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失去的一百年:被民族主義壓垮的經濟

2020-12-16 騰訊網

提起阿根廷,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地理教科書上的那個畜牧業大國,還是每每在世界盃上鎩羽而歸,被媒體渲染成悲劇英雄的偽足球王國,亦或是在馬島海戰中那個被衰落的日不落帝國吊打的南美第一軍事強國

阿根廷身上有著每一個南美國家的通病,腐敗、毒品、高失業率以及落後的工業,然而當我們把歷史的時鐘撥回到上個世紀前三十年,那時候的阿根廷卻是黃金滿地的人間天堂,那麼阿根廷為什麼會在一百年年間從高處一落千丈,從人間天堂跌落至谷底

"南美之光"

上帝曾經發給了阿根廷一手好牌,19世紀6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得進行中,大洋彼岸的阿根廷在經歷早期的混亂後,巴託洛梅就任阿根廷政府總統。

巴託洛梅上任之後,一改前幾任政府的迂腐作態,執行近代化經濟自由政策,阿根廷很快變成了一塊冒險家的樂園,不少在歐洲飽受"內卷"之苦投資者及平民移民阿根廷,他們為新生的國家帶來了先進的歐洲技術以及充沛的勞動力。

從1870年起,阿根廷國民死亡率大幅降低,人口連年增長,鐵路裡程從建國時期的503公裡增加到3.1萬公裡,小麥出口量和肉類出口量為全球第一。國家硬實力和經濟實力的增強帶來了軟實力的提升,阿根廷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義務教育制度的國家之一

在19世紀末,阿根廷的識字率就已達到了驚人的65%。到了20世紀初,阿根廷經濟總量排名為全球第九,在當時各國的電影中,有錢人的形象無一例外,都是渾身散發著珠光寶氣的阿根廷人

經濟實力強力,人民生活富裕的阿根廷,成為了歐洲貴族嚴重新生活的燈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阿根廷政府採取絕對中立的對外政策,吸引了大量歐洲舊貴族避難,與之而來的是大量黃金財富,阿根廷首都更是被時人稱之為"南美巴黎"

二 "政治危機"與"民粹經濟"

1810年,阿根廷爆發了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五月革命,隨後幾年,阿根廷人民在南美解放者聖馬丁的帶領下,驅逐了盤踞在阿根廷各地的西班牙軍隊,並於1816年正式建國,效仿美國建立聯邦政體

阿根廷建國之後,在首席執政官德普埃雷東的主持下,修訂了阿根廷國的第一部憲法,然而這部憲法因過於強調中央權力而引起了其他各地自治政權的不滿,德普埃雷東在巨大的壓力下被迫辭職

8年後的1824年,阿根廷各邦長官再度召集議會中,議會確立了阿根廷國的新憲法,並選舉貝納迪諾為阿根廷國的首任總統。阿根廷是堅定的美式民主效仿者,美式民主能夠在國家運轉下的基礎並不是克裡蒙梭的三權分立的概念,而是軍隊能否游離在政壇外。

然而,阿根廷政府並不能有效制衡軍隊的權力。19世紀中葉,隨著大批歐洲人前往阿根廷定居,阿根廷的經濟在聯邦政府的管轄下實現了經濟騰飛,遠洋航運行業的出現使得阿根廷的牛肉能夠遠銷海外,為阿根廷的工業化積累了大量財富

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軍隊勢力的龐大以及軍隊腐敗現象的出現,政府已經漸漸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軍隊已經完全失控,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破壞了阿根廷政府的信譽,軍方將領烏裡烏魯發動政變,成立軍政府,殘酷鎮壓反對黨。

顛顛撞撞渡過蕭條期後,又碰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擅長投機的阿根廷政府選擇投靠軸心國一方,為了向軸心國示好,阿根廷拒絕了大量猶太難民的政治避難請求,隨後又頒布禁止猶太人入境的法律。

