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新冠疫苗分庭抗禮,對抗疫情走向終局

2020-12-27 網易

  文/陳根

  新冠疫情作為一次特殊的人類災難,給全球經濟生活和民眾健康都帶來了巨大損失。儘管目前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海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國內仍面臨海外疫情輸入風險。

  疫苗作為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有效手段,其成功研發是人類最終控制新冠疫情的關鍵所在,是全球的迫切需求。因此,世界各國都把研製疫苗擺在重要位置。隨著多項疫苗進入三期試驗以及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對抗新冠疫情終於走向了終局之戰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這些積極進展無疑在將近一年的新冠戰爭中,為人們控制疫情、恢復常態生活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同時,全球化時代下,除非人人都安全,否則無人會安全。在疫苗普及前,仍有不可迴避的諸多安全問題需要回應,終局並不是終點。

  

  從無到有,從有到

  病毒是由一個核酸分子和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靠寄生生活的有機物種,可以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其中,DNA病毒可以分為雙鏈DNA病毒、單鏈DNA病毒、雙鏈DNA逆轉錄病毒三種。RNA病毒又可以分為雙鏈RNA病毒、(+)單鏈RNA病毒、(-)單鏈RNA病毒和單鏈RNA逆轉錄病毒四種。

  在病毒從基因組到蛋白質的轉變中,需要生成mRNA以完成蛋白質的合成和基因組的複製,不同的的病毒家族完成此過程的機制存在差異。與DNA病毒疫苗相比,RNA病毒疫苗的研發更加困難。主要原因在於,RNA病毒為單鏈結構較雙螺旋結構的DNA病毒穩定性差,變異速度更快,突變率更高。

  新冠病毒就是一類(+)單鏈RNA病毒。新冠病毒所包含的單鏈RNA相當於細胞中的mRNA,可以直接在細胞內翻譯出所編碼的蛋白質,如衣殼蛋白和病毒的RNA聚合酶。隨後,在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複製病毒RNA,最後病毒RNA和衣殼蛋白自我裝配形成成熟的病毒顆粒。

  新冠病毒作為一種有包膜的(+)單鏈RNA病毒,與SARS-CoV和MERS-CoV同為β-冠狀病毒屬,是感染人的第7種冠狀病毒,主要結構蛋白包括S蛋白(棘突)、E蛋白(包膜)、M懂蛋白(跨膜)和N蛋白(核衣殼)。

  新冠病毒主要通過S蛋白與宿主細胞表面ACE2受體結合感染宿主細胞,其進化出更有效的S蛋白剪切機制,使之更有利於感染;對人體ACE2受體有更高的結合能力(其ACE2的親和力約為SARS的10-20倍),使得感染更有效。由於ACE2在肺、腎臟、肝臟、腸道、腦、眼、鼻、睪丸等器官組織中均有表達,因此,這些器官也都成為了冠狀病毒潛在的攻擊位點。

  顯然,在疫情的大流行下,疫苗作為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有效手段,通過讓健康人的免疫系統提前識別病原體以形成記憶,從而在真正感染時迅速形成高水平免疫應答以實現預防效果。疫苗的成功研發將成為人類最終控制新冠疫情的關鍵所在。

  疫苗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也經歷了漫長的技術攻關過程。疫苗的升級是抗原從完整到精準,平臺從專用到通用,免疫應著從單一到全面的過程。

  一代苗是使用完整的病原體作為疫苗,包括減毒疫苗和滅活疫苗。其中,減毒疫苗利用減毒的流感病毒作為載體,攜帶S蛋白基因,共同刺激人體產生兩種病毒的抗體。滅活疫苗則通過體外培養病毒,用殺滅的病毒,刺激人體產生抗體。

  二代疫苗將抗原精簡為病原體的蛋白或多糖,可以通過基因重組技術來實現抗原設計,並在體外表達、提純。重組蛋白疫苗,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在體外製備病毒的S蛋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之後,腺病毒載體疫苗將S蛋白的基因裝入改造後無害的腺病毒送入人體,在體內產生S蛋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

  三代疫苗主要為核酸疫苗,是將抗原簡化成頂層的核酸物質,接種後借用人體細胞實現一步到位的胞內抗原表達。當前,疫苗技術升級正處於二代疫苗向三代疫苗邁進的節點,新冠疫苗的研發加速了三代疫苗技術的應用與成熟

