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創建兒童活體肝移植鏈式管理新模式及實踐

2020-12-23 金臺資訊

目前國內行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患兒的管理大多為單一的護理團隊內開展,患兒在上一個科室的病情變化、保護措施效果評價及高危防控等信息無法被下一個科室捕獲,導致患兒的圍術期護理管理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與幹預措施斷層,科室間及科室內缺乏患兒病情交接的有效監督手段,存在無人負責的「責任真空區」,是兒童肝移植管理的安全隱患。鏈式管理是指以一個個環節為管理對象, 以保持每個環節的有效性和連續性為管理目的的管理活動。我移植中心於2019年1月創建兒童活體肝移植鏈式管理模式,突出對於兒童移植管理的連續性、多科室協同合作的管理模式,建立相互關聯、相關監督、相關回訪的運行機制,消除科室間、科室內及出院隨訪期患兒信息交接、護理措施落實的「責任真空區」,以無形的鏈式,有形的措施,不同的專業共同保障護理安全。

一、建立兒童肝移植鏈式管理模式

結合兒童活體肝移植的護理工作需求,建立外循環(科室間關聯管理)與內循環(科室內各時期管理)鏈式模式,形成內外閉環式管理。

(1)外循環是指患兒圍術期所經歷的轉接科室的縱向管理,跨科交接外循環鏈條(小兒消化—肝移植中心—手術室—肝移植中心)團隊之間互相溝通,一環扣一環,及時補位,做好接力;

(2)內循環是指患兒術後至隨訪期間的橫向管理,內循環為科室內各時期(重症監護期—患兒父母照護期—出院—隨訪期)的護理管理與交接,動態管理,層層落實。

二、兒童肝移植鏈式管理模式的運行

(一)組建鏈式管理團隊

(1)外循環鏈建立以小兒消化科、肝移植中心、手術室護理平臺為基礎的MDT鏈式管理團隊,設立MDT團隊組長、副組長各1名,負責組織科間護理會診,監督MDT工作質量;每個科室設立聯絡員、核心成員各2名,負責科室間訪視前移與回訪,各環節聯繫,跨科交接滿意度調查及反饋護理問題;

(2)內循環鏈設立3名鏈式管理組長,核心成員6名及1名專職隨訪護士,移植護理工作經驗均在7年以上,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與教學能力。

(二)制定鏈式管理制度/崗位職責/規範

(三)培訓團隊成員

對鏈式管理的團隊成員進行專科培訓和專業培訓,專科培訓是以突出專科特色的培訓,包括兒科營養、發育及疫苗接種等護理評估、量表使用,手術室患兒低體溫、皮膚管理及體位擺放等;專業培訓是將鏈式管理思路、目標、規範、規章統一將科室內人員進行普適化培訓,其次打破專科的壁壘,實現上下遊科室護理人員關於兒童移植鏈式管理同質化培訓。

三、兒童肝移植鏈式管理的實踐

(一)外循環鏈實踐

MDT團隊成員共同梳理兒童移植管理及科室間交接中存在的問題與安全隱患,採取以下措施:

1.及早落實移植患兒父母疫苗接種教育

自患兒入院小兒消化科後,移植中心聯絡員即向患兒父母進行疫苗接種教育,以移植中心列表推薦於患兒術前完成常規疫苗接種(見右圖),因疫苗激活免疫系統會導致手術風險增高,術前兩周內不能接種疫苗,由小兒消化科聯絡員進行再次核查,確保安全。

2.實施科室間訪視前移與回訪:1.移植中心聯絡員於患兒行移植手術前到小兒消化科訪視評估預進行活體肝移植患兒及家屬情況,確定移植前護理評估要素;2.手術室聯絡員於術前查閱病例,訪談患兒父母,評估患兒皮膚情況、營養篩查、管路情況及配合程度,篩查高危風險移植患兒;3.小兒消化科護士於患兒術後到移植中心回訪,給予兒科專業知識協同指導。