作為向法西斯集團表達中心的投名狀,因此阿根廷在二戰期間享受到了軸心國提供的各種便利,而德國法西斯集團也將阿根廷視為戰敗後的避難天堂,大量黃金和財富湧入阿根廷境內,阿根廷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阿根廷政府沒有抓住二戰的契機。在烏裡烏魯下臺之後,四屆政府交替上臺,文臣武官互相攻訐,雙方在議會及接頭大打出手,把政治玩出了古惑仔的感覺。6年二戰,阿根廷經濟陷入泥潭之中,直到1946年,阿根廷民粹主義政治家庇隆上臺,國內局勢才稍顯緩和

庇隆上臺之後,開創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後人將其稱之為庇隆主義,庇隆主義的核心內容有兩個,一是拉攏工人階級,二是給資本金提供大量政策福利,可謂是介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條路。

庇隆對外政策強硬,打出冷戰版"阿根廷人優先"的旗號,致力於經濟獨立以及國家快速工業化,效仿蘇聯東歐各國開展五年計劃,一時間阿根廷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庇隆聲望到達頂峰

就在庇隆以為自己將成為第二個聖馬丁之時,大洋彼岸的西歐通過馬歇爾計劃開始了復興的第一步,而這也是毀滅庇隆及阿根廷全國的開始。支撐"庇隆主義"思想的主要產業是畜牧業,二戰後國家糧價及肉價暴漲,身為畜牧業大國的阿根廷趁此吸收了大量財富。

而歐洲在馬歇爾計劃下復甦之後,國際食品價格大幅下降,阿根廷畜牧行業利潤大幅降低,經濟再度陷入泥潭當中,"庇隆主義"神奇不在。庇隆為了保住自己的總統位置,決定向美國和解,頒布了《外國投資法》。

其中包含向美孚石油公司出售石油開採權的條例,國家機器成為了美帝國主義的買辦階級,大規模出賣經濟主權及阿根廷本土工廠導致阿根廷人民的不滿,庇隆也從阿根廷民族英雄轉變成了最大"阿奸",被迫下臺流亡西班牙。

庇隆下臺之後,新的阿根廷政府投靠美國,加入了美國一手建立的布雷頓森林經濟體系,拋棄了原有的金本位下的貨幣制度,這導致大量黃金從阿根廷境內流失,阿根廷人得到的只是幾張美元。

雖然庇隆已經下臺,但是"庇隆主義"中的民粹主義經濟卻深入阿根廷百姓以及各級官員的心中,為了維護高福利社會的虛榮假象,阿根廷當局決定大肆印刷鈔票,通貨膨脹日益嚴重,民粹經濟的副作用愈加明顯。

三 "不自量力的戰爭"

1976年,時任總統伊莎貝爾因經濟政策嚴重失誤,政府軍將軍加爾特裡率軍進駐總統府,就這樣世界第一位女總統僅僅執政三年就被趕下了權力最高點。新的阿根廷政府成立後,面對深陷泥潭的市場經濟,只懂得打打殺殺的軍方將軍一籌莫展

這時候就有官員提議,既然我們能靠借債度日,為什麼要發展經濟呢。這下可點通了這些高層將軍,於是瘋狂透支阿根廷國家信用,大肆借債。阿根廷政府拿了那麼多錢,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辦可好,提高民眾福利?不可能,我們辛辛苦苦借來的錢為什麼要分給老百姓。

建工廠搞基建?不可能,建工廠盈利要好幾年的時間,基建這種功不在當下的大工程對現在來說吃力不討好,我們阿根廷要贏在當下明白嗎?贏在當下的首要目標就是消滅反對派!於是阿根廷政府將借來的鈔票全部用來購買軍事裝備,武裝軍隊,全力對付遊擊隊。

阿政府秉持"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在70年代末屠殺了約19000人,而當時阿根廷境內的遊擊隊成員只有約2000人。

這下可好,國內大搞恐怖統治,對外經濟交由買辦,阿根廷百姓實在是無法生活下去了,大量阿根廷百姓出逃到鄰國淪為難民。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美洲各國吸納了約200餘萬阿根廷難民

阿政府眼看人口不斷流失,焦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軍政府總統加爾鐵裡橫空出世,在議會上對屬下講:"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經濟狀況,但我們可以轉移國家矛盾啊,我們阿根廷雖然是混血人種居多,但是只要激起民族主義者的那顆熱血之心,何愁大業不成?"

