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家長,會讓孩子一事無成!對老師的信心決定了學習的收穫

2020-09-13 大衛父子說財商

商業產生價值,創造財富,基礎原理就是通過交換,各取所需,把物質更合理的進行再分配。這樣抽象的概念,可以通過《物品交換》遊戲去呈現,幫肋孩子了解商業的本質。這個遊戲適合6至18歲的青少年參與。

《物品交換》是我們的《少兒商業思維》網絡課程第一課的作業。讓家長引導孩子進行「物品交換」遊戲,把家中一件不要的物品拿出來,進行交換,換成更高價值或自己更喜歡的東西。作業要求連續進行10次交換,看看最終能換到什麼東西。

每個學員都能把活動完成,並且得到不錯的成果。

例如有一位學員,他雖然因為做了個小手術沒法出門,但還是完成了10次的交換。

他從活動中感悟: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換成自己喜歡的東西,很有趣,並且最後雙方都滿意,感覺很開心。

有另一位學員,在過程中,動腦筋為物品進行加工,提高物品的價值,讓交換進行得更順利,換利到更好的東西。

有一位學員,從一支鉛筆開始,最終換到一部限量版的遊戲機。

她的感悟:只要一直嘗試,最終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個活動,十分圓滿的呈現它的教育價值。

為了讓更多家長與孩子體驗到財商教育的魅力,在去年暑假,我們把《少兒商業思維》網絡課程第一課拿出來,辦了一個1元的課程體驗活動,吸引了數百個家庭的參與。

結果在進行第一課作業的《物品交換》活動時,令人十分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所有學員家長都說這項任務太難了,進行不了,一次交換都沒辦到。那孩子們當然是甚麼感悟都沒有得到了。

這件事情讓我陷入了沉思:

學習相同的內容,做相同的實踐活動,為什麼付全費(4999元)的學員全都能順利完成任務,收蕕滿滿,而付1元體驗的學員卻是一事無成?

01

最直觀的原因,就是他們之間的「信心」存在差異。這兒指「信心」,不單是指學員對自己能力的自信,還包括他對課程及導師的「信心」。

在TVB電視劇《大時代》中, 有一個經典情節

五蟹集團一上市就遇上狙擊,危在旦夕,丁蟹為救公司,死纏爛打的求陳萬賢出手幫忙。陳萬賢實在被丁蟹煩得沒辦法,拿了一大推似是而非的話搪塞他,讓他靠自己去應付。

陳萬賢臨走前還送了他8字真言:「全死光了,就你沒死」 (粵語:「咁多人死,唔見你死」,是一句咒罵別人的俗語),變著花樣暗罵他。

丁蟹對陳的教導深信不疑,結果竟然「盲拳打死老師傅」,化解了危機。


學生對老師有多大的信心,往往是決定了學生能從老師身上收穫到多少東西。

  • 你對老師的指導有信心,老師讓你做什麼你都願意投入去做,學習任務自然不難完成。
  • 你認為老師的每句話都有價值,細心研究老師的一言一語,你自然會從當中發掘出很多感悟。

02

去年,市面上突然流行一種課程優惠卡,支付188元,就能從幾十個不同的教育機構,任選十幾節課,去學習那些原價需要過萬元的兒童教育課程。咋看之下,十分超值,很多家長爭相購買。

然而,這種優惠卡活動,現在已被業內人士喻為去年「快招最大騙局」:

只有策劃公司賺了優惠卡的卡金,家長對課程質量怨聲載道,培訓教育機構累得半死卻招生效果欠佳。

家長抱著貪便宜的心態去選課,對機構與課程的「信心」,是很成疑問的。

同樣的課程,有人學了覺得很值,學到很多,給好評;但同時有人學了後覺得很坑,學不到東西,給差評。真實的問題,往往不在課程質量本身,而在學員的學習態度上。這個是我做培訓多年一個很深的感悟。

願意為課程付出4999元、188元還是1元,某程度上已反映了他們的學習態度會是怎麼樣。

馬雲說過: 免費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


貪便宜,不但浪費了時間,還影響了你對待事物的態度,讓你無法獲得該事物真實的價值,這種多重損失實在是世上最昂的代價。

03

那些付費學員,都能輕鬆完成《物品交換》任務,我還總結出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這些孩子和我的關係都比較好,很尊敬我,甚至有個別的把我當作他的偶像之一。

一位研究生拜訪一位法師,不解地問:為什麼好多人見到你都要磕頭?這是不是有點迷信?我沒有拜過任何人,我只拜我自己!