  究其原因,則是因為冠狀病毒通過S蛋白結合ACE2進入細胞後,在人體細胞中進行複製和釋放。從人體防禦機制上看,病毒會被抗原呈遞細胞攝入,展現給輔助性T細胞,以激活B細胞產生抗體、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並摧毀病毒的感染細胞。這意味著,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對疫苗均很重要

  從疫苗開發角度看,結合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理想的新冠疫苗應具備:可激發廣泛的免疫應答體液免疫(包含黏膜免疫)、細胞免疫;可刺激B細胞產生強中和抗體,非中和抗體產生少;可激活以TH1為主的CD4+T細胞(輔助T細胞)和CD8+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而三代疫苗的優勢正在於其優異的免疫原性,可有效的誘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非常契合理想疫苗的特徵

  

  Moderna、BioNtech分庭抗禮

  根據WHO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2日,全球已有48款新冠疫苗進入臨床研發階段,其中11款進入臨床三期,另有164款處於臨床前研發階段。從目前的研發進程看,進入或完成期臨床的11款疫苗包括4款滅活疫苗、4款重組載體疫苗、1款重組蛋白疫苗和2款mRNA疫苗。

  其中,2款mRNA疫苗都屬於核酸疫苗,是指將在體外合成病毒相關序列mRNA傳遞到人體細胞內形成免疫。與滅活疫苗和重組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生產無需依賴細胞擴增的過程,生產更容易放大

  目前,全球共有兩款mRNA疫苗進入臨床期,分別是美國Moderna公司研發的mRNA疫苗和美國輝瑞(Pfizer)、德國BioNTech共同研發的mRNA疫苗。上述公司均於11月對外公布了疫苗II期臨床最終數據,並提交上市申請。而從上周到今天,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的mRNA疫苗都已相繼通過了FDA緊急授權使用,正式進入市場

  其中,輝瑞/BioNTechⅢ期臨床最終結果顯示疫苗有效率達95%。11月18日,輝瑞和BioNTech公布了三期臨床試驗最終功效分析。在43000名受試者中,共產生了170例確診病例,其中安慰劑組共162例,mRNA疫苗組僅8例,BioNTech的mRNA疫苗有效率高達95%。

  此外,在Ⅲ期臨床試驗中,疫苗接種人群年齡範圍為12-85歲,涵蓋心肝肺慢性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愛滋病患者、肝炎患者,針對特定人群表現出良好的耐受性,並未出現任何嚴重的安全隱患。

  Moderna疫苗有效率則達94.1%。11月30日,Moderna發布疫苗試驗最終數據。在30000名受試人群中,196名患者出現新冠肺炎,其中包括30名重症新冠患者。

  在196名新冠患者中,接種安慰劑的有185例,接種疫苗的僅11例。這意味著疫苗對於預防新冠感染的有效率高達94.1%,對重症病例的有效率達100%。儘管最終結果略低於Ⅲ期期中94.5%的結果,但遠高於FDA對上市疫苗達到50%有效率的評估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Moderna的mRNA疫苗相較於輝瑞/BioNTech疫苗更易於存儲,普適性較高。由於mRNA疫苗較不穩定,因此對疫苗的存儲條件要求十分嚴苛。輝瑞的mRNA疫苗需要在超低溫環境下存儲,在-70攝氏度的冰凍箱中可保存6個月,在加有乾冰的特製保溫運輸箱中可保存15天,而在普通醫院冰箱2-8℃的環境中僅可保存5天。

  Moderna疫苗對於存儲環境的要求則寬鬆許多,在零下20℃的環境中可保存6個月,在2-8℃的普通冰箱中可保存一個月,甚至在室溫環境中也可以保存12個小時,極大地增強了疫苗的普適性。實際上Modema疫苗對溫度的寬鬆得益於公司特有的脂質納米顆粒技術,該技術可將RNA藥物、疫苗等遞送入細胞,從而增強疫苗的穩定性。

  除了Moderna和BioNtech的2款疫苗,我國共5款新冠疫苗處於臨床三期。其中,國藥集團兩款滅活疫苗或於12月中下旬率先上市。在5款處於臨床期的新冠疫苗中,包括三款滅活疫苗、一款腺病毒載體疫苗和一款重組蛋白疫苗。目前,國藥集團的兩款滅活疫苗處於領跑地位,已於11月末提交上市申請