軍官們恍然大悟,接著追問加爾鐵裡,那我們要向哪個國家轉移矛盾呢。加爾鐵裡思考一番,緩緩說道:"南美諸國現已都成美國小弟,我們對任何一個開刀都會引發國家形勢動蕩。因此我們要選擇一個和我們有矛盾,有糾紛,但又不在南美的國家,所以我決定,向英國開刀!拿下馬島!奪回我們自己的土地!"

加爾鐵裡一番激動人心的言論成功將內部矛盾轉變成對外矛盾,阿根廷年輕人熱情高漲,一時間各地軍營新兵絡繹不絕。阿根廷海軍又在馬島海域附近各種挑釁,戰爭一觸即發

1982年4月,英阿馬島戰爭打響,戰爭初期阿根廷憑藉地理優勢佔據上風,但是英國畢竟是曾經的海軍大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英國特混艦隊進入馬島海域之後,海陸空三方立體式協同打擊阿政府軍。

一群熱情高漲的阿根廷新兵青年哪裡是大英職業軍人的對手,這場"鬧劇"一般的戰爭僅用時兩個月,英國方面就收復被阿政府佔領的馬島,加爾鐵裡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戰爭結束不久後就引咎辭職,後被判刑12年。

馬島海戰的失利,標誌著阿根廷軍政府企圖轉移國內矛盾的計劃徹底破產,阿根廷海軍力量幾乎全軍覆沒,重建希望微乎其微,同時,阿根廷政府也因為馬島海戰背上了巨額債務,進一步透支了自己的國家信用,時至今日,阿根廷仍然未還清戰爭前購買法國產的飛魚飛彈的貨款

結語

阿根廷從曾經的富裕之國到如今的破產之國,根本原因在於阿根廷沒有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家。阿根廷只有政治投機者,只有以權謀私的偽劣小人,和資產階級買辦集團。從二戰時期向軸心國屢屢示好,到冷戰時期在兩大陣營之間反覆橫跳,所謂的"庇隆主義"竟成了阿根廷的治國綱領。

如今的阿根廷,混亂的局面依舊沒有解決,唯一的外匯手段仍是基礎的畜牧產品以及石油,然而阿根廷沒有獨立開採石油的技術,大量的利潤流入到了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的手裡。

而第二代"皇后"克裡斯提娜執政之後,重拾"庇隆主義",瘋狂收割外國資本的羊毛,這使得外國資本更不敢進入阿根廷國內投資,沒有投資就沒有工廠,沒有工廠就沒有就業崗位,沒有就業崗位就會催生犯罪。

為了安撫百姓政府又要出面發放救濟金從而加大財政壓力,上述政策讓阿根廷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當中,失業率居高不下,政府官員昏庸無能從而無力改變現狀。除了政治和經濟因素外,平民百姓也應該為阿根廷的衰落承擔一部分責任

眾所周知,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積極的民族主義可以激起普通人的愛國熱情,能在危難之中和國家站在統一戰線之上。然而如果民族主義勢頭太過,轉換為民粹主義,政客會利用民粹主義的無腦性及煽動性達成自己的目的,而民粹主義也會將國家綁在戰爭的車輪上,令國家陷入危難之間