法師:你一定打過籃球,或者羽毛球,或者桌球吧?

青年:是的,打過!

法師:打籃球幹什麼?不打籃球,籃球會難受嗎?而且那麼多人打一個球,是為了快點把籃打爛嗎?

青年:不 是,是為了鍛鍊身體和娛樂。

法師說:不用籃球也可以像打籃球一樣運動嘛!

青年:那樣多沒意思。而且旁人看到還以為是神經病呢!

法師:說得好!籃球只是一個道具,一個鍛鍊和娛樂的道具。那麼,身體需要鍛鍊,心靈就不需要鍛鍊嗎?

青年:按理應該。可心靈怎麼鍛鍊呢?

法師:人在崇拜的時候,五體投地,表現出謙卑、服從、懺悔、求助、感恩和接受,同時也是將自己的心靈融化,與被崇拜者在心靈上合一與連接。這就是心靈的鍛鍊。別人禮拜我,我也是一個道具,就像一個籃球,讓人打來打去。只不過我不是真的籃球,是一個心靈籃球。同樣,拜祖宗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孝心,用心靈承接祖宗累積的能量……中國人拜的學問深了,裡面有大智慧妙作用。虔誠禮拜的時候,拜和被拜是一個整體,哪有什麼你我高低呢?有些人搞不懂就大加誹謗,是沒有實踐過和用心體驗過。妄加誹謗就是痴狂!

青年:太高深,太智慧了!請受我三拜!


教育要對人產生提升,教學內容質量與技巧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師生關係的質量。我們不難發現,在小學階段,學科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與學生在該科的成績,是有密切的關係。

  • 讓你的孩子培養出尊師重導的精神,這是端正學習態度的最基礎要求。
  • 如果能讓孩子與老師像朋友般相處,這是對學習態度是大有助益。
  • 如果能幫子女,找到一個可以成為他的偶像的老師,那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極大的正面影響。


在此對全文作總結:

家長們,與其帶孩子到處蹭免費課或廉價課程,倒不如認準一個好老師,一門好的課程,全心全意的去投入。要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首先家長對待課程選擇就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孩子樹立一個偶像作為學習對象,對他的學習促進會十分大。這個偶象,可以是一個偉人,如果能找到一個他身邊能接觸到的人成為偶象,效果更佳。