  此外,在腺病毒載體疫苗中,牛津大學阿斯利康腺病毒載體疫苗綜合有效率達70%。牛津大學阿斯利康採用的為黑猩猩腺病毒載體,通過對黑猩猩腺病毒進行基因改造使之編碼人類新冠病毒刺突蛋白。11月23日,阿斯利康宣布Ⅲ期臨床中期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疫苗對病毒的平均保護效力為70%。

  可以說,在全球一眾疫苗裡,mRNA疫苗研發一騎當先,形成了Moderna和BioNtech分庭抗禮的局面,而這些積極進展無疑在將近一年的新冠戰爭中,為人們控制疫情、恢復常態生活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疫苗普及仍需回應安全問題

  儘管《自然》在一篇社論中指出,多款疫苗的有效率超過了90%,這是一個意料之外的好結果。早期的研究表明候選疫苗可以促進免疫反應,最新的數據又表明這些免疫反應的確可以起到保護效果,但這並不是終點

  一是仍需確認疫苗在高危人群中的保護效果,尤其是指老齡群體、肥胖群體、或是糖尿病群體。隨著年齡的增加,新冠病死率逐漸升高,而疫苗的接種效果卻與之相反,年齡越大,免疫效果越差。

  新冠病死率數據顯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呼吸疾病患者、高血壓患者、癌症患者病死率高,但這些人群同時又是疫苗接種的禁忌人群或免疫效果欠佳。

  二是疫苗研發仍需警惕可能存在ADE(抗體依賴增強)。ADE現象在登革熱、黃熱病等多種病毒中被發現。SARS疫苗和MERS疫苗的研發經驗表明,新冠病毒的某些單克隆抗體在體外可能存在ADE效應,但體外實驗發現ADE現象,不代表一定會影響臨床結果。

  決定抗體是否會引起ADE的因素主要包括:抗體的特異性、滴度、親和力以及抗體的亞型等。因此,提高抗體質量是減輕ADE關鍵。目前,新冠疫苗研發,已公布的多項動物結果和臨床試驗結果均未出現明確的ADE證據,在後續的疫苗研發中,自然也不可掉以輕心。

  最後,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在傳播過程中容易發生變異。目前新冠疫苗抗原設計主要以S蛋白為抗原,需要關注S蛋白的序列變化,尤其是RBD區域是否存在引起與中和抗體結合位點改變的突變。

  近日,英國官方發出緊急警告,稱一種新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新冠病毒變種正在英國傳播。根據研究結論,N501Y的病毒變異正是改變了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並且已被確定為對人和鼠ACE2的結合親和力增加,從而增加該蛋白粘附與進入人體細胞的能力。

  新變種是否會影響疫苗的效果受到廣泛關注。對於此,研究人員已及時做出了回應,表示病毒要進化到足以使當前的疫苗無效,通常需要幾年,而不是幾個月。儘管如此,科學家仍需要密切追蹤進化中的病毒,以發現可能使其擁有領先於疫苗的突變。

