒發愛國之情、思鄉之念。
  • 王之渙《涼州詞》賞析,唐詩千古經典鑑賞
    《涼州詞二首·其一》唐朝·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黃河只是在地面流,無論如何不會與天相接,但是,當王之渙由下遊縱目向上遊觀望,隨著視線的延伸,卻覺得腳下的黃河愈遠愈高,以至於「遠」「上」到「白雲間」。詩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抓住這種視像去創作,從而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名句,也採用的是同一觀察法。
  • 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邊塞詩《涼州詞》的雄壯與迤邐,成為絕響
    《涼州詞》是唐王之渙的邊塞詩之一,歷來被認為是唐代邊塞詩名篇,引用章太炎先生說:「絕句之最」。「黃河遠上白雲間」是王之渙採用由近到遠眺望的方式,感受到滔滔滾滾的黃河猶如一條絲帶迤邐懸掛雲端,景象開闊遼遠,創造出壯美雄放的詩境。
  • 王之渙雖僅6首詩傳世,但一首「絕句之最」,一首「五絕之最
    雖僅傳世6首,就有兩首詩耳熟能詳,堪稱千古絕唱,說婦孺皆知亦不為過。《涼州詞二首·其一》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的這首詩被稱作曾被人譽為七絕壓卷之作。此詩短短28個字,詩景恢弘廣闊,壯觀蒼涼,詩風慷慨激昂,沉雄渾厚。此詩當時即被配樂傳唱,流傳甚廣。因而被後世詩家評為「唐音」的典型。被國學大師章太炎推為「絕句之最」。
  • 古詩文學習041:五年級下冊,王之渙《涼州詞》
    涼州詞(其一)[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注釋①〔涼州詞〕又名《出塞》,為曲子《涼州》配的唱詞。②〔遠上〕遠遠向西望去。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賞析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 短短28字的一首詩,說出了唐音所在,繪出了壯觀蒼涼,令人驚嘆
    但是就是這麼完美的一個人,可是他留存於現世的詩歌僅六首,其中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而今天小編就向大家推薦一首王之渙的一首邊塞詩《涼州詞》,一看涼州詞,小編就想到三國裡出自西涼的馬超,進而想到了軍事。自古邊陲地區多戰亂,而這首《涼州詞》就是這樣的一首邊塞詩。
  • 王之渙《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中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眾多經典的古詩詞中也蘊含了很多的地理知識,我們選擇一些來介紹介紹古詩詞中的地理知識,今天我們來看看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唐)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唐朝的人有多自豪,讀王之渙這首《涼州詞》你就知道了!
    在盛唐的詩人中,有一位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被稱為「盛唐F4」的詩人,他就是王之渙。王之煥是一位非常出名的詩人,我們對他的名字也是非常熟悉,然而大家仔細回想就會發現,其實他傳到現如今的作品真的非常少,滿打滿算也就只有6首而已。然而在這6首詩中,也只有兩首極為出名,以至於讓我們將他與王昌齡、高適、岑參合稱為「四大邊塞詩人」。
  • 春風不度玉門關!古代最出名的這首涼州詞,你讀懂了嗎?
    跟著音頻讀詩吧 ▼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片孤城萬仞山。唐朝時,有位著名的詩人——王之渙,他在遭人誣陷後憤怒辭官,在自駕遊途中面對著奔騰的黃河,作了一首著名的詩,詩題名為《涼州詞》。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到底講了些什麼吧!
  • 《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創作背景《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比較著名的有王之渙的和王翰的詩作。前者描寫了壯闊蒼涼的邊塞景物,抒發了守衛邊疆的將士們悽怨而又悲壯的情感。
  • 透過王之渙《涼州詞》,看唐代西部邊疆的地理環境
    王之渙《涼州詞》膾炙人口,詩中描繪了西北邊塞地區孤城的寂寞,廣漠壯闊、山川蒼涼、將士孤危。詩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歌飽含將士的離愁、慷慨激昂的鬥志,可謂盛唐時代給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
  • 王之渙「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指的是什麼?我被萌娃問蒙圈了
    風在古代詩詞中多出現,常以「春風」最為常見。李白曾寫道:「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春思》。這首詩的名字,讓人讀來就頗具有畫面感,所謂的《春思》,李白寫了一位獨自居住在家中的婦女,熱烈的期盼遠在外地的丈夫歸家的事情。
  • 登高望遠的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個人就是盛唐的邊塞詩人之一,王之渙,字季凌,祖籍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誦。他的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
  • 王之渙:兩首詩打遍天下無敵手
    王之渙的名字,那也是如雷貫耳啊!那位問了,這首詩它牛在哪兒呢?第一,能穿越時空,毫無距離感!1500多年前寫的詩,即使到現在,小學三年級的都能看懂;第二、雄渾大氣的那個勁兒,四句詩一讀,那氣勢恢宏的高樓、那奔流入海的大河、那暮雲落日、那千裡長風,立刻浮現在腦海之內;第三,讓你不由得體會到人生的哲理:要想看得遠,你得站的高!要想成大器,你得有大智慧!
  • 王之渙《涼州詞》是「黃河遠上白雲間」還是「黃沙直上白雲間」?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經典名作《涼州詞》。該詩在唐代就廣為吟唱或傳誦,甚至被推為七絕的「壓卷」之作。但也正是因為該詩流傳日久,而且版本眾多,所以出現了很多異文。關於《涼州詞》的異文之爭,主要集中在「黃河」和「黃沙」,討論通常是在「黃河遠上」和「黃沙直上」之間進行。較早挑起這個爭議是清代的詩論家吳喬,他在《圍爐詩話》中評論《涼州詞》時說:「《唐詩紀事》王之渙《涼州詞》是『黃沙直上白雲間』,坊本作『黃河遠上白雲間』。黃河去涼州千裡,何得為景,且『河』豈可言『直上白雲』耶?」
  • 春風不度玉門關,有家不可歸的感受你可懂?
    但王之渙卻沒有這樣做,為什麼?不要忘了,李白那句話是為喝酒助興的,是《將進酒》中的一句,所以上來就描寫了黃河滾滾波濤的形象,表示時間不斷流逝,人生就是如此奔騰易逝,我們趕緊喝酒吧!他在鼓舞自己,鼓舞朋友,大家一起及時行樂,有酒就喝!而王之渙這首《涼州詞》不是為了感慨人生,他是要描繪邊關生活、邊塞風光,要呈現出一個遼闊的空間背景:上有白雲,下有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