相關焦點

  • 日本經濟民族主義新論(4)
    二 從經濟民族主義基本形態變化來看,各經濟主體間的利益矛盾更為突出從歷史來看,勞動者、企業和政府為了國家或民族的利益「萬眾一心」是日本經濟民族主義成功的基礎。二戰後,由國民、國家(或民族)和企業的利益關系所體現出的日本經濟民族主義基本形態呈現出一定獨特性。
  • IMF570億打水漂後,阿根廷經濟積重難返?人均GDP卻仍高於中國!
    不過,事實擺在眼前,本世紀以來阿根廷經濟一蹶不振,如今更是需要靠IMF的救助來度日。那麼,過去100年來阿根廷究竟如何從世界經濟的金字塔尖跌落,該國的經濟又存在哪些問題,才會令IMF給出的570億美元救助金都打水漂了呢?
  • IMF稱阿根廷債務不可持續!570億貸款打水漂?曾被視為經濟奇蹟
    不過,事實擺在眼前,本世紀以來阿根廷經濟一蹶不振,如今更是需要靠IMF的救助來度日。那麼,過去100年來阿根廷究竟如何從世界經濟的金字塔尖跌落,該國的經濟又存在哪些問題,才會令IMF給出的570億美元救助金都打水漂了呢?
  • 阿根廷紅蝦、魷魚出口下降30%以上!眾多阿根廷出口商陷入困難!
    阿根廷紅蝦、魷魚出口下降30%以上!眾多阿根廷出口商陷入困難!阿根廷在近期宣告無力償還國家債務,成為了第一個因為疫情衝擊倒下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其在國際上屢次出現債務違約情況,爆發債務危機,可以說阿根廷在經濟上並不算十分穩健。雖然阿根廷的疫情情況並不嚴重,但是這對於阿根廷來說,依然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疫情對水產行業的影響也非常巨大。由於疫情影響阿根廷的蝦、魷魚出口都已經陷入困境。
  • 疫情並不太嚴重的阿根廷,為何經濟上首個倒下了?
    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嶽雲霞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阿根廷步入實質性違約是大概率事件。而對於違約的後果——被國際資本市場徹底拋棄,失去融資能力,應該說阿根廷政府已經作了充分的評估。古斯曼就曾直言,受疫情影響,對於資源有限的國家來說,償還債權人的債務毫無意義。
  • 民族主義釋義
    關於民族主義的類型,有多種分類方法。根據民族主義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方面的表現形式,民族主義可以分成四種:政治民族主義、經濟民族主義、文化民族主義、宗教民族主義。   政治民族主義是表現在政治方面的民族思想、態度和行為。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風靡世界的民族主義研究本是我寫給懵懂英國人...
    我想說,讀者實際上放大了民族主義。這本書就像我私奔的女兒一樣,她跟一個司機跑了,我只能說,祝你好運吧。文匯報:《想像的共同體》用「官方民族主義」這個詞來描述歐洲的民族與王朝制帝國的刻意融合。官方民族主義可以用在中國嗎?安德森:官方民族主義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 馬拉度納和阿根廷經濟:榮耀和深淵
    因為馬拉度納,喜歡阿根廷,喜歡潘帕斯雄鷹,喜歡阿根廷的藍白相間,將馬拉度納一生60年融入阿根廷經濟的60年沉浮史,作為送給馬拉度納最後的禮物。馬拉度納是阿根廷的代名詞,同樣光輝歲月和毒癮纏身是兩者共同的特點。
  • 民族主義解釋
    「民族主義」,筆者認為簡言之,即指將自我民族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主體而置於至上至尊價值觀考慮的思想或運動。美國學者漢斯·科恩認為:「民族主義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應該被看作是一種思想狀態。」所以,美國學者卡爾頓·海斯得出結論說:「關於愛國主義、民族性和民族主義的歷史和屬性的系統和總體研究,在任何語言中都不存在。」他進而指出:(1)民族主義是一種歷史進程——(人們)在此進程中建設民族國家;(2)「民族主義」一詞意味著包含在實際的歷史進程中的理論、原則或信念;(3)民族主義是某種將歷史進程和政治理論結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動;(4)民族主義意味著對民族和民族國家的忠誠超越於其他任何對象。
  • 民族主義的雙刃劍
    (註:我在整篇文章的行文當中,民族主義這個概念使用的都是較為廣義的,即也包含了國家主義與種族主義等與民族主義有一定區別的概念,對於民族主義內部的種類為了文章的簡單易懂則儘量不予區分)   從好的方面來講,首先,民族主義可以推動一個國家的飛速發展。
  • 頻頻反傾銷 阿根廷何必以鄰為壑?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再加上民族主義推波助瀾,中國一時間成了他國(地區)轉嫁危機的溝壑。歐美搖旗吶喊示範在前,跟風者紛至沓來,並蔓延至拉美這樣的新興市場。其中,阿根廷對中國產品反傾銷之密集程度令業界震驚。