  全球化時代下,除非人人都安全,否則無人會安全。隨著多項疫苗進入三期試驗,以及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對抗新冠疫情終於露出曙光。但在疫苗普及前,仍有不可迴避的諸多安全問題需要回應,終局並不是終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陳根:疫情防控持久戰,還未落幕
    文/陳根疫情的大流行已經影響了全球的數百萬人,儘管疫情在我國已經得到控制,但歐洲特別是美國病情依舊在蔓延,新冠的流行會不會成為未來新常態目前尚不可知。>,從對新冠病毒的臨床研究到治療策略探索。也就是說,大眾對於新冠的了解程度對疫情的防控會產生顯著影響,依據建模,在個體具有防控意識的情況下,將大量減少確診人數。基於此,建立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學的基礎了解或許能幫助我們在後疫情時代採取更恰當的措施。
  • 中國新冠疫苗如何走向世界?|觀點
    ,其中3條技術路線5個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其中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公司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在12月30日獲批註冊申請,成為首個在國內附條件上市的新冠疫苗。 02 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的分配生態是怎樣的? 全球新冠疫苗的分配正在向發達國家和地區集中。目前,已經上市或者接近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很大一部分已經被各種雙邊的採購協議圈定。這些疫苗大多由中高收入經濟體向跨國藥企支付大量公共經費進行預訂。
  • 沒藥沒疫苗,人類對抗新冠,只剩「硬抗」了嗎?
    面對疫情,能否快捷、準確診斷,將很大程度決定患者和疫情的走向。非典時期雖有利用鼻咽拭子檢測病毒的技術手段,但它既未納入診斷標準,也未面向全民開放,臨床中仍多靠醫生經驗,憑症狀和檢查結果等綜合確診。非典時期,由於人類發現病毒時,疫情已走入尾聲,全球僅有的23款候選疫苗還未來得及開展臨床試驗,就被迫流產。但新冠疫情波及更廣、病毒發現更早,疫苗研發也更迅速。據流行病防疫創新聯盟統計,截至2020年9月,全球共321種候選新冠疫苗,其中6款進入III期臨床階段,預計最快可在今年年底上市。
  • 新冠疫苗還要等 常用流感疫苗有助於抵禦第二波疫情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新冠疫苗還要等 常用疫苗有助於抵禦第二波疫情要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對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目前唯一的途徑就是接種疫苗。儘管全球多個團隊正在積極推動新冠疫苗的中後期臨床試驗,但是疫苗的研發仍然需要漫長的過程,目前走在全球疫苗研發最前列的中國生物公司和美國Moderna公司都表示,新冠疫苗至少要到2021年才能上市大規模接種。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勢頭不減。
  • 新冠疫苗大競賽:我們離全球重啟還有多遠?|稜鏡
    作者 | 王凡 編輯 | 楊布丁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2020年在新冠疫情中逐漸走向尾聲,籠罩在沒有特效藥陰雲中、始終未能全然回歸疫情前生活的人們,終於看到了黑暗隧道盡頭的一線曙光——新冠疫苗。
  • 英國首批新冠疫苗,美國緊隨其後,能否終結新冠疫情?
    根據美媒的報導,輝瑞的第一批新冠疫苗將於12月15日交付,隨後莫德納(Moderna)的第一批疫苗也將於12月22日交付。英美兩國對於新冠疫苗的迫不及待,都是基於其疫情本身的緊迫性。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國便牢牢地佔據了感染人數的第一位,在過去的11月以來,美國的新冠疫情各數據都刷新了記錄:11月新增病例佔累計病例總數三分之一;11月住院患者人數增加一倍;11月份死亡病例近3.7萬人,平均每日新增死亡病例1231人,相當於11月每小時就有51人死於新冠肺炎,也就是平均每70秒就有1人死於新冠肺炎。
  • 宏哥:為什麼我選擇接種新冠疫苗|新冠疫苗|mRNA|新冠病毒|HIV|疫情...
    這種群體免疫力的獲得應該是通過接種疫苗獲得,但是西方很多國家如英國和瑞典在新冠疫情剛開始的都是採用的消極抗擊疫情,期望通過讓國民得病來獲取免疫力,結果就是英國在首相感染後知道了新冠的可怕,出院後立即轉向防疫策略,而瑞典則堅持到現在後,近期瑞典國王承認了此前措施的失敗。
  • 新冠疫情在2021年及以後將走向何方?
    LSHTM的傳染病數學模型中心COVID-19工作組進行了一項分析[7],模擬了從5例、20例或40例輸入性病例開始的傳染性不同的新發疫情。工作組得出結論:要想控制疫情,必須快速、廣泛地追蹤接觸者——在幾天內追蹤80%的接觸者。共同作者Eggo說,該小組現在正在評估接觸者數字追蹤的有效性,以及將暴露個體隔離多長時間是可行的。「在人們能夠忍受的策略和能夠控制疫情的策略之間找到平衡點,真的很重要。」
  • 新冠疫苗十問,為你解疑釋惑|新冠疫苗|疫苗|滅活疫苗|新冠病毒
    境外新冠疫情加速蔓延,新冠疫苗研發正在與病毒賽跑。近日,個別國家已經批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在我國,也有令人振奮的消息傳出:至今已有6個國產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研究。有專家表示,「疫苗推廣之時,就是世界重啟之日」。
  • 希臘新冠確診連創新高 總理呼發揮美德 對抗疫情
