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罰臧否,宜異同
面對「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危急局勢,諸葛亮對後主提出了「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的告誡。但是,那些都是老話了。依我之見,現代社會,還需標榜「陟罰臧否,宜異同」。
的確,陟罰臧否,宜異同,從這幅漫畫中就顯而易見。
100分小孩在拿了100分試卷後得到了媽媽的吻(我們姑且認為是這樣),而55分小孩卻是一個大巴掌。下一次的考試中,100分小孩退步了,55分小孩卻進步顯著,由此改天換地,二人境遇大變。其實,粗粗來看,這不過是一場進步的孩子有糖吃,退步的娃娃不好過的戲碼。
但僅僅是這樣嗎?
試想,若是100分小孩拿了98分的成績單回家,家長仍然一副「孩子真棒,孩子辛苦了」的表情將其奉若神明,他是不是會沉醉其中,忘乎所以?再者,假如55分小孩帶著61分的成績單回家,家長卻是劈頭蓋臉一頓臭罵,他又是不是會羞愧難當,自卑至極?如此一來,只怕是會上演「優生愈優,差生更劣」的惡性循環,那些「逆襲」的故事恐怕也只能淪為童話。
陟罰臧否宜異同,是很有必要的。
康德說,人生來平等,這都是說給外人的。至於是否真的平等,其實我們心裡最清楚不過了。對於不平等,我們能做的僅僅是抱怨嗎?當然不是,你或許可以尋求區別對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被區別的那一個。因為在區別對待之下,我們好像得到了庇護,擁有為所欲為的資本。變相而言,為所欲為,就是大有所為的前提。那麼我們所說的「陟罰臧否宜異同」,究其本質,也不過是一種區別對待罷了。
難道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沒有風險嗎?比如,100分小孩會因此一蹶不振,喪失學習興趣,從而在放任自我的道路上愈走愈遠;再比如,55分小孩會由此得意洋洋,變得沾沾自喜,從而在得意忘形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那麼,這樣看來,「陟罰臧否宜異同」的方式就要被一棍子打死了?當然不是,以上的風險只是一些人的片面想法。而我想說的是,100分到98 分的退步,或者55分到61分的進步,它們僅僅是我們學習生涯一個個小小片段的縮影,不足以起到撼動整體的作用。也就是說,我們所提倡的「陟罰臧否宜異同」出現風險事故的概率是極低的。退一步來講,就算是出現了我們所設想的一切,我認為,這一定是學生個人的問題,而與我們的教育之法無幹。由此,我們可能會為他們打上「不可塑之才」的標籤,我想亦不為過。
當然,陟罰臧否宜異同更是對人才的尊重。每個人都必然不是同一條路上的人,孔子早就有過「因材施教」的言論,真正的教育向來不是成就模板化的人才,而往往是創造型人才,這在當今更顯重要。
既然如此,我們又要如何落實「陟罰臧否宜異同」呢?
以社會現狀來看,改革正處必行之路,教育改革也是箭在弦上。我認為,要想真正早就可塑之才,必須拋棄以往「一桿尺子量到底」的標準。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分分鐘的疏忽就足以造成天差地別,更不用說是幾年以至幾十年不變的教育體制。一成不變的標準已成為必然的過往,唯有時代化與國際化的眼光才配的上改革的大江大潮。
反觀我們。其實說到頭來,或許我們都需要一點點來自世界的區別對待,不單單是來自家庭的,畢竟,陟罰臧否,有所異同,才會有所成就。
阿荼有話說 這個訂閱號的開辦於我而言是沒有盈利的,開辦它的初衷只是為了為我的人生經歷添上一筆。而對於各位看官,我只希望帶給大家更多思考。我承諾,這裡的所有文字都出自我個人之手,不存在任何抄襲或者轉載之嫌,因此還請一些多事之人不要心生抄襲之念。所以,如果各位喜歡我的文字的話,就請動動手指,分享到你們的朋友圈,讓更多的人讀到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