3.針對疑難複雜案例MDT團隊會診,討論各環節高風險因素,制定護理措施。

4.MDT團隊制定手術患兒皮膚保護與創傷性疼痛鏈式管理方案

(1)皮膚保護鏈式管理

研究指出,接受肝移植手術的患兒是術中壓力性損傷發生的高危群體,我移植中心總結既往護理案例,術後患兒壓力損傷好發於頭面部(發生率為57.4%),損傷以Ⅰ期為主。

(2)創傷疼痛鏈式管理

5.規範交接:既往缺少直觀交接單,經MDT討論制定跨科交接班本,交接期間以書面的、結構化的操作程序,應用標準化溝通方法SBAR進行交接。

6.建立科室間交接相互監督機制,應用問卷星制定鏈式管理各科室之間轉接工作滿意度調查,依據調查反饋對工作質量進行持續改進。

(二)內循環鏈實踐

1.責任組長及核心成員共同制定肝移植患兒術後「4+3+3」鏈式管理方案,4指患兒科室內所經歷的4個階段(術後監護期—患兒父母照護期—出院期—隨訪期),3是將4個階段3次交接內容有形化,制定對應該時段的交接單,最後一個3指3次交接的質量控制(組長對每一環節的交接效果進行再次核查)。組長對患兒由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患兒出院前兩個時段對其父母進行滿意度調查。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對護理質量進行整改。

2.重症監護期

兒童術後重症監護期管理是保證移植術成功的關鍵環節,該時期制定一系列護理措施保障患兒順利渡過監護期。

(1)移植團隊在常規書寫兒童肝移植護理重症記錄單外增加制定兒童肝移植交班本,以保證班班交接無遺漏。

(2)梳理兒童肝移植術後護理過程的觀察及執行要點,指導護理工作有序進行。

兒童肝移植術後護理觀察執行要點

(3)團隊總結歸納肝移植患兒術後常見用藥配比標準,依據標準精確配比,雙人核對籤字。

肝移植患兒用藥配比標準

(4)依據肝移植患兒的感染風險等級,制定分級感染防護方案,普通肝移植患兒採取基礎防護,當患兒培養結果回報合併感染時升級為加強感染防護。

兒童肝移植基礎防護消毒路徑圖

兒童肝移植嚴密感染防護流程圖

3.患兒父母照護期

此期重點開展以提升患兒父母照護能力為核心的護理健康教育指導

(1)舉辦「新肝上任」患兒父母培訓學校,對患兒父母進行肝移植術後照護知識、兒童餵養及生長發育監測培訓,每周5課時,兩周為一個周期。

「新肝寶貝」培訓學校

(2)建立家庭模擬病房,護士培養患兒父母保護性隔離的意識,以家長親自動手實踐的方式培訓消毒液的配比及消毒儀器的使用方法

4.出院期

發放給患兒父母移植隨訪手冊,告知並發放補服免疫抑制藥物劑量的用藥應急預案流程,協助核對服藥清單並制定手機服藥鬧鐘。

5.隨訪期

(1)患兒出院後進行居家訪視,了解實際情況與困難,填補出院至居家空窗期過渡銜接階段。

(2)引入博識醫療雲技術APP移動終端建立移植患兒隨訪電子檔案,對於患兒隨訪結果異常指標進行記錄、反饋與護理指導。

(3)建立患兒餵養體系,指導移植患兒父母掌握兒童成長發育不同階段的營養添加方法

根據家庭需要滿足兒童肝移植受者在術後生長發育各方面的醫療保健諮詢需求。

(4)兒童術後長期追蹤監測,隨訪護士給予長期延續管理

四、項目成效

(一)有形成果:截止目前,共計35例兒童肝移植實施該管理模式

1.外循環

(1)移植患兒術前疫苗接種率為100%,科室間訪視次數共計108次,術後患兒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為57.4%降至11.3%,患兒圍術期疼痛評分均控制在3分以下,跨科間護士滿意度由75%提升至100%。

(2)跨科間護理信息交班遺漏項目改善:遺漏率由16.05%降至6.74%;

2.內循環

(1)科室內交接班遺漏率改善

(2)共計31例患兒進入普通感染防護,4例合併感染患兒進入加強感染防護,均順利渡過監護期,共計家屬培訓場次117場,走入20例患兒家庭家訪,解決居家護理問題96項。

(3)應用照護能力量表調查患兒父母照護能力評分由51.74±14.25分提升至63.42±6.36分(t=8.697,P

(4)患兒家屬的滿意度由89%上升至98%,患兒父母移植術後康復知識知曉率由61%上升至85%;

3.科研產出

(二)無形成果:舉辦肝友會十餘場次,接待參觀學習200餘人次;跨科間外循環協作,促進專業能力提升;保障患兒順利轉歸,減輕社會負擔,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供稿 案例號:253103670)

