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比包餃子簡單,80歲老廚子的包法,適合新手,高手不要看!小的時候媽媽經常給我們做好吃的,每次吃粽子的時候,她都不讓我們吃的太多,他總說吃粽子吃多了的話會讓我們消化不良,而且糯米本身就是不好消化的東西,告訴我們,要是想多吃點其他好吃的就應該少吃點粽子,不然吃點粽子就飽了,一時半會都不餓。我總覺得我媽這是大題小做,現在看來確實是這樣的,因為長大了之後就可以隨便吃啊,畢竟粽子是那麼的好吃!
所以後來我一度養成了這個愛吃粽子的習慣,也許是因為小的時候吃的太少,而養成的壞習慣,如果小的時候能夠正常吃的話,也許現在就不會那麼想吃粽子了,這一定是什麼童年缺失的感情吧,所以我對粽子的熱愛也是到達了極點,但是我又不太會包粽子。我怎麼說我媽都不教我,因為他總是覺得我還是個孩子,還是要讓我少吃一些,既然他不告訴給我,我只能去找我的姥姥了,我姥姥包粽子也特別的厲害,不僅包的形狀好看,而且每次剝都剝不漏,比我媽媽還要厲害。
不過我現在也很理解我媽媽,因為確實是粽子比較頂餓,而且飽腹感比較強,如果吃的多了的話,就會覺得一點都不餓,如果不餓的話,吃別的東西肯定就會吃得少一些了,誰也不能天天吃粽子來生活嘛,所以這也是我媽媽不讓我吃粽子的原因,另外一個就是吃粽子,如果吃的多了的話,真的會消化不良,所以說各位小朋友千萬不要因為喜歡吃就吃得太多了,畢竟今天吃了,明天吃都是可以的呀,我們不要一次性吃得太多,這樣真的是會消化不良的,我有一次就是吃了這個粽子的虧,因為吃了太多的話。胃疼,而且什麼東西都不想吃,也沒有什麼胃口,這就導致了我好幾天都沒吃的進去東西只能喝了清淡的粥,當時我真的是後悔,應該多聽媽媽的話。你說這是不是得不償失呢?
不過最近我也真的是很久沒有吃到粽子了,所以想解解饞我就去了姥姥家,姥姥給我包粽子的時候,一邊包一邊給我講到底應該怎麼做。我就在旁邊看著,然後仔細學到底應該怎麼做。想著什麼時候也多做一點拿回家,然後給姥姥和媽媽都嘗一下我包的粽子,雖然以後不會再吃那麼多粽子了,不過還是會經常想念粽子的味道,真的是非常的好吃呢。然後姥姥告訴我包粽子呢,其實只需要兩個重點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要覺得隨便拿一種線包就可以,一定要選擇正經包粽子的棉線。這樣的線包得更緊實,而且包出來的也正宗呀,這樣的話,我們傳承下去的也是正宗的。
另外就是煮粽子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把粽子豎著放進鍋裡,讓他這樣豎著放進去的粽子呢,就不會撒米,而且包出來也是口感最好的,形狀也非常的好看。第三也非常的重要,就是粽子煮好了之後,我們拿出來要把它放進涼水當中,或者是把它放涼之後再吃這樣的話口感會更好。
粽子葉如果不想提前泡的話,我們可以買那種包裝好了的,拿回來用開水燙一下就可以。五分鐘左右就可以處理好,但是糯米的話,一定是要提前泡的,儘量是泡一個晚上會比較好。那如果你的時間比較短,最低也要四小時,因為這個糯米一定要泡到,能把米粒碾碎的這個程度才可以,要不然的話幹蒸都是蒸不熟的,然後我們把粽子葉折成一個三角的形狀,先放蜜棗,然後糯米,再是蜜棗,最後再鋪上一層糯米把粽子葉給它向上一折,扣到這個糯米上面。用棉線給它纏起來就OK啦,多餘的粽子葉的,我們折到其他的位置,這樣的話,我們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然後把剛才扣在糯米上的這一部分當作底,把它放到鍋裡去蒸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