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一個讓炒房客有去無回的城市」!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建設工作簡報》第79期刊載題為《長沙市落實主體責任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的文章,對長沙在房地產市場調控方面的經驗給予充分肯定並向全國推廣。
全國各地學長沙,推廣長沙「反炒房」模式。這是來自頂層住房管理部門的肯定。
事實上,深圳、東莞等多地已將長沙作為學習對象。據長沙市住建局有關人士稱,2020年,長沙已經向全國多個城市介紹地產調控經驗。
長沙,已然成為全國地產調控的「模範生」。
長沙為何成為全國地產調控「模範生」?
2017年至2018年的房價猛漲,
是促使長沙出臺「反炒房」政策的市場背景。
數據顯示,長沙2017年房價從年初的不到8000元/㎡飆升至10000元/㎡左右,2018年6月突破萬元大關。
長沙搶房潮的出現,也讓當地一些熱門樓盤的茶水費瘋漲,有的甚至被炒至10萬元以上。在某些樓盤現場,「搶房」購房者甚至因排隊搖號而發生肢體衝突。
△圖表來源:安居客
在2018年6月25日,長沙正式打響了「反炒房」鬥爭,長沙市政府在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通氣會上對市場矛盾的定性——「當前長沙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要矛盾不是供需矛盾,而是炒房與反炒房的重大鬥爭」。打出調控組合拳,限購、限地價、限售價、限「離婚」、土地拍賣熔斷、搖號等各種措施紛紛出臺,被稱為「最嚴調控」。
據國家統計局長沙調查隊《2020年前三季度長沙民生調查報告》稱,近年來,長沙房價收入比保持在6.4左右,為全國35個主要城市最低。
2020年,長沙住房均價僅為1萬元左右,遠遠低於同等城市能級的中西部省會,甚至還低過許多東部沿海的普通地級市。
到底什麼是「長沙模式」?
一、全國最嚴樓市調控,最為堅決「反炒房」態度,遏制投機空間。
1、限售4年。商品住房須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滿4年後方可上市交易。
2、二套限購。購買二套房,必須在首套房拿證4年之後。
3、二套徵收重稅。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按4%的稅率徵收契稅。
4、堵住人才購房漏洞。專科及以上學歷人才,須滿足在長工作生活24個月。
二、天量供應土地,杜絕人為製造短缺。
土地供應是否充分,是不是存在人為製造短缺,有沒有主動製造「地王」,決定著許多城市房價的走勢。
湖南省住建廳明確要求,各地要根據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適時調整住宅用地供應規模、結構和時序,對消化周期在「12-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不僅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奏」。
從2015年到2019年,長沙土地供應面積接近9000萬平方米,僅2019年就供應了2600多萬平方米,這將為當地提供源源不斷的住房供應空間。
「房價只漲不跌」深入人心,
長沙遏制房價上漲卻連遭質問。
官方回應:繼續保持調控方向不變!
「長沙房價為什麼不能漲起」?
「遏制房價上漲,吃力不討好,還拖累經濟發展」?
即使不依賴房地產,經濟也能搞好。
「長沙模式」用數據證明:
作為中國內地17個萬億GDP城市之一的長沙,近年來,經濟增速長期位居主要省會城市前列。據統計部門數據,2019年,長沙GDP高達1.15萬億,相比2010年的4547億,翻了一倍多。實際增速也達到8.1%,在17個萬億GDP城市中位居第一。
「長沙模式」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了,
樓市調控是有用的,
是百分之百能按住房價的!
樓市:
堅持「房住不炒」!
「弦」還得時刻繃緊!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素材來源:中國經濟周刊、國民經略
責任編輯:劉燁燁、李楊詩宇(實習生)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