相關焦點

  • 接力生命: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肝移植中心的堅守
    在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肝膽胰內科搶救一周後,年過六旬的外公決定捐半個肝臟給外孫女,一家人遂轉到北京三○二醫院,準備進行活體肝移植手術,但未果,崔英只得在北京接受保守治療,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病情逐漸惡化,命在旦夕,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肝移植中心的每個人都掛念著崔英的安危。
  •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活體肝移植手術成功!
    6月11日,37歲的努爾加那提 · 亞森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臟 · 腹腔鏡外科病房眼含熱淚說,她的體內,姐姐布結乃提 · 亞森的一半肝臟已成功移植存活。這是西北首例腹腔鏡右半肝供肝切取的活體肝移植。來自喀什地區莎車縣的姐妹倆年齡相差兩歲,感情一直要好。
  • 出生僅80天嬰兒活體肝移植成功
    仁濟醫院團隊打破低齡手術禁區出生僅80天嬰兒活體肝移植成功本報訊 (首席記者唐聞佳 通訊員袁蕙芸)昨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傳出消息,該院肝臟外科夏強團隊近日成功為出生僅80天的嬰兒進行活體肝移植手術
  • 專家成功為80天大嬰兒活體肝移植
    責任編輯:姜雨薇     夏強團隊為年僅80天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兒進行活體肝移植手術。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5月28日電 (袁蕙芸葉佳琪陳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28日披露,該院肝臟外科夏強團隊為年僅80天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兒進行活體肝移植手術。低於3個月的受者活體肝移植手術,此前中國未有報導。這意味著,活體肝移植搶救急性肝衰竭的低齡紀錄被再次打破。  醫院方面披露,目前患者康復良好,即將出院。
  • 匹茲堡大學:活體肝移植相比死亡供體肝移植要好,包括三年生存率
    匹茲堡,2019年7月12日——根據匹茲堡大學(UPMC)託馬斯·e·斯塔茲爾移植研究所和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最新研究,活體肝移植比死亡肝移植有很多優勢,包括患者三年存活率更高,成本更低。「活體肝移植與死亡肝移植相結合,提供了一個顯著降低等待死亡風險的機會,並使我們能夠更早地進行人體移植。」UPMC擁有美國最大的活體肝移植項目,對過去10年在UPMC進行的245例成人活體肝移植和592例死亡活體肝移植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比較了存活率和恢復時間、併發症、成本和資源利用等其他結果。術後隨訪至少兩年。
  • 第1000例小兒肝移植在滬誕生 為全國兒童肝移植總數一半
    8月23日,在為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六個月大河南女娃元元順利實施活體肝移植手術之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夏強團隊對外宣布:成功完成1000例兒童肝移植,這一數量約為全國兒童肝移植總數的二分之一。 元元出生於今年2月3日,出生第4天時就發現了黃疸,服藥後無果,後來在當地醫院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
  • 上海中山醫院完成亞洲首例機器人肝移植手術
    原標題:《亞洲首例「機器人」輔助成人-幼兒活體供肝移植手術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取得成功》今年31歲的80後媽媽小楊(化名)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外科大樓的移植病房忙來忙去,「丈夫在辦出院手續了,我給寶貝兒子樂樂
  • 重慶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首次對肝移植兒童進行救助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羅維 姚瑜重慶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首次對肝移植兒童進行救助,首批受助兒童共3名,均為膽道閉鎖需要進行肝移植手術的患兒。根據相關規定,每名接受肝移植的兒童各獲得5萬元手術救助金。據了解,在我國每年大約有近三千名兒童由於各種先天性疾病導致嬰幼兒終末期肝硬化,死亡率超過90%,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先天性膽道閉鎖。這些孩子出生後發現膽管是實心的,膽汁排不出來,從而造成不可逆的肝損傷,如果沒有積極有效的治療,他們中的80%會在1歲以內因為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由於患兒各主要器官發育尚不完全,血管、膽管都非常細小,導致嬰幼兒肝移植手術技術難度極高。
  • 華西醫院完成國內首例全腹腔鏡下活體右半供肝切取移植術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2015年10月14日,經過較長時間的前期準備,華西醫院在普外科主任李波教授主持下,肝臟外科及肝移植中心魏永剛副教授與肝膽胰微創中心李宏宇主治醫師成功完成我國首例全腹腔鏡下活體右半供肝切取的成人活體肝移植。
  • 全國首例試管嬰兒親體肝移植寶寶康復出院
    2月14日,一對年輕的夫妻,將錦旗送到了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王博教授手中。20多天前,他們6個月大的女兒囡囡接受了親體肝移植手術——全國首例試管嬰兒親體肝移植手術,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囡囡已於當天康復出院。