    歐聯網8月6日電,據希臘歐聯通訊社報導,希臘衛生部8月5日傍晚的統計數字顯示,希臘當天新增124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累計確診4973例,累計死亡人數為210人。目前希臘的RO值(基本傳染數)已經從7月中旬的0.4上升到1,希臘衛生當局正致力於將該值控制在1以下。
  • 全球疫情一周縱覽:新冠病毒並非源於中國|新冠病毒|新冠疫苗|源頭|...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的數據,新冠病毒疫苗還沒面世,就已被各國預購了96億劑,全球範圍內平均每人可分得超過1劑。而從目前的訂購情況來看,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日本所預購的疫苗劑量,遠遠超過他們國家人口所需。世衛組織表示,根據數學模型預測,如果富裕國家在新冠病毒疫苗一面市就搶購所有疫苗,而不是平均分配給全球各國,將造成更多人死於新冠肺炎。
  • 新冠疫苗能夠迅速消除全球疫情嗎?並不能!
    自3月13日世衛組織(WHO)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至今已逾7個月,全球疫情進展怎樣了呢?截至北京時間10月14日晚10:14分,WHO報告全球共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3800萬,其中死亡病例超108萬。更為嚴峻的是,確診病例總量仍未見頂,疫情防治工作任重道遠。(圖表1)圖表1.
  • 疫情「寒冬」之下,全球新冠疫苗接種進展如何?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寒冬」之下,全球新冠疫苗接種進展如何?中新社北京12月9日電 (薄雯雯)進入12月,新冠肺炎在全球範圍內依舊肆虐,連日來多國新增確診病例創新高。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已有6800多萬人確診感染,超155萬人死亡。
  • 【周知】科學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新型冠狀病毒|病毒|新冠疫苗|...
    疫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全世界都在期盼早日戰勝病毒,對疫苗研發寄予厚望當前,疫苗研發的進展成了關注的焦點,同時公眾對新冠疫苗也存在諸多疑慮。了解疫苗研發背後的科學常識,有助於正確認識新冠疫苗,掌握各類疫苗的優缺點,制定科學的抗疫政策。
  • ...疫苗|新冠|新冠病毒|弗雷德裡克·唐吉|馬克·丹尼森|卡介苗
    眼下,疫苗被公認為抵禦新冠病毒的最佳方法,全球科學家都在馬不停蹄地加緊研發疫苗。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現在距離疫苗問世至少還需一年多時間。而新冠病毒不等人,仍在全世界「野蠻」擴張。為解燃眉之急,一些科學家提出一種「退而求其次」的替代方案——接種並不完美的疫苗,即安全性得到保證,但效果欠佳,未必能做到完全免疫。
  • 為什麼研究蛋白質對抗擊新冠疫情很重要?破解蛋白質就能攻克新冠
    為什麼研究蛋白質對抗擊新冠疫情很重要? 我們知道,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新冠病毒COVID-19也不例外。如果有個「照妖鏡」,能夠全方位展現病毒的結構,找到它們防禦系統中的薄弱環節,進而阻礙、擊破其作用過程,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 僅靠疫苗或無法終結新冠疫情
    英國老人基南很高興自己接種了新冠疫苗。圖片來源:英國《標準晚報》網站據國外媒體近日報導,繼12月5日俄羅斯開始讓國民接種新冠疫苗之後,英國從8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大規模新冠疫苗接種。此外,美國也在加快部署,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當地時間10日將決定是否批准輝瑞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一旦獲批,美國最早11日對普通民眾放開新冠疫苗接種。一切看似都在朝好的方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就意味著人類能很快終結新冠疫情嗎?
  • 新冠疫苗又有「備胎」了!已經通過小鼠實驗,產生新冠病毒抗體
    新冠疫苗又有「備胎」了!在一個月內,老鼠就產生了對抗新冠病毒的抗體。這項技術包括改變信使RNA的特定序列,信使RNA是將遺傳信息轉化為功能性蛋白質的分子。雖然這些序列沒有被翻譯成蛋白質,但研究人員改變了它們的結構,以促進產生高於正常水平的蛋白質。這些序列被稱為未翻譯區(untranslated regions),或UTRs。
  • 新冠疫苗的研發速度是如何實現的?
    快速開發新冠疫苗的技術有望改變疫苗科學的未來。 2020年初,當科學家剛開始研發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時,他們並沒有保證很快就能成功。此前,研發速度最快的疫苗是上世紀60年代的腮腺炎疫苗——從病毒採樣到疫苗獲批一共耗時四年。
  • 美CDC很悲觀:新冠疫苗不會對美國未來兩月疫情走向產生影響
    北京日報消息 當地時間12月10日,多家美媒報導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疫苗諮詢小組建議批准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與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據《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預計FDA將於12日批准該疫苗緊急使用授權,但按照相關要求,公告發布可能會推遲至13日或更晚。美國疫情仍將面臨殘酷挑戰美國《國會山報》報導稱,儘管輝瑞公司首款新冠疫苗可能在幾天內獲得批准,但在未來幾個月內卻不會得到廣泛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