相關焦點

  • 寒假裡家長這樣做,孩子學習有信心,寫作能力大大提高,家長收藏
    說起作文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孩子最頭疼,父母正在煩惱,為了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寒假裡家長這樣做,孩子學習有信心,寫作能力大大提高,家長收藏,一、多讀書父母在家教育孩子多讀好文章,而且,讀的時候感情應該變得豐富,有孩子的興趣,包括語調和語氣,加深孩子的文學知識,重點句要背誦,記住。二、多看書父母教育孩子養成讀名著的習慣,增強孩子對文學的興趣。三、多觀察生活是七色的,豐富多彩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 孩子對學習沒有信心,家長怎麼辦!
    現在的中國家長,可能是比任何一個時期的家長都要重視孩子的學習情況了。這個新學期已經走過了大半了,孩子們也經歷了期中考試,考試的結果,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就在這幾天,我遇到了一位好友,小海和他的兒子。他的兒子進入了一所很牛的初中,就在這個初中裡,小海的兒子成績只能說是墊底的了。小海告訴我,孩子對學習,對考試,對成績一點信心也沒有。
  • 孩子請記住,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付出多少,就收穫多少!
    於是孩子產生了一種錯覺:自己只是一個學習工具,是為了老師在學習,是為了家長在學習。學習是一個需要自律,需要堅持的過程,孩子沒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學得好。2、請不要假裝努力,你的人生不是一場戲劇在學校的自習課上,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老師進教室之前,有些孩子要麼在說話,要麼在睡覺,要麼在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老師一走進教室,孩子立馬拿起課本,裝作在專心致志的學習。
  • 孩子的自控力決定未來?聰明的家長都會這樣做
    究竟又有沒有辦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呢?美國著名的人格心理學家,「自控力之父」沃爾特·米歇爾教授,通過棉花糖實驗,對孩子的自控力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著作《棉花糖實驗 自控力養成聖經》是一本指導家長及老師培養孩子自控力的行動指南。
  •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學習鋼琴
    如果老師按家長意願給孩子制定了三年考十級的計劃,請不要認為那老師教學有多厲害,請問小學讀三年能不能畢業?所以學琴應該遵循其規律,不能拔苗助長。 2、學習的目的、態度要明確。我們學鋼琴不是為了成為鋼琴家,而是對人的美育教育。通過學鋼琴,可以提高修養與文化素質、開發智力、培養協調性、培養對音樂的鑑賞力、鍛鍊耐力和信心、培養堅強的意志、培養頑強進取的品質、提高人的整體能力、累積精神財富。
  • 女老師懷孕請產假,卻被家長投訴,家長:耽誤孩子學習誰負責?
    ,家長們這樣投訴老師,難免有些荒唐,而且對老師也相對很不公平。2.會有老師來代課家長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顯然是比較片面的,只考慮老師懷孕休產假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卻沒有為別人考慮過。如果孩子自身不努力,或者是學習方法不正確,也會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所以,家長們因為老師懷孕休產假就投訴,還真是很荒唐。
  • 兩名家長給鋼城二中送感謝信:是老師讓孩子增添了信心
    楚天都市報7月5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孫玉潔)昨日,武漢青山區鋼城二中兩名初中畢業生的家長,先後給學校送去感謝信,信中分別提到,「老師們愛生如子,治學嚴謹,增添了學生的信心」「班主任一直鼓勵孩子,細心教誨,讓孩子對中考抱有很大的信心……」
  • 誰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成績?
    ,決定了孩子的培養方向,進而影響考試結果。大多數家長被考試非常重視,對孩子學習期待都很高,但對考試方向的判斷卻容易失誤。孩子學習該怎麼安排規劃,家長大多徵求孩子意見,比如喜不喜歡某個老師或某個課程?但最後該怎麼安排學習,卻是由家長來決定的。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家長都做到了這五點
    其實不然,會主動學習的孩子,家長都做到了下面這五點:不過分嘮叨、督促有時候,家長總是怕孩子沉迷遊戲電視而忘記了學習,所以每次看見孩子玩耍就會變得非常焦慮,下意識就要提醒孩子趕緊去學。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及早給他定好學習的規矩。讓規矩來督促孩子自主學習,而不是家長絮絮叨叨的督促。培養學習主動感,多點陪伴想不想學,最終還是由孩子自己決定,家長如果操控過多,孩子反而會產生逆反的心理。
  • 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全靠家長?NO!老師的鼓勵起著關鍵作用