  • 江西省第二屆膽道閉鎖與小兒肝移植學術會議
    2018年5月11日,天使媽媽江西省膽道閉鎖篩查、義診啟動儀式暨第二屆膽道閉鎖與小兒肝移植學術會議在南昌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中國民主建國會江西省委員會、江西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辦,北京天使媽媽慈善基金會、江西省兒童醫院承辦。
  •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成立全國首家綜合醫院兒童醫療遊戲輔導基地
    為了減輕患兒的恐懼心理,提升患兒及家長的就醫感受,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兒科護理團隊一直以來致力於開展多元化、個性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服務。2012年,在兒科住院部建立「大愛尚美」院內幼兒園,在醫護人員和志願者的陪伴下,開展玩偶互動、才藝展示、藝術繪畫等遊戲活動,讓反覆住院、長期住院的患兒在住院期間也能享受童年的快樂。把對幼兒教育與幼兒心理的關注,融入到照護過程中,促進患兒身心康復與成長。
  • 小兒肝移植:顯微鏡下的精雕細琢
    日前,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李海洋、副院長左石帶領的肝移植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夏強教授團隊,成功在貴州完成了一例小兒親體肝移植手術。患兒是一名不到2歲的男孩,被診斷出丙酸血症,這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目前肝移植是該疾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 貴醫附院成功實施第四例小兒親體肝移植手術
    據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負責小兒活體肝移植工作的谷化劍主任醫生介紹,患兒年僅1歲8個月,是個小男孩。被診斷出丙酸血症,這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是由於體內因羥化酶缺乏導致丙酸大量堆積,導致發育遲緩、精神行為異常,目前肝移植是該疾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 膽道閉鎖女童成功獲肝移植
    近日,吉林大學肝移植中心成功為一位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9個月大女童實施肝移植手術。據了解,此次接受肝移植手術的女孩童童(化名)來自吉林省樺甸市。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吉林大學肝移植中心首席專家呂國悅說,童童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唯一的救治辦法是實施肝移植手術。
  • 78歲高齡患者換肝 華西醫院創國內肝移植最高齡記錄
    為她實施手術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外科,也創下了國內肝臟移植受者最高年齡的記錄。來自徐州的徐婆婆常年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失代償。兩月前因再次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而導致生命垂危,輾轉北京、上海等到多家醫院求治,均被告知肝移植為唯一治療手段,但由於年齡過大、基礎疾病複雜,常年住院臥床,體質極差,多家移植中心評估後覺得手術風險極大,最終來到華西醫院救治。
  • 中國兒童肝移植手術存活率接軌國際先進水平 手術量創世界紀錄
    陳金海 攝   中新網上海8月23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夏強團隊23日為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六個月大河南女娃元元(化名)順利實施活體肝移植手術,元元媽媽220克肝臟被植入女兒的體內。  至此,該團隊已成功完成1000例兒童肝移植,數量約為全國兒童肝移植總數的二分之一。
  • 創新手術破解小兒肝移植難關
    肝移植手術複雜且艱難,尤其以小兒肝移植為甚。原因在於,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型變化大,匹配到合適大小的肝臟更難,減體積肝移植、親屬活體肝移植等新術式最初都是根據兒童肝移植的需求而發明的。為了挽救這些生命,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臟移植中心朱志軍團隊創新了多種手術術式,成功破解了小兒肝移植的種種技術難關。
  • 上海仁濟小兒肝移植攻克罕見遺傳病,武漢協和為獨腎患者贏得新生
    分享兩篇近期IQQA全量化3D手術規劃平臺應用於常染色體遺傳性疾病診療的臨床研究論文,包括輔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肝臟外科對一例罕見的遺傳代謝性肝病患兒行親屬活體肝移植術,以及支持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對一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的獨腎患者進行術前全定量三維重建,並在手術中將IQQA精準分析結果導入達文西系統,與手術圖像同屏顯示,進行術中實時導航
  • 全國首例試管嬰兒肝移植寶寶出院
    2月14日,我國首例試管嬰兒親體肝移植手術患兒從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出院。為了拯救愛女,肝移植成為囡囡一家唯一的選擇。囡囡的媽媽說:「如果可以交換,我願用自己的生命換回女兒的健康」。為保證囡囡和媽媽的手術順利進行,醫院兩次組織全院會診,分別就囡囡和媽媽的術前準備、術中麻醉、術後康復等制訂了詳細、完善的手術方案及圍手術期管理方案。1月23日,囡囡與媽媽同時躺在手術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