  • 預計阿根廷經濟明年將出現強勁復甦
    由經濟學家梅賽德斯·馬爾科·德爾·龐特(MercedesMarcódel Pont)領導的這個研究中心,在2020年最新報告中強調指出,中國的積極表現以及巴西出現的復甦跡象將對當地經濟產生有利影響,因此,經濟活動水平收縮將低於2020年的預期,應該在10.1%,低於預算中的水平。龐特現任阿根廷聯邦公共收入管理局局長,曾擔任阿根廷央行行長。
  • 【桑葛石原研翻譯系列】COVID-19下疫苗民族主義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有一種威脅論指出,「疫苗民族主義」可能對全球大流行病的管理和控制程度產生負面影響。有鑑於此,研究人員試圖了解,一旦開發了COVID-19疫苗,疫苗民族主義將如何影響全球危機,並研究了由於不平等獲得疫苗可能產生的經濟影響。關鍵發現1. 疫苗民族主義可能使全球經濟每年GDP損失達1.2萬億美元。2.
  • 「上帝與祖國」——試論阿根廷天主教在民族構建中的作用(1890-1930)
    在本尼迪克特(Benedict)看來,近代意義上的「民族」等於「想像的共同體」,「民族特質」並非先在的實存,而是「民族主義」(Nacionalismo)出現後的產物。如果按照這一思路,我們便可以將「阿根廷天主教成為阿根廷民族特質的重要部分」看作「阿根廷天主教參與構建該國民族主義」的結果。
  • 鄭永年:中國要構建理性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既是民族國家形成的意識形態基礎,也始終主導著主權國家的外交政策。不管人們喜歡與否,民族主義無處不在。從內政來看,民族主義精神始終反映在一個國家的思想、文化、經濟、社會和政治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民族主義,尤其是強化國家認同感的愛國主義,已經成為一種公民生活美德。
  • 民族主義並非一天建成
    ——埃裡克·霍布斯鮑姆 著,李金梅 譯,《民族與民族主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近代以前的歐洲經濟上以封建莊園形式為主,政治上主要依靠貴族領主維持統治,加之基督教的精神信仰而維持著王朝國家的局勢。
  • 美國民族主義的多重靈魂
    美國民族主義的兩個靈魂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主義一樣,美國的民族主義也有多面性。國會中的僵局已經影響了美國政府的工作效率,對美國經濟造成災難性後果。而這種衝突所反映的美國社會與文化態度的分裂是自越戰以來最為嚴重的。美國白人新教徒之所以投票給共和黨而非民主黨,只是由於兩黨在一兩個道德問題,如墮胎問題上有分歧。當涉及民族主義這個概念時,兩黨的差別就更大了。在2003年的一次民調中,稱自己「非常愛國」的共和黨人有71%,而民主黨人只有48%。
  • 阿根廷經濟周期債務危機探討:通脹問題無解背後的金融自由化弊端
    (趙旭梅《後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與通脹治理困境》)為了分析阿根廷在宏觀經濟政策上的偏差,我們分析了阿根廷過去25年的經濟周期,對每個經濟周期按照經濟發展邏輯進行劃分,並判斷當前經濟需要的政策基調,或寬鬆或收緊(阿根廷央行利率圖中上升箭頭表示經濟要求加息,而下降箭頭表示經濟要求降息),然後對比阿根廷央行實際的操作,找出偏差及其原因。
  • 美媒:民族主義無法取代全球主義
    與這些標誌結合的是一股民族主義浪潮,不僅橫掃英美,而且席捲波蘭、匈牙利、法國、荷蘭和北歐,更不用說俄羅斯、土耳其、印度和以色列。光明與邪惡的鬥爭?按照這種觀點,經濟不安感和文化焦慮在美英推動著種族民族主義和宗教分離主義。上了年紀的藍領工人和鄉村居民,也就是日益萎縮的英國白人群體隨著製造業的衰退失去工作。
  • 阿根廷總統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阿根廷總統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10年7月12日下午4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奏響迎賓樂章,中國國旗與阿根廷國旗在學校上空迎風飄揚。   阿根廷總統克裡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致辭表示感謝。她認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的授予,「這個榮譽不是授予作為阿根廷總統的我個人的,而是授予阿根廷國家和人民的」。她表示這鑑證了兩國友誼源遠流長。總統在講話中著重強調,在複雜的政治經濟形勢面前,兩國應發揮聰明才智,共同面對世界政治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