    老師的鼓勵,改變了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現在很多的觀點都把孩子學習不好歸結於家長的不作為,縱然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對於孩子來說,老師的肯定更值得孩子驕傲。這大概就是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吧。
  • 「媽媽,老師總是批評我!」你的回答可能決定孩子一生
    對學生的錯視而不見,對學生的學習置之不理,這樣的老師,絕不是好老師。你的回答可能決定孩子一生02教育是一項嚴肅的事業,身為老師,必然要對每一個孩子負責,時刻不能鬆懈。家長應該明白,當孩子因為老師的嚴格感到壓力,因為老師的批評而難過,這是他們願意好好學的表現。
  • 幼小銜接完全靠家長,您這樣做一年級老師會感激不盡
    受西方開放式教育的影響,我國幼兒教育向「還孩子快樂童年」「在玩中開發智力培養習慣」等方向發展。體現在教學中就是只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知道規則秩序、學會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不能提前教育孩子認字、書寫、算術。可是,有很多家長發現,孩子讀了三年幼兒園進入一年級,完全跟不上老師的節奏。
  • 孩子厭惡學習,對作業下意識「失憶」,家長這樣引導會更好
    然而,儘管當下忘記了,但心裡總是非常焦慮,脾氣也會自然而然變得暴躁。這時候再面對家長的質問,很容易變得沒有耐心。02孩子為何會厭惡學習,對作業下意識「失憶」呢?這時如果孩子對學習感興趣,他們會選擇嘗試,但之後三分鐘熱度褪去,尤其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困難,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想著放棄。畢竟對於孩子來說,玩耍是最簡單且不用費腦力的工作,和學習比起來,他們能從中收穫更多的快樂,這樣的選擇題大多人都會下意識選擇。
  • 面對這樣的家長,老師們怎麼管孩子的學習?
    昨天晚上帶孩子出去玩,一個女人主動和我打招呼,說話有點激動,說她家的孩子是某某某,我實在沒有印象,寒暄白天方知對方來意。她家小孩在這上學,孩子和別人打架,受到老師不公平的處理,她把我當成了這名老師了!我給她說你認錯人了,她也平靜了許多。她說自己都從來不打孩子,絕不接受老師打孩子,哪怕是敲一下,她也沒有期待孩子學多少知識。孩子上七年級,7門功課200多分。我不贊成她的觀點,孩子畢竟是孩子。如果她上課不好好聽課,犯了錯誤,老師收拾她我們也沒啥意見。家長首先要對孩子要求高一些,這樣孩子才會去努力。
  • 家教的定位決定孩子的高度,家長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境界
    更有甚者對孩子失去了信心,自己產生了絕望和難以活下去的意志。但孩子終歸是孩子,看到別人家爭氣的孩子,就會不由自主的和自家孩子比較一番,比較來比較去,也許於事無補。與其想著比較,還不如守住育兒的邊界,拓展育兒的境界,提高自己的眼界。
  • 當孩子說「媽媽,我考砸了」,家長這樣做,孩子會更加優秀
    孩子的成績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但&34;,孩子總有考砸的時候。這時家長的回應其實很重要,若是做錯了,孩子會大受打擊,乃至一蹶不振;若是做得好,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當孩子說&34;,家長怎麼做?莉莉在知道孩子沒考好的時候很生氣,但是她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孩子感到害怕;之後帶孩子查漏補缺,鼓勵他繼續努力。相信在媽媽這樣的教育下,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 馬雲:在中國,決定孩子命運、學習的是家長
    因為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馬雲如此說。馬雲還談到當前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認為我國教育現狀就是:家長著急,孩子也不快樂。我們一起來看看馬老師還說了什麼?以下內容截選自馬雲「重返課堂 重新看見」主題演講。為什麼要給家長先上第一課?
  • 跟隨陳鴻銘老師學習——看得見的學習,看得見的收穫!
    忽然有一天晚上,隨手拿起筆和本,洋洋灑灑的寫了幾頁。也忽然覺得,這樣靜下心來寫一寫的過程其實很重要。有時候,我總說自己的記性不太好,好像想不起來很多事。可是,那天,坐在那裡提筆時,很多課上的記憶也隨之而來。像陳老師說的一樣,我們可以自主操控自己的大腦,自主提取需要的材料,只是這需要練習。
  • 孩子說:這是好老師!家長問:這是好老師?老師說:這樣才是好
    這一舉動,難免分散學生們的注意力,影響到他們學習,很多家長開始表示不滿:這是學校,又不是他家。尤其是有些家長還聽孩子說,老師有時候還讓學生幫忙照顧老人。家長們議論紛紛,認為老師的主要責任是教書,照顧母親這樣的事情,完全可以請個保姆來完成。
  • 收穫「神獸」!而這樣做,收穫和」神獸」的美好一天
    感謝你點開本文,閱讀本文會需要幾分鐘,但讀後你會收穫更多美好!本文作者是愛學習愛寫作愛教學愛教育的倪奶奶,近三十年戰鬥在初中語文教學第一線,擔任二十多年班主任!歡迎關注!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是做父母最好的投資,是對孩子最好的陪伴!一起來親子學習成長吧!