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導 知名日本國際關係學者小笠原欣幸近日在《外交家》期刊上撰文表示,北京持續使用「懲罰臺灣」的語言,對臺軍事威懾加劇,不會就這麼算了,它必然是某些行動的先聲,現在必須認真看待解放軍的軍事行動。不過,解放軍目前不太可能登陸臺灣,因為這樣的軍事行動要以小規模傷亡的代價來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北京還有其他選擇,其中之一就是對東沙島施加壓力並直接佔領。
解放軍從去年開始頻繁地派出戰機與偵察機巡航臺灣,直到今年秋天,偵察機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頻率迅速升高,在廣東與浙江沿海的軍事演習亦接連不斷。外界對解放軍的連續的軍事動作有各種研判,其中包括佔領東沙島。此一推測久久未見實現,可能與美國總統大選有關,現在大選結束,拜登也即將在1月20日宣誓就職,解放軍攻取東沙島行動可能就在拜登上任後展開,成為拜登總統任上首個臺海危機。
解放軍空軍與海軍巡弋臺海周邊曾在2019年達到高峰,後來受制於疫情,解放軍相關軍事行動有所緊縮。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劇美中關係緊張,又逢美國總統大選,外界不少分析都認為美方可能挑起南海或臺海軍事衝突,但終究北京有足夠戰略定力,未給川普機會挑起戰端。
這幾個月來解放軍連續軍事演習,顯示北京已做好決定,不論是誰當選總統,這段時間美臺關係的走向必須有所回應。既然美國大選顧慮已消除,該是付諸行動的時候了。
外界最早判斷解放軍可能佔領東沙島的是日本共同社在5月發出的獨家報導,當時分析認為這是個有限的軍事行動,對美國有震撼的作用,對臺灣也有教訓的效果,戰事時間短、規模小,不至於擴大為高強度衝突,國際上的影響比較容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